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治暑之劑

局方五苓散,治霍亂頭痛,吐下煩渴。 方見濕門。

嚴氏水浸丹,治伏暑傷冷,冷熱不調,口乾煩渴。 黃丹(一兩一分炒) 巴豆(二十五個去皮心) 上同研勻,用黃蠟作汁,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頃,別以新汲水吞下。 按此劫劑也。

加味香薷飲,治伏暑吐利不止,煩悶多渴。 本方加檳榔、黃連。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酒各半煎服。

冷香飲子,治伏暑吐利煩躁。 草果仁(三兩) 附子、橘紅(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入姜煎,水旋冷服。

按以上並太陽例藥也,也有寒熱陰陽不同,要在脈證相符而行也。

白話文:

【治療暑熱的藥方】

使用「局方五苓散」來治療霍亂症狀,如頭痛、嘔吐、腹瀉以及口渴。該方在濕門章節中有詳細描述。

嚴氏的「水浸丹」可用於治療因暑熱受涼導致的身體冷熱失調,口乾舌燥且有煩渴感。該方由黃丹(需炒制)和去皮去心的巴豆組成。將兩者研磨均勻後,以黃蠟汁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先用水浸泡片刻,再用新抽取的清水吞服。此為強效藥物。

「加味香薷飲」能治療伏暑引發的持續性嘔吐與腹瀉,伴有煩悶及極度口渴。在此方基礎上加入檳榔和黃連。將所有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以等量的水和酒煎煮後服用。

「冷香飲子」可緩解伏暑造成的嘔吐、腹瀉及焦躁。該方主要成分包括草果仁、附子、橘紅和甘草。將所有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加入薑片煎煮,待湯藥冷卻後飲用。

以上所列的都是用於治療太陽經絡疾病的常規藥方,但需根據實際病情的寒熱陰陽特性來選擇合適的藥方。關鍵在於要根據脈象和病徵的對應情況來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