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

《華氏中藏經》~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生死要論第十三

凡不病而五行絕者死。不病而性變者死。不病而暴語妄者死。不病而暴不語者死。不病而暴喘促者死。不病而暴強厥(一作中。)者死。不病而暴目盲者死。不病而暴耳聾者死。不病而暴痿緩者死。不病而暴腫滿者死。不病而暴大小便結者死。不病而暴無脈者死。不病而暴昏冒如醉者死。此皆內氣先盡(一作絕。)故也。逆者即死。順者二年。無有生者也。

白話文:

在這篇生死要論第十三章中,即使身體未顯病症,若出現以下狀況,預示生命危在旦夕:若人的五臟功能完全喪失,則預示死亡;性格突然改變,也是死亡前兆;無病卻突然胡言亂語,同樣預示死亡;無病卻突然無法說話,亦是死亡徵兆;無病卻突然呼吸急促,預示死亡;無病卻突然出現強烈抽搐或厥逆,預示死亡;無病卻突然失明,預示死亡;無病卻突然耳聾,預示死亡;無病卻突然四肢無力,預示死亡;無病卻突然全身浮腫,預示死亡;無病卻突然大小便不通,預示死亡;無病卻突然脈搏消失,預示死亡;無病卻突然陷入昏迷,如同醉酒,同樣預示死亡。這些情況都是因為體內元氣已耗盡所致。病情逆轉者,立即死亡;病情相對平穩者,最多能活兩年,但沒有存活的可能。

2. 病有災怪論第十四

病有災怪。何謂也病者應寒而反熱。應熱而反寒。應吐而不吐。應瀉而不瀉。應汗而不汗。應語而不語。應寐而不寐。應水而不水。皆屬災怪也。此乃五臟之氣不相隨從而致之矣。四逆者不治。四逆者謂主客運氣俱不得時也。

白話文:

疾病中有種類為災怪病,這是什麼意思呢?指的是病人應該感到寒冷卻反而發熱,應該發熱卻反而感到寒冷,應該要嘔吐卻沒有嘔吐,應該要腹瀉卻沒有腹瀉,應該要出汗卻不出汗,應該能說話卻不能說話,應該能入睡卻不能入睡,應該能喝水卻不能喝水,這些都屬於災怪病的範疇。這是由於五臟的氣血不能協調運作所導致的。若出現四逆的症狀則病情難以治療,所謂的四逆是指主臟和客臟的運行氣運都不能順應時序。

3. 水法有六論第十五

病起於六腑者陽之系也。陽之發也。或上或下。或內或外。或蓄在中行之極也。有能歌笑者。有能悲泣者。有能奔走者。有能呻吟者。有自委曲者。有自高賢者。有寤而不寐者。有能食而不便利者。有不能食而便自利者。有能言而聲清者。有不能言而聲昧者。狀各不同皆生六腑也。

喜其通者因以通之。喜其塞者因以塞之。喜其水者以水濟之。喜其冰者以冰助之。病者之樂慎勿違背。亦不可強抑之也。如此從順。則十生其十。百生其百。疾無不愈矣。

白話文:

疾病如果起源於六腑,這屬於陽氣的問題。陽氣的發作,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可能在內也可能在外,也可能聚集在身體中部,達到極致。有的患者會突然唱歌大笑,有的會悲傷哭泣,有的會奔跑,有的會呻吟,有的會自己蜷縮,有的會自視甚高,有的會失眠,有的能吃但不便祕,有的不能吃卻自利(即拉肚子),有的能說話聲音清晰,有的不能說話聲音模糊。這些症狀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由六腑的問題所導致。

對於喜歡通暢的,我們就幫助他通暢;對於喜歡堵塞的,我們就讓他保持堵塞;對於喜歡涼性調理的,我們就用水來輔助;對於喜歡冷凍的,我們就用冰來幫助。對於病人的喜好,我們要謹慎地不要去違背,也不能強制抑制他們的自然反應。如果我們能夠順應他們的需求,那麼十個人中可以救活十個,一百人中可以救活一百個,疾病基本上都能被治癒。

