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

1. 口齒證二

【歌】齒牙由是骨之餘,齒豁須知腎氣虛。齦斷動搖生腫痛,陽明風濕熱寒殊。口為脾竅能知味,臭惡應知熱在脾。口舌生瘡心壅熱,究其虛實病根除。

【論】夫齒者,腎之標,骨之餘也。口者,脾之竅。舌者,心之苗。諸經多會於口齒,齒為手足陽明之所過。上齒隸於坤土,足陽明胃脈貫絡也,止而不動,喜寒飲而惡熱飲。下齦屬手陽明大腸脈貫絡也,嚼物動而不休,喜熱飲而惡寒飲,故為病不一。熱甚則動搖,齦斷袒脫作痛不已也,虛則齒豁焦槁而搖落,所療不同。

故有惡寒作痛者;有惡熱作痛者;有惡寒又惡熱作痛者;有惡寒飲少熱飲多而作痛者;有牙齒動搖作痛者;有齒袒作痛者;有齒為疳所蝕缺少,血出為痛者;有齒腫齦宣為痛者;有脾胃中有風邪,但覺風而作痛者;有牙齒為蟲所蝕缺少而色變作痛者;有胃中氣少,不能御於寒,袒露其齒而作痛者;有齒痛而臭穢不可近者。其痛非一,治療各異,當究其經絡虛實,寒熱之候調之。

口舌生瘡臭惡者,心脾之熱也;唇口腫脹瞤動者,風熱為患也。各審其證而治之,無不驗也。

【脈】齒痛腎虛,尺虛而大。火盛尺洪,疏搖豁壞。右寸關數,或洪而弦,此屬腸胃,風熱多涎。

齒病

因服熱藥,上下齒疼不可忍,引頭腦痛,滿面發熱,喜寒惡熱,清胃湯。陽明受風,引煙燻之。熱煩頰車連口唇腫痛,犀角升麻散。大寒犯腦連齒痛,白芷散、梧桐淚散。牙痛不可忍,薑黃散、羊脛灰散。腎虛齒黑爛腫痛,安腎丸、牢牙散。蟲牙,天仙子燒煙,竹筒抵牙引煙燻之,或砂糖丸塞。風蛀牙痛,腮頷浮腫,細辛散、立效散、玉池散選用。

清胃湯(方見火證條下。)

犀角升麻湯

治陽明受風熱,口唇頰車連牙腫痛。

犀角(鎊碎,七錢),升麻(五錢),防風(去蘆,五錢),羌活(去蘆,五錢),川芎(五錢),白芷(五錢),黃芩(三錢),白附子(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五分)

每服七錢,水二鍾,煎一鍾,食後漱服。

白芷散

大寒犯腦,牙齒疼痛。

羌活(八分,去蘆),麻黃(一錢,去節),黃耆(一錢),草豆蔻(一錢,炒),升麻(八分),吳茱萸(一錢),白芷(一錢),當歸(一錢),熟地黃(五分),藁本(三分),桂枝(二分半)

末之,漱淨擦齒。

梧桐淚散

治陽明風熱,齒齦攻注腫痛煩悶。

梧桐淚(五錢),石膽礬(五錢),黃礬(五錢),蘆薈(五錢),升麻(五錢),血餘(煅,三錢),麝香(三錢),硃砂(二錢五分),細辛(二錢五分),當歸(二錢五分),川芎(二錢五分),牛膝(二錢五分)

末之,先以甘草湯漱口,後用藥敷之,嘗用擦牙效。

薑黃散

治一切風熱、蟲蛀牙齒疼痛不可忍。

白話文:

牙齒疾病的辨證論治

歌訣

牙齒是骨骼的延伸,牙齒鬆動脫落表示腎氣虛弱。牙齦斷裂、牙齒搖動伴隨腫痛,可能是陽明經的風、濕、熱、寒等不同原因所致。口是脾臟的開竅之處,能分辨味道,口中發出臭味,表示脾臟有熱。口舌生瘡,是心火過旺的表現,必須仔細辨別虛實,才能找出病根並加以治療。

