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一 (1)
卷一 (1)
1. 發表之劑
金匱越脾湯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
麻黃(四錢) 石膏(四錢半) 生薑(二錢) 大棗(二枚) 甘草(二錢)
上㕮咀,水煎作一服。惡風加附子,古今錄驗加白朮。
防己 黃耆 桂枝(各三錢) 茯苓(六錢) 甘草(二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
越脾加朮湯治里水 前越脾湯加白朮(四錢)。
甘草麻黃湯治里水,濟生云治水腫,從腰以上俱腫,宜此汗之。
甘草(半兩) 麻黃(一兩)
上㕮咀,水煎作一服。
麻黃附子湯治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
麻黃(三錢) 甘草 附子(各二錢)
上㕮咀,水煎。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治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脈自沉。
黃耆(五錢) 芍藥 桂枝(各三錢)
上㕮咀,水煎,入苦酒相和,作一服。
按以上諸方並足太陽例藥也。
白話文:
【發表之劑】
使用金匱越脾湯來治療因風濕所導致的全身腫脹,患者脈象浮動但不口渴,持續有自汗出現,且無高熱的情況。
所需藥材為:麻黃四錢、石膏四錢半、生薑二錢、大棗二枚、甘草二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成一份藥劑服用。若畏風可再加入附子,根據古籍記載,還可以添加白朮。
另外,防己、黃耆、桂枝各三錢以及茯苓六錢、甘草二錢也可作為治療的藥方,同樣地,將這些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成一份藥劑服用。
越脾加朮湯用於治療內在水濕,是在原有的越脾湯基礎上,增加白朮四錢。
甘草麻黃湯用於治療內在水濕,根據濟生記載,這能治療從腰部以上的水腫,適合用來發汗。
所需藥材為:甘草半兩、麻黃一兩。
將這些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成一份藥劑服用。
麻黃附子湯用於治療因水濕所引發的病症,患者的脈象顯示為沉小,這屬於少陰型病症。
所需藥材為:麻黃三錢、甘草、附子各二錢。
將這些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用於治療黃汗病,患者會出現身體腫脹、發熱、出汗且口渴等症狀,外觀類似風濕,脈象呈沉狀。
所需藥材為:黃耆五錢、芍藥、桂枝各三錢。
將這些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再加入苦酒混合,製成一份藥劑服用。
以上所有藥方都適用於足太陽經絡相關病症的治療。
2. 攻裡之劑
仲景十棗湯治水氣四肢浮腫,上氣喘急,大小便不通。三因方作丸:三花神佑丸。
方並見痰飲門。
按此並少陰例藥也。義見痰飲例中。
局方神助散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浮腫,以手按之隨手而起,咳嗽喘急,不得安臥,小便赤澀,大便不利。
椒目(一兩半) 澤瀉 黑牽牛末(各一兩) 豬苓(二兩) 葶藶(三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蔥白三莖,水煎入酒調服。
按此太陰例藥也。
宣明導水丸治濕熱腫滿。
方見濕門。
按此陽明例藥也。
浚川散。
方見濕門。
大戟散治水腫腹大如鼓,或遍身皆腫。
大戟 白牽牛末 木香(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豬腰子一對,批開摻藥在內,燒熟,空心食之。如食左腰子,左臂塌消;右消右如腫不盡,於腹繞塗甘遂末,飲甘草水少許,其腫盡去。
按此並出厥陰例藥也。
葶藶丸治湧水證,如溢囊裹里漿,或遍身腫滿,按腹不堅,疾行則濯濯有聲,或喘咳不定、葶藶(炒) 澤瀉 椒目 桑白皮 杏仁(炒) 木豬苓(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二三十丸,蔥白湯下,不拘時,以利為度。
