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卷下 (9)
卷下 (9)
1. 樂令黃耆湯
治瘴疾。發熱煩躁。引飲大便不通。小便赤澀。狂言內熱。神昏不省。
黃耆,人參,陳皮,當歸,桂心,細辛,前胡,炒芍,茯苓,半夏,甘草,麥冬
上各等分。姜三片棗一枚。煎溫服。
白話文:
治瘴疾方
適用症狀:
- 發熱煩躁
- 渴飲卻大便不通
- 小便赤澀
- 精神恍惚,胡言亂語,內熱症狀
- 神昏不醒
藥方:
- 黃耆、人參、陳皮、當歸、桂心、細辛、前胡、炒芍藥、茯苓、半夏、甘草、麥冬 各等份
- 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用法:
將以上藥材煎煮成溫熱藥湯,服用。
2. 星香湯
治瘂瘴。手足搐搦。及痰厥等證。氣盛者用之。
南星(八錢),木香(一錢)
上每服四錢。姜十片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瘂瘧、手腳抽搐以及痰厥等症狀。對於氣質旺盛的人適用。
南星(八錢),木香(一錢)
每服使用四錢,以十片薑加入水中煎煮後服用。
3. 附香飲
治瘂瘴。氣逆及痰厥。氣虛者用之。
大附子(八錢炮),木香(一錢)
上每服四錢。姜十片。水煎服。以天雄易附子尤妙。
痰涎壅盛者。加全蠍五個。仍服黑錫丹鎮墜。如六脈俱虛者。用三建各一兩。木香五錢。薑棗煎。更磨沉香同服。
白話文:
治療瘂瘴、氣逆及痰厥。氣虛的人可以用此方。
用附子八錢炮製,木香一錢,每次服用四錢,加薑十片,水煎服。以天雄代替附子效果更佳。
痰涎壅盛者,加全蠍五個,並服用黑錫丹鎮墜。如果六脈俱虛,用三建各一兩,木香五錢,薑棗煎服,再磨沉香同服。
4. 蘇感丸
治因食生冷。至寒痰上壅。作瘂瘴。及瘴後痰厥。或痢初起。用蘇合香丸。感應丸。上各等分。和勻如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治療因食用生冷食物導致的寒痰上壅,出現瘂瘴、瘴後痰厥,或是痢疾初期,可以使用蘇合香丸和感應丸。
將兩種藥丸等量混合均勻,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薑湯送服。
5. 蘇合丸
沉香(三兩),青木香(三兩),丁香(三兩),麝香(三兩),犀角(三兩),安息香(三兩),檀香(三兩),白朮(三兩),香附(三兩),蓽茇(三兩),硃砂(三兩),訶子(三兩),薰陸香(一兩),冰片(一兩),蘇合油(一兩)
上將安息香。用好酒熬膏。入蘇合油和勻。余藥為細末。入膏油。內再加煉蜜為丸。
白話文:
配方包含:沈香、青木香、丁香、麝香、犀角、安息香、檀香、白朮、香附、蓽茇、硃砂、訶子、薰陸香、冰片、蘇合油。
做法如下:
- 將安息香加入好的米酒中,慢火熬煮成膏狀。
- 加入蘇合油使其混合均勻。
- 其餘的藥材則研磨成細粉。
- 將這些細粉與膏油混合。
- 最後加入煉製過的蜂蜜,一起製成丸狀。
請注意,這是一種傳統的中醫藥方,具體的使用方法和劑量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6. 蘇子降氣湯
治男子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壅隔痰響。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昏。腳疼腰痛。倦怠肚腹。刺痛。冷熱氣泄。大便風秘。澀滯不通。
真蘇子(五兩炒),當歸(三兩),前胡(三兩),厚朴(三兩),甘草(三兩),肉桂(三兩),陳皮(三兩),半夏(三兩)
上剉散。每服姜三片。棗一枚。煎服不拘時。
白話文:
治療男性虛陽上昇,氣血運行不暢,表現為上部氣息阻塞,下部虛弱,喉嚨不順暢,咳嗽且有虛煩感,容易口渴,頭暈,腳痠,腰痛,疲倦無力,肚子脹痛,刺痛,冷熱不定,大便困難,通便不順。
藥方包含:
- 真蘇子(五兩,炒):調和氣血,消食化痰。
- 當歸(三兩):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前胡(三兩):清熱化痰,解毒消炎。
- 厚朴(三兩):行氣除濕,消食止痛。
- 甘草(三兩):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 肉桂(三兩):溫腎壯陽,散寒止痛。
