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氏中藏經》~ 卷上 (4)
卷上 (4)
1. 上下不寧論第九
脾病者上下不寧。何謂也。脾。上有心之母。下有肺之子。心者血也。屬陰。肺者氣也。屬陽。脾病則上母不寧。母不寧。則為陰不足也。陰不足則發熱。又脾病則下子不寧。子不寧。則為陽不足也。陽不足則發寒。脾病則血氣俱不寧。血氣不寧。則寒熱往來。無有休息。故脾如瘧也。
謂脾者土也。心者火也。肺者金也。火生土。土生金。故曰上有心母。下有肺子。脾居其中。病則如斯耳。他臟上下。皆法於此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脾臟生病時,身體上下的和諧會受到影響。為什麼呢?因為脾臟在上面是心臟的母親,在下面是肺臟的孩子。心臟掌管血液,屬於陰;肺臟掌管氣息,屬於陽。當脾臟生病,其上面的母親(心臟)就會不安定,母親不安定,就代表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就會引起發熱。同樣的,脾臟生病也會讓下面的孩子(肺臟)不安定,孩子不安定,就是陽氣不足,陽氣不足就會引起發冷。脾臟生病時,血液與氣息都會不安定,血氣不寧,就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而且這種情況不會停止,就像瘧疾一樣反覆。
這是在說脾臟屬土,心臟屬火,肺臟屬金,火能生土,土又能生金,所以脾臟在上面有心臟作為母親,在下面有肺臟作為孩子。脾臟位於中間,生病時就會出現上述的情況。其他臟器的上下關係,也是遵循這個原則。
2. 脈要論第十
脈者。乃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平則脈緩。又長人脈長。短人脈短(趙寫本。起性急則脈急。)性急則脈急。性緩則脈緩。反此者逆。順此者從也。又諸數為熱。諸遲為寒。諸緊為痛。諸浮為風。諸滑為虛。
諸伏為聚。諸長為實。諸短為虛。又短、澀、沉、遲、伏、皆屬陰。數、滑、長、浮、緊、皆屬陽。陰得陰者從。陽得陽者順。違之者逆。陰陽消息。以經而處之。假令數在左手。得之浮者熱入小腸。得之沉者熱入於心。余皆仿此。
白話文:
【脈要論第十】
脈象,是氣血運行的先兆。氣血旺盛時,脈象也顯得強勁;氣血衰弱時,脈象便呈現衰弱。氣血過熱,脈象會加快;氣血受寒,脈象則減慢。氣血微弱,脈象便顯得軟弱;氣血平衡,脈象則呈現緩和。
同樣的,身材高大的人脈象較長,身材矮小的人脈象則較短。(在趙寫本中,性情急躁的人脈象亦急促。)性情急躁的人脈象急促,性情緩和的人脈象緩慢。若脈象與個人的特性相反,則視為異常;相符合則為正常。
此外,脈象快速通常表示有熱症,脈象遲緩則表示有寒症。脈象緊繃可能代表有疼痛,脈象浮動可能代表有風邪。脈象滑動可能代表有虛弱的情況。
脈象隱伏可能代表有積聚,脈象長表示實證,脈象短表示虛證。再者,脈象短、澀、沉、遲、伏等特徵都屬於陰性,脈象數、滑、長、浮、緊等特徵則屬於陽性。
陰性脈象出現在陰性部位是正常的,陽性脈象出現在陽性部位也是順應的,反之則視為異常。陰陽的消長變化,應根據經絡理論來處理。
例如,如果在左手發現脈象快速,且脈象浮動,可能表示小腸有熱症;如果脈象下沉,可能表示心臟有熱症。其餘情況可依此類推。
3. 五色(一作絕)脈論第十一
面青。無右關脈者。脾絕也。面赤無右寸脈者。肺絕也。面白。無左關脈者。肝絕也。面黃。無左尺脈者。腎絕也。面黑。無左寸脈者。心絕也。五絕者死。夫五絕當時即死。非其時則半歲死。然五色雖見。而五脈不見。即非病者矣(以下趙寫本缺。)
白話文:
