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料簡

或云:渴無外所因,且傷寒脈浮而渴屬太陽,有汗而渴屬陽明,自利而渴屬少陰;及陽毒傷寒,倍重燥盛而渴甚者,有中暑伏熱累取不瘥而渴者,有瘴毒氣染寒熱而渴者,得非外因?治法如《傷寒論》中,不復繁引。酒煮黃連丸治中暑熱渴最妙。又有婦人產蓐去血過多而渴者,名曰血渴,非三消類,不可不審。

白話文:

有人說:口渴不一定全是由外界因素引起。例如,在感冒中,如果出現脈搏浮動且口渴的情況,這屬於太陽經的問題;若出汗且口渴,則屬於陽明經的問題;倘若是自己排便次數增多且口渴,就屬於少陰經的問題。此外,對於陽毒感冒,如果乾燥症狀嚴重,口渴非常厲害,或是中暑後反覆發作熱病未能康復而導致口渴,以及感染瘴毒氣而引起寒熱交錯伴隨口渴的,這些難道不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嗎?至於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傷寒論》中的相關內容,這裡就不詳細列舉了。

用酒煮製的黃連丸對於治療中暑後的熱渴效果極佳。

另外,有些產婦在分娩後因為失血過多而出現口渴的情況,這種被稱為「血渴」,它並不屬於通常所說的「三消」(即消渴、消中、消谷)類別,這一點必須明確辨認,以免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