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卷下 (7)
卷下 (7)
1. 正舌散
治瘴病。舌本強硬。語言不出。
蠍梢(二錢五分去毒),茯神(一兩微炒去皮木),薄荷(一兩焙乾)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或擦牙頰間亦。妙瘴病舌本強硬。語言不出者。因瘴熱入於心脾經絡而然。蓋心之別脈系舌本。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是方用茯神可以寧心。益脾。薄荷能去風熱。蠍梢能去風痰。風熱去則心脾清。而舌強自消矣。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正舌散」,主要用於治療瘴病導致的舌頭僵硬,無法正常說話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蠍尾(淨重約二錢五分,需先去除毒性)、茯神(約一兩,輕微炒過後去除外皮和木材部分)、薄荷(約一兩,需烘焙至乾燥)。
以上成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量為二錢,用溫酒送服。或者將藥粉塗抹在牙齦和臉頰之間也有療效。
瘴病引發舌頭僵硬、無法正常說話的原因,主要是瘴熱進入了心臟和脾臟的經絡。因為心臟的分支血管連接舌頭基部,脾臟的血管也與舌頭基部相連,並擴散到舌頭下方。此方中,茯神能安撫心神、滋補脾臟;薄荷能消除風熱;蠍尾則能清除風痰。當風熱被清除,心臟和脾臟功能恢復正常,舌頭僵硬的問題自然就會消失。
2. 柴胡散
治瘴病。十四日外。寒熱不已。不潮時。脈弦數者。
柴胡(一兩去蘆),半夏(五錢湯泡),桂心(五錢去皮),白芍(五錢炒炙),甘草(三錢)
上剉散。姜七片。棗一枚。水煎溫服。寒熱。得退。便止此藥。
瘴病十四日外。已過經矣。病雖未愈。元氣稍蘇。更兼其脈。熱不潮時。亦弦數。此正瘧脈弦數多熱之證。況寒熱脈弦。是邪在半表半裡。足少陽實主之。故用柴胡為君。本經藥也。木得桂而枯。故用以散少陽之邪。半夏生薑之辛。以散邪氣。兼能燥濕利痰。治之瘴本若白芍之酸。
甲味也。大棗甘草之甘。己味也。甲己化土。養脾之妙法也。是方李待制立。以治瘴扶脾利痰。以退半表半裡之邪熱。用以桂心。佐以柴胡。使柴胡之寒不能為柄。非神於用藥者。不可同語也。
白話文:
柴胡散主要用於治療瘴病,即當病患發燒與寒顫超過十四天,且病情沒有隨著固定時間潮漲潮落,脈搏呈現弦狀且頻率較快的情況下。
所需藥材有:柴胡(一兩,去蘆)、半夏(五錢,先用熱水浸泡)、桂心(五錢,去皮)、白芍(五錢,炒後炙)、甘草(三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再加入七片薑和一顆棗,用水煎煮後溫服。當病人的發燒與寒顫症狀得到緩解,即可停止服用此藥。
當瘴病超過十四天,雖然病況尚未完全康復,但病患的體力已經逐漸恢復。若此時脈象仍處於熱而不隨潮汐變化,且呈弦狀頻率較快,這正是瘧疾脈象弦數且多熱的徵兆。加上病患出現交替的寒熱及弦狀脈象,表示病邪位於半表半裡的狀態,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範疇。因此,使用柴胡作為主要藥材,因為柴胡是治療此類病症的經典藥材。再搭配桂心來消散少陽膽經的病邪,半夏與薑的辛辣能驅散邪氣,同時具有除濕利痰的功效,有助於根治瘴病。白芍的酸味則可調節身體機能。此外,大棗與甘草的甜味,能幫助脾胃功能的調理,這是調理脾胃的絕佳組合。此方由李待制所創,用於治療瘴病、強化脾胃功能及清除痰濕,並用以退燒於半表半裡的邪熱。桂心輔助柴胡,使柴胡的寒性不會過度,若非深諳藥物運用之道的人,無法理解這種精妙的配方。
希望這份翻譯對你有所幫助。
3. 草果飲
治瘴瘧頭痛。身疼寒熱。脈浮弦。
草果(去殼),良薑,青皮(去穰),川芎,白芷,蘇葉,甘草,
上各等分剉散。水煎熱服。當發日前連進一服。不拘時候。
四時治要方。云風瘧。食瘧。瘧即瘴也。多生於東南。謂東南乃魚鹽之地。及多暴風。風瘧宜草果飲。此方用川芎。青皮。白芷。發散風邪。良薑。蘇葉。發散寒熱。今咳痰脈浮緊。頭痛身疼。惡風寒。乃感乎凜冽暴風也。正宜草果飲。因食生冷肥膩。中脘生痰。嘔逆遂成食瘧。宜服二陳湯。三因方。治食瘧用紅丸子。亦為極妙。
白話文:
這份古方「草果飲」是用來治療瘴瘧引發的頭痛、身體疼痛、畏寒發燒,且脈搏呈現浮弦的症狀。
所需藥材包括:去了殼的草果、良薑、去了瓤的青皮、川芎、白芷、蘇葉和甘草。以上藥材需等量準備,切碎後混合。使用水煎煮,趁熱服用。在發病前連續服用一次,不限定時間。
