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

《華氏中藏經》~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寒熱論第七

人之寒熱往來者。其病何也?此乃陰陽相勝也。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又上盛則發熱,下盛則發寒。皮寒而燥者,陽不足;皮熱而燥者,陰不足。皮寒而寒者,陰盛也;皮熱而熱者,陽盛也。發熱於下,則陰中之陽邪也;發熱於上,則陽中之陽邪也。寒起於上,則陽中之陰邪也。

寒起於下,則陰中之陰邪也。寒而頰赤多言者,陽中之陰邪也;熱而面青多言者,陰中之陽邪也;寒而面青多言者,陰中之陰邪也。若不言者,不可治也。陰中之陰中者,一生九死;陽中之陽中者,九生一死。陰病難治,陽病易醫。診其脈候,數在上則陽中之陽也;數在下則陰中之陽也。

遲在上則陽中之陰也;遲在下則陰中之陰也。數在中則中熱,遲在中則中寒。寒用熱取,熱以寒攻。逆順之法,從乎天地,本乎陰陽也。天地者,人之父母也;陰陽者,人之根本也。未有不從天地陰陽者也。從者生,逆者死。寒之又寒,熱之又熱者生。《金匱大要論》云:夜發寒者從,

夜發熱者逆;晝發熱者從,晝發寒者逆。從逆之兆,亦在乎審明。

白話文:

人在身上感受到冷熱交替,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由於體內陰氣和陽氣的失衡所導致的。當陽氣不足時,會先感到寒冷然後才發熱;反之,陰氣不足時,則會先感到發熱,接著再感到寒冷。另外,上半身氣血過盛會導致發熱,下半身氣血過盛則會引起寒冷。皮膚乾燥且感覺寒冷,是因為陽氣不足;皮膚乾燥且感覺熱,是因為陰氣不足。皮膚感覺寒冷且實際上也寒冷,表示陰氣過剩;皮膚感覺熱且實際上也熱,代表陽氣過剩。下半身發熱,是陰中之陽的異常;上半身發熱,是陽中之陽的異常。上半身感到寒冷,是陽中之陰的異常。

下半身感到寒冷,是陰中之陰的異常。感到寒冷卻臉紅且多話,是陽中之陰的異常;感到熱卻臉色蒼白且多話,是陰中之陽的異常;感到寒冷臉色蒼白且多話,是陰中之陰的異常。如果病人無法說話,病情就難以治療了。屬於陰中之陰的病情,生存率低,死亡率高;屬於陽中之陽的病情,生存率高,死亡率低。陰性病較難治療,陽性病較容易醫治。

通過診斷脈搏,脈搏頻率高在上半身,代表陽中之陽;脈搏頻率高在下半身,表示陰中之陽。脈搏頻率低在上半身,代表陽中之陰;脈搏頻率低在下半身,表示陰中之陰。脈搏頻率在身體中間高,代表體內有熱;脈搏頻率在身體中間低,表示體內有寒。治療寒症應使用溫熱療法,治療熱症應使用寒涼療法。這種順應與逆反的治療原則,遵循天地自然的法則,根據陰陽平衡的原理。天地是人的父母,陰陽是人的根本。一切事物都無法違背天地陰陽的規律。順應這些規律,人就能生存;違背它們,人就會死亡。在極度寒冷中求得溫暖,在極度酷熱中尋找涼爽,人才能活著。

《金匱大要論》提到:夜晚發冷是順應自然,夜晚發熱是違背自然;白天發熱是順應自然,白天發冷是違背自然。是否順應或違背自然,需要醫生仔細判斷清楚。

2. 虛實大要論第八

病有臟虛臟實。腑虛腑實。上虛上實。下虛下實。狀各不同。宜深消息。腸鳴氣走。足冷手寒。食不入胃。吐逆無時。皮毛憔悴。肌肉皺皴。耳目昏塞。語聲破散。行步喘促。精神不收。此五臟之虛也。診其脈。舉指而活。按之而微。看任何部以斷其臟也。又按之沉、小、弱、微、短、澀、軟、濡。

俱為臟虛也。虛則補益。治之常情耳。飲食過多。大小便難。胸膈滿悶。肢節疼痛。身體沉重。頭目昏眩。唇腫脹。咽喉閉塞。腸中氣急。皮肉不仁。暴生喘乏。偶作寒熱。瘡疽並起。悲喜時來。或自痿弱。或自高強。氣不舒暢。血不流通。此臟之實也。診其脈。舉按俱盛者實也。

