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卷上 (6)
卷上 (6)
1. 婦人
南方陽浮陰閉。陽恆泄,陰恆固。男子以陽為主,故瘴病者多;女子以陰為主,故病瘴者十中一二。治法與男子同,更加以豁痰調氣降氣為主,用四七湯、烏沉散,佐以沉香間服,或加四物。惟胎前產後與男子異,在胎前以正氣和解方,加大腹皮、砂仁、杜仲、續斷,安胎或兼四物。
若見陰症,亦照姜附溫中鎮下方法,胎亦不落,即經所謂有故無殞是也。或不幸而瘴毒深重,熱極大,胎多雖保,胎下不變,瘂不作痙,脈不洪大無倫,鼓指數八七至者,猶可治。設變瘂或脈七八至,雖參附亦無如之何矣。在產後染瘴者,當大補氣血為主,佐以溫中鎮下。
正氣和解,不變瘂,脈不大,七至八至多有得生者。蓋脈大鼓指七八至,瘴脈之常,本可治,惟產後不見此。其大法不出於前三症中,參論臨時斟酌可也。
白話文:
【婦女】
在南方,由於氣候因素導致身體陽氣浮動,陰氣封閉。男性因主要依賴陽氣,所以受瘴氣影響的疾病較多;女性則以陰氣為主,因此受瘴氣影響生病的比例相對低,大約只有十分之一到二。
治療上與男性相同,但更強調豁痰、調節氣機和降氣為主,會使用四七湯、烏沉散等藥方,偶爾輔以沉香,或者添加四物湯。然而,懷孕及產後的婦女則與男性不同,懷孕期間應以正氣和解方為主,加入大腹皮、砂仁、杜仲、續斷等草藥,來安胎,有時也會結合四物湯。
如果出現陰虛的症狀,可以參考薑附溫中鎮下法,即使如此胎兒也不會墮落,這就是古籍中所說的「有故無殞」。但若是不幸瘴毒嚴重,熱度極高,雖然胎兒仍能保住,但產後子宮收縮不良,沒有抽搐或痙攣的情況,脈搏不會無序地急促跳動,每分鐘跳動七八次左右,這種情況還是可治的。一旦出現抽搐或脈搏每分鐘跳動七八次以上,即使使用人參、附子也難以救治。
對於產後感染瘴氣的婦女,應以大補氣血為主,輔以溫中鎮下的療法。
只要正氣充足,未轉為抽搐,脈搏跳動平穩,每分鐘跳動七到八次,大多數人都能存活。因為脈搏大且每分鐘跳動七八次,是瘴氣的常見脈象,原本是可以治療的,只是產後不應該出現這種現象。總的來說,治療原則不出上述三種情況,具體治療方案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2. 小兒
小兒瘴病。多因乳母不與之避寒暑,啖生冷,飧炙煎,致兒聚痰為患。況小兒較之大人,謂之啞科,以其不能言病情,故難辨別。醫者當審諦,聞其聲,望其色,察其舉止,看其虎口,參以三症,治法斟酌,其輕重而後藥之,可也。
如熱大不寒振,不作聲,以手重拿合谷,不作聲,惟手撐動,熱微時亦不作聲者,此是瘂瘴,必不可治。
如熱大面赤,舌黑目赤,唇紅欲扯甌碗頻含乳,唇紅是肺熱欲扯甌碗頻含乳是口大渴,上吐下泄,蜷臥或俯臥,手足指梢冷,是虛欲就實,手足指冷中胃中冷,睡露睛,是脾虛,時時狂叫,或曲腰而啼,是腹痛。虎口脈通三關,當用附子理中湯治之,服至病減方止。
如熱大面赤,舌黑目赤,唇紅頻含乳,不吐大便秘小便赤,手足指梢不冷,睡不露睛,仰臥時時狂叫,虎口脈通三關,此無虛寒之症,當用正氣和解,參以熱瘧方法治之。
如先寒後熱,先熱後寒,或間一日發者,或日一發者,此是冷瘴,治當以前,審病之法用藥,庶幾可稱為幼科之國手。
白話文:
【小孩】 小孩得到瘴癘疾病,大多因為母親在照顧小孩時未能適當地避開酷熱與寒冷,讓小孩吃了過多的生冷食物,或是油炸、煎烤的食物,導致小孩體內痰濕聚集而引起病痛。此外,由於小孩相對於成人而言,被稱為"啞科",因為他們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病情,所以對醫生而言診斷起來更加困難。醫生應該要仔細觀察,聽其聲音,看其臉色,觀察其行為舉止,檢查其虎口部位,再結合三大症狀來判斷病情,謹慎地評估病情的輕重,然後才能開出適當的藥物。
