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八 (9)
卷八 (9)
1. 目證四
【歌】目為五臟之精華,五輪八廓總虛誇。白睛屬肺目綱土,黑水神光肝腎家。赤脈屬心須體認,五行生剋勿令瘥。大凡赤腫羞明痛,隱澀難開淚若麻。冒昧本當從火療,隨經用藥免咨嗟。昏蒙黑暗迎風淚,內障多生五色花。視遠不能兼雀目,滋陰壯水卻為佳。時人不究陰陽理,漫把辛香浪點搽。
【論】經云:諸脈者,皆屬於目。又云:目得血而能視。針經云:五臟六腑之精華上注於目,故目為宗脈之主。目之內眥及上綱,太陽之所過也。目銳眥,少陽也。目下綱及兩旁交頞之中,陽明也。足厥陰連於目系,故目總統於肝。白睛屬肺,若白睛變赤,火乘於肺也。肉輪屬脾,上下綱赤腫者,火乘於脾也。
黑水屬腎,五色花翳遮黑睛,腎不足也。神光屬肝,青睛被翳,肝虛火旺也。赤脈屬心,目中血貫痛澀,火自甚也。凡暴赤腫痛,赤翳羞明,淚出不止,隱澀難開,冒昧不明,皆火為病,經云熱盛則腫是也。能審其經絡部位瀉之,可使立已。若久病昏暗,雀目不能遠視,及內障目蒙,五色花翳,迎風出淚,頭昏目眩,皆血虛之候,宜壯水滋陰可也。亦有服寒涼太過,以致陽虛,其火轉甚,則當溫劑從治,其火自降,目自明。
經云:益水之源,以制陽光;壯火之主,以消陰翳,此之謂也。今人治目,但知以寒藥伐火,而不知有益水、壯火之法。專以龍腦辛香石藥搽點,而不知有辛散損明之戒也,悲夫!
【脈】眼赤火病,心肝數洪,右寸關見,相火上衝。
實熱
暴發赤腫疼痛,瀉熱黃連湯。上焦壅熱,鼻塞,頭目不清利,上清散。肝火盛目赤澀痛,龍薈丸或四物龍膽湯。肺經壅熱,白睛赤腫,桑白皮散。赤翳胬肉攀睛者,決明子散。
瀉熱黃連湯
黃連(酒炒,一錢),黃芩(酒炒,八分),草龍膽(一錢二分),升麻(八分),柴胡(八分),生地黃(酒蒸,一錢)
水二盞,煎服。
上清散
清上熱。
川芎(五錢),荊芥(五錢),薄荷(五錢),盆硝(一兩),石膏(一兩),片腦(三分)
上末之,每用一字,口噙水,以藥鼻內搐之即愈。
龍薈丸
治肝火旺目痛。
草龍膽(一兩),當歸(一兩,酒洗),山梔子(炒,一兩),黃連(炒,一兩),黃芩(炒,一兩),大黃(五錢),蘆薈(五錢),木香(一錢五分),麝香(五分)
末之,蜜丸,生薑泡湯送下。
四物龍膽湯
四物湯(方見血證條下)加羌活(三錢,去蘆),防風(三錢,去蘆),龍膽草(二錢),防己(二錢)
作數帖,水煎服。
桑白皮散
玄參(一兩),桑白皮(一兩),枳殼(炒,一兩),杏仁(一兩,去皮),旋覆花(一兩),升麻(一兩),防風(一兩,去蘆),赤芍藥(一兩),葶藶(炒,一兩),甘菊花(一兩),炙甘草(一兩),黃芩(炒,一兩)
白話文:
[歌訣]
眼睛是五臟精華的匯聚,所謂的五輪八廓都是虛假的說法。白睛對應肺,眼部的脈絡屬土;黑色的瞳孔和神光則關乎肝腎。紅色的血絲對應心,必須仔細辨認,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不能搞錯。通常來說,眼睛紅腫、怕光、疼痛,感到澀滯、難以睜開、淚流不止,多半是由於火熱引起的,應該用清火的方法治療,根據經絡用藥,就能避免哀嘆。如果眼睛昏暗模糊、迎風流淚,大多是內障所致,會看到五顏六色的花影。如果看遠處模糊,或者有夜盲症,就應該滋養陰液、強健腎水。現在的人不明白陰陽的道理,只是隨意地用辛香的藥物來塗抹眼睛,真是糊塗。
