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十六 (1)
卷十六 (1)
1. 消導之劑
半兩) 御藥院方助氣丸治三焦痞閉胸膈滿悶氣不流通蘊結成積痃癖氣塊並皆治之
京三稜 莪朮(各炮二斤) 青皮 陳皮(並去白) 白朮(各十五兩) 檳榔 枳殼 木香(各十兩)
上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煎水下。
按此治諸氣積藥也。然世俗治積之方多兼氣藥,欲其氣化而積易散。殊不知氣虛者何以抵受中夾熱者,豈不助火反傷氣耶。故用者宜分虛實寒熱選使。況此方雜削氣之藥過半而云助氣,恐未必然也。
三因散聚湯治久氣積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脅小腹䐜脹,大小便不利。
半夏 檳榔 當歸(各三分) 陳皮 杏仁(去皮夾炒) 桂(各二兩) 茯苓 甘草(炙) 附子(炮) 川芎 枳殼(炒) 厚朴(制) 吳茱萸(湯泡洗各一兩) 大黃(大便利去之)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煎。
濟生大七氣湯治積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㽲痛,上氣窒塞,小腹脹滿。
桔梗 肉桂 藿香葉 甘草(炙) 青皮(各二分) 益智仁 京三稜 陳皮 蓬朮 香附子(炒各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
按此二方治聚之劑也。然聚瘕用湯盪滌之意,亦要隨臟氣虛實寒熱而增損之可也。
東垣草豆蔻丸治酒積或傷寒冷物胃脘痛咽膈不通。
草豆蔻(煨) 白朮(各一兩) 大麥櫱 神麯(各炒) 黃芩 半夏(各半兩) 枳實(炒二兩) 炒鹽(半錢) 陳皮 青皮 乾生薑(各二錢)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煎水下。
按此治酒積飲積藥也,入氣血之分。
廣朮潰堅湯治有積塊堅硬如石,形如袢大,令人坐臥不安,中滿腹脹。
方見腹脹門。
寶鑑香殼丸破痰癖消癥塊及冷積。
木香 丁香(各五錢) 京三稜(銼酒浸一宿) 青皮 廣朮(銼酒浸一宿用去皮巴豆三十粒同炒,巴豆黃色)
枳殼(炒) 川楝子 茴香(炒各一兩)
上末醋糊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姜鹽湯下。
按此治氣積寒積之劑,下焦藥也。
丹溪阿魏丸治肉積。
連翹(半兩) 糖球子(一兩) 黃連(六錢半) 阿魏(一兩醋煮作糊)
上為末,用阿魏糊丸如梧子大,每二三十丸,白湯下。
保和丸治食積。
糖球子(三兩) 半夏 茯苓(各一兩) 神麯(二兩) 陳皮 連翹 蘿蔔子(各半兩)
白話文:
【消導之劑】
御藥院方助氣丸主治三焦氣滯、胸膈悶堵、氣息不暢,以及由鬱結形成的積塊、痃癖、氣塊等症狀。
所需藥材包括:京三稜、莪朮(各炮製二斤)、青皮、陳皮(均去白)、白朮(各十五兩)、檳榔、枳殼、木香(各十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再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水送服。
說明:此方為治療各種氣積的藥方。然而,民間常用的治積方多會搭配行氣藥,期望藉由促進氣機運轉而讓積塊容易消散。但對氣虛者來說,這種做法可能會承受不住,甚至助長體內的火氣,反而傷害元氣。因此,在使用時應根據虛實寒熱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藥方。此外,該方中削減氣機的藥物佔了超過一半,卻被稱為助氣,這點令人懷疑。
三因散聚湯主治長時間的氣積,症狀類似癥瘕,會隨著氣機的流動而上下移動,偶爾會出現心腹劇烈疼痛,腰部、脅部、小腹有脹痛感,且大小便不順。
所需藥材有:半夏、檳榔、當歸(各三分)、陳皮、杏仁(去皮後炒製)、桂枝(各二兩)、茯苓、甘草(炙製)、附子(炮製)、川芎、枳殼(炒製)、厚朴(處理過)、吳茱萸(用水浸泡洗淨,各一兩)、大黃(如果大便通暢可以不用)。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服用。
濟生大七氣湯主治類似癥瘕的積聚,會隨著氣機的流動而上下移動,偶爾會出現心腹疼痛,呼吸困難,小腹脹滿。
所需藥材有:桔梗、肉桂、藿香葉、甘草(炙製)、青皮(各二分)、益智仁、京三稜、陳皮、蓬朮、香附子(炒製,各一兩半)。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服用。
說明:以上兩個方子是治療聚積的藥方。然而,治療聚積時需用湯劑來清洗體內,同時也要根據臟腑氣機的虛實寒熱來調整藥量。
東垣草豆蔻丸主治酒積或受寒導致的胃脘痛,咽喉不暢。
所需藥材有:草豆蔻(煨製)、白朮(各一兩)、大麥芽、神麯(各炒製)、黃芩、半夏(各半兩)、枳實(炒製,二兩)、炒鹽(半錢)、陳皮、青皮、乾生薑(各二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用湯浸濕的蒸餅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用水送服。
說明:此方為治療酒積和飲積的藥方,適用於氣血兩虛的情況。
廣朮潰堅湯主治堅硬如石的積塊,形狀像袢大,讓人坐臥不安,腹部脹滿。
配方詳情請參閱腹脹門。
寶鑑香殼丸能破除痰癖,消除癥塊和冷積。
所需藥材有:木香、丁香(各五錢)、京三稜(切片後浸酒一夜)、青皮、廣朮(切片後浸酒一夜,與去皮的巴豆三十粒一同炒製,直至巴豆呈黃色)、枳殼(炒製)、川楝子、茴香(炒製,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用醋糊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外層包裹硃砂,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鹽湯送服。
說明:此方為治療氣積和寒積的藥方,主要針對下焦部位。
丹溪阿魏丸主治肉積。
所需藥材有:連翹(半兩)、糖球子(一兩)、黃連(六錢半)、阿魏(一兩,醋煮至成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加入阿魏糊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保和丸主治食積。
所需藥材有:糖球子(三兩)、半夏、茯苓(各一兩)、神麯(二兩)、陳皮、連翹、蘿蔔子(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