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攻下之劑

局方三白散治膀胱蘊熱,濕熱相乘,陰囊腫脹,大小便不利。

白牽牛(二兩) 桑白皮(炒) 木通 白朮 陳皮(各半兩)

上末每二錢薑湯調下,空心服。

復元通氣散

舶上茴香 穿山甲(蛤粉炒,各二兩) 陳皮 牽牛末(炒) 玄胡 甘草(炒,各一兩) 木香(一兩半)

上細末,每一大錢,熱酒食前調下。

戴人禹功散

黑牽牛(頭末四兩) 茴香(炒,一兩)

上為末,以生薑自然汁調一、二錢,臨睡服,或加白朮一兩。

寶鑑控引睪丸,治小腸病結上而不下,痛引心臆。

茴香 川楝實(各炒) 石茱萸 陳皮 馬藺花(醋炒,各一兩) 芫花(醋炒,半兩)

上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十丸至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茴香楝實丸,治陰疝痛不可忍及小腸氣痛。

川楝(炒) 茴香(炒) 山茱萸 石茱萸 吳茱萸 青皮 陳皮 芫花(醋炒) 馬蘭花(各等分)

上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溫酒送下,食前服。

天台烏藥散,治小腸疝氣,牽引臍腹疼痛。

烏藥 木香 茴香(炒) 青皮 良薑(炒,各半兩) 檳榔(二個) 川楝(十個) 巴豆(七十粒)

上先以巴豆微打破,同川楝麩炒黑,去麩及巴豆不用,外余藥同末,酒調下一錢,甚者姜酒亦得。

按:以上諸方,並下氣之藥也。治寒之例,宜隨輕重取擇。

白話文:

[攻下的藥物]

局方三白散用於治療膀胱內積熱,濕與熱交錯,導致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順暢。成分包括白牽牛二兩,炒過的桑白皮,木通,白朮,陳皮各半兩。服用方法是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以薑湯調和,空腹時服用。

復元通氣散,主要成分有舶來茴香,炒過的穿山甲,陳皮,炒過的牽牛末,玄胡,炒過的甘草,木香。用量上,舶來茴香和炒過的穿山甲各二兩,其餘各一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大錢,以熱酒在飯前調和服用。

戴人禹功散,主要成分有黑牽牛頭末四兩,炒過的茴香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以生薑自然汁調和一到二錢,在睡前服用,或可添加白朮一兩。

寶鑑控引睪丸,用於治療小腸疾病,導致疼痛向上延伸到心臟部位。成分有茴香,炒過的川楝實,石茱萸,陳皮,醋炒過的馬藺花,醋炒過的芫花。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以醋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空腹時以溫酒送下。

茴香楝實丸,用於治療陰部疝痛無法忍受及小腸氣痛。成分有炒過的川楝,炒過的茴香,山茱萸,石茱萸,吳茱萸,青皮,陳皮,醋炒過的芫花,馬蘭花。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以醋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以溫酒送下。

天台烏藥散,用於治療小腸疝氣,牽引肚臍及腹部疼痛。成分有烏藥,木香,炒過的茴香,青皮,炒過的良薑,檳榔兩個,川楝十個,巴豆七十粒。先將巴豆輕微敲破,與川楝一起炒至黑色,然後去掉麩和巴豆,其餘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以酒調和,嚴重的情況下可以用薑酒。

以上各種藥方,均為下氣的藥物。治療寒冷的原則,應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適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