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六 (1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5)

1. 疝證八

【歌】寒水㿗血氣狐筋,先哲空留七疝名。蓋是肝經原有熱,外邊卻被濕寒侵。或因死血並痰飲,郁在囊中氣不行。控引睪丸生腫痛,或如瓜瓠或蛙聲。要將標本分寒熱,感受仍評重與輕。勿指膀胱心腎氣,當知正屬厥陰經。

【論】古有七疝之名,不按七疝而治,概用局方辛熱燥劑,是泥標而忘本也。或指為小腸氣、腎與膀胱氣,皆非也。殊不知厥陰之脈循陰器,然其地位皆肝經所主,與小腸、膀胱、腎子無相干,至戴人始辨之詳也。丹溪云:疝痛甚者,睪丸連少腹急痛也。或有形,或無形,或有聲,或無聲,自《素問》以下,皆以為寒,蓋經絡得寒則收引不行,所以作痛。世有得寒而無疝者,內無熱也。

余屢踢冰徙涉,不曾病此,以余素無熱故也。若醉飽勞役,房室大怒,發動五志之火,郁久濕氣便盛,濁液凝聚,併入血隧,流於厥陰肝經,木性急速,火性又暴,為寒所束,宜其痛甚而暴也,此濕熱被寒鬱而痛明矣,若只作寒治,恐為未備。又云:痰飲、食積、死血鬱結為病,及因水氣為腫,腫多為濕㿗,亦有挾虛者,其脈沉緊而豁大,當以參、術為君,佐以疏導,若概行決裂之法,禍不旋踵。此皆前人所未及,學者引而伸之,今將七疝之形狀,開具於後。

【脈】疝脈弦急,積聚在裡。牢急者生,弱急者死。沉遲浮澀,疝瘕寒痛。痛甚則伏,或細或動。

寒疝

經云:足厥陰肝經筋中寒,以寒則筋攣卵縮,此寒鬱於外也。《原病式》云:㿗疝,少腹控卵腫,急絞痛。寒主拘縮,寒極則土化制之,或腫滿,則知其疝為寒者,是外受寒邪也,而內實非寒,丹溪所謂標寒本熱明矣。

寒疝手足厥冷不仁,疝脹痛及身痛,烏頭桂枝湯。寒疝入腹痛,少腹引睪丸痛,泄利胸滿,補腎湯;或腎虛,寒疝偏大者,茱萸內消丸。

烏頭桂枝湯

烏頭(五分),白蜜(一斤,煎減半,去滓)

每用桂枝湯五錢,入蜜半兩,水煎,每服二合,得吐為中病。(桂枝湯方見惡寒證。)

補腎湯

治寒疝入腹痛。

人參(一兩,去蘆),白茯苓(一兩),黃耆(蜜炙,一兩),附子(炮,一兩),白朮(炒,一兩),沉香(四錢),木瓜(一兩五錢),羌活(去蘆,半兩),甘草(炙,二錢),川芎(二錢),紫蘇(三錢)

上銼,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二枚,水二盞,煎八分服。

茱萸內消丸

山茱萸(六兩),吳茱萸(四兩),馬蘭花(四兩),木香(四兩),陳皮(四兩),肉桂(四兩),乾山藥(六兩),川楝子(四兩),青皮(炒,四兩),茴香(四兩,炒)

酒丸,溫酒送下。

木腎

心火下降,則腎水不患其不溫,真陽下行,則腎氣不患其不和。溫而且和,安有所謂木強者哉?蓋木腎不可絕用燥藥,當行溫和散利以逐其邪,則邪自消,榮衛流轉則愈,枸杞子丸。又方:用楮樹葉雄者,曝乾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吞下。(楮樹不結子者,雄也。)

白話文:

疝氣的辨證與治療

[歌訣] 寒邪、濕氣、瘀血、氣滯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疝氣,古人只留下七種疝氣的名稱。其實大多是肝經本來就有熱,加上外面的濕寒侵襲所致。也有些是因為死血或痰飲積聚在陰囊,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這樣會牽引睪丸產生腫痛,有時像瓜或葫蘆,有時像青蛙叫一樣。治療時要分清是寒是熱,感受邪氣的輕重。不要只認為是膀胱、心或腎的問題,要知道這主要是肝經(厥陰經)的問題。

