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卷下 (9)
卷下 (9)
1. 樂令黃耆湯
治瘴疾。發熱煩躁。引飲大便不通。小便赤澀。狂言內熱。神昏不省。
黃耆,人參,陳皮,當歸,桂心,細辛,前胡,炒芍,茯苓,半夏,甘草,麥冬
上各等分。姜三片棗一枚。煎溫服。
白話文:
[樂令黃耆湯]
用於治療瘴氣所導致的疾病。症狀包含發燒、煩躁不安、口渴想喝水、大便乾燥難解、小便顏色深且排尿困難、胡言亂語、內部有高熱感及意識混亂不清醒。
藥方成分為:黃耆、人參、陳皮、當歸、桂心、細辛、前胡、炒過的芍藥、茯苓、半夏、甘草、麥冬。
以上藥材用量均等。另加三片薑和一顆紅棗一起煎煮,溫熱後服用。
2. 星香湯
治瘂瘴。手足搐搦。及痰厥等證。氣盛者用之。
南星(八錢),木香(一錢)
上每服四錢。姜十片水煎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像瘂瘴這樣的疾病,症狀包含手腳抽搐,以及因痰引起的昏厥等情況,適合氣血旺盛的人使用。
藥方成分與劑量如下:天南星八錢,木香一錢。
服用方法:每次取四錢的藥材,加入十片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3. 附香飲
治瘂瘴。氣逆及痰厥。氣虛者用之。
大附子(八錢炮),木香(一錢)
上每服四錢。姜十片。水煎服。以天雄易附子尤妙。
痰涎壅盛者。加全蠍五個。仍服黑錫丹鎮墜。如六脈俱虛者。用三建各一兩。木香五錢。薑棗煎。更磨沉香同服。
白話文:
這份藥方是用來治療瘂瘴,也就是因氣逆和痰厥導致的疾病,適合氣虛的人使用。
藥方成分如下:
- 大附子:8錢(需炮製)
- 木香:1錢
服用方式:每次服用4錢,與10片薑一同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用天雄取代附子,效果更佳。
若痰涎過多,可再加入5隻全蠍,並持續服用黑錫丹以鎮定病情。假使六脈皆顯虛弱,則可用三建各1兩、木香5錢,加上薑棗一起煎煮,然後再磨碎沉香一同服用。
4. 蘇感丸
治因食生冷。至寒痰上壅。作瘂瘴。及瘴後痰厥。或痢初起。用蘇合香丸。感應丸。上各等分。和勻如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這是在講述一種名為「蘇感丸」的藥物使用方法。內容是說:用於治療因食用生冷食物導致的極度寒涼,使痰液向上壅塞,進而造成聲音嘶啞或是瘧疾。以及瘧疾後因為痰液引起的昏厥,或者在痢疾剛開始的時候。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蘇合香丸和感應丸,兩種藥物需等量混合,製成像黍米一樣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約五六十粒,以薑湯送服。
不過請注意,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藥物使用需遵從醫師指導。
5. 蘇合丸
沉香(三兩),青木香(三兩),丁香(三兩),麝香(三兩),犀角(三兩),安息香(三兩),檀香(三兩),白朮(三兩),香附(三兩),蓽茇(三兩),硃砂(三兩),訶子(三兩),薰陸香(一兩),冰片(一兩),蘇合油(一兩)
上將安息香。用好酒熬膏。入蘇合油和勻。余藥為細末。入膏油。內再加煉蜜為丸。
白話文:
[蘇合丸]
配方包含:沉香、青木香、丁香、麝香、犀角、安息香、檀香、白朮、香附、蓽茇、硃砂、訶子、薰陸香、冰片以及蘇合油。
首先,將安息香與上好的酒一同熬煮至形成膏狀,接著加入蘇合油攪拌均勻。然後,將其餘的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後,混入先前製備的膏油中。最後,再添加適量的煉蜜,攪拌後製成丸狀。
這樣就完成了蘇合丸的製作。
6. 蘇子降氣湯
治男子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壅隔痰響。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昏。腳疼腰痛。倦怠肚腹。刺痛。冷熱氣泄。大便風秘。澀滯不通。
