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心書》~ 卷中 (2)
卷中 (2)
1. 少陰見證
少陰君火內屬於腎,其脈弦大,外證肢節不痛,不呻吟,但好睡,足指冷,耳聾、口乾、多痰唾,身生赤黑靨,時發噫氣,身重如山,煩躁不止。急灸關元三百壯,內服保元丹、姜附湯,過十日汗出而愈。若作陽證,誤服涼藥,以致發昏譫語,循衣摸床,吐血脈細,乃真氣虛,腎水欲涸也。
仲景反曰:急下之,以救腎水,此誤也。真氣既虛,反用涼藥,以攻其里,是促其死也。急灸關元三百壯,可保無虞。(少陰本熱標寒而又中見太陽,本熱之證,固不易治,況標陰為病,千頭萬緒,變態百出,令人接應不暇。然只在初時體察真切,用灸用溫,亦非難事。良由初著一錯,貽誤到底,害人不少。
至若無本熱,而又無中見之太陽,一派陰寒,必死無疑。或速灸關元,重投丹附,亦在於覺之早,庶望其生。少陰誤治而變諸敗逆證,誠為費手。先生之論,專屬形臟,故尚溫補;仲景之論,惟言氣化,故主承製。然論中用溫者多,下者不過數條而已,況標本氣化,今古難明,非神於仲景之法者不能,倘於急下證而誤溫,殺人反掌;急溫證而誤下,冤沉海底。嗟!嗟!醫之為道誠難矣。
)
白話文:
[少陰病症]
少陰病症源自心臟的火氣影響腎臟,其脈象呈現弦大。外表的病症並不會感到肢節疼痛,也不會呻吟,但是嗜睡,腳趾冰冷,耳朵聽力減退,口乾舌燥且多痰,身體上可能出現紅黑色的斑點,偶爾會打嗝,身體沉重如山,情緒煩躁不停。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灸療關元穴三百次,再搭配服用保元丹和薑附湯,過了十天左右,如果開始出汗,那麼病情就會逐漸好轉。
如果把這種病症誤判為陽性病症,不小心服用了涼性藥物,可能會導致精神恍惚,胡言亂語,行為異常,甚至出現吐血癥狀,脈搏變得細弱,這都是因為身體真正能量虛弱,腎臟功能衰竭的徵兆。
張仲景卻反其道而行,主張應立即下瀉來保護腎臟功能,這其實是一種錯誤觀念。當真正的能量已經虛弱,再使用涼性藥物來攻擊內臟,等同於加速死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立即灸療關元穴三百次,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少陰病症本質上是熱性的,但表現出來的症狀卻偏寒,治療起來不容易。況且,當病症表面呈現陰性時,各種變化層出不窮,讓人難以應付。然而,只要在初期就能精確診斷,使用灸療或溫熱療法,也不是什麼難事。最怕的是,一開始就診斷錯誤,導致後續所有治療都徒勞無功,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如果沒有原本的熱性病症,也沒有太陽病症的出現,只有一片陰寒,那麼病人很可能無法活下來。但若能及早發現,並進行灸療關元穴,大量服用保元丹和薑附湯,還是有機會存活的。少陰病症如果治療失當,導致各種複雜後遺症,確實很棘手。
醫學理論的討論,通常專注於形體和臟腑,所以強調溫補;而張仲景的理論,主要談論氣化的概念,因此主張控制與制衡。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使用溫熱療法的情況遠比下瀉療法多,況且,對於氣化和標本的瞭解,古今難以達到一致的理解,除非能深入理解張仲景的醫學法則,否則很難做到。如果在需要立即下瀉的狀況下,誤用溫熱療法,很容易致人於死地;反之,如果在需要溫熱療法的情況下,誤用下瀉療法,更是冤枉至極。唉!醫學之道,確實困難重重啊。
2. 傷風傷寒
脈浮為風,脈緊為寒,仲景分為兩塗,故有麻黃、桂枝之說,此誤也。然傷寒乃太陽本氣受傷,不可大汗,但服姜附湯自愈,不必穿鑿他求,以為精也。(浮風緊寒,古人通論,解肌發表,定法難磨,仲景不可訾也。至若緊而勁急,或微,或沉,神志稍失其常,形氣不能振作,則先生之法,斷不可緩。
傷風輕淺之證,初起咽疼喉痛,鼻中火出,此風邪外傷毛腠,抑遏陽氣,故現此耳。醫者不明,誤用寒涼,馴致重大。)
白話文:
[感冒與流感]
脈象浮動是因為感受風邪,脈象緊縮是因為感受寒邪,張仲景因此將兩者區分開來,所以有了麻黃湯和桂枝湯的治療方法,不過這種說法其實有誤。然而,流感是因為太陽經絡的氣血受到傷害,不應進行大量發汗,只要服用薑附湯就能自癒,無需過度研究其他療法,以為這樣就是精準治療。
(脈象浮動代表風邪,脈象緊縮代表寒邪,這是古人的普遍觀點,用以疏解肌表、發散風邪的治療原則,是難以改變的定理,張仲景的理論確實不容質疑。然而,如果脈象緊縮且有力,或是微弱,或是深沉,病人的精神意識開始出現異常,身體狀況無法振作,那麼上述的治療原則,就絕對不能延遲使用了。
對於輕微的感冒,初期可能出現咽喉疼痛,喉嚨疼痛,甚至鼻子有如火燒的感覺,這是因為風邪侵襲皮膚和毛髮,抑制了人體的陽氣,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醫生如果不瞭解病情,錯誤地使用寒涼藥物,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