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心書》~ 卷中 (19)
卷中 (19)
1. 怔忡
凡憂思太過,心血耗散,生冷硬物損傷脾胃,致陰陽不得升降,結於中焦,令人心下恍惚,當以來復丹、金液丹、蓽澄茄散治之。若心血少者,須用獨骸大丹,次則延壽丹亦可。(憂思之傷,怔忡之本證;飲食之傷,怔忡之兼證,微有虛實之殊。審證施治,自然無誤。)
白話文:
凡是因為過度憂慮思考,導致心血消耗,或是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損傷了脾胃,使得身體內的陰陽無法正常調節運作,這些因素在身體中段(中焦)形成阻滯,會讓人感到心神不寧、精神恍惚。這時候可以使用來復丹、金液丹、蓽澄茄散等藥物來治療。
如果是由於心血不足所導致的問題,則應使用獨骸大丹,其次選擇延壽丹也是可行的。(過度憂慮思考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是導致心神不寧的根本原因;而飲食不當對身體的傷害,則是心神不寧的兼併症狀,兩者之間有些許實證與虛證的不同。在診斷清楚後再進行適當的治療,就能避免錯誤發生。)
2. 心痛
皆由鬱火停痰而作,飲食生冷填於陽明、太陰分野,亦能作病,宜全真丹。若胃口寒甚,全真丹或姜附湯不愈,灸中脘七十壯。若脾心痛發而欲死,六脈尚有者,急灸左命關五十壯而蘇,內服來復丹,蓽澄茄散。若時痛時止,吐清水者,乃蛔攻心包絡也,服安蟲散。若卒心痛,六脈沉微,汗出不止,爪甲青,足冷過膝,乃真心痛也,不治。
(心為一身之主宰,一毫不可犯,處正無偏,豈宜受病。凡痛非心痛,乃心之包絡痛與脾痛、胃痛、膈痛耳。審其所因、所客,或氣、或痰,雖有九種之分,虛實之異、大概虛者為多,屬實者間亦有之,審察而治,庶無差錯。)
白話文:
[心痛]
所有的病情都是因為鬱悶的火氣和痰滯留所致,飲食中的生冷食物堆積在陽明、太陰兩經的區域,也會導致疾病發生,適合服用全真丹。如果胃口非常寒冷,服用全真丹或者薑附湯無法痊癒,應在中脘穴進行七十次的艾灸。如果脾心痛劇烈到像是要死亡,但六脈仍有跳動,應立即在左命關穴進行五十次的艾灸,然後甦醒,再內服來復丹和蓽澄茄散。如果疼痛時發時止,並伴有吐出清水的情況,這可能是蛔蟲侵襲心包絡,應該服用安蟲散。如果突然心痛,六脈沉弱,汗水不停,指甲變青,腳部冰冷到膝蓋以上,這是真心痛,無法治療。
(心臟是身體的主宰,一點都不能受傷害,它位於正確的位置,不應受到疾病的影響。所有的心痛實際上不是真正的心臟疼痛,而是心包絡、脾臟、胃部、膈膜的疼痛。要詳細地審視病因,可能因氣滯或痰濕所致,雖然有九種不同的類型,虛實有別,但大體上虛證較多,實證偶爾也有,詳細診斷並治療,才能避免錯誤。)
3. 痹病
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攣,兩肘牽急,乃寒邪湊於分肉之間也,方書謂之白虎歷節風。治法於痛處灸五十壯,自愈,湯藥不效,惟此法最速。若輕者不必灸,用草烏末二兩、白麵二錢,醋調熬成稀糊,攤白布上,乘熱貼患處,一宿而愈。(痹者,氣血凝閉而不行,留滯於五臟之外,合而為病。
又邪入於陰則為痹,故凡治痹,非溫不可,方書皆作實治,然屬虛者亦頗不少。)
白話文:
當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結合在一起時,就會產生痹病,症狀包括移動性的疼痛,可能出現在手臂、腰部、腳部或是膝蓋,有時候會導致肌肉緊繃,尤其在手肘部位更為明顯,這都是因為寒氣侵襲到肌肉組織間隙所導致的,醫學上稱這種情況為「白虎歷節風」。治療方法是,在疼痛的地方進行五十次的艾灸,通常都能痊癒,吃藥往往效果不佳,相較之下,這種方法是最快速有效的。如果病情較輕,不必進行艾灸,可以使用二兩的草烏粉末與二錢的白麵粉,混合醋後煮成糊狀,塗抹在白布上,趁熱敷在患部,一夜之間就可以康復。
