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6)

1. 爛金丸

治熱中消渴止後,將補精血,益諸虛,解勞倦,去骨節間熱,寧心強志,安神定魄,固臟腑,進飲食,免生瘡瘍。

白話文:

治療內熱、口渴,緩解疲勞、虛弱,祛除骨節熱感,寧心強志,安神定魂,固護臟腑,促進食慾,避免生瘡生瘡。

豬肚(一個),黃連(三兩),蜜,生薑(各二兩,研)

白話文:

豬肚一個(大個),黃連三兩,蜂蜜、生薑各兩(研磨成泥)

先將豬肚淨洗,復以蔥、面、醋、椒等,洗控干,用藥同水酒入銀石器內煮半日,漉出黃連,洗去蜜酒令盡,銼研為細末,再用酒調成膏,入先洗豬肚內縫定,入銀石器內水熬爛,研為膏,搜下項藥:

白話文:

  1. 將豬肚清洗乾淨。
  2. 加入蔥、麵粉、醋、胡椒等材料清洗豬肚,並瀝乾水分。
  3. 將藥材和水酒放入銀石器中煮沸,煮半日。
  4. 撈出黃連,洗去蜂蜜和酒,研磨成細末。
  5. 再用酒調製黃連膏,放入事先清洗好的豬肚中,縫合封口。
  6. 放入銀石器中加水熬煮至豬肚軟爛。
  7. 研磨豬肚和藥材為膏狀。
  8. 蒐集下列藥材:

人參(二兩),黃耆(四兩),五味子山藥山茱萸杜仲(去皮銼,薑汁淹,炒絲斷),石斛車前子鱉甲(醋炙),熟地黃,新蓮肉(去皮),當歸(各二兩),槐角子(炒),白茯苓,磁石(煅碎,各一兩),川芎(一兩),沉香(半兩,不焙),麝香(一錢,別研入),菟絲子(酒浸濕,研,五兩)

白話文:

人參(90 公克),黃耆(180 公克),五味子,山藥,山茱萸,杜仲(去皮切成碎絲,用薑汁醃過,炒熟至斷絲),石斛,車前子,鱉甲(用醋炙過),熟地黃,新鮮蓮子肉(去皮),當歸(各 90 公克),炒槐角,白茯苓,煅碎磁石(各 45 公克),川芎(45 公克),沉香(22.5 公克,未經烘焙),麝香(4.5 公克,研磨後另加),菟絲子(用酒浸泡過,研磨,225 公克)

上為末,用豬肚膏搜和得所,膏少則添熟蜜,杵數千下,丸如梧子大。食前溫酒、糯米湯任下五十丸。一法,有白朮二兩、陽起石一兩。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肚油脂拌和,如果油脂不夠可以加入蜂蜜,搗杵幾千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服用前用溫酒或糯米湯送服,每次 50 丸。另外一種方法:使用白朮 2 兩、陽起石 1 兩。

2. 石子薺苨湯

治強中。多因耽嗜色欲,及快意飲食,或服丹,真氣既脫,藥氣陰發,致煩渴引水,飲食倍常,陰器常興,不交精出,故中焦虛熱,注於下焦。三焦之中,最為難治。

白話文:

薺菜、石膏(各三兩) 薺苨石膏(各三兩),人參茯神,栝蔞根,磁石(煅碎),知母,乾葛,黃芩甘草(各二兩)

人參、茯神、栝樓根、煅碎磁石、知母、乾葛、黃芩、甘草(各二兩)

上為銼散。每用水三盞,腰子一個,去脂膜,黑豆一合煮至盞半,去腰子、大豆,入藥四錢,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服;下焦熱,則夜間服。渴止勿服,次投補藥。

白話文:

上方是顆粒劑。每次用三碗水,一個豬腰子,去掉脂肪膜,一合黑豆煮到鍋中剩一碗半,去掉豬腰子和大豆,加入四錢藥材,煎到剩七分之一,過濾掉藥渣,飯後服用;下焦有熱症,則晚上服用。如果口渴停止服用,改為服用滋補藥物。

3. 黃連豬肚丸

治強中消渴。服石子薺苨湯差退,可服此補養。

黃連(去須),粱米,栝蔞根,茯神(各四兩),知母麥門冬(去心,各二兩

白話文:

黃連(去須),大米,栝樓根,茯苓(各 240 克),知母,麥門冬(去心,各 120 克)

上為末,用大豬肚洗極淨,入藥末縫定,甑中炊極爛,取出藥,別研豬肚為膏,搜前藥得所,干即添少蜜,杵數千下,丸如梧子大。飲服五十丸,食前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乾淨的大豬肚包起來並縫好,放在蒸籠中蒸煮至極爛。取出藥材,將豬肚研磨成膏狀。將研磨好的藥材與豬肚膏混合,在乾燥後加入少量蜂蜜,反覆搗杵數千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50 粒,於飯前服用。

4. 胡桃丸

治消腎,亦去內消。多因快情縱欲,極意房中,年少懼不能房,多服丹石;及失志傷腎,遂致唇口乾焦,精溢自出,或小便赤黃,五色浮濁,大便燥實,小便大利而不甚渴。

白話文:

白茯苓 白茯苓胡桃肉(湯去薄皮,別研),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臍,切作片,生薑汁一盞蛤粉一分同煮乾,焙)

胡桃肉(用熱水燙去薄皮,另研磨成粉) 附子(大的,一個,去皮和臍,切成片,用生薑汁一碗和蛤粉一分一起煮乾,然後烘烤)

上等分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三五十丸;或為散,以米飲調下,食前服。

5. 古瓦湯

治消腎消中,飲水無度,小便頻數。

乾葛,天花粉人參,雞䏶胵(淨洗焙乾,各等分)

白話文:

葛根,天花粉,人參,雞內金(洗淨烘乾,各取等量混合)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用多年古瓦碓碎,煎湯調下,不以時候服。

6. 鹿茸丸

治失志傷腎,腎虛消渴,小便無度。

鹿茸(去毛切,炙,三分),麥門冬(去心,二兩),熟地黃黃耆,雞䏶胵(麩炒),蓯蓉(酒浸),山茱萸破故紙(炒),牛膝(酒浸),五味子(各三分),茯苓玄參地骨皮(各半兩),人參(三分)

白話文:

鹿茸(去掉絨毛,切片,炙烤,取三分),麥門冬(去掉心,二兩),熟地黃,黃耆,雞冠(用麩皮炒熟),蓯蓉(用酒浸泡),山茱萸,破故紙(用火炒),牛膝(用酒浸泡),五味子(各取三分),茯苓,玄參,地骨皮(各取半兩),人參(三分)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米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