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全望

《瘴瘧指南》~ 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8)

1. 黃耆建中湯

治瘴後自汗。

黃耆,白芍,肉桂,甘草上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熱帶疾病康復後,出虛汗的處方。

使用黃耆、白芍、肉桂和甘草,加上三片薑和一顆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2. 異功散

治瘴後。精神少。不喜飲食。此藥能調胃進食。順氣化痰。不冷不燥。功效尤多。

人參,白朮,陳皮,茯苓,甘草

上各等分。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白話文:

藥方成分包括人參、白朮、陳皮、茯苓和甘草,以上藥材份量均等。在煎煮時,需加入三片薑和一顆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3. 六君子湯

治瘴後體倦。食少多痰。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

上各等分。姜水煎服。如易飢食不多。即飽悶者。加藿香砂仁。名香砂六君湯。

白話文:

[六君子湯]

用於治療感染瘴氣(熱帶疾病)後身體疲倦無力,食慾不振且多痰的情況。

所需藥材為: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這些藥材需準備同等份量。

使用薑和水一同煎煮服用。如果出現容易感到飢餓但實際食量不多,或是吃一點就感覺到脹悶的症狀,應加入藿香和砂仁,這種配方稱為香砂六君子湯。

4. 大養脾丸

(治同六君湯)

人參(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一兩),乾薑(二兩炮),砂仁(二兩),麥芽(一兩炒),甘草(一兩五錢)

上煉蜜為丸。每兩八丸。每服一丸。食前細嚼薑湯下。

白話文:

[大養脾丸]

(用途與六君子湯相同)

配方包括:人參(37.5公克)、白朮(18.75公克)、茯苓(37.5公克)、乾薑(50公克,需先炒製)、砂仁(50公克)、麥芽(37.5公克,需炒製)、甘草(46.875公克)。

將以上藥材與蜂蜜混合製成丸狀。每兩可製作八顆丸子。每次服用一顆。應在飯前服用,並配以薑湯一起細嚼慢嚥服用。

5. 濕疽湯

治瘴後虛煩。不眠心膽虛怯。氣鬱生痰。痰與氣搏。變生諸證。或四肢浮腫。心虛煩悶。觸事易驚。或夢不祥。或異象眩惑。遂致心驚膽怯。

半夏(一兩五錢),枳實(一兩),陳皮(一兩五錢),甘草(四錢),茯苓(三兩),竹茹

上姜七片。棗一枚。水煎食前熱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濕疽湯」是用來治療在瘧疾之後出現的虛弱、煩躁症狀。患者可能有失眠問題,心臟和膽的功能較弱,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產生痰濕。痰濕和氣血相互影響,進而引發各種症狀,比如四肢浮腫,心中虛弱且煩悶,容易因小事受驚,或者做惡夢,甚至出現幻覺等情況,這些都會使患者感到心驚膽跳。

藥物組成如下:半夏15錢,枳實1兩,陳皮15錢,甘草4錢,茯苓3兩,竹茹。以上藥物,再加上七片薑和一枚大棗,用水煎煮,在飯前趁熱服用。

6. 如聖餅子

治瘴疾嘔逆。頭疼及氣厥痰飲。

防風,天麻,半夏(各五錢生用),南星,乾薑,川烏(各一兩),川芎,甘草

上共為末。水丸作餅子。每服五餅薑湯下。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像瘴氣疾病所導致的嘔吐反胃,以及頭痛和因氣厥、痰飲引起疾病的藥方。

所需藥材包括:防風、天麻、半夏(都各自取五錢且生用)、南星、乾薑、川烏(各自取一兩)、川芎、甘草。

以上所有藥材混合後研磨成粉末,再加水製成丸狀,然後做成餅子。每次服用時,吃五個餅子,並用薑湯送服。

7. 六和湯

治夏月冒暑。伏熱發瘴。煩躁口渴。及心脾不調。霍亂吐瀉。或瘧或痢。或咳嗽。

人參,砂仁,甘草,杏仁,半夏,扁豆,藿香,茯苓,木瓜,香薷,厚朴

上剉散。每服四錢。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六和湯]用於治療夏季因酷熱天氣導致的身體不適。包含因高溫引發的瘴熱、感到煩躁並伴有口渴的症狀,以及心臟和脾胃功能失調的情況,如霍亂引起的嘔吐與腹瀉、瘧疾、痢疾,或是咳嗽等症狀。

此方所用的藥材包括:人參、砂仁、甘草、杏仁、半夏、扁豆、藿香、茯苓、木瓜、香薷、厚朴。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四錢的藥粉,加入三片薑與一顆大棗一同煎煮後飲用。

8. 參蘇飲

治瘴瘧。壯熱脈弦數。按之不絕。頭痛目睛疼。

人參,蘇葉,前胡,乾葛,半夏(各二錢),茯苓,陳皮,桔梗,甘草,枳殼(各五錢)

姜七片。棗一枚。水煎服。不拘時。如頭痛。目疼。加川芎。聞之陽氣恆泄之地。得疾者。雖身熱亦多內寒。正經所謂。言熱未已。寒病復始。又王叔和云。有熱不可太攻之。熱去則寒起是也。所以瘴疾熱多卑熱者。攝生方。衛生方。皆以病深而難治。參蘇有不當服者。且如脈虛內弱煩躁而熱。

衛生方治以冷湯生薑附子湯甚效。余於湟川得周醫云。近日三五證。熱甚大。用附子乾薑入麝香少許。汲水調下。心間如覺頓涼。即覺愈。未嘗再服。

白話文:

[參蘇飲]

主要治療瘴瘧。症狀包含高燒不退、脈搏跳動頻率快且強勁、頭痛及眼睛疼痛。

藥方成分為:人參、蘇葉、前胡、乾葛、半夏(各約6克),茯苓、陳皮、桔梗、甘草、枳殼(各約15克)。

另需薑七片、大棗一枚,加水煎煮後服用,無需拘泥於時間。若出現頭痛或眼睛疼痛,可添加川芎。在陽氣常被耗散的環境下生病,即便體溫高,身體內部也可能處於寒冷狀態。正如古籍所言,「熱症未完,寒症隨即開始」,同時,醫學家王叔和也指出,對於有熱症的人,不能過度使用清熱的療法,因為一旦熱症消失,寒症就會隨之而來。這也是為什麼在瘴氣引起的疾病中,通常會伴隨著低燒的情況。攝生方和衛生方都認為此類疾病病情深重,較難治癒。然而,參蘇飲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服用,例如,脈搏虛弱、內裡虛弱且煩躁發熱的患者。

根據衛生方,可以使用冷湯或生薑附子湯來治療,效果顯著。我在湟川遇見一位姓周的醫生提到,近來他遇到幾個病例,發熱非常嚴重,他使用附子、乾薑,並加入少量麝香,用井水調合後服用。病人感覺心臟部位瞬間涼爽,病情馬上得到改善,無需再次服藥。

9. 柴平湯

治瘴疾十四日外。熱尚未除。其脈弦數有力。

柴胡,黃芩(炒黑),人參,半夏,陳皮,甘草,蒼朮,厚朴

上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一種名為瘴疾的疾病,在發病十四天後使用,當熱症還未消除,且脈象呈現弦數有力的情況下適用。

藥方包含:柴胡、炒黑的黃芩、人參、半夏、陳皮、甘草、蒼朮和厚朴。

煎煮時,需加入三片薑和一顆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