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材

《扁鵲心書》~ 卷中 (8)

回本書目錄

卷中 (8)

1. 中暑

凡此病脈大而緩,其候飲食不減,起居如常,但時發煩熱,渴飲無度,此暑證也,易治,知母散一服便愈。若煩熱困倦不食者,暑氣傷胃也,服溫中湯藥即愈。若服香薷、六一寒涼等劑,冰損胃氣,多致變瘧痢泄瀉諸證,慎之。若暑氣客於心包絡之經,令人譫言煩渴,欲飲冷水,小便秘澀,大便下赤水,當服阿膠丸、當歸芍藥湯而愈。

若暑月飲食冷物,寒邪入客胃中,致腹中作痛,宜金液、草神、全真、來復等丹連二服便愈。若以涼藥下之,變為中滿脾泄。若元氣虛,早間行路,冷氣入腹,令人心肚作痛,宜服金液丹或來復丹。凡暑月人多食冷物,若常服金液、全真、來復、保元等丹,自然脾胃調和,飲食不傷,但少壯人須五日一次,恐熱上攻眼目也。

(中暑之證,原只尋常,苟渴飲無度,知母散可一服;若困倦不食,便當溫中;設暑客於心包絡,譫煩飲冷,溺澀便赤,清心涼血,皆一劑可愈者。若今之醫家,將一切內傷虛寒之證,亦認為暑,恣用寒涼,朝夕靡已,及變陰深冷脫,猶云暑邪內攻,病勢深重,難挽回矣。間遇明眼高手,投以參附,猶且從中阻撓。

洎投之有效,輒靦顏支飾:我原欲轉手,不謂渠意亦同。投之不效,讒言蜂起,一肩卸卻,罪歸參附。病家本不識病情,未免隨之怨悵,嗟!嗟!此種醫人,天良盡喪,予具熱腸,常遭此輩謗累,因書此以志慨。)

白話文:

[中暑]的情況,主要特徵是脈搏大而緩慢,患者在飲食與日常生活上大致正常,只是偶爾會感到煩躁與熱感,並且有極度口渴的情況,這就是中暑的症狀,治療上相對容易,服用知母散一劑就能康復。如果出現因煩躁疲倦而食慾不振的現象,這可能是暑氣影響到胃部,服用溫中湯藥就能恢復。

然而,若誤用香薷、六一等寒涼藥物,可能會損傷胃氣,進而引發如瘧疾、痢疾或腹瀉等併發症,需特別小心。若暑氣影響心包絡經脈,可能導致胡言亂語、極度口渴想喝冷水、小便困難且大便呈現紅色,此時應服用阿膠丸或當歸芍藥湯來治療。

在炎熱的夏季,過量食用冰冷食物,導致胃部受寒引起腹部疼痛,可以服用金液丹、草神丹、全真丹或來復丹,通常兩劑即可見效。若使用寒涼藥物治療,可能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若體質虛弱,在清晨外出時,冷空氣進入腹部,造成心臟和腹部疼痛,也適合服用金液丹或來復丹。

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常吃冰冷食物,若定期服用金液丹、全真丹、來復丹或保元丹,可以調理脾胃,避免飲食造成的傷害,但年輕力壯的人建議每五天服用一次,以免熱氣上攻眼睛。

(對於中暑的情況,原本只是常見的疾病,只要口渴無度,服用一劑知母散即可;若是感到疲倦且不想吃飯,就該溫補中焦;假使暑氣影響心包絡,出現胡言亂語、極度口渴想喝冷水、小便困難且大便呈現紅色,只要清心涼血,一劑就能康復。但現代醫生,將所有內傷虛寒的症狀,都視為中暑,大量使用寒涼藥物,直到病情轉為嚴重的陰寒,仍說是暑邪內攻,病勢嚴重,難以挽回。偶爾遇到醫術高明的醫生,使用人參、附子等藥材治療,卻遭到其他醫生的阻撓。