[論述] 古人提出七種疝氣的說法,但不按七種疝氣的分類來治療,反而都用《局方》中的辛熱燥劑,這是只看表面而忘了根本。有人認為是小腸氣、腎或膀胱的問題,其實都不對。要知道,肝經(厥陰經)循行於陰器,這些部位都是肝經所管轄,跟小腸、膀胱、腎沒有關係。直到戴人(戴元禮)才詳細辨明這個道理。朱丹溪說:疝氣疼痛劇烈時,會從睪丸連到小腹,造成急痛。這種疼痛有時摸得到,有時摸不到;有時有聲音,有時沒有聲音。從《素問》開始,大家都認為疝氣是寒邪引起的,因為經絡遇寒就會收縮,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以產生疼痛。但是有些人受寒卻沒有疝氣,那是因為他體內沒有熱。

我常常在冰天雪地裡行走,也沒有得過疝氣,因為我體內沒有熱。如果喝醉酒、吃太飽、過度勞累、性生活過度或發怒,這些都會引發體內的火,時間久了就會產生濕氣,使濁液凝聚,進入血管,流到肝經(厥陰經)。肝的特性是急速,火的特性是暴烈,又被寒邪所束縛,所以疼痛非常劇烈而突然。這是濕熱被寒邪鬱住而造成的疼痛。如果只當成寒證來治療,可能不夠全面。還有痰飲、食物積滯、死血等瘀積,以及因為水氣導致腫脹,腫脹多半屬於濕氣引起的疝氣。也有些是虛實夾雜的,脈象表現為沉緊而又豁大,這時應該以人參、白朮等補氣藥為主,輔以疏通引導的藥物。如果隨意使用破決的峻猛藥物,很快就會出問題。這些都是前人沒有提到的,希望後學者能夠深入研究。現在將七種疝氣的形態描述如下。

[脈象] 疝氣的脈象多為弦急,表示病邪積聚在體內。脈象牢急的預後較好,弱急的預後較差。脈象沉遲浮澀,表示疝氣屬於寒痛。疼痛劇烈時脈象會很微弱或難以摸到,也可能表現為細小或跳動。

寒疝 《黃帝內經》說:足厥陰肝經的筋脈中感受寒邪,寒邪會使筋脈攣縮,睪丸收縮。這是因為寒邪鬱積在體表。 《原病式》說:疝氣表現為小腹牽引睪丸腫脹,急劇絞痛。寒邪的特性是收縮,寒邪太盛就會使脾胃功能減弱,如果出現腫脹,那就是屬於寒證引起的疝氣,這是外感寒邪。但是體內實際不是寒證,就像丹溪說的,是「標寒本熱」。

寒疝的症狀包括手腳冰冷麻木,疝氣腫脹疼痛,甚至全身疼痛,可以用烏頭桂枝湯治療。寒疝導致腹痛,小腹牽引睪丸疼痛,腹瀉、胸悶,可以用補腎湯治療;如果因為腎虛,寒疝偏大,可以用茱萸內消丸。

烏頭桂枝湯 藥物:烏頭(五分),白蜜(一斤,煎煮到剩一半時去除藥渣)。 用法:每次用桂枝湯五錢,加入蜜半兩,用水煎煮。每次服用二合,服用後能夠嘔吐,就是對症了。(桂枝湯的配方在惡寒證中。)

補腎湯 治療寒疝導致腹痛。 藥物: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黃耆(蜜炙,一兩),附子(炮製過,一兩),白朮(炒過,一兩),沉香(四錢),木瓜(一兩五錢),羌活(去蘆頭,半兩),甘草(炙過,二錢),川芎(二錢),紫蘇(三錢)。 用法:以上藥物切碎,每次用五錢,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水兩碗煎到剩八分,溫服。

茱萸內消丸 藥物:山茱萸(六兩),吳茱萸(四兩),馬蘭花(四兩),木香(四兩),陳皮(四兩),肉桂(四兩),乾山藥(六兩),川楝子(四兩),青皮(炒過,四兩),茴香(炒過,四兩)。 用法:將藥物做成酒丸,用溫酒送服。

木腎 心火能夠下降,腎水就不會不溫暖;真陽能夠向下運行,腎氣就不會不調和。如果溫暖又調和,怎麼會有「木強」的問題呢?所謂「木腎」不可單獨使用燥熱的藥物,應該用溫和的藥物來疏散邪氣,邪氣自然會消退。當氣血運行順暢,病就會痊癒。可以使用枸杞子丸來治療。另一個方子:用雄性楮樹的葉子,曬乾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鹽水或酒送服。(不結果實的楮樹是雄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