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

《華氏中藏經》~ 序

回本書目錄

1.

華氏中藏經。見鄭樵通志藝文略。為一卷。陳振孫書錄解題。同雲漢譙郡華陀元化撰。宋史藝文志。華氏作黃蓋誤。今世傳本有八卷。吳勉學刊在古今醫統中。余以乾隆丁未年入翰林。在都。見趙文敏手寫本。卷上。自第十篇性忌則脈急以下起。至第二十九篇為一卷。卷下。

白話文:

從《萬應丸》的藥方開始到最後一卷,缺失了中間一卷。仔細考證後確定是原作。後來歸還給了張太史錦芳。他的弟弟將手抄稿贈送給我。又到了嘉慶戊辰年,我請假南歸。在蘇州見到周氏收藏的元朝人寫的本子。也說是趙氏的書,有上中下三卷。但缺少了《論診雜病必死候》第四十八篇和《察聲色形證決死法》第四十九篇。將前面這本和後面這本對照核對後發現,每篇都有脫漏和錯誤。 自萬應丸藥方至末為一卷。失其中卷。審是真跡。後歸張太史錦芳。其弟錄稿贈余。又以嘉慶戊辰年。乞假南歸。在吳門見周氏所藏元人寫本。亦稱趙書。具有上中下三卷。而缺論診雜病必死候第四十八。及察聲色形證決死法第四十九。兩篇。合前後二本。校勘明本。每篇脫落舛誤。

凡有數百字。其方藥名件次序分量。俱經後人改易。或有刪去其方者。今以趙寫兩本為定。此書文義古奧。似是六朝人所撰。非後世所能假託。考隋書經籍志。有華佗觀形察色。並三部脈經一卷。疑即是中卷。論診雜病必死候以下二篇。故不在趙寫本中。未敢定之。鄭處中之名不見書傳。

白話文:

所有的中醫古書都記載了上百個字。其方劑名的順序和劑量都經過後人修改。有的甚至刪去了方劑。現在以趙寫本為準。這本書的文義深奧難懂,似乎是六朝時期的人所撰寫的,不是後世所能偽造的。

考察《隋書·經籍志》,記載有華佗《觀形察色》一書,以及《三部脈經》一卷。懷疑《中卷》就是《三部脈經》。《論診雜病必死候》以下兩篇不在趙寫本中,所以不敢確定。鄭處中的名字不見於史書和傳記。

陳振孫亦云自言為華先生外孫。稱此書因夢得於石函。莫可考也。序末稱甲寅秋九月序。古人亦無以干支紀歲。不著歲字者。疑其序偽作。至一卷三卷八卷分合之異。則後人所改。趙寫本。旁註有高宗孝宗廟諱。又稱有庫本。陸本異同。是依宋本手錄。元代不避宋諱。而不更其字。

白話文:

陳振孫也說,作者自稱是華先生的外孫。聲稱這本書是他從石箱中夢見得到的。無從考證。序文結尾寫著「甲寅年秋天九月寫序」。古人通常不會用干支紀年。沒有標明年份的,懷疑序文是偽造的。至於第一卷、第三卷和第八卷的分合差異,則是後人改動的。趙氏寫本的旁邊註釋中避諱了高宗和孝宗的廟號。另外,還提到有庫本。陸本的不同之處,是根據宋本手抄的。元朝不避諱宋朝的廟號,因此沒有更改這些字。

可見古人審慎闕疑之意。此書四庫書既未錄存。又兩見趙寫善本。急宜刊刻以公同好。卷下萬應丸等。皆以丸散治疾。而無湯藥古人配合藥物分量。案五臟五味。配以五行生成之數。今俗醫任意增減。不識君臣佐使。是以古人有不服藥為中醫之嘆。要知外科丸散。率用古方分量。

白話文:

可見古人在考證時謹慎而懷疑。這本書既沒有收錄在四庫全書中,又被趙寫善的善本記載了兩次。應儘快刊印出版,以便大家共享。卷下記載的萬應丸等方劑,都是用丸散形式治療疾病的。但是,古人在配置藥物分量時,會根據五臟五行和生成之數來配伍。而現在的庸醫卻任意增減,不瞭解君臣佐使的搭配原則。因此,古人曾感嘆:不服用藥物纔是真正的中醫。要知道,外科學中的丸散方劑通常使用古方的分量。

故其效過於內科。此即古方不可增減之明證。余所得宋本醫學書甚多。皆足證明人改亂古書之謬。惜無深通醫理者。與共證之。

白話文:

因此,它的療效超越了內科治療。這正是古方不可隨意增減的明確證據。我所收集到的宋朝本醫書很多,都能證明人們改動古書是錯誤的。可惜沒有精通醫理的人,可以與我共同驗證。

嘉慶十三年太歲戊辰十月四日。孫星衍撰序於安德使署之平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