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病機賦

當以諸痛為實,諸癢為虛。(痛者,邪乘之,故實;癢者,血虛氣不充,故虛。河間以痛、癢分火熱微甚,亦虛、實之意。)虛者,精氣不足;實者,邪氣有餘。(經云: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泄瀉有腸垢、鶩溏,若滑脫則兜澀為當;(腸垢者,所下黏垢稠穢,挾熱也。

鶩溏者。所下澄澈清冷,如鴨糞,挾寒也。滑脫者,所下不禁,大孔如筒,虛甚也。故熱者清之,寒者溫之。若脫者,須用訶子散急兜之。)腹痛有食積、鬱熱,倘陰寒則姜附可施。(鬱熱痛者,時痛時止也。食積者,食已即痛,大便通後痛減是也。熱者清之,食者消之。若陰寒腹痛者,綿綿痛而無增減,手足逆冷者,急以薑、附溫之。

)厥心痛者,客寒犯胃,手足和者,溫散而已;胃脘當心而痛,非心痛,故曰「厥」。若客寒犯胃,手足和溫,寒不太甚也,草豆蔻丸發散即已。若真心痛者,其痛甚,手足寒至節,則死矣。真頭痛者,入連於腦,爪甲黑者,危篤難醫。(真頭痛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結陽則肢腫有準,結陰則便血無疑。

(諸陽不行,陰府留結成熱,則四肢腫滿。陰氣內結不得通行,氣血無宗,滲入腸胃,則下血。)足膝屈弱曰腳氣,腫痛者,濕多熱盛;(腳氣由濕熱而成,故足脛屈弱。濕盛則腫,熱甚則痛。)腰痛不已曰腎虛,挫閃者,氣滯血瘀。(腎虛腰痛者,綿綿痛之不已,轉側不能,青娥丸。

挫閃而痛,必氣滯血瘀。氣滯者行氣,血瘀者行血即已。)巔頂苦疼,藥尊藁本;(東垣云:巔頂苦疼,寒氣客於巨陽經,須用藁本。)鼻淵不止,方選辛夷。(鼻淵者,鼻流臭濁涕,如彼淵泉。《內經》云:膽移熱於腦,令人辛頞鼻淵,傳為衄蔑瞑目,辛夷丸。)手麻有濕痰、死血,手木緣風濕、氣虛。

(丹溪云:十指麻,是死血、濕痰阻滯隧道,氣不流通故也,手術者,風濕與氣虛,蓋氣不充於手故也。)淋瀝似欲通不通,氣虛者,清心蓮子;淋瀝者,小便滴瀝澀痛,欲通而不通故也。有砂淋、膏淋、血淋、肉淋、勞淋五種,大抵總屬於熱。若氣虛而協熱者,清心蓮子飲。

便血審先糞後糞,陰結者,平胃地榆。(便血者,濕熱乘於大腸也。先糞者,其血來也近;後糞者,其血來也遠。《內經》云: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羅謙甫制平胃地榆湯主之。)蓋聞溲便不利謂之關,飲食不下謂之格,乃陰陽有所偏乘,故脈息因而覆、溢。

(經云:陽氣太盛,陰氣不得相營也,故曰關,關則不得大、小便。陰氣太盛,陽氣不得相營也,故曰格,格則不得下食。《難經》云: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現九分而浮,過曰太過,減曰不及,遂上魚為溢,此陰乘之脈也。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現一寸而沉,過曰太過,減曰不及,遂入尺為覆,此陽乘之脈也。故曰:覆、溢是真臟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白話文:

病機賦

各種疼痛都屬於實證,各種搔癢都屬於虛證。(疼痛是因為邪氣入侵,所以是實證;搔癢是因為血虛氣不足,所以是虛證。河間先生根據疼痛和搔癢的程度區分輕重,也是虛實的含義。)虛證是因為精氣不足;實證是因為邪氣過盛。(經書上說:邪氣盛則為實證,精氣虧損則為虛證。)