- 陳皮(三兩):理氣化痰,健脾和胃。
- 半夏(三兩):燥溼化痰,降逆止嘔。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加入三片薑與一枚棗一同煎煮,不分時間服用。
7. 秘傳降風湯
治男女上熱下寒之病。凡飲食過度。致傷脾胃。色欲過節。耗損真元。脾胃不和。遂致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痛目眩。或痰涎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虛則腰膝無力。大便泄澀。裡急後重。臍肚冷痛。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治以溫。則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及腳氣上攻。與浮腫心煩。宜先服此藥。然後以所主之藥治之。無不效者。
五加皮(五錢酒炒),枳殼(二兩炒),甘草(一兩炒),草果(五錢),柴胡(一兩),陳皮(五錢),地骨皮(兩炒),訶子(五兩去核),半夏(五錢),桑白皮(二兩炒),桔梗(五錢),骨碎補(五錢去毛炒)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治療男性和女性因飲食過量導致脾胃受損,加上性慾過度導致真元耗損,導致身體上熱下寒的病症。症狀可能包括頭痛、目眩、痰涎嘔逆、胸膈不適、咽喉乾燥、飲食無味、腰膝乏力、大便溏瀉、腹部疼痛等。
治療方法是使用以下方劑:
- 五加皮(五錢,酒炒):可強壯筋骨。
- 枳殼(二兩,炒):能消食化積,行氣止痛。
- 甘草(一兩,炒):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的作用。
- 草果(五錢):能開胃消食,散寒止痛。
- 柴胡(一兩):疏肝解鬱,升陽舉陷。
- 陳皮(五錢):理氣化痰,健脾和胃。
- 地骨皮(兩,炒):清熱涼血,退虛熱。
- 訶子(五兩,去核):能調和脾胃,降氣化痰。
- 半夏(五錢):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 桑白皮(二兩,炒):清肺熱,利水消腫。
- 桔梗(五錢):宣肺利咽,排痰止咳。
- 骨碎補(五錢,去毛,炒):補肝腎,強骨。
在服用這個方劑後,再根據具體病情,用對應的藥物進行治療,一般來說效果都很不錯。
上剉散。加蘇葉生薑。水煎食後服。嗽倍半夏。上隔熱甚加黃芩。下部虛弱甚熟附子。如用附子。更加生薑。女人血虛加當歸。
瘴疾多上熱而下寒。此正張給事所謂陽浮而陰閉也。愚嘗謂寓於廣者。平居無疾。亦須服降氣鎮墜之藥。及養正丹。黑錫丹。然養正丹。四藥皆有利性。南方陽氣恆泄。稍失制度。寧免誤人。怕服不若黑錫丹。降氣藥。及蘇子降氣湯。秘傳降湯二藥。均治上盛下虛。然秘傳降氣湯。
白話文:
上剉散,加入蘇葉和生薑,用水煎煮後在飯後服用。咳嗽的情況下,半夏的份量要加倍。如果病情有熱症,則需加入黃芩;若下部(指腹部或下體)虛弱,則需加入熟附子。若使用熟附子,則應增加生薑的份量。對於女性因血虛引起的問題,則需加入當歸。
瘴疾通常表現為上部熱症與下部寒症並存,這正是張給事所說的「陽氣浮動而陰氣閉塞」的情況。我曾認為,在廣州居住的人,即使沒有明顯的疾病,也需要服用能調節氣機、穩定體內平衡的藥物,如降氣鎮墜之藥,以及養正丹和黑錫丹。然而,養正丹中的四種藥物都有其性質,南方的陽氣常有過度洩露的傾向,一旦失衡,就有可能誤傷身體。因此,比起養正丹,我更推薦服用黑錫丹,以及蘇子降氣湯等降氣藥物。祕傳的降氣湯和祕傳降氣湯,都能治療上部盛而下部虛弱的情況。
若胃寒氣虛者。亦不宜多服。得病而上熱下寒者。李待制乾薑附子湯法。最妙易簡方。亦類在降氣湯。後更云煎臨時以藥汁磨沉香。再煎滾此法最良。病退而餘熱在上者。正宜服之。
白話文:
如果患者胃寒氣虛,也不適合服用太多。如果患病後出現上熱下寒的症狀,李待制所創的[乾薑附子湯]方子最妙,簡單易行,也類似於[降氣湯]的方劑。後人又說,煎藥時用藥汁磨[沉香],再煎滾,這種方法最好。疾病消退後,如果還有餘熱在上,就更應該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