4. 火法有五論第十六

病起於五臟者。皆陰之屬也。其發也。或偏枯。或痿躄。或外寒而內熱。或外熱而內寒。或心腹膨脹。或手足拳攣。或口眼不正。或皮膚不仁。或行步艱難。或身體強硬。或吐瀉不息。或疼痛不寧。或暴無語。或久無音。綿綿默默。狀若死人。如斯之候。備出於陰。陰之盛也。

陽必不足。陽之盛也。陰必不盈。故前論雲陽不足則助之以火精。陰不足則濟之以水母者是也。故喜其汗者汗之。喜其溫者溫之。喜其熱者熱之。喜其火者火之。喜其湯者湯之。溫熱湯火。亦在其宜。慎勿強之。如是則萬全其萬。水火之法真陰陽也。治救之道。當詳明矣。

白話文:

疾病如果起源於五臟,都屬於陰的範疇。一旦爆發,可能表現為半身不遂,或者肌肉萎縮無力,也可能外面怕冷裡面卻熱,或者外面熱裡面卻冷,甚至心腹膨脹,手腳蜷曲抽搐,口眼歪斜,皮膚失去知覺,走路困難,身體僵硬,不停嘔吐或腹瀉,疼痛不止,突然無法說話,或者長期聲音嘶啞,病態綿綿,沉默無言,看起來像死人一樣。這些症狀,都是陰氣過剩的表現。

陽氣過剩時,必然會造成陰氣不足;反之,陰氣過剩,也會讓陽氣不能充盈。所以前文提到,陽氣不足時,應當用火來補充;陰氣不足時,則應當用水來滋潤。因此,如果適合出汗療法,就讓他出汗;適合溫暖療法,就讓他溫暖;適合熱敷療法,就讓他熱敷;適合火療,就進行火療;適合熱湯療法,就使用熱湯。但無論是溫熱、湯療還是火療,都要適度,切勿過度強求。這樣做,就能全面地保障健康。水火的調節,就是真正的陰陽平衡之道。治療和救護的方法,應該已經很清楚了。

5. 風中有五生死論第十七

風中有五者,謂肝、心、脾、肺、腎也。五臟之中,其言生死狀各不同。心風之狀,(一作候)汗自出,而好偃仰,臥不可轉側,言語狂妄。若唇正赤者生,宜於心俞灸之。若唇面或青,或黃,或白,或黑,其色不定,眼瞤動不休者,心絕也,不可救,過五六日即死耳。肝風之狀,青色圍目,連額上,但坐不得倨僂者,可治。若喘而目直視,唇面俱青者死。肝風宜於肝俞灸之。脾風狀,一身通黃,腹大而滿,不嗜食,四肢不收持。若手足未青而面黃者可治,不然即死。脾風宜於脾俞灸之。腎風之狀,但踞坐,而腰腳重痛也。視其脅下,未生黃點者可治,不然即死矣。腎風宜灸腎俞穴也。肺風之狀,胸中氣滿,冒昧汗出,鼻不聞香臭,喘而不得臥者,可治。若失血及妄語者,不可治,七八日死。肺風宜於肺俞灸之。凡診其脈,滑而散者風也。緩而大,浮而緊(一作虛),軟而弱,皆屬風也。中風之病,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而身直者,七日死也。

又中風之病,口噤筋急,脈遲者生,脈急而數者死。又心脾俱中風,則舌強不能言也。肝腎俱中風,則手足不遂也。風之厥,皆由於四時不從之氣,故為病焉。有癮疹者,有偏枯者,有失音者,有歷節者,有顛厥者,有疼痛者,有聾瞽者,有瘡癩者,有脹滿者,有喘乏者,有赤白者,

有青黑者,有瘙癢者,有狂妄者,皆起於風也。其脈浮虛者,自虛而得之;實大者,自實而得之;弦緊者,汗出而得之;喘乏者,飲酒而得之;癲厥者,自勞而得之;手足不中者,言語謇澀者,房中而得之;癮疹者,自痹(一作卑)濕而得之;歷節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聾瞽瘡癩者,

自五味飲食冒犯禁忌而得之。千端萬狀,莫離於五臟六腑而生矣。所使之候,配以此耳。

白話文:

在風邪影響下有五種生死的情況,指的是肝、心、脾、肺、腎這五臟。在這五臟之中,他們表現出的生死狀態各有不同。

心臟受風的情況,會出現自發性出汗,喜歡躺著且翻身困難,言語可能出現錯亂。如果嘴脣顏色正常紅潤,則有生存的機會,可以對心俞穴進行灸療。如果嘴脣和臉部顏色不定,或青、或黃、或白、或黑,且眼睛不停眨動,這是心臟功能完全喪失的徵兆,無法救治,通常五六天後就會死亡。

肝臟受風的情況,眼周會出現青色,連接到額頭,只能坐著無法挺胸或彎腰,這種情況可以治療。但如果呼吸困難,目光呆滯,嘴脣和臉部都呈青色,則是致命的。肝臟受風的情況,可以對肝俞穴進行灸療。

脾臟受風的情況,全身會泛黃,腹部膨脹,食慾不佳,四肢乏力。如果手腳尚未變青,臉色還是黃色,還有治療的可能,否則就會死亡。脾臟受風的情況,可以對脾俞穴進行灸療。

腎臟受風的情況,只能蹲坐,腰部和腿部沉重疼痛。觀察肋骨下方,如果尚未出現黃點,仍有治療的希望,否則就會死亡。腎臟受風的情況,可以灸療腎俞穴。

肺部受風的情況,胸部會感到氣悶,頭暈出汗,鼻子失去嗅覺,呼吸困難無法躺下,這種情況可以治療。但如果出現大量出血和胡言亂語,則無法治療,一般七八天後就會死亡。肺部受風的情況,可以對肺俞穴進行灸療。

一般來說,脈象滑而散,表示受到風邪的影響。緩慢而強烈,浮動而緊繃,軟弱無力,這些都是風邪的特徵。中風的患者,鼻子下方呈現紅黑相間,吐沫且身體僵硬,通常七天後就會死亡。

另外,中風的患者,如果嘴巴緊閉,肌肉緊繃,脈搏遲緩,有存活的機會;如果脈搏急促且頻率高,則可能致命。心臟和脾臟同時中風,可能會導致語言障礙。肝臟和腎臟同時中風,可能會導致手腳失調。

風邪引起的疾病,源於四季氣候的不適應,因此才會引發各種病症。有皮膚疹子,半身不遂,失語,關節疼痛,精神失常,疼痛,失聰失明,皮膚病,脹氣,呼吸困難,面色赤白,面色青黑,瘙癢,精神錯亂等症狀,都與風邪有關。

脈象浮虛,表示風邪由虛弱引起;脈象實大,表示風邪由實症引起;脈象弦緊,表示風邪由汗出引起;呼吸困難,表示風邪由飲酒引起;精神失常,表示風邪由勞累引起;手腳失調,言語不清,表示風邪由性生活引起;皮膚疹子,表示風邪由濕氣引起;關節疼痛,表示風邪由醉酒後性行為引起;失聰失明,皮膚病,表示風邪由飲食不當引起。

各種疾病的表現,都離不開五臟六腑,我們可以根據這些來判斷病情。

6. 績聚癥瘕雜蟲論第十八

積聚癥瘕雜蟲者。皆五臟六腑真氣失。而邪氣並遂乃生焉。久之不除也。或積。或聚。或癥。或瘕。或變為蟲。其狀各異。有能害人者。有不能害人者。有為病緩者。有為病速者。有疼者。有癢者。有生頭足者。有如杯塊者。勢類不同。蓋因內外相感。真邪相犯。氣血熏摶。

交合而成也。積者繫於臟也。聚者繫於腑也。癥者繫於氣也。瘕者繫於血也。蟲者乃血氣食物相感而化也。故積有五。聚有六。癥有十二。瘕有八。蟲有九。其名各不同也。積有心肝脾肺腎也。聚有大腸。小腸。膽。胃。膀胱。三焦。之六名也。癥有勞、氣、冷、熱、虛、實、風、濕、食、藥、思、憂之十二名也。