瀉泄症狀,若大便中有黏稠污穢之物,則屬挾熱;若大便稀薄清冷,像鴨糞一樣,則屬挾寒;若大便瀉而不止,像筒子一樣粗大,則屬虛證極度嚴重。(大便中有黏稠污穢之物,是因為挾帶熱邪。大便稀薄清冷像鴨糞一樣,是因為挾帶寒邪。大便瀉而不止,是因為虛證很嚴重。)因此,熱證需清熱,寒證需溫暖。如果是虛脫症狀,則需要使用訶子散來澀腸止瀉。

腹痛有食積、鬱熱兩種情況,若為陰寒則可用生薑附子治療。(鬱熱引起的腹痛,是時痛時止的。食積引起的腹痛,是飯後立即疼痛,大便通暢後疼痛減輕。熱證需清熱,食積需消導。如果是陰寒引起的腹痛,則疼痛綿綿不斷,手腳冰冷,則需立即用生薑、附子溫中。)

心臟厥逆疼痛,是因為寒邪犯胃,手腳溫暖,則用溫散的方法即可;胃脘部疼痛,並非真心臟疼痛,所以稱為「厥」。如果是寒邪犯胃,手腳溫暖,寒邪不甚嚴重,用草豆蔻丸發散即可。如果是真心臟疼痛,疼痛劇烈,手腳冰冷到關節,則危在旦夕。真正的頭痛,是疼痛深入腦部,指甲發黑,則病情危篤,難以治療。(真正的頭痛,早上發病晚上死亡,晚上發病早上死亡。)

陽氣鬱結則肢體腫脹,陰氣鬱結則便血。(諸陽運行不暢,陰邪停滯凝結成熱邪,則四肢腫脹。陰氣內結不能通行,氣血沒有歸宿,滲入腸胃,則會便血。)足膝屈弱稱作腳氣,腫痛者,是濕邪較重,熱邪盛。(腳氣是由濕熱引起的,所以足脛屈弱。濕邪盛則腫脹,熱邪盛則疼痛。)腰痛不止是腎虛,外力損傷則為氣滯血瘀。(腎虛引起的腰痛,疼痛綿綿不斷,翻身困難,可服用青娥丸。外力損傷引起的腰痛,一定是氣滯血瘀。氣滯者要行氣,血瘀者要活血。)

巔頂疼痛,藥物選擇藁本;(東垣先生說:巔頂疼痛,是寒邪客於巨陽經,需用藁本。)鼻淵不止,藥物選擇辛夷。(鼻淵是指鼻涕流出臭濁,像泉水一樣。《內經》說:膽火移熱於腦,會引起鼻淵,進而發展為鼻衄、目眩,辛夷丸可以治療。)

手麻有濕痰、瘀血兩種情況,手部僵硬則是風濕、氣虛。(丹溪先生說:十指麻木,是瘀血、濕痰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通暢。手部僵硬,是風濕和氣虛,因為氣血不足於手。)

小便淋漓不暢,氣虛者,可用清心蓮子飲;淋證是指小便點滴而痛,想排尿卻排不出來。有砂淋、膏淋、血淋、肉淋、勞淋五種,大多屬於熱證。如果是氣虛伴有熱證,則用清心蓮子飲。

便血要觀察糞便與血的先後順序,陰氣鬱結者,可用平胃地榆湯。(便血是濕熱侵犯大腸引起的。糞便先於血出現,則出血部位較近;血先於糞便出現,則出血部位較遠。《內經》說:陰氣鬱結,第一次便血一升,第二次便血二升,第三次便血三升,羅謙甫先生制定的平胃地榆湯可以治療。)

總之,大小便不通稱為「關」,飲食不下稱為「格」,都是陰陽失衡所致,因此脈象就會出現覆、溢的情況。(經書上說:陽氣過盛,陰氣不能相輔相成,就稱為「關」,關則大小便不通。陰氣過盛,陽氣不能相輔相成,就稱為「格」,格則飲食不下。《難經》說:關之前的脈象,是陽氣的活動,脈應浮在九分,超過九分為過度,少於九分為不足,向上浮於寸關之間為溢,這是陰邪乘之的脈象。關之後的脈象,是陰氣的活動,脈應沉在一寸,超過一寸為過度,少於一寸為不足,向下沉於尺部為覆,這是陽邪乘之的脈象。所以說:覆、溢是真臟的脈象,即使沒有其他疾病也會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