雄黃神金散
雄黃 葶藶(一兩糯米和炒熟,去米不用) 澤瀉 椒目(減半) 大戟 巴戟 茯苓 芫花(醋浸一日炒) 甘遂 桑白皮(各一兩)
上為末,空心用井花水調下,每一錢,加至五錢,以利為度。忌鹽醋生冷油膩之物。從腳腫加葶藶;肚腫加椒目;從陰腫加澤瀉;面腫加桑白皮;從四肢腫加茯苓;從心腫根在肋加雄黃;從肢腫根在脾加甘遂;從口腫根在小腸加巴戟;從腰腫根在腎加大戟;從膝腫根在肝加芫花。
按此並太陽例藥也。宣明論此類方甚多,宜選用之。東垣續隨子丸治肺經有濕,通身虛腫。
方見濕門。
按此手太陰藥也,出太陽例。
三因消腫丸治水腫喘滿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朮 黑牽牛(炒) 通脫木 茯苓 茯神 半夏 陳皮(各一錢) 木香 瞿麥穗 丁香(各半錢)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燈芯麥門冬湯下。按此太陽例藥也。以上諸方世俗多用之,故收入。然行者宜斟量其證輕重深淺寒熱,選使則不致少有差失也。
白話文:
[攻裏的劑方]
仲景十棗湯治療體內水分過多導致四肢浮腫,呼吸困難,氣喘,大小便不暢通。三因方製成藥丸,稱爲三花神佑丸。
這個方子同樣列在痰飲門中。
按照這方子是針對少陰病的藥物。其意義在痰飲例中有詳細解釋。
局方神助散治療十種水分過多症狀,如臉部、四肢浮腫,用手按壓後會隨手下陷並迅速彈起,咳嗽、氣喘、無法安睡,小便顏色深紅且澀痛,大便不順暢。
椒目(一兩半),澤瀉,黑牽牛末(各一兩),豬苓(二兩),葶藶(三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以蔥白三莖,用水煎煮後加入酒調服。
按照這方子是針對太陰病的藥物。
宣明導水丸治療溼熱引起的腫脹滿症。
這個方子見於溼門中。
按照這方子是針對陽明病的藥物。
浚川散。
這個方子見於溼門中。
大戟散治療水腫,腹部腫大如鼓,或全身腫脹。
大戟,白牽牛末,木香(等份)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對豬腰子,切開後將藥粉放入其中,燒熟後,空腹食用。如果吃左側的豬腰子,左側的手臂就會消腫;右側同理。如果腫脹沒有完全消除,可以在腹部塗抹甘遂末,喝少量的甘草水,腫脹就會完全消退。
按照這方子是出自厥陰病的藥物。
葶藶丸治療湧水症,如體內充滿漿液,或全身腫脹,按壓腹部感覺不堅硬,快速行走時會有水聲,或氣喘咳嗽不定。
葶藶(炒),澤瀉,椒目,桑白皮,杏仁(炒),木豬苓(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二三十丸,用蔥白湯送下,不限時間,以排泄爲度。
雄黃神金散
雄黃,葶藶(一兩,與糯米一起炒熟,去米不用),澤瀉,椒目(減半),大戟,巴戟,茯苓,芫花(醋浸一天炒),甘遂,桑白皮(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空腹用井花水調服,每次一錢,可逐漸增加到五錢,以排泄爲度。避免食用鹹、酸、生冷、油膩的食物。從腳部開始腫脹的,可以加葶藶;腹部腫脹的,可以加椒目;陰部腫脹的,可以加澤瀉;臉部腫脹的,可以加桑白皮;四肢腫脹的,可以加茯苓;心臟腫脹的,可以加雄黃;肢體腫脹的,可以加甘遂;口腔腫脹的,可以加巴戟;腰部腫脹的,可以加大戟;膝蓋腫脹的,可以加芫花。
按照這方子是針對太陽病的藥物。宣明論中這類方子很多,應根據病情選擇使用。東垣續隨子丸治療肺部有溼氣,全身虛腫。
這個方子見於溼門中。
按照這方子是手太陰的藥物,出自太陽例。
三因消腫丸治療水腫、氣喘、小便不利。
滑石,木通,白朮,黑牽牛(炒),通脫木,茯苓,茯神,半夏,陳皮(各一錢),木香,瞿麥穗,丁香(各半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五十丸,用燈芯麥門冬湯送下。
按照這方子是針對太陽病的藥物。以上各方在民間廣泛使用,因此收錄於此。然而,在使用時應根據病症的輕重、深淺、寒熱,選擇合適的方子,以免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