如果小孩高燒不退,沒有畏寒的現象,且不發出聲音,即使用力抓握合谷穴也沒有反應,只有手部會有掙扎動作,即使在低燒時也不發出聲音,這就是瘂瘴,這種情況下治療效果極差。
如果小孩高燒且臉色紅潤,舌頭及眼睛泛紅,嘴脣紅潤並頻繁吸吮奶瓶,嘴脣紅潤顯示肺部有熱,頻繁吸吮奶瓶表示口渴,同時出現嘔吐及腹瀉,蜷縮著躺著或趴著,手指尖及腳趾尖冰冷,這表示身體虛弱,手指尖及腳趾尖冰冷代表胃部寒冷,睡眠時眼珠外露表示脾臟虛弱,常常狂叫,或彎腰哭泣,這都是腹痛的徵兆。根據虎口脈搏的狀況,應使用附子理中湯來治療,直到病情好轉才停止服藥。
如果小孩高燒臉色紅潤,舌頭及眼睛泛紅,嘴脣紅潤且頻繁吸吮奶瓶,但沒有嘔吐,大便乾硬,小便呈紅色,手指尖及腳趾尖溫暖,睡眠時眼珠不外露,平躺時會突然狂叫,根據虎口脈搏的狀況,這並無虛寒的症狀,應該用正氣和解的方法,參考熱瘲的治療方式來處理。
如果先有寒冷的感覺後才發燒,或是先發燒後才感到寒冷,或是每隔一天才發病一次,或是每天都會發病,這是冷瘴,治療時應以先前的病情判斷方式來使用藥物,這樣才能被稱為兒童科的名醫。
3. 發瘴時調理卻病法
眾人多發瘴時。必須加意保養。晨興盥漱後。先服平胃散。或不換金正氣散。過一刻啖少粥。巳時早食。申時晚食。夜間服理脾消食丸。藥酒少飲不妨。不宜太醉。天氣若不常。一日之間。順其寒燠。加減衣裳。不食生冷。則脾胃自壯。省食油膩。則胸膈自快。無大忿怒。以傷天和。
重節色欲。以固真氣。如此調攝。決保無恙。如秋冬大熱。服以降氣鎮墜藥。養正丹。黑錫丹。蘇子降氣湯。秘傳降氣湯。沉香降氣湯。選而用之。
白話文:
當大眾普遍出現瘴癥(一種熱帶疾病)的時候,我們必須特別注意保養身體。每天早晨起牀洗漱完畢後,應先服用平胃散或者不換金正氣散。過一刻鐘後,再吃少量的粥。在上午九點到十一點之間吃早餐,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吃晚餐。晚上可以服用一些理脾消食丸。喝一點藥酒是無妨的,但不要喝到醉醺醺的狀態。如果天氣變化不定,一天之中要根據溫度的高低來增減衣物。不吃生冷食物,這樣脾胃功能自然會強壯。少吃油膩的食物,胸部和膈肌會感覺更舒暢。不要有過大的憤怒情緒,以免傷害了身體的和諧。
控制性慾,以鞏固體內的真氣(生命的能量)。按照這些方法調理身體,可以確保自己健康無恙。如果在秋冬之季出現異常高溫,可以服用一些降氣鎮定的藥物,例如養正丹、黑錫丹、蘇子降氣湯、祕傳降氣湯、沉香降氣湯等,選擇適合自己的使用。
4. 瘴病中將息法
凡才病瘴時。切須忌口。非惟生冷油膩不可食。尤忌酒肉魚面之類。飯亦可住。只可食粥。仍戒葷食。不得已吃白糝。咸豉蘿蔔。即當發時亦不可食。候發過稍久卻食。如不發。日從便吃白粥。不可太飽。不忌口。則病難已。所食之物。皆助邪氣。致便服藥不效。若食素粥數日。
依前法服藥即效。所謂服藥不如。忌口是也。每日只宜漱口而已。不可洗手面及梳頭。但安心坐臥。數日莫動。如此將息。無所不瘥。
白話文:
【對於瘴病的休養方法】
只要一感染瘴病,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不只是生冷、油膩的食物不能吃,更要避免酒、肉、魚和麵食等食物,連飯都應暫停食用,只能喝粥,同時必須戒除葷食。如果實在不得不吃,也只能吃白米飯,搭配簡單的鹹豆鼓和蘿蔔,而且即使在發病時也不能吃。等到病情稍微緩解後再開始進食。如果病情沒有發作,每天可以適量吃些白粥,但千萬不要吃得過飽。如果不遵守這些飲食禁忌,病情將會很難痊癒,因為所吃的食物都會幫助邪氣增強,導致藥物無法發揮效果。如果能堅持幾天只吃素食粥,
