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全望

《瘴瘧指南》~ 卷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7)

1. 沉附湯

治瘴病上熱下寒。腿足寒厥。

大附子(五錢),沉香(磨濃汁)

上姜七片煎。八分乘熱入沉香汁。勿令十分熱。放冷服之。

此藥既主上熱下寒。須真正沉香方佳。雖弄沉亦不濟事。況此香自有數種。既用服餌當以滋味別之。如咀嚼而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熱用者。須審擇以對證。附子率用小者。及漏蘆側子之類。謂難得大者。然陰毒及冷瘴。但欲一時壯陽氣可也。若虛而藉降氣斂陽。倘非地道大附子。

非徒藥之無益。夫亦處方者之罪也。瘴病本上熱下寒。加之腿足寒厥。乃下焦腎經陽氣盡浮於上。腎經空虛之極。是方用附子。乃腎經本藥。加以沉香能引上焦陽氣上腎。腎中有陽氣則下元暖。根本固而邪氣自息矣。

白話文:

這份藥方名為「沉附湯」,主要治療瘴病所導致的上半身熱、下半身寒的症狀,以及腿腳冰冷的情況。

藥方成分為:大附子五錢,以及沉香磨成濃厚的汁液。

在煎煮時,先加入七片薑一同烹煮,待藥湯煮至八分熟時,再倒入沉香汁,注意不要讓藥湯過於滾燙,待稍微放涼後服用。

此藥方專門針對上熱下寒的病情,必須使用真正的沉香效果才會好。即便是品質較差的沉香,也無法達到療效。此外,沉香有多種種類,在服用時應根據其味道來辨別,如咀嚼後有香甜味的屬性平和,帶有辛辣味的則屬性溫熱,應根據病情來選擇合適的沉香。通常使用的附子多為小型,或是漏蘆側子之類的品種,因為較大的附子較難取得。然而對於陰毒或冷瘴等病情,只要能短時間內壯大陽氣即可。如果身體虛弱需要降氣斂陽,那就必須選用地道的大附子。

瘴病本身的特性就是上半身熱、下半身寒,加上腿腳冰冷,顯示下焦腎經的陽氣已全部飄散至身體上方,腎經已非常虛弱。此方使用附子,是腎經的主要藥材,再搭配沉香,可以引導上焦的陽氣進入腎臟,使腎臟有足夠的陽氣,下元得到溫暖,根基穩固,病邪自然消失。

2. 冷湯

治瘴病內寒外熱。咽噎乾燥煩渴不止。

人參(五錢),甘草(三寸炙),淡竹葉(十四片),大棗(五枚),大附子(一錢去皮),上水煎服。

瘴病內真寒外假熱。咽噎乾燥。煩渴不止者。心肺熱也。人參之甘。能補脾氣生津液。利痰。甘草之甘。能和平。二味合用。能緩心肺之火。淡竹葉能解煩渴。大棗能補元氣。大附子能引心肺之火下行。則煩渴止矣。

白話文:

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一種病症,這種病症在體內真正情況是寒冷,但外表看起來卻是發熱的,會讓人喉嚨堵塞、口乾舌燥且一直感到非常口渴。

藥方成分包括:人參五錢,甘草三寸並經過烘烤,淡竹葉十四片,大棗五顆,以及去皮的大附子一錢。所有材料加在一起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種病症實際上是心肺過熱所導致的。人參的甘甜能補充脾氣,促進體內津液生成,幫助排痰;甘草的甘甜能調和身體,兩者合用可以緩和心肺的火氣。淡竹葉能解決口渴問題,大棗能補充元氣,而大附子能讓心肺的火氣下降,這樣就能停止口渴的症狀了。

3. 既濟湯

治瘴病熱大。煩渴飲水無度。

大附子(三錢),人參(三錢),甘草(一錢),淡竹葉(二十片),半夏(一錢),粳米(二錢),麥門冬(二錢去心)

上水煎服。

瘴病煩渴。飲水無度者。華蓋焦熬之極也。故用人參以補肺生津。甘草之甘。以緩火。麥冬竹葉之寒。以潤肺清肺。佐以半夏不令痰滯。粳米乃肺經之谷。用以養肺。若附子之用。妙在於引火下行。不令華蓋焦熬也。

白話文:

這份藥方「既濟湯」是用來治療因瘴氣引起的高熱病症,患者會感到非常口渴,喝水的量遠超過常態。

藥方成分包含:大附子三錢,人參三錢,甘草一錢,淡竹葉二十片,半夏一錢,粳米二錢,麥門冬二錢(要去除心部)。

以上所有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對於因瘴氣導致的口渴難耐,喝水量無止境的情況,這是因為肺部受到極度煎熬所致。因此使用人參來補充肺部能量並生成津液,甘草的甜味可以緩解火氣,麥門冬和淡竹葉的涼性可以滋潤及清潔肺部。半夏的加入是為了避免痰液積聚,而粳米作為肺部相關的穀物,能用以滋養肺部。至於附子的運用,其妙處在於能引導體內的火氣向下,防止肺部過度煎熬。