瘕有青黃、燥、血、脂、狐、蛇、鱉之八名也。蟲有伏、蛇、白、肉、肺、胃、赤、弱、蟯、之九名也。為病之說出於諸論。治療之法皆具於後。

白話文:

「所謂的積聚、癥瘕、以及各種寄生蟲疾病,都是因為五臟六腑的正氣失去平衡,導致邪氣乘虛而入,日積月累下產生的。如果長時間不去處理,可能形成積、聚、癥、瘕,甚至轉變成寄生蟲,其形態各異。有的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有的則不會;有的病程緩慢,有的則快速;有的會引起疼痛,有的則會造成癢感;有的會長出頭腳,有的則像杯狀或塊狀物。這些症狀之所以出現,主要是內外因素相互影響,正邪兩股氣力相互作用,氣血混雜交纏所致。

積是與臟器相關,聚是與腑器相關,癥是與氣相關,瘕是與血相關,蟲則是由血氣和食物相互影響所轉化而成。所以積有五種,聚有六種,癥有十二種,瘕有八種,蟲有九種,它們的名字各自不同。積分為心積、肝積、脾積、肺積、腎積;聚分為大腸聚、小腸聚、膽聚、胃聚、膀胱聚、三焦聚;癥分為勞癥、氣癥、冷癥、熱癥、虛癥、實癥、風癥、濕癥、食癥、藥癥、思癥、憂癥;瘕分為青瘕、黃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鱉瘕;蟲分為伏蟲、蛇蟲、白蟲、肉蟲、肺蟲、胃蟲、赤蟲、弱蟲、蟯蟲。這些疾病的詳細描述在其他理論中有說明,而治療方法則在後續章節中詳細記載。」

7. 勞傷論第十九

勞者。勞於神氣也。傷者。傷於形容也。飢飽無度則傷脾。思慮過度則傷心。色欲過度則傷腎。起居過常則傷肝。喜怒悲愁過度則傷肺。又風寒暑濕則傷於外。飢飽勞役則敗於內。晝感之則病榮。夜感之則病衛。榮衛經行。內外交運。而各從其晝夜也。勞於一。一起為二。二傳於三。

三通於四。四干於五。五復犯一。一至於五。邪乃深藏。真氣自失。使人肌肉消。神氣弱。飲食減。行步艱難。及其如此。雖司命亦不能生也。故調神氣論曰。調神氣。慎酒色。節起居。省思慮。薄滋味者。長生之大端也。診其脈甚數。(一作。數甚。餘下仿此。)甚急。甚細。

甚弱。甚微。甚澀。甚滑。甚短。甚長。甚浮。甚沉。甚緊。甚弦。甚洪。甚實。皆生於勞傷。

白話文:

【勞傷論第十九】

所謂勞,指的是耗損了人的精神與氣力;所謂傷,則是對人的身體形態造成了傷害。飲食沒有節制會損傷脾胃,過度思考會傷害心臟,性行為過度會傷到腎臟,生活作息不規律會影響肝臟,情緒起伏太大,如喜怒悲憂等,過度的話會傷到肺部。此外,風、寒、暑、濕等外在因素也會從外部對身體造成傷害,而飢餓、飽食、過勞等內在因素則會從內部消耗身體。白天受的影響會導致營氣受損,夜晚受的影響會使衛氣受傷。營氣和衛氣循環全身,內外互相影響,這一切會根據晝夜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如果一個器官受勞傷,就會牽連到兩個器官,再由兩個傳遞到三個,由三個影響到四個,最終五臟都受到影響。當五臟都被邪氣侵擾,真正的元氣就會逐漸流失。這時,人體的肌肉開始消瘦,精神變得衰弱,食慾減少,行走困難。到了這種地步,即使是醫術高超的醫生也無法救治了。因此,『調神氣論』中說:調節精神,謹慎對待酒色,規律生活,減少思慮,避免過度享受美食,這些都是長壽的關鍵。診斷脈搏,若發現脈搏跳動頻率過快(一說脈搏頻率過快,以下同),或者跳動太急促,太細微,太虛弱,太微弱,太遲滯,太滑利,太短,太長,太浮淺,太深沉,太緊繃,太弦直,太洪大,太實,這些情況都可能源自於勞傷所導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