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材

《扁鵲心書》~ 卷中 (2)

回本書目錄

卷中 (2)

1. 挾食冷物

脈沉為胃氣寒,緊為冷氣盛,滑則食不消。其證頭痛、發熱、嘔吐、心下痞,時或腹痛,服丁香丸、來復丹;若冷物不消,蓽澄茄散;胃虛者,平胃散、理中丸。

白話文:

如果脈搏深沉,表示胃部有寒氣;脈搏緊繃,表示體內寒氣旺盛;脈象滑動,則可能食物無法消化。這種情況下會有的症狀包括頭痛、發燒、嘔吐、胸口脹滿不舒服,偶爾還會有腹痛。對於這種狀況,可以服用丁香丸、來復丹;如果冷的食物無法消化,可服用蓽澄茄散;如果是因為胃虛導致的,則適合服用平胃散、理中丸。

2. 中濕

三四月間,人感潮濕之氣,名曰濕病;或六七月,大雨時行,恣飲冰水冷物,亦名中濕,則令人寒熱自汗。陽則脈緊,肢節痛,足指溫,服朮附湯;陰則脈沉而緊,肢節不痛,身涼自利,足指冷,服姜附湯。不可發汗,汗則必發煩躁,虛汗不止,或發黃腫。若服涼藥,則泄瀉而死。

(先生於此證雖分陰陽,而用附子則一,今人於六七月之交,不辨是寒、是濕,或陰、或陽,動輒云暑,專用寒涼,及至發腫瀉泄,而猶云暑毒未清,又行攻下,不至醫殺不止,實可痛心。)

白話文:

在三月到四月之間,人們感受到空氣中的潮濕,這被稱為濕病;或者在六月到七月期間,當大雨頻繁降臨,如果過度飲用冰冷的飲料或是食用冷食,也會導致濕病,這種情況會使人感到寒熱交錯並自發出汗。

如果是屬於陽性的濕病,脈搏會顯得緊繃,伴有肢體關節疼痛,腳趾頭卻是溫暖的,這種情況應服用朮附湯來治療;若是陰性濕病,脈象會呈現出沉且緊的狀態,肢體關節不會疼痛,身體感覺涼爽且有自發性腹瀉,腳趾頭冰涼,這時候應該服用薑附湯來治療。濕病患者不能發汗,因為一旦發汗,會引起煩躁不安,虛弱的汗流不止,甚至可能出現黃疸和水腫。

如果服用寒涼藥物,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腹瀉,甚至死亡。

對於濕病,醫生雖然區分了陰性和陽性兩種類型,但在使用附子作為治療上則是相同的。如今,在六月到七月的交替季節,許多人不分辨病情是因寒、是因濕,還是屬於陰性或陽性,往往輕率地認為是暑熱,一味地使用寒涼的藥物。等到病情惡化,出現水腫或腹瀉,還堅持說是暑熱未退,繼續使用攻下的方法,直到病情加劇,甚至造成死亡才肯罷手,這種狀況真是讓人痛心疾首。

3. 陰毒

或腎虛人,或房事後,或胃發冷氣,即腹痛煩躁,甚者囊縮,昏悶而死。急灸關元一百壯,內服姜附湯、保元丹可救一二。若遲則氣脫,雖灸亦無益矣。(審證的確,即當速救,不可因循,致歸絕路。)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某種可能由腎虛、性行為後,或是胃部產生冷感所引發的疾病。病徵包含腹部疼痛、煩躁,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睪丸收縮、頭昏眼花並導致死亡。在這種情況下,應立即在關元穴進行一百次的艾灸,同時內服薑附湯和保元丹,這樣有可能救回患者一命。但如果延誤治療,導致氣脫,就算進行艾灸也無濟於事了。(如果確定症狀相符,就應立即救治,切勿拖延,以免走到絕境。)

4. 老人傷寒

切忌發汗及吐下,蓋元氣盛,則邪不能為害,傳遍經絡自愈。仲景不敢補,反攻邪氣,致正氣受傷,誤人多矣。凡遇此證,只用姜附湯多服,自然解散。(元虛而受攻傷正,何必老人,仲景醫之聖者,寧不知此。)

白話文:

【對於老年人的感冒】

千萬不要讓老人家出汗或是嘔吐與瀉肚,因為如果他們的體力充足,那麼病菌就無法對他們造成太大的傷害,病毒會隨著身體的自然循環自行痊癒。張仲景在治療時並未選擇補藥,反而直接攻擊病毒,這導致了正常的身體機能受到傷害,這種做法誤導了許多人。遇到這種情況,應該使用薑附湯,多喝幾次,病毒自然就會消失。(若是體力虛弱而受到攻擊導致身體機能受損,這並非只有老年人才會發生,張仲景作為醫學界的聖人,豈能不懂這個道理。)