如果臉色呈現青色,且在右手關部摸不到脈搏,這表示脾臟功能嚴重衰弱。若臉色紅通通,但在右手寸部找不到脈動,則顯示肺部功能近乎喪失。當臉色顯得蒼白,卻在左手關部探測不到脈象,這可能是肝臟功能瀕臨終結。假使臉色泛黃,但左手尺部脈搏消失,這代表腎臟機能已經極度衰竭。若臉色烏黑,且在左手寸部摸不到脈跳,則是心臟功能幾乎停止。以上五種情況只要出現任一種,都意味著病情危急,患者隨時可能死亡。若這些症狀並非在該臟器主導的季節出現,那麼病人可能會在半年內辭世。然而,即使臉上出現這五種顏色,但相對應的五臟脈象依然存在,那這個人其實並未生病。(後續內容因趙寫本遺失而無法得知。)
4. 脈病外內證決論第十二
病風人。脈腎數浮沉,有汗出不止,呼吸有聲者死,不然則生。病氣人,一身悉腫,四肢不收,喘無時,厥逆不濕,脈候沉小者死,浮大者生。病勞人,脫肛,骨肉相失,聲散,嘔血,陽事不禁,夢寐交侵,呼吸不相從,晝涼夜熱者死。吐膿血者亦死,其脈不數有根蒂者,及頰不赤者生。
病腸澼者,下膿血,病人脈急皮熱,食不入,腹脹目瞪者死。或一身厥冷,脈沉細而不生者亦死。食如故,脈沉浮有力而不絕者生。病熱人,四肢厥,脈弱,不欲見人,食不入,利下不止者死。食入,四肢溫,脈大,語狂,無睡者生。病寒人,狂言不寐,身冷,脈數,喘息,
目直者死。脈有力而不喘者生。陽病人(此篇精神顛倒以上。趙寫本亦缺。)精神顛倒,寐而不惺,言語失次,脈候浮沉有力者生。無力,及食不入胃,下利不定者死。久病人,脈大身瘦,食不充腸,言如不病,坐臥困頓者死。若飲食進退,脈小而有力,言語輕嘶,額無黑氣,
大便結澀者生。大凡陽病陰證,陰病陽證,身瘦脈大,肥人脈衰,上下交變,陰陽顛倒,冷熱相乘,皆屬不吉。從者生,逆者死,治療之法,宜深消息。
白話文:
[對於風病患者的診斷第十二]
患有風病的人,如果腎臟相關的脈象呈現頻繁地浮沉,且持續出汗無法停止,呼吸時有明顯聲音,這表示病情嚴重,患者可能會去世,否則就有生存的可能。對於患有氣病的人,全身出現水腫,四肢活動不便,喘息無定時,手足冰冷但不出汗,脈象顯示微弱,這也是死亡的預兆,反之,如果脈象強大,患者就有可能存活。患有勞損疾病的人,如果出現脫肛、肌肉萎縮、聲音沙啞、嘔血、性功能失調、做夢困擾、呼吸困難、白天涼爽夜晚發熱,或者吐出膿血,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但如果脈象並非過快,有穩定的基礎,以及臉頰未見紅色,患者就可能活下來。
患有腸炎的人,如果排出膿血,皮膚發熱,無法進食,腹部膨脹,眼神呆滯,這都指向死亡的可能。或者全身冰冷,脈象細弱,也同樣是死亡的預示。然而,如果能正常進食,脈象有力且未斷絕,患者就能活下來。患有熱病的人,四肢冰冷,脈象虛弱,不想見人,無法進食,一直拉肚子,這都可能導致死亡;但是,如果可以進食,四肢溫暖,脈象強大,說話狂妄,並且失眠,這就表示患者有機會康復。患有寒病的人,如果胡言亂語,身體冰冷,脈象快速,喘息困難,眼睛直視,這都是死亡的信號;反之,如果脈象有力,且沒有喘息困難,患者就可能活下來。
對於陽性疾病的患者,如果精神錯亂,昏睡不醒,語言混亂,脈象浮沉有力,這表示患者有機會康復;但是,如果脈象無力,且無法進食,下痢不停,患者就可能去世。長期患病的人,如果脈象強大但身體消瘦,食量不大,言語看似無恙,但坐臥不安,這都表示病情嚴重,患者可能會去世;然而,如果飲食適度,脈象雖小但有力,言語輕柔,額頭無黑色氣色,排便困難,患者就可能活下來。
總的來說,對於陽性疾病卻出現陰性症狀,或者陰性疾病卻出現陽性症狀,身體瘦弱但脈象強大,肥胖的人脈象卻衰弱,上下部位的症狀相反,陰陽失調,冷熱交錯,這些都是不好的預兆。符合自身病症的症狀,患者就能活下來;反之,則可能會去世。在治療上,應詳細觀察這些症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