論述

牙齒是腎臟的外在表現,也是骨骼的殘餘部分。口是脾臟的開竅之處,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許多經絡都匯集在口和牙齒周圍,牙齒更是手足陽明經所經過的地方。上牙屬於坤土,也就是足陽明胃經所聯繫的地方,上牙靜止不動,喜歡冷飲而厭惡熱飲。下牙齦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所聯繫的地方,咀嚼食物時不斷運動,喜歡熱飲而厭惡冷飲,所以發病的狀況各不相同。熱邪過盛,牙齒就會搖動,牙齦斷裂脫落,疼痛不止;虛弱則會牙齒鬆動、乾枯而脫落,治療方法也因此不同。

所以牙痛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有怕冷的疼痛;有怕熱的疼痛;有既怕冷又怕熱的疼痛;有喜歡冷飲而怕熱飲的疼痛;有牙齒搖動的疼痛;有牙齒脫落的疼痛;有牙齒被疳蝕缺損,出血疼痛的;有牙齦紅腫疼痛的;有脾胃中風邪引起的疼痛,只感覺有風在牙齒處吹動;有牙齒被蟲蛀蝕缺損、變色疼痛的;有胃氣不足,不能抵禦寒冷,導致牙齒暴露而疼痛的;有牙痛而且口氣非常臭穢的。牙痛的症狀多種多樣,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應該仔細辨別病痛的經絡、虛實、寒熱情況,才能對症下藥。

口舌生瘡且有臭味,是心脾有熱的表現;嘴唇和嘴角腫脹抽動,是風熱引起的。只要仔細辨別各種症狀並對症治療,都能獲得良好的療效。

脈象

牙痛若是腎虛所致,脈象會在尺部表現虛弱而粗大;若是火熱過盛,尺部的脈象會洪大有力,牙齒也會鬆動脫落。右手的寸關部位,脈象若是呈現數脈、洪脈或弦脈,則表示是腸胃的病變,多為風熱,且容易產生口水。

牙病舉例

因服用熱性藥物,導致上下牙齒疼痛難忍,牽引頭部疼痛,滿面發熱,喜歡寒冷而厭惡熱氣,可以用清胃湯治療。如果是陽明經感受風邪,可以用煙燻的方式來治療。若因熱邪導致兩頰和嘴角連帶腫痛,可以使用犀角升麻散。寒邪侵犯頭部導致牙痛,可以使用白芷散或梧桐淚散。牙痛難忍時,可使用薑黃散或羊脛灰散。若是腎虛導致牙齒變黑、腐爛腫痛,可以使用安腎丸或牢牙散。蟲牙,可用天仙子燒煙,用竹筒對著牙齒引煙燻,或用砂糖丸塞入蛀牙處。風蛀牙痛,腮幫子浮腫,可選用細辛散、立效散或玉池散。

清胃湯(藥方見火證篇)

犀角升麻散

主治陽明經感受風熱,導致嘴角、兩頰連帶牙齒腫痛。

犀角(磨碎,7錢)、升麻(5錢)、防風(去蘆,5錢)、羌活(去蘆,5錢)、川芎(5錢)、白芷(5錢)、黃芩(3錢)、白附子(1錢5分)、甘草(1錢5分)

每服7錢,用水2碗煎至1碗,飯後漱口後服用。

白芷散

主治寒邪侵犯頭部導致牙齒疼痛。

羌活(8分,去蘆)、麻黃(1錢,去節)、黃耆(1錢)、草豆蔻(1錢,炒)、升麻(8分)、吳茱萸(1錢)、白芷(1錢)、當歸(1錢)、熟地黃(5分)、藁本(3分)、桂枝(2分半)

將藥材磨成粉末,漱口清潔後擦在牙齒上。

梧桐淚散

主治陽明經風熱,導致牙齦腫痛、煩悶。

梧桐淚(5錢)、石膽礬(5錢)、黃礬(5錢)、蘆薈(5錢)、升麻(5錢)、血餘(煅,3錢)、麝香(3錢)、硃砂(2錢5分)、細辛(2錢5分)、當歸(2錢5分)、川芎(2錢5分)、牛膝(2錢5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先用甘草湯漱口,然後將藥粉敷在患處,也可以擦牙,效果很好。

薑黃散

主治各種風熱、蟲蛀引起的牙齒劇烈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