[理論]
醫書上說:「所有的脈絡都與眼睛相連。」又說:「眼睛得到血液的滋養才能看見。」《針經》也說:「五臟六腑的精華都向上注入眼睛,所以眼睛是所有脈絡的主宰。」眼睛的內眼角和上眼瞼是太陽經所經過的部位。外眼角是少陽經所過之處。下眼瞼和兩旁靠近鼻子的部位是陽明經所過之處。足厥陰肝經與眼部脈絡相連,因此眼睛由肝臟主管。白睛對應肺,如果白睛變紅,就是火邪侵犯了肺。眼瞼對應脾,上下眼瞼紅腫,是火邪侵犯了脾。
黑色的瞳孔對應腎,如果出現五顏六色的花影遮擋瞳孔,是腎臟虧虛所致。眼中的神光對應肝,如果青色的瞳孔被遮蔽,是肝虛火旺引起的。紅色的血絲對應心,如果眼睛血絲貫穿,感到疼痛澀滯,是心火過旺。凡是眼睛突然紅腫疼痛、紅翳遮眼、怕光、淚流不止、澀滯難開、不明原因,都是火邪所致,正如醫書所說「熱盛就會腫脹」。如果能夠辨別出是哪條經絡出了問題,並對應瀉火,就能夠馬上見效。如果是久病導致眼睛昏暗、夜盲症、看不清遠處、內障眼矇、出現五顏六色的花影、迎風流淚、頭昏眼花,都是血虛的表現,應該滋養腎水、滋補陰液。也有人是因為服用過多寒涼的藥物,導致陽氣虛弱,反而加重了火邪,這時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火邪自然消退,眼睛也會變得明亮。
醫書上說:「滋養腎水,以制約過盛的陽氣;強壯腎陽,以消除陰性的翳障。」這就是這個道理。現在的人治療眼睛,只知道用寒涼的藥物來降火,卻不知道滋養腎水、強壯腎陽的方法。只知道用龍腦、辛香的石藥來塗抹眼睛,卻不知道辛散的藥物會損害視力,真是可悲啊!
[脈象]
眼睛發紅是火熱引起的疾病,脈象表現為心肝脈數而洪大,在右手寸關部位尤其明顯,這是相火上衝的表現。
[實熱證]
- 暴發紅腫疼痛:用瀉熱黃連湯。
- 上焦(胸膈以上部位)壅熱:鼻子堵塞、頭目不清爽,用上清散。
- 肝火旺盛導致眼睛紅澀疼痛:用龍薈丸或者四物龍膽湯。
- 肺經壅熱導致白睛紅腫:用桑白皮散。
- 紅翳、胬肉(眼翳增生)攀附眼球:用決明子散。
[處方]
- 瀉熱黃連湯:黃連(酒炒,1錢)、黃芩(酒炒,8分)、草龍膽(1錢2分)、升麻(8分)、柴胡(8分)、生地黃(酒蒸,1錢)。用水兩碗煎服。
- 上清散:清上焦之熱。川芎(5錢)、荊芥(5錢)、薄荷(5錢)、盆硝(1兩)、石膏(1兩)、片腦(3分)。研成末,每次用少許,含水,用藥粉吸入鼻中,即可見效。
- 龍薈丸: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疼痛。草龍膽(1兩)、當歸(1兩,酒洗)、山梔子(炒,1兩)、黃連(炒,1兩)、黃芩(炒,1兩)、大黃(5錢)、蘆薈(5錢)、木香(1錢5分)、麝香(5分)。研成末,用蜂蜜製成丸,用生薑泡湯送服。
- 四物龍膽湯:四物湯(配方見血證篇)加羌活(3錢,去蘆)、防風(3錢,去蘆)、龍膽草(2錢)、防己(2錢)。分為數帖,用水煎服。
- 桑白皮散:玄參(1兩)、桑白皮(1兩)、枳殼(炒,1兩)、杏仁(1兩,去皮)、旋覆花(1兩)、升麻(1兩)、防風(1兩,去蘆)、赤芍藥(1兩)、葶藶(炒,1兩)、甘菊花(1兩)、炙甘草(1兩)、黃芩(炒,1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