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十九 (1)
卷十九 (1)
1. 補血之劑
機要四物湯治頭疼。
四物湯中倍加川芎。
元戎古方治頭痛欲裂。
當歸(二兩酒一升煮取六合)。
按此二方並出厥陰例藥也。
搐藥。
本事方治八般頭風。
草烏尖、細辛(等分)、黃丹(少許)為末搐入鼻中立效。
秘方治頭痛不可忍。
玄胡(七枚)、豬牙皂角(肥實者二個)、青黛(二錢),上為末水丸成小餅子如杏仁大,用時令病者仰臥,以水化開,用竹管送入男左女右鼻中,覺藥至喉少酸,令病者坐,卻令咬定銅錢一個於當門齒,當見涎出成盆即愈。
三因搐鼻藥。
蓽茇、良薑(各一分)、白芷(一錢)、細辛(半錢),上為末每服一小字,先含水一口,分搐鼻內,吐水即止。
秘藏搐鼻鬱金散治風熱頭痛。
石膏、芒硝、白芷(各二錢)、鬱金(一錢)、薄荷(三分),上為末極細,口含水鼻內搐之。
按此陽明經藥也。
太陽經嚏藥。
防風(二分)、羌活(二分)、紅豆(二個),上為末鼻內搐之。
元戎搐藥瓜蒂散治偏頭痛,久不愈,服藥及針灸不效者,以其濕氣在頭也。
瓜蒂一味為末少許吹鼻中,清水徐徐出一晝夜濕盡病止為度。
按此以上搐藥,元戎云亦吐之義也,經云濕氣在上以苦吐之,故邪在胸中服之,邪在頭目搐之,皆吐之屬也,張子和點目出淚,搐鼻流涕,口含漉涎,皆以同乎吐也。
貼藥。
前本事方或三因藥為末,和蔥白搗泥為膏,貼兩額上。
雜方。
嚴氏蔥附丸治元氣虛壅上攻頭痛。
附子(一隻炮去皮臍),上為末蔥涎為丸桐子大,空心茶清下。
玉真丸治腎厥頭痛不可忍,其脈舉之則弦,按之則堅。
生硫黃(二兩另研)、石膏(硬者)、半夏(湯洗十次)、硝石(另研各一兩),上為末研勻,用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米飲下。
按頭痛古人多從風而議治,故其藥雖有辛平辛涼辛溫辛熱之殊,大抵皆於解散之中,分所挾之寒熱耳,至於傷寒頭痛,仲景論中亦詳,茲不詳載,但內因痰厥氣虛血虛頭痛之類,東垣雖有論有方,學者亦宜隨病審機而用藥,亦難拘於所錄之方,以盡其變也,又嚴氏治氣虛頭痛,用附子治腎厥頭痛,用硫黃等藥,本出三因之論,其義皆未切當,今姑存之,以備其說耳。
白話文:
[補血藥方]
機要四物湯治療頭痛: 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倍使用川芎。
元戎古方治療嚴重頭痛: 當歸(用量:二兩,與一升酒一同煮,煮至剩六合)
以上兩個藥方都出自厥陰例藥。
本事方治療八種頭風: 草烏尖、細辛(等量),黃丹(少量),研磨成粉後,輕輕吸入鼻子裡,立即見效。
祕方治療無法忍受的頭痛: 玄胡(七枚)、豬牙皁角(選擇肥壯的兩個)、青黛(二錢)。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用水做成像杏仁大小的小餅子。使用時讓患者仰躺,用水溶解藥餅,用竹管將藥液送入患者鼻子(男性左鼻孔,女性右鼻孔),待患者感覺到藥物到了喉嚨,會有些許酸感,然後讓患者坐起,咬住一枚銅錢在門牙間,會看到口水大量流出,即可痊癒。
三因鼻藥: 蓽茇、良薑(各一分)、白芷(一錢)、細辛(半錢)。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每次使用一小撮,先含一口水,再將藥粉吸入鼻腔,吐出水後,頭痛即止。
祕藏鼻藥鬱金散治療風熱頭痛: 石膏、芒硝、白芷(各二錢)、鬱金(一錢)、薄荷(三分)。將所有材料研磨成極細的粉,含一口水後,吸入鼻腔。
太陽經嚏藥: 防風(二分)、羌活(二分)、紅豆(二粒)。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吸入鼻腔。
元戎鼻藥瓜蒂散治療長期偏頭痛,即使服藥或針灸也無效的情況: 瓜蒂一味,研磨成粉,少許吹入鼻腔,清水慢慢流出,直至濕氣完全排出,頭痛停止。
貼藥: 前本事方或三因藥研磨成粉,與蔥白一起搗成泥,做成膏狀,貼在額頭兩側。
嚴氏蔥附丸治療氣虛引起的頭痛: 附子(一隻,炮製後去皮和臍部)。研磨成粉,用蔥涎做丸,大小如桐子,空腹時用茶水吞服。
玉真丸治療腎厥頭痛,疼痛難忍,脈象舉之則弦,按之則堅: 生硫磺(二兩,另研)、石膏(硬質的)、半夏(用水洗十次)、硝石(另研,各一兩)。研磨成粉,均勻混合,用生薑自然汁煮成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四十粒,飯前用米湯吞服。
根據古人對於頭痛的治療,大多認為是由風引起,因此藥物雖然有辛平、辛涼、辛溫、辛熱的不同,但大體上都是在疏散中分清寒熱。至於傷寒頭痛,張仲景的論述中也有詳細說明,這裡不再贅述。但對於由痰厥、氣虛、血虛等內部因素引起的頭痛,東垣雖然有論述和方劑,學習者應當根據病情判斷使用何種藥物,不能僅僅依賴已錄的方劑,應考慮其變化。此外,嚴氏用附子治療氣虛頭痛,用硫磺等藥物治療腎厥頭痛,這些方法來自三因的理論,但其適用性仍有待商榷,這裡姑且保留,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