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心書》~ 卷中 (9)
卷中 (9)
1. 著惱病
此證方書多不載,人莫能辨,或先富後貧,先貴後賤,及暴憂暴怒,皆傷人五臟。多思則傷脾,多憂則傷肺,多怒則傷肝,多欲則傷心,至於憂時加食則傷胃。方書雖載內因,不立方法,後人遇此皆如虛證治之,損人性命。其證若傷肝脾則泄瀉不止,傷胃則昏不省人事,傷腎則成癆瘵,傷肝則失血筋攣,傷肺則咯血吐痰,傷心則顛冒,當先服姜附湯以散邪,後服金液丹以保脾胃,再詳其證而灸之。若脾虛灸中府穴各二百壯,腎虛灸關元穴三百壯,二經若實,自然不死。
白話文:
這種病症在許多醫書中都沒有記載,人們也無法辨別。有的富人變得貧困,有的人從權貴變成貧賤,還有遭遇突發性憂傷或暴怒,都會損傷人體的五臟。過度思考會損傷脾臟,過度憂慮會損傷肺部,過度憤怒會損傷肝臟,過度慾望會損傷心臟,而憂愁時又過度飲食會損傷胃部。醫書雖然記載了內因,但沒有提出治療方法。後人遇到這種情況,都像治療虛證一樣治療,致使病人喪命。這種病症如果是損傷肝脾,就會腹瀉不止;如果是損傷胃部,就會昏迷不省人事;如果是損傷腎臟,就會變成癆病;如果是損傷肝臟,就會出血抽筋;如果是損傷肺部,就會咳血吐痰;如果是損傷心臟,就會發瘋癲狂。應當先服用姜附湯來驅散邪氣,然後服用金液丹來保護脾胃,再仔細診斷病症,施以艾灸治療。如果是脾虛,就艾灸中府穴,各灸二百壯;如果是腎虛,就艾灸關元穴,灸三百壯。這兩個經絡如果灸壯充足,患者自然能夠活命。
後服延壽丹,或多服金液丹而愈,涼藥服多,重損元氣則死。(此證皆因七情所傷,五志之過,審其所因而調治之,庶無失誤。)
治驗
白話文:
後來服用延壽丹,或服用大量金液丹而痊癒,但如果服用太多寒涼藥物,會嚴重損傷元氣,導致死亡。(此類疾病皆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及五志過度(心欲、肝欲、脾欲、肺欲、腎欲),必須審察病因,再予以治療,纔不會誤治。)
一人年十五,因大憂大惱,卻轉脾虛,庸醫用五苓散及青皮、枳殼等藥,遂致飲食不進,胸中作悶。余令灸命關二百壯,飲食漸進,灸關元五百壯,服姜附湯一二劑,金液丹二斤方愈,方書混作勞損,用溫平小藥誤人不少,悲夫!(大憂惱而得脾泄,醫用五苓、青皮、枳殼,變尚如此,近有六脈虛脫,脾腎敗壞,猶云不妨而用此藥者,又庸醫中之廝隸也。)
白話文:
某人年僅 15 歲,因傷心煩惱過度,導致脾胃虛弱,庸醫使用五苓散、青皮和枳殼等藥物,結果病人連飯都吃不下去,胸口悶痛。我讓他灸了命關穴 200 次,食慾逐漸恢復。又灸了關元穴 500 次,服用了姜附湯一兩劑,以及金液丹兩斤才痊癒。醫書上將這種情況混同於勞損,使用溫和的藥物,害人不淺,令人悲嘆!(因為憂思煩惱而導致脾虛腹瀉,醫生使用五苓、青皮和枳殼等藥物,病情竟然變嚴重了。最近有六脈虛脫、脾腎衰敗的情況,醫生依然說沒問題,還用這樣的藥物,這簡直就是庸醫中的無賴。)
2. 頭暈
此證因冷痰聚於腦,又感風寒,故積而不散,令人頭旋眼暈,嘔吐痰涎,老年人宜服附子半夏湯,少壯人宜服半夏生薑湯。若用涼劑則暫時有效,痰愈凝而愈固,難以速效矣。(此即所謂頭風證,故有冷痰聚腦,又感風寒之說,若頭暈則純屬於虛,蓋肝虛則血不上榮,肺虛則清陽不運,腎虛則厥成顛疾,心虛則火炎浮越。夫風虛痰火,間或有之,至於頭風虛證不少,不可不知。