4. 冷香湯

治瘴病。胃脘刺痛胸膈不利。或吐或瀉。引飲無度。及治夏秋暑濕。恣食生冷。遂成霍亂。陰陽相干。臍腹刺痛。脅肋脹滿。煩亂口渴等證。

良薑(一兩),檀香(二兩),丁香(五錢),附子(一兩),甘草(二兩),川羌(一兩),草豆蔻(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三錢水一鍾半。煎數滾。貯瓶內。沉井底。待冷服之。

瘴因食生冷而得。胃脘痛。吐瀉胸膈不利。皆脾胃之寒也。寒淫於內。以辛熱川羌。良薑。檀香。草蔻。丁香。附子。皆辛熱之藥。去寒溫胃。甘草之甘。溫以和中。大渴引飲者。心肺中有邪熱。故冷飲以導邪熱下行也。

白話文:

這份處方叫做[冷香湯],主要用來治療瘴氣所導致的疾病。症狀包括胃部劇烈疼痛、胸口不適、嘔吐、腹瀉、過度口渴想喝水,以及夏季秋季因為暑濕天氣,過量食用生冷食物後導致的霍亂病症。這種情況下,你的肚臍周圍和腹部會有劇烈的疼痛,脅肋部位也會感到脹滿,還可能伴有煩躁和口渴的症狀。

所需藥材包括:高良薑(1兩)、檀香(2兩)、丁香(5錢)、附子(1兩)、甘草(2兩)、羌活(1兩)、草豆蔻(1兩)。

製作方式是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每次取3錢,加入一杯半的水,煮沸幾次後,盛裝在瓶子裡,然後將瓶子沉入井底,待湯藥變冷後再服用。

這種瘴氣病通常是由於食用了過多生冷食物所致。胃部疼痛、嘔吐、腹瀉和胸口不適都是脾胃受寒的表現。因此,使用辛熱的羌活、高良薑、檀香、草豆蔻、丁香和附子,這些藥材性質辛熱,可以驅除寒氣,溫暖脾胃。甘草的甘甜性質則能調和中焦。如果患者極度口渴,想大量喝水,這可能是心肺部位有邪熱,所以我們使用冷飲的方式,將邪熱向下導引,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5. 三建湯

治瘴病。四肢厥冷。頭汗出不止。兩足如無或時發噦。

川烏,大附子,天雄,上各等分水煎服。

瘴病四肢厥冷。兩足如無者。脾胃虛寒之極。中下二焦。全無陽氣也。頭汗大出不止者。陽氣盡出於上。欲絕也。噦俗呼為呃逆。方書謂絃絕者。聲嘶不凍者。葉落陽氣將脫也。此等證候。皆因醫者誤用攻熱之藥。以致此危急也。是方用川烏以去寒濕。攻寒痰。附子補下焦之虛陽。

天雄補上焦之虛陽。合用之以收心液壯真陽。汗收噦止。四肢溫暖。則可復生矣。按此溫中固下二法。治瘴之重者。必用之第。瘴病顯然明見者。皆極熱之證。而陰寒之證。隱然難見。故以熱治熱之法。非玄機之士。未免皆以為怪也。然必冷飲者。乃內經寒因熱用。熱因寒用之義。

已見附子論。

白話文:

這份古文描述的是「三建湯」這個處方,主要用來治療瘴病。患者會出現四肢冰冷、頭部不停出汗,以及雙腳感覺像是消失了一樣,偶爾還會有打嗝的情況。

其組成成分包括了川烏、大附子和天雄,這三種藥物應等量使用,用水煎煮後服用。

瘴病導致的四肢冰冷,雙腳失去知覺,這都是因為脾胃虛弱和極度寒冷所造成的,身體中下兩部分已經沒有陽氣。頭部大量出汗且無法停止,這是因為陽氣在上部完全流失,接近死亡的徵兆。打嗝,在民間常被稱為呃逆,當聲音嘶啞且不畏寒冷時,就像樹葉落下的情況一樣,是陽氣即將耗盡的徵兆。這些症狀,多是由於醫生誤用降火的藥物,導致病情進入危急狀態。這個處方中,川烏可以去除體內的寒濕,並能攻逐寒痰;附子可以補充下焦部位的虛弱陽氣;天雄則可以補充上焦部位的虛弱陽氣。三者合用,能收斂心液、壯大真陽,使頭部出汗停止,打嗝消失,四肢回溫,患者有可能因此獲得重生。

進一步說,溫暖中焦、鞏固下焦的這兩種方法,對於重症瘴病的治療,是必須使用的。然而,瘴病明顯呈現出來的,通常是極度的熱象,而陰寒的症狀,卻隱而不見,因此,用熱藥來治療熱病的方法,若非精通醫理之人,可能會感到驚訝。然而,對於需要冷飲的病人,這正是《黃帝內經》中提到的「寒因熱用,熱因寒用」的原則,此原則已在附子論中有所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