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卷上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5)

1. 腫脹

腫脹之因,蓋為脾胃元氣虛損,又不能調攝飲食,起居失時,復傷脾肺腎三經,俱能作腫。傷脾而腫者,即經所謂:「諸濕腫滿,皆屬脾土」是也。傷肺而腫者,即經言飲食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令肺傷,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使小便不利,汎溢作腫是也。傷腎而腫者,腎屬水,以腎氣虛寒不能攝氣,以致汎溢反以浸潰乎上。於是三焦停滯,經絡壅塞,滲於皮膚,注於肌肉,而為腫也。

脈浮大者生,沉細者死。臍突、缺盆平、手足心腫起無紋、滿肚青筋、腰腫陰腫無縫者,俱不治。

治法:傷於脾者,宜實脾利水快氣。嘉禾散、烏沉散、五加散、實脾散、五苓散、五皮散、平胃散、胃苓散、流氣飲,斟酌詳用。切不可用樟柳、芫花、黑牽、大戟、甘遂下水之劑。傷於肺者,補中益氣湯加減用之。腎水虛寒者,附子理中湯、香砂六君湯加姜附煎送金匱腎氣丸。以上諸方,腫荃蹄變通之妙,尤在醫者隨時取用。

白話文:

[腫脹]的問題原因,主要是脾胃的元氣虛弱損耗,加上飲食與生活作息未能妥善調整,導致作息時間不當,再次傷害到脾、肺、腎這三個主要的臟腑。這些臟腑受損都能造成身體的腫脹。

脾臟受損而產生的腫脹,正如古籍所說,各種濕氣引起的腫脹和飽滿感,都歸屬於脾臟的功能。肺臟受損而產生的腫脹,根據古籍所述,食物進入胃部後,會轉化為精氣,再由脾臟向上輸送到肺臟,肺臟負責調節水分的運行,將其向下輸送至膀胱。若肺臟受損,無法正常調節水分運行,導致無法順利輸送至膀胱,使得小便排泄不暢,水分逆流,從而引起腫脹。

腎臟受損導致的腫脹,腎臟主管水液,如果腎氣虛弱且寒冷,無法有效控制氣體,結果導致水分逆流,反向侵襲上身。這時,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功能停滯,經絡被阻塞,水分滲透到皮膚,積聚在肌肉中,形成腫脹。

脈搏浮大者,病情較有希望;脈搏沉細者,則病情較危急。若肚臍突出,鎖骨窩平坦,手腳心腫脹無紋路,腹部青筋暴露,腰部及生殖器腫脹無縫隙,這些都是難以治療的情況。

對於脾臟受損的治療,應強化脾臟功能,利尿排水,並促進氣血流通。可用嘉禾散、烏沉散、五加散、實脾散、五苓散、五皮散、平胃散、胃苓散、流氣飲等藥物,但切記不可使用樟柳、芫花、黑牽牛、大戟、甘遂等利水的藥物。對於肺臟受損的治療,可使用補中益氣湯,視情況調整用量。對於腎臟虛弱且寒冷的情況,可使用附子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加入薑和附子煎煮,再配合服用金匱腎氣丸。上述的各種藥方,需要根據腫脹的具體情況靈活變通使用,醫生應隨時評估病情選擇最適合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