等到治療有效,他們才勉強承認:原本就想換手,沒想到對方也有同樣的想法。若治療無效,則開始散播謠言,將責任推給人參、附子。患者本身不懂病情,不免跟著抱怨,嘆息!嘆息!這種醫生,喪失了良心,我熱心助人,卻常受到這些人的誹謗,因此寫下這些話,表達我的感慨。)

2. 暑月脾燥病

凡夏月冷物傷脾,又兼暑氣客之,則成燥病,令人發熱作渴不止,六脈弦大,乃火熱傷肺而津液不能上輸也,有脾胃之分。若發燥熱而能食者,熱在胃也,易治,服全真丹、蓽澄茄散而愈。若發燥熱不進飲食,四肢倦怠,熱在脾也,為重,服金液、草神或來復等丹,五日而愈。

如作暑治,下以涼藥,熱雖暫退,必變為中滿、洞泄諸證。暑月發熱,務分虛實,六脈沉數,飲食如常者,為實熱,服薄荷煎而愈;若六脈弦緊,減食倦怠者,為虛熱,大忌寒涼,宜全真、來復等丹而愈。(夏月發熱作渴,脈弦而大,誰肯不作暑治而不用寒涼者,不知暑熱熏蒸,耗人元氣,元氣既傷,未有不渴。冷物傷脾,有乖輸灌;三焦失運,腠理不和,發熱作渴,自所不免。

且六脈弦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虛,體驗果真,一溫可解。今之醫家,專尚香薷、青蒿、黃連、滑石等劑,變為瀉泄,猶云協熱,及至虛脫,全然不覺。此由脈理未明,誤主作賊之誤也。)

凡夏月陰氣在腹,又暑能傷人元氣,更兼冰水冷物損其脾胃,皆不足證也。《局方》俱用香薷飲、白虎、益元、黃連解毒等劑,重傷元氣,輕則變瘧痢、霍亂、泄瀉等證,重則成虛勞、中滿、注瀉等證。余常以保元、來復、全真、金液、延壽、姜附湯等類治暑,百發百中,好生之士請嘗試之。

白話文:

[夏季脾臟乾燥病症]

在夏天,如果食用過多冷食導致脾臟受損,再加上暑氣侵襲,就會形成燥病。這會讓人一直發燒口渴,六脈呈現弦大,這是因為火熱傷害了肺部,使津液無法向上輸送所致。燥病有脾胃之分。

如果燥熱但仍然能正常進食,表示熱在胃,相對容易治療,服用全真丹、蓽澄茄散就能痊癒。但如果燥熱且無法進食,四肢感到疲倦無力,表示熱在脾,病情較嚴重,需服用金液、草神或來復等丹,大約五天後可以康復。

如果按照暑病治療,使用涼性藥物,雖然熱度可能暫時降低,但可能會轉變為中滿、洞泄等症狀。在夏天發熱,必須區分虛實。如果六脈深沉且數,但飲食正常,這是實熱,服用薄荷煎即可康復。但如果六脈弦緊,食慾減退且感到疲倦,這是虛熱,要避免使用寒涼藥物,適合服用全真、來復等丹,可以康復。

夏天出現發熱口渴,脈象弦且大,很多人會直接當做暑病治療並使用寒涼藥物,卻不知道暑熱會消耗人體的元氣,元氣受損後,自然會口渴。冷食會傷害脾臟,影響消化吸收;三焦運行失調,皮膚腠理不和,發熱口渴難免。

再者,六脈弦大,弦代表減少,大代表虛弱,如果確實如此,溫補即可解決。現在的醫生,常用香薷、青蒿、黃連、滑石等藥物,導致瀉泄,還認為是與熱相伴的現象,等到出現虛脫,才完全察覺不到。這是由於脈理不明,誤將燥病當作暑病處理。

在夏天,人體內的陰氣聚集在腹部,加上暑氣會傷害人體的元氣,再吃冰水冷食會損傷脾胃,這些都是不足的表現。《局方》常用香薷飲、白虎湯、益元散、黃連解毒湯等藥方,會進一步傷害元氣,輕微的會變成瘧疾、痢疾、霍亂、泄瀉等症狀,嚴重的會發展成虛勞、中滿、注瀉等症狀。我常用保元湯、來復丹、全真丹、金液丹、延壽湯、姜附湯等藥方治療暑病,效果極佳,有心養生的人不妨試試看。