又長、浮、數、疾、洪、緊、弦、大。俱曰實也。看在何經而斷其臟也。頭疼目赤。皮熱骨寒。手足舒緩。血氣壅塞。丹瘤更生。咽喉腫痛。輕按之痛。重按之快。食飲如故。曰腑實也。診其脈。浮而實大者是也。皮膚瘙癢。肌肉䐜脹。食飲不化。大便滑而不止。診其脈。輕手按之得滑。

重手按之得平。此乃腑虛也。看在何經而正其時也。胸膈痞滿。頭目碎痛。飲食不下腦項昏重。咽喉不利。涕唾稠黏。診其脈。左右寸口。沉結實大者上實也。頰赤心忪。舉動顫慄。語聲嘶嘎。唇焦口乾。喘乏無力。面少顏色。頤頷腫滿。診其左右寸。脈弱而微者。上虛也。

大小便難飲食如故。腰腳沉重臍腹疼痛。診其左右手脈尺中脈伏而澀者。下實也。大小便難。飲食進退。腰腳沉重。如坐水中。行步艱難。氣上奔沖夢寐危嶮診其左右尺中。脈滑而澀者。下虛也。病人脈微澀、短、小。俱屬下虛也。

白話文:

[虛實大要論第八]

疾病可分為臟器虛弱與強實,腑部虛弱與強實,上身虛弱與強實,下身虛弱與強實,各種情況各有不同,需要深入理解。如果腸鳴,氣息不順,腳冷手涼,食物難以下嚥,隨時反胃嘔吐,皮膚毛髮枯黃,肌肉鬆弛,耳目昏花,聲音沙啞,走路喘息,精神不能集中,這些都是五臟虛弱的症狀。診斷脈搏,輕觸時跳動明顯,但深按卻微弱,通過查看不同部位的脈象,可以判斷是哪個臟器的問題。脈象呈現深沉、細小、弱、微、短、澀、軟、濡等特徵,都表示臟器虛弱。對於虛弱的情況,通常會採取補益的方法進行治療。

過度飲食,大小便困難,胸悶,肢體關節疼痛,身體沉重,頭暈眼花,嘴脣腫脹,咽喉堵塞,腸道氣急,皮膚失去知覺,突然呼吸困難,偶爾發燒或寒冷,瘡口同時出現,情緒悲喜交加,或者無力,或者過度亢奮,氣息不通暢,血液循環不暢,這些都是臟器強實的症狀。診斷脈搏,無論輕按還是重按,脈象都強烈有力,這就是強實的症狀。

頭疼眼睛紅,皮膚熱,骨頭冷,手腳放鬆,血液阻塞,丹毒頻發,咽喉腫痛,輕輕按壓會感到痛楚,用力按壓卻覺得舒適,飲食正常,這是腑部強實的症狀。診斷脈搏,浮而實大,就是腑部強實。皮膚癢,肌肉腫脹,飲食不消化,大便失禁,脈象輕觸時滑動,用力按壓卻平穩,這是腑部虛弱的症狀。

胸悶,頭痛,飲食困難,頭腦昏重,咽喉不適,鼻涕濃稠,脈象在左右手腕內側,深沉結實且粗壯,這是上身強實的症狀。臉色紅潤,心悸,動作顫抖,聲音嘶啞,嘴脣乾燥,呼吸困難,面色蒼白,下巴腫脹,左右手腕脈象微弱,這是上身虛弱的症狀。

大小便困難,但飲食正常,腰部和腳部沉重,肚臍周圍疼痛,左右手脈象在手腕下方深沉且澀,這是下身強實的症狀。大小便困難,飲食減少,腰部和腳部沉重,如同坐在水中,走路困難,氣息上衝,睡夢中危險重重,左右手腕下方脈象滑而澀,這是下身虛弱的症狀。如果病人脈象微弱、澀、短、小,都屬於下身虛弱的範疇。

3. 上下不寧論第九

脾病者上下不寧。何謂也。脾。上有心之母。下有肺之子。心者血也。屬陰。肺者氣也。屬陽。脾病則上母不寧。母不寧。則為陰不足也。陰不足則發熱。又脾病則下子不寧。子不寧。則為陽不足也。陽不足則發寒。脾病則血氣俱不寧。血氣不寧。則寒熱往來。無有休息。故脾如瘧也。