痹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人體的氣血凝結堵塞,無法正常運行,這些阻塞都發生在五臟之外,形成疾病。此外,當邪氣進入體內陰性部分時也會引發痹病,因此治療痹病時必須採用溫熱的方法。雖然醫書上都將其視為實證來處理,但實際上也有不少屬於虛證的情況。
4. 神癡病
凡人至中年,天數自然虛衰,或加妄想憂思,或為功名失志,以致心血大耗,癡醉不治,漸至精氣耗盡而死,當灸關元穴三百壯,服延壽丹一斤。此證尋常藥餌皆不能治,惟灸艾及丹藥可保無虞。(此乃失志之證,有似癡呆,或如神祟,自言自笑,神情若失,行步若聽,非大遂其志不能愈,故愈者甚少。)
治驗
一小兒因觀神戲受驚,時時悲啼如醉,不食已九十日,危甚,令灸巨闕五十壯,即知人事,曰:適間心上有如火滾下,即好。服鎮心丸而愈。(驚則神無所倚,痰涎入客包絡,宮城受傷,心不安寧,故肺氣來乘,而虛火上蒸。灸法之妙,愈於緩驚錠、抱龍丸多矣。)
一人功名不遂,神思不樂,飲食漸少,日夜昏默已半年矣,諸醫不效。此病藥不能治,令灸巨闕百壯、關元二百壯,病減半;令服醇酒一日三度,一月全安。蓋醺酣忘其所慕也。(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以灸法操其要,醉酒陶其情,此法妙極。)
白話文:
[神智失常病症]
任何人到了中年,身體機能自然會開始衰退,可能因為過度思慮煩惱,或是追求功名不成而意志消沉,導致心血大量消耗,精神恍惚無法自理,逐漸地,精氣耗盡而死亡。應在關元穴施灸三百次,並服用延壽丹一斤。這種病症,一般的藥物治療都無效,只有透過灸療和丹藥才能確保安全無虞。(這是一種因意志消沉所導致的病症,類似癡呆,或像被鬼神纏身,患者自言自語、自發笑聲,神情恍惚,步伐踉蹌,除非他能順遂心願,否則病情不會好轉,因此能痊癒的人非常少。)
治療經驗
有一個小孩因為看神明戲劇受到驚嚇,常常悲泣,像喝醉一樣,已經九十多天不吃東西,情況非常危險。我讓他灸療巨闕穴五十次,他立刻恢復意識,說剛才感覺心臟上方好像有火球滾動,然後就覺得好多了。再讓他服用鎮心丸,他便康復了。(驚嚇會使心神失去依託,痰涎侵入心包,心臟受傷,心神無法安定,所以肺氣就會來侵擾,虛火上升。灸療的神奇效果,遠勝於緩驚錠和抱龍丸。)
有一個人,因為追求功名未成,心情鬱悶,食慾漸漸減少,日夜精神渙散已經半年,許多醫生都治不好他。這種病症,藥物治療無效,我讓他灸療巨闕穴一百次,關元穴兩百次,他的病情減輕了一半;再讓他每天三次喝醇酒,一個月後完全康復。這是因為酒精能讓人忘卻心中的渴求。(對於追求不成的病症,必須找到方法排解情緒,以灸療為主,醉酒調節心情,這個方法極為巧妙。)
5. 下注病
貧賤人久臥濕地,寒邪客於腎經,又兼下元虛損,寒濕下注,血脈凝滯,兩腿粗腫,行步無力,漸至大如瓜瓠。方書皆以消濕利水治之,損人甚多,令灸湧泉、三里、承山各五十壯即愈。(俗名蘇木腿,形狀怪異可畏,終身之疾,鮮有愈者,先生灸法,未知驗否。)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下注病」,常見於生活條件較差的人,長期躺在潮溼環境中,導致寒氣侵入腎臟經絡,加上身體下部本來就虛弱,使得寒氣與濕氣向下聚集,血液循環不順,造成雙腿腫脹粗大,行走無力,嚴重時甚至腫大到像瓜或葫蘆一樣。
傳統醫書大多主張用排濕利尿的方法治療,但這種方法往往對病人造成更多傷害。文中推薦使用灸療,對湧泉穴、三里穴、承山穴各灸50次,據稱可以治好這種病。
(這種疾病在民間俗稱為「蘇木腿」,外形非常奇怪嚇人,被視為終身難癒的疾病,少有康復案例。文中提到的灸療方法是否有效,仍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