3. 兩脅連心痛

此證由憂思惱怒,飲食生冷,醉飽入房,損其脾氣,又傷肝氣,故兩脅作痛。庸醫再用寒涼藥,重傷其脾,致變大病,成中滿、番胃而死。或因惱怒傷肝,又加青陳皮、枳殼實等重削其肝,致令四肢羸瘦,不進飲食而死。治之正法,若重者,六脈微弱,羸瘦,少飲食,此脾氣將脫,急灸左命關二百壯,固住脾氣則不死,後服金液、全真、來復等丹及蓽澄茄散隨證用之,自愈。

(此證古法,在左為肝木為病,瘀血不消,惱怒所傷;在右則為痰,為飲,為食積氣滯,此皆標病易於治療。若宗氣有乖,虛里作楚,榮氣失調,脾絡作痛,此非積漸溫養不愈。至若兩脅連心,痛如刀刺,此三陰受殞,逆於膈肓之間,非重用溫補不可。又肥氣、息賁,此積在藏之募原,若泥古方,專於剝削,未有不死者也。

白話文:

這個病症通常是由於長期的憂慮、生氣,或是飲食過量的生冷食物,以及在醉酒或飽餐後立即進行房事所導致,這些行為損傷了脾胃的功能,同時也傷害了肝臟的運作,因此會感到兩側脅下疼痛。

有些普通醫生可能會開立寒涼性質的藥物,但這種藥物可能會進一步傷害脾胃,導致病情加重,最終可能形成腹脹、反胃等嚴重症狀,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如果因為生氣傷害了肝臟,再加上使用青陳皮、枳殼實等藥物過度削減肝臟功能,也可能導致四肢變得瘦弱,食慾下降,最終同樣可能危及生命。

對於這樣的病症,正確的治療方法是:如果病情嚴重,脈象顯示身體虛弱、形體消瘦、食慾不振,這表示脾胃功能即將喪失,此時應立即進行左命關穴的艾灸治療,每次兩百壯,以穩固脾胃功能,防止病情惡化。之後再服用金液、全真、來復等丹藥以及蓽澄茄散,根據實際病情使用,病情就能得到改善。

按照古法,如果疼痛出現在左側,通常是肝臟問題,可能是瘀血未消,或是情緒波動造成的傷害;如果出現在右側,可能是痰濕、飲食積滯或是氣滯所致,這些情況相對較容易治療。但如果病情涉及到宗氣失調,虛裏作痛,營養循環失調,脾絡受損,這種情況就不是短期內可以治癒的,必須要長時間的溫養才能恢復。如果疼痛連接心臟,痛如刀割,這表示三陰經絡受到損傷,病竈位於膈肓之間,這種情況必須使用溫補類藥物,且劑量要足夠,纔能有效治療。至於肥氣、息賁等疾病,這是臟腑募原處的積聚,如果盲目套用古方,只是一味削減,病人很難存活。

4. 消渴

此病由心肺氣虛,多食生冷,冰脫肺氣,或色欲過度,重傷於腎,致津不得上榮而成消渴。蓋腎脈貫咽喉,系舌本,若腎水枯涸,不能上榮於口,令人多飲而小便反少,方書作熱治之,損其腎元,誤人甚多。正書,春灸氣海三百壯,秋灸關元二百壯,日服延壽丹十丸,二月之後,腎氣復生。

若服降火藥,暫時有效,日久肺氣漸損,腎氣漸衰,變成虛勞而死矣。此證大忌酒色,生冷硬物。若脾氣有餘,腎氣不足,則成消中病,脾實有火,故善食而消,腎氣不足,故下部少力,或小便如疳。孫思邈作三焦積熱而用涼藥,損人不少。蓋脾雖有熱,而涼藥瀉之,熱未去而脾先傷敗。