謂脾者土也。心者火也。肺者金也。火生土。土生金。故曰上有心母。下有肺子。脾居其中。病則如斯耳。他臟上下。皆法於此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脾臟生病時,身體上下的和諧會受到影響。為什麼呢?因為脾臟在上面是心臟的母親,在下面是肺臟的孩子。心臟掌管血液,屬於陰;肺臟掌管氣息,屬於陽。當脾臟生病,其上面的母親(心臟)就會不安定,母親不安定,就代表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就會引起發熱。同樣的,脾臟生病也會讓下面的孩子(肺臟)不安定,孩子不安定,就是陽氣不足,陽氣不足就會引起發冷。脾臟生病時,血液與氣息都會不安定,血氣不寧,就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而且這種情況不會停止,就像瘧疾一樣反覆。

這是在說脾臟屬土,心臟屬火,肺臟屬金,火能生土,土又能生金,所以脾臟在上面有心臟作為母親,在下面有肺臟作為孩子。脾臟位於中間,生病時就會出現上述的情況。其他臟器的上下關係,也是遵循這個原則。

4. 脈要論第十

脈者。乃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平則脈緩。又長人脈長。短人脈短(趙寫本。起性急則脈急。)性急則脈急。性緩則脈緩。反此者逆。順此者從也。又諸數為熱。諸遲為寒。諸緊為痛。諸浮為風。諸滑為虛。

諸伏為聚。諸長為實。諸短為虛。又短、澀、沉、遲、伏、皆屬陰。數、滑、長、浮、緊、皆屬陽。陰得陰者從。陽得陽者順。違之者逆。陰陽消息。以經而處之。假令數在左手。得之浮者熱入小腸。得之沉者熱入於心。余皆仿此。

白話文:

【脈要論第十】

脈象,是氣血運行的先兆。氣血旺盛時,脈象也顯得強勁;氣血衰弱時,脈象便呈現衰弱。氣血過熱,脈象會加快;氣血受寒,脈象則減慢。氣血微弱,脈象便顯得軟弱;氣血平衡,脈象則呈現緩和。

同樣的,身材高大的人脈象較長,身材矮小的人脈象則較短。(在趙寫本中,性情急躁的人脈象亦急促。)性情急躁的人脈象急促,性情緩和的人脈象緩慢。若脈象與個人的特性相反,則視為異常;相符合則為正常。

此外,脈象快速通常表示有熱症,脈象遲緩則表示有寒症。脈象緊繃可能代表有疼痛,脈象浮動可能代表有風邪。脈象滑動可能代表有虛弱的情況。

脈象隱伏可能代表有積聚,脈象長表示實證,脈象短表示虛證。再者,脈象短、澀、沉、遲、伏等特徵都屬於陰性,脈象數、滑、長、浮、緊等特徵則屬於陽性。

陰性脈象出現在陰性部位是正常的,陽性脈象出現在陽性部位也是順應的,反之則視為異常。陰陽的消長變化,應根據經絡理論來處理。

例如,如果在左手發現脈象快速,且脈象浮動,可能表示小腸有熱症;如果脈象下沉,可能表示心臟有熱症。其餘情況可依此類推。

5. 五色(一作絕)脈論第十一

面青。無右關脈者。脾絕也。面赤無右寸脈者。肺絕也。面白。無左關脈者。肝絕也。面黃。無左尺脈者。腎絕也。面黑。無左寸脈者。心絕也。五絕者死。夫五絕當時即死。非其時則半歲死。然五色雖見。而五脈不見。即非病者矣(以下趙寫本缺。)

白話文:

如果臉色呈現青色,且在右手關部摸不到脈搏,這表示脾臟功能嚴重衰弱。若臉色紅通通,但在右手寸部找不到脈動,則顯示肺部功能近乎喪失。當臉色顯得蒼白,卻在左手關部探測不到脈象,這可能是肝臟功能瀕臨終結。假使臉色泛黃,但左手尺部脈搏消失,這代表腎臟機能已經極度衰竭。若臉色烏黑,且在左手寸部摸不到脈跳,則是心臟功能幾乎停止。以上五種情況只要出現任一種,都意味著病情危急,患者隨時可能死亡。若這些症狀並非在該臟器主導的季節出現,那麼病人可能會在半年內辭世。然而,即使臉上出現這五種顏色,但相對應的五臟脈象依然存在,那這個人其實並未生病。(後續內容因趙寫本遺失而無法得知。)