再按照前述的方法服用藥物,就能見到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服藥不如忌口。每天只需漱口即可,不必洗手、洗臉或梳頭髮,只需要安靜地坐著或躺著,連續幾天都不要輕易移動,像這樣好好休息,所有的病痛都會逐漸好轉。
5. 瘴病後將息法
凡瘴病才住。可記初發幾日。依前日數十分畏謹。大率瘴不發後。三日方可洗手。七日後方可洗面。半月後可略梳頭一二次。三月內戒房事。能戒百日尤妙。瘴不發時。仍素粥三日。經五日後方以豬脾熟煮羹。薄吃軟飯。十日後略飲些酒。少吃肉羹。但不可食諸般骨汁。若犯之即再發。
如牛羊雞肉。復忌一月為妙。如不能將息或至再發。又須依前法服藥。前法將息而已。如飢飽勞役。喜怒不時再發。雖依前法服藥調理。多致延綿半年。方得平復。終不若小心謹慎調理。不再發為妙。
白話文:
【瘴病後的休養方法】
只要是患過瘴病的人,在病情剛好轉的時候,要記得從病發的第一天開始算起,依照之前的天數,同樣的小心謹慎。通常,瘴病停歇後,至少要等三天才能洗手,七天後才能洗臉,而半個月後才能稍微梳頭髮一兩次。在三個月內,必須完全避免性行為,如果能忍到一百天,效果更佳。即使瘴病未發作,還是應該連續三天只吃清淡的粥。等到第五天,可以開始吃煮熟的豬脾臟熬成的湯,淺嚐一些軟飯。十天後,可以稍微喝一點酒,少量食用肉湯,但是絕對不可以吃各種骨頭和骨髓。如果違背這些規則,瘴病會再次發作。
例如牛肉、羊肉、雞肉等,最好能再忌口一個月。如果無法好好休養,導致疾病再次發作,就必須再按照之前的療法治療。按照之前的方法休養。如果因飢餓、飽食、勞累、過度工作、情緒起伏不定等原因導致疾病再次發作,即使再按照之前的方法服用藥物調理,可能需要花上大約半年的時間才能康復。因此,最好的方式還是小心謹慎地調理身體,讓疾病不再復發。
6. 灸法
凡冷瘴初起。腰足寒厥。其脈沉細。因失飢寒傷飲食致病者。內服姜附等藥。外灸中脘。(從建里上行。在臍上四寸。中脘穴也。)氣海。(在臍下一寸五分。宛宛中。氣海穴也。)三里(從下廉穴上行一寸。銳肉之端按之肉起手。三里穴也。)三穴。使中氣溫。下元暖。則病無不愈。
若無前症。其人平日不甚虛弱。及病始發者。未可便灸。如瘴病既久。氣血已虛。服藥不效者。宜灸膏肓。(從魄之下行第四椎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或大椎。(一椎之上。大椎穴也。)及第五椎(五椎下神道穴也。)二穴。隨年壯尤妙。
及足三里。則久瘴自痊。熱瘴忌灸。
白話文:
[灸法]
凡是因為寒冷或是突然的惡劣環境導致的疾病剛開始出現,尤其是腰部和腳部感到冰冷,脈搏微弱且細小,這種因為飢餓受寒或是飲食不慎引發的病症,內部可以服用像是薑附等藥物來治療,外部則可以在中脘穴進行灸療。(中脘穴位於建裏穴上方,具體位置在肚臍往上四寸處。)另外,也可以在氣海穴(位於肚臘下方一寸五分,位於腹部凹陷中)、三里穴(位於下廉穴上方一寸,肌肉豐厚處,用手按壓會有肌肉隆起)進行灸療。這樣可以使中焦部位的氣溫和煦,下焦部位的元氣得到溫暖,那麼疾病基本上都能得到治癒。
然而,如果並沒有上述症狀,或者患者平常身體狀況不錯,以及疾病剛開始發作時,就不必急著進行灸療。對於那些長期被疾病纏繞,氣血已經虛弱,服用藥物效果不佳的患者,適合在膏肓穴進行灸療。(膏肓穴位於第四、五胸椎之間,距離脊椎兩側各三寸半的位置,患者需正坐彎腰,才能找到正確位置。)或者在大椎穴(位於第一胸椎上方)、第五椎下的神道穴進行灸療。按照患者的年齡進行灸療,效果更佳。
以及在足三里穴進行灸療,那麼長期的疾病就能自然痊癒。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熱性疾病的患者,則不適合進行灸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