5. 陰陽換氣

凡傷寒陽證欲作汗,陰證已加灸,真元欲復,與邪氣分爭,必發寒戰,鼻衄昏迷,牙關微緊,四肢微厥,乃陰陽換氣也。一二時辰,自然腋下汗出而愈。(陰陽換氣,即今之所謂戰汗,須預告病家,令其不必驚駭,否則闔室蒼惶,讒言蜂起,彼時一劑誤投,遂有生死之判。)

白話文:

凡是得了風寒,屬於陽性症狀的人想要出汗,或者陰性症狀已經進行了艾灸治療,身體的正氣正在恢復,與邪氣在體內抗爭,這時可能會出現寒顫、鼻血、意識模糊、牙關輕微咬緊、四肢輕微冰冷的情況,這是身體在進行陰陽氣息的更替。大約一兩個小時後,自然會從腋下出汗,病情就會好轉。(所謂的陰陽換氣,就是現在常說的戰汗,必須提前告訴患者及其家屬,讓他們不要過於恐慌,否則全家都會陷入慌亂,各種猜測和誤解紛飛,如果這時用錯藥,就會有生與死的區別。)

6. 傷寒譫語

凡傷寒譫語,屬少陰,仲景屬陽明誤也。陽明內熱必發狂,今止譫語,故為少陰。(仲景皆指神虛,未嘗不屬少陰也。)急灸關元三百壯,若灸後,仍不止者死。

白話文:

凡是得了類似傷寒的疾病而產生胡言亂語的情況,這應該歸屬於少陰經的症狀,張仲景卻誤認為是陽明經的問題。如果是陽明經的內熱,必定會讓人發狂,但現在只是胡言亂語,所以應判斷為少陰經的問題。(張仲景所指的精神虛弱,實際上也未曾不屬於少陰經的範疇。)應立即在關元穴施灸三百壯,如果灸療後,胡言亂語的現象仍然持續,則預示病情危急,可能導致死亡。

7. 傷寒衄血

凡鼻衄不過一二盞者,氣欲和也,不汗而愈。若衄至升斗者,乃真氣脫也,針關元入三寸,留二十呼,血立止;再灸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丹。不然恐成虛勞中滿。(當解、當清、當溫、當補,審證施治,庶幾無誤。)

白話文:

對於鼻出血的情況,如果僅僅是流了一兩碗的血量,這表示身體的氣機正在調整趨向和諧,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它會自行恢復。但若是出血量大到以升或鬥來計量,這就表示體內的真氣有流失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可以採用針刺療法,在關元穴處針入三寸深,保持二十次呼吸的時間,血流應能立即停止;隨後再在關元穴上進行二百次的艾灸,並服用金液丹。如果不這樣做,恐怕會導致虛弱勞損及腹部脹滿的問題。(應根據具體病情判斷是否需要解表、清熱、溫裏或補益,按照病情實際情況進行治療,這樣才能避免錯誤。)

8. 勞復

傷寒瘥後,飲食起居勞動則復發熱。其候頭痛、身熱、煩躁,或腹疼,脈浮而緊,此勞復也。服平胃散、分氣丸,汗出而愈。若連服三四次不除者,此元氣大虛故也,灸中脘五十壯。(勞復證仲景數方,用須斟酌,第一須審邪氣之有無,辨寒熱之多寡,以施治則無誤矣。)

白話文:

在傷寒病癒後,如果飲食、生活作息過於勞累,就會再次發燒。症狀表現為頭痛、身體發熱、心情煩躁,或是腹部疼痛,脈搏呈現浮而且緊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勞復。

治療上,可以服用平胃散和分氣丸,通常會在出汗後病情好轉。但假如連續服用三到四次仍無效,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元氣已經非常虛弱,這種情況下,建議使用針灸療法,在中脘穴灸五十壯。

(勞復這種病狀,張仲景有幾個不同的治療方式,選擇哪種方式要慎重考慮。首先,必須判斷體內是否有殘留的病邪,再進一步區分寒熱的多少,這樣治療纔不會出錯。)

9. 汗後大便下赤水或膿血

此乃胃中積熱未除,或服丹附而致,宜服黃連當歸芍藥湯,下膿者,如聖餅化積而愈。《經》云:熱雖甚不死。若陰氣盛則殺人於頃刻,戒之。(熱藥之過,一涼可解,涼藥之誤,十熱難瘳。又積熱易解而易治,沉陰難愈而難明,臨證之工大宜體認。)

白話文:

[汗後大便下赤水或膿血]

這情況是因為胃裡的熱氣積聚未能消除,或是服用丹附(藥物名)導致的,應該服用黃連當歸芍藥湯。對於排泄膿液的情況,可以使用如聖餅來化解積滯,從而康復。《經》書上說:即使熱氣非常嚴重,也不會致死。但如果陰氣過盛,就可能瞬間奪命,應當警戒。

(若是因為熱性藥物過量造成的問題,只需要服用一些涼性藥物就可以解決;但若是涼性藥物用錯了,就算用十倍的熱性藥物也難以治癒。此外,熱氣積聚的情況容易被發現且較易治療;而陰寒積聚的情況不易察覺且較難痊癒,在臨牀診斷時,醫生應該特別留意這些差異。)

10. 汗後發噫

由於脾腎虛弱,冷氣上奔也,服姜附湯、來復丹。(此症當是發呃,若噫證無死人之理,觀後二案可見。)

治驗

一人傷寒至八日,脈大而緊,發黃,生紫斑,噫氣,足指冷至腳面,此太陰證也,最重難治。為灸命關五十壯、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丹、鍾乳粉,四日汗出而愈。

一人患傷寒至六日,脈弦緊,身發黃,自汗,亦太陰證也。先服金液丹,點命關穴。病人不肯灸,傷寒唯太陰、少陰二證死人最速,若不早灸,雖服藥無效。不信,至九日瀉血而死。(不聽良言,往往至此,及至證變而下血,俗醫猶謂硫黃熱迫,痛為排擠,反用寒涼,以下石,至死眾口呶呶,總咎熱藥之害,婆心遭謗,不一而足,然有天道,何恤人言。)

一人病傷寒至六日,微發黃,一醫與茵陳湯。次日,更深黃色,遍身如梔子,此太陰證誤服涼藥而致肝木侮脾。余為灸命關五十壯,服金液丹而愈。(傷寒發黃,雖有陰陽之異,然脾家陰濕而為陰黃者多,不可不知。)

一人患傷寒,初起即厥逆,脈一息八九至,諸醫以為必死,余曰:乃陰毒也,與姜附湯一盞,至半夜,汗出而愈。若以脈數為熱,下涼藥,必死無疑。(俗醫視此,必以為痧證,禁服官料藥,專行焠刺,縱飲冷水,不致冰脫不已。)

白話文:

[汗後打嗝]

這是由於脾臟和腎臟虛弱,導致寒氣上升,可以服用薑附湯和來復丹。(這種症狀應該是打嗝,如果只是打嗝,並不會導致死亡,從後面兩個案例可以看出。)

治療經驗

有一個人得了傷寒到第八天,脈搏強而緊,皮膚發黃,出現紫色斑點,並且打嗝,腳趾冷到腳面,這是太陰證狀,非常嚴重且難以治療。為他進行了五十壯的命關灸療和兩百壯的關元灸療,再服用金液丹和鍾乳粉,四天後出汗,病情得到痊癒。

另一個患者得了傷寒到第六天,脈象弦緊,身體發黃,自汗,也是太陰證狀。先服用金液丹,並點命關穴。病人不願意接受灸療,但傷寒中太陰和少陰兩種情況死亡速度最快,如果不早日進行灸療,即使吃藥也無法有效。病人不相信,到了第九天因出血而去世。(不聽勸告,常常會到達這種地步,等到病情轉變而出血,世俗醫生還會說是硫磺過熱導致,疼痛是因為在排出,反而使用寒涼藥物,結果導致病情加重,直到死亡,大家都會歸咎是熱藥的害處,好心被誹謗的情況屢見不鮮,然而有天理存在,不必擔心人言。)

有一個患者得了傷寒到第六天,稍微有些發黃,一個醫生給他開了茵陳湯。第二天,他的黃色更嚴重,全身像梔子花一樣,這是太陰證狀,錯誤地服用了寒涼藥物導致肝臟功能壓抑脾臟。我為他進行了五十壯的命關灸療,再服用金液丹,病情得到康復。(傷寒導致的發黃,雖然有陰陽之分,但脾臟陰濕導致的陰黃更多,不能不知道。)

有一個患者得了傷寒,剛開始就四肢厥逆,脈搏每分鐘跳動八九次,許多醫生認為他必死無疑,我說:這是陰毒,讓他服用一碗薑附湯,到半夜,出汗後痊癒。如果把脈搏快當作是熱症,服用寒涼藥物,肯定會無疑死亡。(世俗醫生看到這種情況,一定會認為是痧症,禁止服用官料藥,專門進行燒灼刺針,甚至讓患者喝冷水,不到冰脫的地步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