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卷下 (9)
卷下 (9)
1. 黑錫丹
治瘴病上熱下寒。升降陰陽。及治痰氣壅塞。上盛下虛。心火炎熾。腎水枯竭。及婦人血海久冷。無子赤白帶下。屬虛寒者並治之。
黑錫(二兩),硫黃(二兩),肉桂(五錢),沉香,附子(炮去皮臍),故紙(炒),小茴(炒),木香,胡蘆巴(酒浸炒),肉蔻(麵煨),陽起石(研細水飛),金鈴子(蒸去皮核各二兩)
上用新鐵銚。如常法。結黑硫砂於地上。出火毒候冷研極細末。余藥並末同研。自朝至暮。以黑光為度。酒麵糊丸。梧桐子大。陰乾入布袋內。擦令光瑩。每服三五十丸。鹽湯下。或棗湯。婦人艾葉湯下。瘴病上熱下寒。是方硫黃之大熱。能助真火。佐以黑鉛之至陰。能治陰盛格陽之病。
木香能理諸氣。肉蔻能下諸氣。沉香能降諸氣。加以故紙。小茴。胡蘆巴。引陽氣入腎。肉桂能保腎。附子導熱氣下行入腎。若陽起石。能補腎添精。直高巔之上。引陽氣下達腎經。共為溫補下元。鎮固陽氣與瘴病為宜也。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黑錫丹」,主要用來治療一種特殊疾病,症狀表現為上半身熱、下半身寒。此方旨在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適用於因痰氣阻塞導致的上盛下虛,心火過旺,以及腎臟功能衰弱等情況。此外,對於婦女因宮寒長久,導致不孕或有白帶、紅帶等虛寒性問題,此方也能發揮療效。
所需材料包括:黑錫、硫磺各二兩,肉桂五錢,沉香,炮製去皮的附子,炒過的故紙、小茴,木香,酒浸炒的胡蘆巴,麵煨的肉蔻,研細且用水飛的陽起石,蒸去皮核的金鈴子各二兩。
製作過程如下:首先,使用新的鐵鍋,按照常規方法在地面製造出黑色硫砂,然後去除其中的火毒,待其完全冷卻後,再磨成極細的粉末。其餘藥材同樣磨成粉末,與黑色硫砂一同研磨,從清晨到傍晚,直至藥粉呈現黑色光澤為止。最後,以酒和麵糊為粘合劑,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放在陰涼處晾乾,再放入布袋中摩擦至表面光滑。
服用方式為每次三十至五十粒,可用鹽水、棗湯或婦女用艾葉湯送服。對於上熱下寒的瘴病,此方中的硫磺因其極高的熱性,能夠增強體內真火,而黑錫則具有陰性,能治療因陰氣過盛導致的陽氣被隔絕在外的疾病。
木香有助於調理各種氣息,肉蔻能順暢各類氣流,沉香則能降伏各類氣象。再加上故紙、小茴、胡蘆巴的加入,能引導陽氣進入腎臟,肉桂能保護腎臟,附子能引導熱氣下行至腎臟。陽起石則能補腎壯精,從頭頂直達腳底,使陽氣得以下行至腎經,這些成分共同作用,溫暖補充下焦,穩定陽氣,非常適合治療瘴病。
2. 來復丹
治瘴病上盛下虛。升降陰陽。及治伏暑泄瀉如水。嘔吐不止。
硝石(三兩),青皮(二兩去穰),五靈脂(二兩去砂石),陳皮(二兩去白),玄精石(二兩研飛),硫黃(二兩為末)
同靈脂入鍋內微火炒。用柳條攪。不可火大。再研極細末。上末醋糊為丸。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瘴病內傷生冷。外感暑氣。氣不升降。是方硝石性寒。佐以青陳皮。性疏快。硫黃大熱。能助真陽。佐以硝石玄精石之至陰。則伏陽格陰皆退。五靈脂能理氣。共為通利三焦。升降陰陽之劑。瘴疾揮霍變亂者。尤宜用之。
白話文:
[來復丹]主要治療瘴病所導致的上半身實證、下半身虛證的情況,能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以及治療夏季潛藏暑熱所引起的腹瀉如水,嘔吐不止的症狀。
藥材包括:硝石三兩,青皮二兩(去內瓤),五靈脂二兩(去除砂石),陳皮二兩(去白瓤),玄精石二兩(研磨過篩),硫磺二兩(研磨成粉末)。
將這些藥材與五靈脂一同放入鍋內,以微火炒製,使用柳條進行攪拌,注意不要讓火候太大。再將炒好的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用醋和成糊狀,做成豆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用水送服。
