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全望

《瘴瘧指南》~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溫中固下方

2. 姜附湯

治瘴病內弱發熱。或寒熱往來。痰逆嘔吐。頭痛身疼。或汗多煩躁。引飲或自利。小便赤兼主卒中風。

黑附子(大者要一兩以上者一個炮去皮臍)

分作四服。每服加姜十片。煎溫服。如欲冷者。候冷服之。不拘時。

瘴病痰逆嘔吐自利者。脾土無陽。虛寒也。汗多者。陽氣外泄也。煩躁引飲小便赤者。陽氣上浮。心肺焦熬而然也。頭痛心疼者。虛寒外甚也。是方用附子之辛熱以溫脾。收外泄之陽氣。佐以生薑又能發散外寒。候冷服之。則能導心肺之熱下行。除下焦宿冷。以熱攻熱。為治重瘴之良方。大意先見附子論。

白話文:

這份古文講述的是「姜附湯」的使用,主要用於治療瘴病導致的體內虛弱、發燒,或是身體忽冷忽熱、咳嗽嘔吐、頭痛和身體疼痛,以及多汗、煩躁、頻繁飲水、腹瀉和小便色紅等症狀,甚至包括突然中風的情況。

姜附湯的主要成分是炮製過的大附子,每次使用一個,其重量需在一兩以上,炮製後去掉外皮和頂部。這個藥方可以分成四次服用,每次加上十片薑一起煎煮,溫熱後服用。如果想冷飲,可待其自然冷卻後再喝,服用時間不限。

瘴病導致的嘔吐、腹瀉是由於脾臟缺乏陽氣,屬虛寒狀態;多汗則表示陽氣正在向外流失;煩躁、頻繁飲水和小便色紅,顯示出陽氣上浮,心肺受到煎熬;頭痛和胸痛,說明虛寒在體內擴散嚴重。此方以附子的辛辣和熱性來溫暖脾臟,收斂流失的陽氣,同時薑的加入有助於驅散體表的寒氣。冷飲此湯能幫助心肺的熱氣下降,清除下腹部的長期寒氣,以熱治熱,是治療重度瘴病的良好處方。詳細的理論基礎可參考附子的相關討論。

3. 乾薑附子湯

治瘴毒。陰虛發熱。煩躁手足冷。鼻尖涼。身體重。舌苔黑。引飲煩渴。自利嘔逆。汗出惡風。

大附子(一個,去皮臍分作四服),乾薑(二錢炮)

上水煎。欲飲水者。冷服之。瘴病煩渴引飲。舌黑陽氣上浮。心肺極熱也。手足冷。鼻尖涼。吐利脾土無陽。虛寒也。身體重。寒氣外盛也。汗出惡風。陽氣外泄。不能衛皮毛也。姜附之辛熱能溫中祛外寒。而收外泄之陽氣。冷飲之以導心肺之熱下行。而暖下焦上焦之熱下行。中下二焦溫暖。則寒熱退。諸病息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在講述「乾薑附子湯」的功效與使用情況,主要用於治療瘴氣中毒。症狀包括因陰虛導致的發燒、煩躁、手腳冰冷、鼻尖感覺涼、身體沉重、舌苔呈現黑色、頻繁感到口渴想喝水、自發性腹瀉及嘔吐、出汗且怕風。

具體藥方是使用大附子一個(去皮後切成四份,每次服用一份)、乾薑二錢(炒過)。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當患者想喝水時,給他冷的藥湯服用。瘴氣病常伴有口渴和頻繁喝水的症狀,舌頭呈黑色表示體內陽氣上升,心肺部位非常熱。手腳冰冷、鼻尖涼是因為脾胃失去陽氣,屬於虛寒現象。身體沉重可能是由於體表寒氣過盛。出汗且怕風是因為體內陽氣外洩,無法保護皮膚免受外界侵害。乾薑和附子的辛熱特性可以溫暖身體內部,驅除體表寒氣,並回收外洩的陽氣。冷飲此湯可引導心肺過剩的熱量下降,溫暖下半身和上半身的熱量下降。當身體中下部保持溫暖,寒熱交替的症狀就會消失,各種病症也會跟著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