根據四季治病的重要方針,此處提到的「風瘧」、「食瘧」,都可歸類為「瘴瘧」,此類疾病多發生於東南沿海地區,因為這些地方氣候濕熱,且常有強烈的風。對於風瘧,推薦使用草果飲,此方使用了川芎、青皮、白芷來發散風邪,而良薑和蘇葉則用於發散寒熱。若患者咳嗽、有痰、脈象浮緊、頭痛、身體疼痛且怕風寒,這都是受了冷冽強風的影響,適合服用草果飲。如果因為食用生冷或肥膩的食物,導致胃部產生痰濕,引起嘔吐,轉而形成食瘧,應該服用二陳湯。另有三因方,治療食瘧時使用紅丸子,效果極佳。
4. 奪命散
治傷寒瘴瘧。陰陽證候不明。誤投藥。致病垂困。煩躁發渴。及婦人產後。胎煎受熱。瘴等證。
人參(一兩去蘆切片)
用水二鍾。於銀石器內。煎至一鍾。以冷水沉取冷一服而盡。若鼻有汗滴尤妙。
白話文:
[奪命散]用於治療因感染熱帶疾病或類似傷寒的熱病。當病情的性質,是屬於陰還是陽,無法明確判斷,或是因為錯誤的藥物使用,導致病情危急,患者出現煩躁和口渴的症狀,以及婦女在產後,因子宮收縮產生熱度,或是受到熱帶疾病的感染等情況。
所需材料為人參一兩,去除根部,切成薄片。
使用方法是:將人參片放入銀或石製的容器中,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水量。然後將煎好的藥汁放入冷水中降溫,待藥汁完全冷卻後一次喝完。如果在服用過程中,患者鼻子有汗珠滴下,則效果更佳。
5. 五苓散
治傷寒瘴疾。感暑中濕。小便不利。頭疼身熱。煩躁發渴等證。夏月主治尤多。能伐腎氣下虛者。不可過服。
澤瀉(三兩),豬苓(去皮一兩五錢),茯苓(去皮一兩五錢),肉桂(一兩),白朮(去蘆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夏月背寒。頭疼。發熱無汗。小便秘。濃煎蔥白湯調熱服。令額上有汗。為妙或只用百滾湯。調熱服。仍續啜熱湯。沖令汗出。冒暑極熱。新汲水調亦可。熱瘴痢疾。小便不利者。並用熱水調。大便泄小便不利者。車前子湯調。不宜多服。瘀熱在裡。發黃疸。茵陳湯調。或加辰砂尤治蘊熱心煩。
毛崇甫。因母病。孝感天地。夢投此方。可謂神方也。但五苓散。用桂正如小柴胡用人參。備急丸用乾薑之類。欲其剛柔相濟。亦存戰守之意也。故方書謂五苓散。無桂及隔年陳者。俱不可用。如去桂而加人參。卻謂之春澤湯。治煩躁效。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五苓散]的使用方式和適應症狀,主要用於治療像是感冒、熱病,或是因暑熱和濕氣引起的疾病。症狀可能包含小便不順、頭痛、身體發熱、煩躁以及口渴等。在夏季,它的用途尤其廣泛。然而,如果腎氣較弱的人,不宜過度服用。
成分包括澤瀉(三兩)、豬苓(去皮一兩五錢)、茯苓(去皮一兩五錢)、肉桂(一兩)、白朮(去蘆一兩五錢)。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夏天如果感到背部寒冷、頭痛、發燒無汗、小便困難,可以濃煎蔥白湯來調和熱服,直到額頭出汗最佳。或者直接用開水調和熱服,再持續喝熱湯,直到有汗出來。在酷熱的天氣下,也可以用新打的井水來調和。如果有熱病、痢疾且小便不順,都可以用熱水調和服用。若大便瀉而小便不順,則可用車前子湯來調和。但是,都不宜過量服用。如果體內有熱毒,導致黃疸,可以用茵陳湯調和,甚至加入辰砂效果更佳。
毛崇甫因為母親生病,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因而夢見得到這個藥方,可說是神來之筆。然而,五苓散中使用肉桂,就像小柴胡湯中使用人參,或是備急丸中使用乾薑一樣,都是為了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有攻有守。因此,醫書上說,沒有肉桂或是不是隔年的五苓散,都不能使用。如果去掉肉桂,改加人參,就成為春澤湯,對於治療煩躁有很好的效果。
6. 烏沉散
治瘴疾心腹刺痛調中快氣。
烏藥(一兩),香附(三兩焙乾),甘草(一兩炒)
上共為細末入鹽少許滾湯調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像瘴氣疾病所引起的胸口和腹部劇烈疼痛,能調理中焦,促進氣血流通。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烏藥一兩,香附三兩需先烘乾,甘草一兩需先炒過。
將上述藥材全部磨成細粉,加入少量鹽,用熱水調和後服用。
7. 加減五積散
治瘴後腰疼腳痛渾身疼。
蒼朮,陳皮,厚朴,半夏,茯苓,當歸,川芎(大),肉桂,乾薑,桔梗,甘草,枳殼(氣弱者不用)
上姜三片煎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熱帶疾病後,出現的腰痛、腳痛以及全身疼痛的處方。
使用的藥材有:白朮、陳皮、厚樸、半夏、茯苓、當歸、大川芎、肉桂、乾薑、桔梗、甘草、以及枳殼(如果氣虛較嚴重的人可以不使用)。
服用方法是,用三片薑與以上藥材一起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