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0)

1. 目證四

每服半兩,姜三片,水二盞,煎八分服。

決明子散

黃芩(一兩),甘菊花(一兩),木賊草(一兩),決明子(一兩),石膏(一兩),赤芍藥(一兩),川芎(一兩),羌活(一兩,去蘆),甘草(一兩),蔓荊子(一兩),石決明(一兩)

上銼,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三片,煎至八分,食後服。

虛眼

肝血不足,眼昏生花,久視無力,生眵者,養肝丸、羊肝丸。腎水不足,視不分明,漸成內障,熟地黃丸、滋陰丸。血虛目昏,明目地黃丸。能近視不能遠視,地芝丸。能遠視不能近視,定志丸。

養肝丸

治肝虛不足。

當歸(酒浸,二兩),防風(去蘆,一兩),車前子(酒蒸,二兩),川芎(二兩),楮實子(二兩),熟地(酒蒸,二兩),蕤仁(湯泡,去皮,一兩),白芍藥(二兩)

末之,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湯下。

羊肝丸

補肝明目。

羊肝(一具,生用),黃連(去須,二兩)

將羊肝去筋膜,於石臼內搗爛,入連末,杵為丸,桐子大,白湯送下。

熟地黃丸

補腎明目。

熟地黃(一兩),當歸(酒洗,五錢),地骨皮(五錢),黃芩(五錢),枳殼(麩炒,三錢),生地黃(一兩),天門冬(八錢,去心),五味子(七錢),炙甘草(三錢),黃連(酒炒,六錢),人參(去蘆,二錢),柴胡(三錢)

末之,蜜丸梧子大,每百丸,白湯送下。

滋陰丸(即六味地黃丸,方見虛損證條下。)

明目地黃丸

牛膝(酒浸,五兩),石斛(五兩),枳殼(炒,三兩),防風(去蘆,二兩),杏仁(去皮,二兩),生地黃(一斤),熟地黃(一斤)

上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地芝丸

治能近視,陰有餘;不能遠視,陽不足。

生地黃(四兩),天門冬(去心,四兩),甘菊花(二兩),枳殼(炒,二兩)

蜜丸桐子大,茶清下百丸。

定志丸(方見驚悸怔忡條下。)

養陽

渾身及手足麻木不仁,兩目緊急羞明,或視物無力,黃耆湯。內傷脾胃不足,內障耳鳴,多年目昏,不能視物,益氣聰明湯。陰盛陽虛,九竅不利,青白翳見於大眥,補陽湯主之。久服涼藥過多,目轉昏者,補胃湯主之。

黃耆湯

治視物無力。

黃耆(二兩,蜜炙),人參(八錢,去蘆),甘草(炙,一兩),蔓荊子(二錢),白芍藥(一兩),陳皮(五錢)

每五錢,水煎服。

益氣聰明湯

黃耆(五錢),甘草(五錢),人參(五錢),升麻(三錢),葛根(三錢),蔓荊子(一錢),芍藥(酒炒,一錢),黃柏(酒炒,一錢)

每服五錢,水煎,臨臥服,五更時再服。

補陽湯

治陰盛陽虛。

羌活(一兩,去蘆),甘草(一兩,炙),人參(一兩,去蘆),生地黃(一兩),熟地黃(一兩),黃耆(一兩,蜜炙),白朮(炒,一兩),澤瀉(五錢),陳皮(五錢),白茯苓(三錢),知母(三錢,酒炒),柴胡(三錢),防風(三錢,去蘆),白芍藥(五錢),肉桂(一錢),當歸(三錢,酒製),獨活(五錢,去蘆)

白話文:

目證四

每劑藥用半兩藥材,加三片薑,兩盞水煎煮至八分滿後服用。

決明子散

黃芩、甘菊花、木賊草、決明子、石膏、赤芍藥、川芎、羌活(去蘆)、甘草、蔓荊子、石決明各一兩。 將藥材磨碎,每劑用七錢,加兩盞水、三片薑煎煮至八分滿,飯後服用。

虛眼

肝血不足,眼睛昏花,久看不舒服,眼分泌物增多者,服用養肝丸、羊肝丸。腎水不足,視力模糊,逐漸發展成內障者,服用熟地黃丸、滋陰丸。血虛目昏者,服用明目地黃丸。能看近物卻看不清遠物者,服用地芝丸。能看遠物卻看不清近物者,服用定志丸。

養肝丸

治療肝虛不足。

當歸(酒浸,二兩)、防風(去蘆,一兩)、車前子(酒蒸,二兩)、川芎(二兩)、楮實子(二兩)、熟地黃(酒蒸,二兩)、蕤仁(湯泡,去皮,一兩)、白芍藥(二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每服七十丸,溫水送服。

羊肝丸

補肝明目。

羊肝(一隻,生用)、黃連(去須,二兩)。 將羊肝去筋膜,搗爛,加入黃連粉末,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溫水送服。

熟地黃丸

補腎明目。

熟地黃(一兩)、當歸(酒洗,五錢)、地骨皮(五錢)、黃芩(五錢)、枳殼(麩炒,三錢)、生地黃(一兩)、天門冬(八錢,去心)、五味子(七錢)、炙甘草(三錢)、黃連(酒炒,六錢)、人參(去蘆,二錢)、柴胡(三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每服一百丸,溫水送服。

滋陰丸

(即六味地黃丸,方劑詳見虛損證條)

明目地黃丸

牛膝(酒浸,五兩)、石斛(五兩)、枳殼(炒,三兩)、防風(去蘆,二兩)、杏仁(去皮,二兩)、生地黃(一斤)、熟地黃(一斤)。 將藥材磨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服七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地芝丸

治療能看近物,陰氣過盛;不能看遠物,陽氣不足的情況。

生地黃(四兩)、天門冬(去心,四兩)、甘菊花(二兩)、枳殼(炒,二兩)。 製成桐子大小的蜜丸,用茶水送服一百丸。

定志丸

(方劑詳見驚悸怔忡條)

養陽

全身及手腳麻木,眼睛紅腫怕光,或視力減退者,服用黃耆湯。脾胃虛弱,內障、耳鳴,多年視力模糊,看不清東西者,服用益氣聰明湯。陰盛陽虛,九竅不通,眼白出現青白色翳膜者,服用補陽湯。長期服用寒涼藥物過多,眼睛昏花者,服用補胃湯。

黃耆湯

治療視力減退。

黃耆(二兩,蜜炙)、人參(八錢,去蘆)、甘草(炙,一兩)、蔓荊子(二錢)、白芍藥(一兩)、陳皮(五錢)。 每劑用五錢藥材,水煎服。

益氣聰明湯

黃耆(五錢)、甘草(五錢)、人參(五錢)、升麻(三錢)、葛根(三錢)、蔓荊子(一錢)、芍藥(酒炒,一錢)、黃柏(酒炒,一錢)。 每劑用五錢藥材,水煎,睡前服用,五更再服一次。

補陽湯

治療陰盛陽虛。

羌活(一兩,去蘆)、甘草(一兩,炙)、人參(一兩,去蘆)、生地黃(一兩)、熟地黃(一兩)、黃耆(一兩,蜜炙)、白朮(炒,一兩)、澤瀉(五錢)、陳皮(五錢)、白茯苓(三錢)、知母(三錢,酒炒)、柴胡(三錢)、防風(三錢,去蘆)、白芍藥(五錢)、肉桂(一錢)、當歸(三錢,酒製)、獨活(五錢,去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