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

1. 升散之劑

元戎葛根橘皮湯治癍在肌:冬溫始發,肌中癍爛,咳而心悶,但嘔清汁。

葛根、橘皮、杏仁、知母、黃芩、麻黃、甘草。

上等分,水煎服。

按此足陽明、太陽藥也。

陽毒升麻湯癍在面:傷寒一二日,或吐下後,變成陽毒,腰背痛,煩悶不安,面赤狂言見鬼,下痢,脈浮大,咽痛。

升麻(五錢)、犀角、射干、黃芩、人參、甘草(各二錢半)。

上㕮咀,水煎取飲半盞,刻許再進,溫覆手足,得汗出解。

玄參升麻湯癍在身:治汗下吐後,毒不散,表虛里實,發於外,甚則煩躁譫妄。

玄參、升麻、甘草(等分)。

上㕮咀,水煎服。

按以上足陽明藥也。

陽毒梔子湯治傷寒壯熱,百節疼痛,而發癍。

升麻、梔子仁、黃芩、芍藥、石膏、知母、杏仁、柴胡、甘草。上粗末,每五錢,入姜五片、豉百粒,煎服。

按此足陽明、少陽藥也。

消毒犀角飲子治癍及癮疹。

牛蒡子(六錢)、荊芥、防風(各二錢)、甘草(一錢)。

上㕮咀,水煎。

按此手太陰藥也。

解毒防風湯治癍及癮疹,癢痛。

防風(一兩)、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枳殼、牛蒡子(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四、五錢,水煎服。

按此手足太陰藥也。以上諸方,本於陽證者,宜選用之。

升麻葛根湯。

陰毒升麻鱉甲湯治陰癍。

升麻(三兩)、當歸、甘草(各二兩)、蜀椒(一兩)、鱉甲(炙)、雄黃(半兩研)。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按此(闕)。

三因加味羌活散治感四時所傳,肌膚髮為癮疹,增寒壯熱。

羌活、前胡(各一兩)、人參、桔梗、甘草、枳殼、川芎、天麻、茯苓(各半兩)、蟬蛻、薄荷(各三錢)。

上㕮咀,搗為末,每服二大錢,姜三片,煎服。

按此足太陽、手太陰、少陰藥也。

調中湯治內傷外感而發陰癍。

蒼朮(一錢半)、陳皮(一錢)、砂仁、藿香、芍藥(炒)、甘草(炙)、桔梗、半夏、白芷、羌活、枳殼(各一錢)、川芎(半錢)、麻黃、桂枝(各半錢)。

上㕮咀,姜三片,水煎服。

按此足太陽、太陰、手陽明、太陰藥也。以上諸方,本於陰證者,宜選用之。

白話文:

[升散之劑]

【元戎葛根橘皮湯】主治肌層疹瘡:冬季溫病初發,肌肉中疹瘡潰爛,咳嗽且心悶,只嘔吐清水。

藥物包括葛根、橘皮、杏仁、知母、黃芩、麻黃、甘草。等量配比,用水煎煮服用。

此藥屬足陽明和太陽經藥物。

【陽毒升麻湯】主治面部疹瘡:傷寒病一二日後,或吐瀉後,轉爲陽毒,腰背痛,煩悶不安,面紅目赤,狂語見鬼,下痢,脈象浮大,咽喉痛。

升麻(5錢)、犀角、射干、黃芩、人參、甘草(各2.5錢)。將藥切碎,用水煎煮取汁半盞,約一刻鐘後再服,保暖手腳,得汗則病解。

【玄參升麻湯】主治全身疹瘡:治療汗下吐後,毒素未散,表面虛弱裏實,病發於外,嚴重時煩躁妄語。

玄參、升麻、甘草(等分)。將藥切碎,用水煎煮服用。

此藥屬足陽明經藥物。

【陽毒梔子湯】主治傷寒高熱,全身關節疼痛,併發疹瘡。

升麻、梔子仁、黃芩、芍藥、石膏、知母、杏仁、柴胡、甘草。上藥研磨成粗末,每次5錢,加入生薑5片、豆豉100粒,煎煮服用。

此藥屬足陽明和少陽經藥物。

【消毒犀角飲子】主治疹瘡及過敏性皮疹。

牛蒡子(6錢)、荊芥、防風(各2錢)、甘草(1錢)。將藥切碎,用水煎煮。

此藥屬手太陰肺經藥物。

【解毒防風湯】主治疹瘡及過敏性皮疹,癢痛。

防風(1兩)、地骨皮、黃芪、芍藥、荊芥、枳殼、牛蒡子(各半兩)。將藥研磨成粗末,每次4-5錢,用水煎煮服用。

此藥屬手足太陰脾肺經藥物。上述各方,本於陽證者,宜選用之。

【升麻葛根湯】

【陰毒升麻鱉甲湯】主治陰疹。

升麻(3兩)、當歸、甘草(各2兩)、蜀椒(1兩)、鱉甲(炙)、雄黃(半兩研)。將藥研磨成末,每次服5錢,用水煎煮服用。

此藥(缺)。

【三因加味羌活散】主治四季感染,皮膚髮疹,增加寒冷壯熱。

羌活、前胡(各1兩)、人參、桔梗、甘草、枳殼、川芎、天麻、茯苓(各半兩)、蟬蛻、薄荷(各3錢)。將藥切碎,搗成末,每次服兩大錢,加入生薑3片,煎煮服用。

此藥屬足太陽、手太陰、少陰經藥物。

【調中湯】主治內傷外感併發陰疹。

蒼朮(1錢半)、陳皮(1錢)、砂仁、藿香、芍藥(炒)、甘草(炙)、桔梗、半夏、白芷、羌活、枳殼(各1錢)、川芎(半錢)、麻黃、桂枝(各半錢)。將藥切碎,加入生薑3片,用水煎煮服用。

此藥屬足太陽、太陰、手陽明、太陰經藥物。上述各方,本於陰證者,宜選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