)
治驗
白話文:
這種症狀是由於冷痰積聚在腦中,又感受了風寒,所以積聚不散,導致頭暈眼花,嘔吐痰液。老年人適合服用附子半夏湯,年輕人適合服用半夏生薑湯。
如果使用涼性藥物,雖然一開始可能有效,但痰液會凝固得更厲害,很難快速見效。(這就是所謂的「頭風」,所以有冷痰積聚在腦中,又感受風寒的說法。如果是純粹的頭暈,則屬於虛症,因為肝虛則血不上達,肺虛則清陽不運行,腎虛則會出現癲癇,心虛則會導致火氣上炎。
風虛痰火偶爾會發生,但頭風的虛證也不少見,這一點不可不知。
一人頭風,發則旋暈嘔吐,數日不食。余為針風府穴,向左耳入三寸,去來留十三呼,病人頭內覺麻熱,方令吸氣出針,服附子半夏湯永不發。華佗針曹操頭風,亦針此穴立愈。但此穴入針,人即昏倒,其法向左耳橫下針,則不傷大筋,而無暈,乃《千金》妙法也。(此針法奇妙,須與高手針家議之,方得無誤。)
一人起居如常,但時發頭痛,此宿食在胃脘也,服丁香丸十粒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人患有頭風,發作時會頭暈目眩、嘔吐,好幾天不能進食。我為他針灸風府穴,向左耳的方向刺入三寸,拔出再刺入,反覆十三次,病人感覺到頭部麻麻的,熱熱的。我再讓他吸氣,然後拔出針,服用附子半夏湯。此後他的頭風再也沒有發作過。
華佗曾為曹操治療頭風,也是針灸這個穴位而立竿見影。不過,這個穴位針刺時,人會昏倒。針灸的方法是向左耳橫著刺入,這樣就不會傷到重要的經絡,也不會暈倒。這是《千金》中的妙法。(這種針灸方法很神奇,須與經驗豐富的針灸師討論才能掌握,否則可能會出錯。)
3. 厥證
《素問》云:五絡俱絕,形無所知,其狀若屍,名為屍厥。由憂思驚恐,致胃氣虛閉於中焦,不得上升下降,故昏冒強直,當灸中脘五十壯即愈。此證婦人多有之,小兒急慢驚風亦是此證,用藥無效,若用吐痰下痰藥即死,惟灸此穴,可保無虞。令服來復丹、蓽澄茄散而愈。
白話文:
《素問》中記載:五絡(經脈)全部阻絕,身體失去知覺,狀態像屍體,稱為屍厥。這是由於憂思驚恐,導致胃氣在中焦虛閉,無法升降,因此昏迷強直。此時應灸中脘穴50壯,即可痊癒。這種病症在女性中比較常見,小兒急慢驚風也是此證,用藥治療無效,若使用催吐或瀉痰的藥物會危及生命。只有灸中脘穴,才能保全性命。同時服用來復丹、蓽澄茄散,即可痊癒。
(厥證《經》言詳矣,屍厥不過厥證之一端,外有血厥、痰厥、煎厥、薄厥,總皆根氣下虛之證,所謂少陰不至者厥也,又云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
治驗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對「厥證」有詳細論述,「屍厥」只是厥證的一種表現形式,此外還有「血厥」、「痰厥」、「煎厥」、「薄厥」,這些都是根氣下虛的證狀,所謂「少陰之氣不至,就會引起厥證」,又說「內氣被奪而導致厥證」,則會表現為喑啞無聲、手腳發冷,這是腎氣虛所致。)
一婦人產後發昏,二目滯澀,面上發麻,牙關緊急,二手拘攣,余曰:此胃氣閉也。胃脈挾口環唇,出於齒縫,故見此證。令灸中脘穴五十壯,即日而愈。(產後血厥,倉公白薇散)
一婦人時時死去已二日矣,凡醫作風治之不效,灸中脘五十壯即愈。
白話文:
一位產後婦女陷入昏迷,眼睛呆滯無神,臉上麻木,牙關緊閉,雙手緊握。我說:這是胃氣阻滯所致。胃經循行於口脣,經脈通於牙縫,因此出現了這些症狀。令其灸中脘穴五十壯,當天即痊癒。(產後血厥,倉公白薇散)
