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一 (9)
卷一 (9)
1. 病機賦
)咳血與嘔血不同,咳血嗽起,嘔血逆來;(咳血者,嗽動有血,出於肺也。嘔血,嘔全血也,逆出上竅,屬於胃也。)吞酸與吐酸不同,吞酸刺心,吐酸湧出。(吞酸由濕熱積於肺胃,咯不上,咽不下,酸味刺心也。吐酸是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鬱積濕熱,遂成酸味,吐出酸水如醋是也。
)水停心下曰飲,水積脅下曰癖。行水以澤瀉、茯苓,攻癖以芫花、大戟。(胃寒強飲冷水,無熱不能消化,停滯心下,名曰停飲。蓄積留滯於脅,結成痞積,久而硬痛曰癖飲。輕者茯苓、澤瀉淡滲行之,甚者芫花、大戟之劑袪逐之。)控涎丹雖云峻利,可逐伏痰;(伏痰、留飲、結癖,非此不除。
)保和丸性味溫平,能消食積。(保和丸治一切食積。)溺血則血去無痛,有痛者自是赤淋;(溺血者,小便血也,去血不痛是也,四物湯對五苓散。赤淋,血淋也,又滴瀝澀痛,小薊湯。)短氣乃氣難布息,粗息者卻為喘急。(短氣者,氣不續也,故曰難布息。喘急者,息粗氣逆,出多入少也。
)胃脘當心而痛,要分客熱、客寒;(胃脘痛客寒,嘔水惡寒,綿綿而痛,手足厥逆。客熱者,心煩躁渴,時作時止也。)遍身歷節而疼,須辨屬風、屬濕。(遍身肢節痛,名曰「白虎歷節風」,在上痛屬風,在下痛屬濕。)通聖散專療諸風,(通聖散,一名雙解散祛風熱之聖藥。
)越鞠丸能開六郁。(六郁者,氣、血、食、濕、痰、熱鬱也,越鞠丸通治之。)虛弱者,目眩頭暈,亦本痰火而成;(目眩頭暈,虛候也,亦由痰火而致。丹溪云:痰在上,火在下,多作眩暈。)濕熱者,精滑夢遺,或為思想而得。(夢中交感泄精曰夢遺,不因夢交自泄曰精滑,皆濕熱相火也。
珍珠粉丸。若思想而得者,其病在心,當寧其心。)
緣雜病緒繁無據,機要難明;非傷寒經絡有憑,形證可識。臨證若能三思,用藥終無一失,略舉眾疾之端,俾為後學之式。
白話文:
病機賦
咳血和嘔血不同,咳血是咳嗽時帶血,由肺部引起;嘔血則是吐出鮮血,從胃部逆流而出。
吞酸和吐酸也不同,吞酸是酸味刺激心窩,吐酸則是酸水湧出。吞酸是因為濕熱積聚在肺胃,不上不下,酸味刺激心窩;吐酸則是平時津液隨著上升之氣鬱積濕熱,形成酸味,吐出像醋一樣的酸水。
水停留在心下部位稱為「飲」,水積聚在脅肋下則稱為「癖」。治療「飲」用澤瀉、茯苓利水;治療「癖」則用芫花、大戟攻逐。胃寒的人喝冷水,因缺乏熱力無法消化,停滯在心下,稱為「停飲」。積聚在脅肋部位,結成痞塊,久而變硬疼痛,稱為「癖飲」。輕者用茯苓、澤瀉利水滲濕,重者則用芫花、大戟等峻猛藥物去除。
控涎丹雖然藥性峻猛,但能消除伏藏的痰飲。伏痰、停飲、結癖,非用它不可。
保和丸性味溫和,能消食積,治療各種食積。
尿血(溺血)是排尿帶血,無疼痛感;有疼痛感的尿血則稱為赤淋。溺血是指小便出血但無痛,可用四物湯配合五苓散;赤淋則是指小便出血並伴有滴瀝澀痛,可用小薊湯。
短氣是指呼吸困難,氣息不暢;喘急則是呼吸急促,氣粗逆,吸氣少呼氣多。
胃脘部疼痛,要區分是寒邪還是熱邪引起的。胃脘痛如果是寒邪引起的,會嘔吐清水、怕冷,疼痛綿綿不絕,手腳冰冷;如果是熱邪引起的,則會心煩、口渴,疼痛時作時止。
全身關節疼痛,需要辨別是風邪還是濕邪引起的。全身肢節疼痛,稱為「白虎歷節風」,上面疼痛屬風邪,下面疼痛屬濕邪。
通聖散專門治療各種風邪。
越鞠丸能疏通六種鬱結(氣、血、食、濕、痰、熱)。
虛弱的人,容易出現頭暈目眩,也是痰火所致。頭暈目眩是虛弱的症狀,也由痰火引起。丹溪先生說:痰在上,火在下,多會導致眩暈。
濕熱的人,容易出現遺精或滑精,也可能因為思慮過度引起。夢中性交而遺精稱為夢遺,非夢中性交而自行遺精稱為滑精,都是濕熱相火所致,可用珍珠粉丸。如果因思慮過度而引起的,病在於心,應該寧心安神。
由於雜病種類繁多,病機難以明確,必須依靠傷寒經絡的理論,才能根據症狀辨識疾病。臨床診斷時,如果能夠三思而後行,用藥就不會出錯。以上只是略舉一些疾病的病機,作為後學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