真蘇子(五兩炒),當歸(三兩),前胡(三兩),厚朴(三兩),甘草(三兩),肉桂(三兩),陳皮(三兩),半夏(三兩)
上剉散。每服姜三片。棗一枚。煎服不拘時。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男性因虛弱導致的體內熱氣上升,氣血運行不順,出現上半身熱氣旺盛而下半身虛弱的情況。有痰阻塞導致呼吸音重,喉嚨不舒服,咳嗽且心緒煩亂,喝水多但頭暈,腳部和腰部疼痛,容易疲倦,肚子偶爾會劇烈疼痛,腸胃冷熱不調導致的腹瀉或便祕,以及大便困難等症狀。
具體藥方為:真實的紫蘇子五兩需炒過,當歸、前胡、厚朴、甘草、肉桂、陳皮和半夏各三兩。
將這些藥材混合後搗碎。每次服用時,取三片薑和一顆棗一起煎煮,不限定服用時間。
7. 秘傳降風湯
治男女上熱下寒之病。凡飲食過度。致傷脾胃。色欲過節。耗損真元。脾胃不和。遂致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痛目眩。或痰涎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虛則腰膝無力。大便泄澀。裡急後重。臍肚冷痛。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治以溫。則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及腳氣上攻。與浮腫心煩。宜先服此藥。然後以所主之藥治之。無不效者。
五加皮(五錢酒炒),枳殼(二兩炒),甘草(一兩炒),草果(五錢),柴胡(一兩),陳皮(五錢),地骨皮(兩炒),訶子(五兩去核),半夏(五錢),桑白皮(二兩炒),桔梗(五錢),骨碎補(五錢去毛炒)
上剉散。加蘇葉生薑。水煎食後服。嗽倍半夏。上隔熱甚加黃芩。下部虛弱甚熟附子。如用附子。更加生薑。女人血虛加當歸。
瘴疾多上熱而下寒。此正張給事所謂陽浮而陰閉也。愚嘗謂寓於廣者。平居無疾。亦須服降氣鎮墜之藥。及養正丹。黑錫丹。然養正丹。四藥皆有利性。南方陽氣恆泄。稍失制度。寧免誤人。怕服不若黑錫丹。降氣藥。及蘇子降氣湯。秘傳降湯二藥。均治上盛下虛。然秘傳降氣湯。
若胃寒氣虛者。亦不宜多服。得病而上熱下寒者。李待制乾薑附子湯法。最妙易簡方。亦類在降氣湯。後更云煎臨時以藥汁磨沉香。再煎滾此法最良。病退而餘熱在上者。正宜服之。
白話文:
這份古文描述的是「祕傳降風湯」這個藥方,主要治療男女因上火下寒導致的疾病。當飲食過量,造成脾胃受傷;或是房事過度,耗損身體本源,進而使脾胃運作失調,氣機無法順暢上下循環。上火會導致頭痛、眼花、噁心、胸悶、喉嚨乾澀、食慾不佳;下寒則會使腰膝無力、大便不成形、腹部冰冷疼痛等症狀。如果單純使用清熱藥物,可能讓脾氣更虛弱,腸胃功能更差;單純使用溫熱藥物,又會使上焦熱度加重,口腔長瘡,腳氣上沖,心煩,以及身體浮腫。
對於這種情況,應先服用這個藥方,再根據主要病症使用相應的藥物,效果極佳。
藥方成分包括:五加皮(五錢,用酒炒)、枳殼(二兩,炒過)、甘草(一兩,炒過)、草果(五錢)、柴胡(一兩)、陳皮(五錢)、地骨皮(兩炒)、訶子(五兩,去核)、半夏(五錢)、桑白皮(二兩,炒過)、桔梗(五錢)、骨碎補(五錢,去毛炒)。
將這些藥材切碎混合,加入新鮮蘇葉和薑片,用水煎煮,在飯後服用。咳嗽可增加半夏的份量。上火嚴重可以加入黃芩,下身虛弱可加入熟附子。女性血虛可以加入當歸。
此處提到的疾病通常上火下寒,正如張給事所說的陽氣飄浮而陰氣封閉。一般人在南方居住,即使無病,也應定期服用降氣鎮定的藥物,以及養正丹和黑錫丹。然而養正丹的四種藥材都有刺激性,南方的陽氣常常外洩,稍有不慎,可能會誤人。因此,服用養正丹不如黑錫丹、降氣藥以及蘇子降氣湯,這兩個祕傳降氣湯都可治療上盛下虛的問題。
然而,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服用。當出現上火下寒的情況,李待制的乾薑附子湯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簡易方法,類似降氣湯,還有一種煎煮方式是在藥汁中加入沉香,再煮沸,這種方法效果最佳。當病情減緩,但上身仍有餘熱時,最適合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