4. 氣脫
少年酒色太過,脾腎氣虛,忽然脫氣而死,急灸關元五百壯,服霹靂湯、姜附湯、金液丹久久而愈。此證須早治,遲則元氣亦脫,灸亦無及矣。(更有血脫、神脫、精脫、津脫、液脫,若汗脫即津液脫也。)
白話文:
年輕人因為過度縱慾,導致脾腎虛弱,突然氣息衰竭而死亡。這時必須立刻對「關元」穴施以「五百壯」的艾灸,服用「霹靂湯」、「姜附湯」以及「金液丹」,長時間治療後才能痊癒。這種疾病必須及早治療,如果延誤,元氣也會衰竭,即使施灸也無濟於事。(還有氣血、精神、精液、津液和水液衰竭的情況,如果汗液衰竭,就是津液衰竭。)
5. 死脈見
此由少年七情六慾所損,故致晚年真氣虛衰,死脈見於兩手,或十動一止,或二十動一止,皆不出三年而死。又若屋漏、雀喙之類皆是死脈。灸關元五百壯,服延壽丹、保元丹六十日後,死脈方隱,此仙師不傳之妙法也。(雍正三年初冬,一董姓者,來求診脈。其脈,或二動一止,或七動一止,或十二動,或十七動一止,此心絕脈也。
白話文:
這些問題都是因為年輕時情慾過度耗損所致,因此到了晚年真氣衰弱,死脈出現在雙手上,可能是十次跳動後停一下,或者是二十次跳動後停一下,這些情況都表示不到三年就會死亡。此外,如果脈象像屋頂漏水或鳥喙一樣,也是死脈的徵兆。灸關元穴五百次,服用延壽丹和保元丹六十天後,死脈才會消失,這是仙師們不外傳的妙法。(雍正三年初冬,一位姓董的人來求診把脈。他的脈象可能是兩次跳動後停一下,或者七次跳動後停一下,或者十二次跳動,或者十七次跳動後停一下,這是心絕脈的徵兆。)
仲冬水旺,其何能生,姑定參、耆、茸、附、河車、臍帶、桂心、棗仁等方與之。服十劑,脈之歇止參差,不似前之有定數矣,又十劑而歇止少矣,又十劑六脈如常矣。噫!不可謂藥之無功也,且知治早,雖不用丹艾,亦有可生全者。)
白話文:
在仲冬時節,水氣旺盛,身體容易虛弱。要治療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人參、鹿茸、附子、河車、臍帶、桂心、棗仁等中藥材。
服用十劑後,脈象會逐漸紊亂,不像以前那樣有規律。再服用十劑,脈象會稍微恢復一些。再服用十劑後,六脈就會恢復正常。
啊!這不能不說中藥有治療效果。而且,如果及時治療,即使不使用丹藥或艾灸,也能讓身體恢復健康。
6. 腰痛
老年腎氣衰,又兼風寒客之,腰髖髀作痛,醫作風痹走痛,治用宣風散、趁痛丸,重竭真氣,誤人甚多。正法服姜附湯散寒邪,或全真丹,灸關元百壯,則腎自堅牢,永不作痛,須服金液丹,以壯元陽,至老年不發。(老年腰痛而作風氣痹證治者,多致大害,即使風痹,重用溫補亦能散去。)
白話文:
到了老年腎氣衰弱,又加上風寒侵襲,導致腰部、髖部和大腿疼痛。但是醫生誤診為風痹導致的疼痛,使用宣風散、逐痛丸等藥物,反而會嚴重耗損真氣,許多人都因此受到誤導。
正確的做法是服用姜附湯來祛除寒邪,或服用全真丹,並在關元穴進行百壯灸,這樣可以讓腎氣強健,疼痛就會永久消失。此外,還要服用金液丹來補益元陽,直到老年都不會發作腰痛。(對於老年腰痛而誤診為風痹的,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即便真的是風痹,也可以透過溫補來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