正法先灸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丹一斤而愈。(消渴雖有上中下之分,總由於損耗津液所致,蓋腎為津液之原,脾為津液之本,本原虧而消渴之證從此致矣。上消者,《素問》謂之鬲消,渴而多飲,小便頻數。中消者《索問》謂之消中,消穀善飢,身體消瘦。下消者,《素問》謂之肺消,渴而便數有膏。

飲一溲二;後人又謂之腎消,腎消之證則已重矣。若脈微而澀或細小,身體瘦瘁,溺出味甘者,皆不治之證也,大法以救津液,壯水火為生。)

治驗

一人頻飲水而渴不止,余曰:君病是消渴也,乃脾肺氣虛,非內熱也。其人曰,前服涼藥六劑,熱雖退而渴不止,覺胸脅氣痞而喘。余曰:前證止傷脾肺,因涼藥復損元氣,故不能健運而水停心下也。急灸關元、氣海各三百壯,服四神丹,六十日津液復生。方書皆作三焦猛熱,下以涼藥,殺人甚於刀劍,慎之。

(津液受傷,不惟消渴,亦兼雜病,而誤用寒涼者不少,時醫以此殺人,而人不悟奈何。)

白話文:

這篇文字談的是「消渴」這種病症。消渴是由心肺氣虛,過量食用生冷食物,導致肺氣受損,或是性生活過度,嚴重傷害腎臟,使得身體的津液無法正常運行到全身,最終形成消渴症。因為腎臟的經脈貫穿咽喉,連接舌根,如果腎臟的津液乾涸,無法向上滋潤口腔,就會讓人喝很多水,但小便反而變少。有些醫書會將這種情況歸咎於體內火熱,但這種治療方式會損害腎臟的根本,誤導許多人。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春天灸氣海穴三百次,秋天灸關元穴兩百次,每天服用十粒延壽丹,兩個月後,腎氣就能恢復。

服用降火藥或許短時間內有效,但長期下來會逐漸損壞肺氣和腎氣,最終導致虛弱而死亡。患者必須戒酒,避免性行為,不吃生冷硬的食物。如果脾氣旺盛,腎氣不足,就會形成消中病,也就是脾臟有火,所以容易感到餓,但腎氣不足,下半身力量較弱,或是尿液像米糠一樣。孫思邈認為這是三焦積熱,使用寒涼藥物治療,但這樣會損害很多人。因為就算脾臟有熱,使用寒涼藥物也會在未去除熱氣之前,先傷害脾臟。

正確的方法是先灸關元穴兩百次,再服用一斤的金液丹,病情就會好轉。(消渴症雖然可分為上、中、下三種,但總體來說都是由於津液消耗過多導致的。腎臟是津液的源頭,脾臟是津液的根本,一旦根本受損,消渴症就會隨之而來。上消症,《素問》稱之為鬲消,患者口渴,需要大量喝水,小便頻繁。中消症,《素問》稱之為消中,患者容易感到飢餓,身體消瘦。下消症,《素問》稱之為肺消,患者口渴,小便頻繁且帶有黏稠物。

喝水後,尿量比喝水量多;後人又稱之為腎消,腎消的症狀已經很嚴重了。如果脈搏微弱、沉澀,或細小,身體瘦弱,尿液味道甘甜,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症狀,治療方法應以補充津液和壯水火為主。)

治療經驗

有一個人一直喝水卻還是口渴,我告訴他,他的病是消渴症,是由脾肺氣虛引起,並不是體內火熱。他說,他以前吃了六劑的寒涼藥,雖然熱氣減輕,但口渴仍舊存在,並且感覺胸脅脹滿、呼吸困難。我說,先前的症狀只是傷害了脾肺,但因為服用寒涼藥,進一步損壞了元氣,所以無法正常運行,導致水分停滯在心臟下方。於是,我立即讓他灸關元、氣海穴各三百次,並服用四神丹,六十天後,津液就恢復了。許多醫書都將這種情況歸咎於三焦火熱,使用寒涼藥物治療,但這種方式比刀劍更致命,一定要小心。

(津液受損不僅會導致消渴,也可能引發其他疾病,誤用寒涼藥物的情況屢見不鮮,許多醫生也因此害人性命,但人們卻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