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五 (1)
卷五 (1)
1. 治寒之劑
機要漿水散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盡冷,脈弱,不能語言,甚者加吐
半夏(二錢) 附子 乾生薑 炙甘草 桂(各半錢) 良薑(三分半)
上為末作一服,漿水煎服之
姜附湯治霍亂,轉筋,手足厥冷,汗嘔逆多
乾薑(一兩) 附子(一個生用)
通脈四逆湯治霍亂,多寒,身冷,脈絕
吳茱萸(三兩炒) 附子(炮一兩) 桂心 通草 細辛 白芍 甘草(炙各半兩) 當歸(三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酒各半,加生薑煎
理中湯治過食生冷,遂成霍亂,吐下,脹滿,食不消,心腹痛
方見寒門,加橘皮名橘皮治中湯
嚴氏曰:若臍上築動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吐多者,去朮加生薑半夏;利多者,仍用術;心悸者,加茯苓;腹痛者,加乾薑;腹滿者,去朮加附子厚朴
白話文:
[治療寒症的藥方]
機要漿水散主治突然嚴重腹瀉,像水一樣,全身冒汗,身體極度冰冷,脈搏微弱,甚至無法說話,病情嚴重時可能伴隨嘔吐。
藥材有半夏二錢、附子、乾生薑、炙甘草、桂各半錢、良薑三分半。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做成一帖,用漿水煎煮後服用。
姜附湯主治霍亂,肌肉抽搐,手腳冰冷,以及大量流汗和嘔吐。
藥材有乾薑一兩、附子一個(生用)。
通脈四逆湯主治霍亂,體內寒氣過多,身體冰冷,脈搏微弱或無脈。
藥材有吳茱萸三兩(炒)、附子一兩(炮)、桂心、通草、細辛、白芍、甘草(炙)、當歸。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和酒各半,加入生薑一起煎煮。
理中湯主治過量食用生冷食物導致的霍亂,出現嘔吐、下痢、腹部脹滿、消化不良、心腹疼痛等症狀。
若臍周部位跳動,表示腎氣活動,此時應去除白朮,增加桂枝;若嘔吐頻繁,則應去除白朮,添加生薑和半夏;若下痢嚴重,仍需使用白朮;若有心悸現象,可加入茯苓;若腹部疼痛,則應添加乾薑;若腹部脹滿,則應去除白朮,並添加附子和厚朴。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