6. 脈病外內證決論第十二

病風人。脈腎數浮沉,有汗出不止,呼吸有聲者死,不然則生。病氣人,一身悉腫,四肢不收,喘無時,厥逆不濕,脈候沉小者死,浮大者生。病勞人,脫肛,骨肉相失,聲散,嘔血,陽事不禁,夢寐交侵,呼吸不相從,晝涼夜熱者死。吐膿血者亦死,其脈不數有根蒂者,及頰不赤者生。

病腸澼者,下膿血,病人脈急皮熱,食不入,腹脹目瞪者死。或一身厥冷,脈沉細而不生者亦死。食如故,脈沉浮有力而不絕者生。病熱人,四肢厥,脈弱,不欲見人,食不入,利下不止者死。食入,四肢溫,脈大,語狂,無睡者生。病寒人,狂言不寐,身冷,脈數,喘息,

目直者死。脈有力而不喘者生。陽病人(此篇精神顛倒以上。趙寫本亦缺。)精神顛倒,寐而不惺,言語失次,脈候浮沉有力者生。無力,及食不入胃,下利不定者死。久病人,脈大身瘦,食不充腸,言如不病,坐臥困頓者死。若飲食進退,脈小而有力,言語輕嘶,額無黑氣,

大便結澀者生。大凡陽病陰證,陰病陽證,身瘦脈大,肥人脈衰,上下交變,陰陽顛倒,冷熱相乘,皆屬不吉。從者生,逆者死,治療之法,宜深消息。

白話文:

[對於風病患者的診斷第十二]

患有風病的人,如果腎臟相關的脈象呈現頻繁地浮沉,且持續出汗無法停止,呼吸時有明顯聲音,這表示病情嚴重,患者可能會去世,否則就有生存的可能。對於患有氣病的人,全身出現水腫,四肢活動不便,喘息無定時,手足冰冷但不出汗,脈象顯示微弱,這也是死亡的預兆,反之,如果脈象強大,患者就有可能存活。患有勞損疾病的人,如果出現脫肛、肌肉萎縮、聲音沙啞、嘔血、性功能失調、做夢困擾、呼吸困難、白天涼爽夜晚發熱,或者吐出膿血,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但如果脈象並非過快,有穩定的基礎,以及臉頰未見紅色,患者就可能活下來。

患有腸炎的人,如果排出膿血,皮膚發熱,無法進食,腹部膨脹,眼神呆滯,這都指向死亡的可能。或者全身冰冷,脈象細弱,也同樣是死亡的預示。然而,如果能正常進食,脈象有力且未斷絕,患者就能活下來。患有熱病的人,四肢冰冷,脈象虛弱,不想見人,無法進食,一直拉肚子,這都可能導致死亡;但是,如果可以進食,四肢溫暖,脈象強大,說話狂妄,並且失眠,這就表示患者有機會康復。患有寒病的人,如果胡言亂語,身體冰冷,脈象快速,喘息困難,眼睛直視,這都是死亡的信號;反之,如果脈象有力,且沒有喘息困難,患者就可能活下來。

對於陽性疾病的患者,如果精神錯亂,昏睡不醒,語言混亂,脈象浮沉有力,這表示患者有機會康復;但是,如果脈象無力,且無法進食,下痢不停,患者就可能去世。長期患病的人,如果脈象強大但身體消瘦,食量不大,言語看似無恙,但坐臥不安,這都表示病情嚴重,患者可能會去世;然而,如果飲食適度,脈象雖小但有力,言語輕柔,額頭無黑色氣色,排便困難,患者就可能活下來。

總的來說,對於陽性疾病卻出現陰性症狀,或者陰性疾病卻出現陽性症狀,身體瘦弱但脈象強大,肥胖的人脈象卻衰弱,上下部位的症狀相反,陰陽失調,冷熱交錯,這些都是不好的預兆。符合自身病症的症狀,患者就能活下來;反之,則可能會去世。在治療上,應詳細觀察這些症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