對於瘴病患者,其內部可能受涼,外部又感受暑熱,導致氣機不暢,升降失調。此方中,硝石性質偏寒,配合青皮、陳皮的疏利作用,硫磺性質大熱,能補助人體的真陽,再輔以硝石和玄精石的極陰屬性,能使潛藏的陽氣和阻隔的陰氣都得以消除。五靈脂有助於調理氣機,整體而言,這個配方能通利三焦,調節陰陽,對於瘴病的快速變化尤其適用。
3. 靈砂丹
治瘴病上盛下虛。痰涎壅塞。此藥最能升降陰陽。鎮墜陽氣。安和五臟。扶助元氣。水銀(八兩),硫黃(二兩),上用新鐵銚炒成砂有煙即以醋酒。候研細入水火鼎內。醋調赤石脂封口。鐵線扎縛。燈盞鹽土固濟。曬乾用炭。二十斤。煅煉如鼎裂。筆蘸赤石脂。頻抹。火盡為度。
經宿取出。研為細末。糯米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棗湯下。米飲人參任下。瘴病多因秋冬熱則陽氣外泄。浮而不降。下元虛冷。是方用硫黃大熱。能補下元真火。佐以水銀至陰之物。復加煅煉成水火既濟之義。能祛拒格之寒。兼有伏陽。大能降上焦之元氣。於下元鎮墜之。
使不外泄。甚與瘴病為宜。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靈砂丹」,主要用於治療瘴病導致的上身過旺、下身虛弱的情況,以及痰液堵塞的症狀。這藥方具有很好的調節陰陽、平衡身體的功能,能有效地抑制過剩的陽氣,促進五臟六腑的和諧,增強體內的根本元氣。
藥方成分包含水銀八兩,硫磺二兩。先將這些材料放入新的鐵鍋中炒製成砂狀,等到冒出煙時,再加入醋和酒,研磨至細粉狀,然後倒入水火鼎內。用醋調合的赤石脂密封鼎口,並用鐵線緊緊綁住,再用鹽土將鼎固定。待其完全曬乾後,使用二十斤的炭火進行煅燒,如果鼎出現裂痕,應立即用赤石脂塗抹修補,直到炭火燃盡。
隔夜後,將藥材取出,研磨成細粉,再用糯米糊做成芝麻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可以搭配棗子湯或米湯及人參一起服用。瘴病多發生在秋冬季節,因為天氣熱時,人體的陽氣會外泄,不能下降,而下身的元氣就會虛弱冷淡。這個藥方中的硫磺具有大熱性質,能補充下身的真火,再輔以極具陰性的水銀,經過煅燒煉製,符合水火相濟的道理,能驅除頑固的寒氣,同時也能抑制潛藏的陽氣,非常適合降伏上焦的元氣,使其不再外泄,對治療瘴病十分有效。
4. 斷瘴方
5. 七棗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或五臟氣虛。陰陽相勝。作為瘴瘧。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
大附子(一個炭火煨以鹽浸再煨再浸七次去皮臍切片)
上用生薑七片。棗七枚。水煎。當發早晨空心溫服。仍吃棗三五枚。忌口為要。冷瘴因寒疾而作。是方用大附子去寒痰。且能引上焦之陽氣。下入至陰以成天地之交泰。正王太僕所謂益火之元。以消陰翳。加以大棗之甘。以溫補脾氣。則寒痰息而瘴瘧止矣。
白話文:
【七棗湯】
主要治療外感風寒,或是飲食生冷導致的身體不適,也適用於五臟氣虛,陰陽失調所引起的疾病,像是寒熱交錯的瘴瘧,或是隻有寒冷而無熱象的情況。
藥材使用大附子,經過炭火煨烤並用鹽浸泡,反覆此動作七次後,去除外皮及頂端,切成薄片。
將藥材與生薑七片和七顆棗一起用水煎煮。在清晨尚未進食時溫熱服用,同時食用三到五顆棗。需特別注意的是,飲食上需有所節制。
此方針對因寒涼所引發的疾病有顯著療效。大附子可以驅除寒痰,並且能引導上焦的陽氣下行,深入陰部,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這正是王太僕所說的,通過增強火元來消除陰暗。再加上大棗的甘甜,可以溫暖並補充脾胃之氣,那麼寒痰就會消失,瘴瘧也能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