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全望

《瘴瘧指南》~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七寶飲

治瘴瘧一日一發。或間日一發。明白作息。有時此以截之。

常山,檳榔,青皮,草果(去皮),厚朴,甘草

上各等分用酒水各一鍾。煎好以棉罩之。放星月下露一宿。當日早冷服。服後莫熱飲食。無痰不成瘧。是方用常山以逐痰。檳榔以墜痰氣。草果以溫中去寒痰。厚朴青陳皮之辛以行氣。氣行則痰不能留。甘草以調胃和中。共為行氣消痰之劑。痰消則瘧本消。宜乎瘴之不再作也。

按瘴病治法最難。於始發熱不間斷時。及其溫中固下。正氣和解後。明白作息。有時正氣漸和。下焦濕冷已去。諸凡截藥不犯寒涼。不吐不利者俱可用。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七寶飲」,主要用於治療一天發作一次或隔天發作一次的瘴瘧,能清楚地控制病情。

所需藥材包括:常山、檳榔、青皮、草果(去皮)、厚朴、甘草。這些藥材需等量使用,用酒和水各一杯來煎煮。煎好後,用棉布蓋住,放在星空下或月光下露一晚,第二天早上趁冷服用。服用後切記不要食用熱的食物或飲料。

之所以瘧疾會發作,主要是因為有痰在體內。這個處方中的常山能幫助祛除體內的痰,檳榔能降低痰氣,草果可以溫暖中焦並去除寒痰,厚朴和青皮的辛辣能促進氣血流通,使痰無法停留在體內,甘草則能調理胃部和中焦。所有藥材合在一起,可以達到行氣消痰的效果。痰消失後,瘧疾的根本也就消除了,這樣,瘴瘧就不會再發作了。

瘴病的治療方法非常困難。在剛開始發熱且不停止時,應先溫暖中焦,鞏固下焦,等到正氣恢復,解開病癥後,病情就能得到控制,有固定的發作時間。當正氣逐漸恢復,下焦的濕冷已經去除,只要使用的藥物不會引起寒冷,不會導致嘔吐或腹瀉,都可以使用。

2. 麥門冬湯

治瘂瘴。神清目開。大小便如常。惟全不能出聲身熱。

麥冬(去心),人參,白朮,陳皮,川芎,半夏,當歸,肉桂,烏梅,大附子,甘草,茯苓(去皮)

上加姜三片。水煎溫調。黑神散服。

瘂瘴若神昏直視。不知人事。痰響者屬痰。神昏不知人事。不痰響能飲食。惟不能出聲。此邪熱湧沸其血。上塞心肺之竅。故不能言也。是方用六君子。緩火邪以補脾救元氣。門冬解心肺之熱。烏梅生津以收外泄陽氣。歸芎以行散上竅之血。血得熱則行。故用桂附之熱以行之。

且能引上焦之陽下入陰分。再調黑神散。以驅逐其血。血散則心肺之竅開。而聲音出矣。

白話文:

這份古文講述的是「麥門冬湯」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熱邪導致的失音症狀。患者神智清晰、雙眼明亮,大小便正常,但完全無法發聲,身體發熱。

藥方成分包括麥門冬(去心)、人參、白朮、陳皮、川芎、半夏、當歸、肉桂、烏梅、大附子、甘草和茯苓(去皮)。使用時加入三片薑,用水煎煮後溫服,同時可搭配黑神散服用。

對於因痰熱或邪熱導致的失語,若是精神混亂、目光呆滯、失去意識且有痰鳴聲,屬於痰熱症狀。若精神混亂、失去意識、無痰鳴聲但能進食,只是無法發聲,這是因為邪熱使血液沸騰,堵塞了心肺的通道,因而無法說話。此方中的六君子湯能緩解火邪,補充脾臟功能並拯救元氣;麥門冬能清心肺熱;烏梅生津液,收斂外洩的陽氣;當歸與川芎能活血化瘀,疏通心肺通道;肉桂和附子的熱性能促進血液循環。

此外,還能將上焦的陽氣引入下焦陰分,再配合黑神散,驅除瘀血。瘀血散開後,心肺通道得以暢通,就能恢復發聲能力了。

3. 黑神散

治瘂瘴。

黑豆(二合半炒去皮),當歸(二兩),蒲黃(二兩),乾薑(二兩),熟地(二兩),肉桂(二兩去粗皮),白芍(酒炒五錢),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調麥門冬湯下。瘴病之熱專熬心肺。熱甚則湧沸其血。出於上竅。則為吐衄。不能上出口鼻。惟塞於心肺之竅。則為瘂瘴。是方蒲黃能逐敗血。芍歸能去舊血。生新血。姜能使血行。甘草以和氣益血。乃陰類。熟地黑豆。乃北方之物。合諸藥以導血歸源也。

白話文:

[黑神散]

用於治療瘂瘴病。

所需藥材有:炒過去掉皮的黑豆(約25公克)、當歸(約60公克)、蒲黃(約60公克)、乾薑(約60公克)、熟地(約60公克)、去掉粗皮的肉桂(約60公克)、酒炒過的白芍(約15公克)、甘草(約15公克)。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約6公克,用麥門冬湯調服。瘂瘴病的熱氣主要影響心肺,若熱氣過盛會使血液沸騰,從上部的孔道溢出,形成嘔血或鼻血;如果血液無法從口鼻排出,而只堵塞在心肺部位,就會形成瘂瘴病。此方中,蒲黃能幫助去除瘀血,白芍與當歸能去除舊血並生成新血,乾薑可促進血液循環,甘草則可調和氣血、增強血液。而熟地與黑豆,都屬北方的藥材,配合其他藥材一起使用,引導血液回歸正常循環。

4. 青州白丸子

治瘂瘴目上視。口噤痰涎閉塞。昏不知人。遺尿遺屎。及治中風痰甚等證。

生半夏(七兩),南星(二兩),生白附子(二兩),生川烏(五錢)

上為細末。以生絹袋。盛於井花水內。擺出未出者。再以手揉。令出渣。再研再入。絹袋擺盡為度。於瓷盆中。日曬夜露。每日一換新水。攪澄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曬乾。研細以糯米粉煎粥。清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

瘂瘴口噤。目上視。痰涎閉塞。昏不知人。遺尿遺屎。因脾胃感冷。中氣不能運痰。以致痰氣上迷心竅。故神昏不能言也。痰生於濕。半夏南星能燥濕。痰滯於寒。白附之溫。川烏之辛熱。能祛寒。送以薑湯。最能治痰滯之瘴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在講述一種名為「青州白丸子」的藥方,用於治療由瘴氣引發的特定症狀,如眼睛只能向上看、口部緊閉、痰多導致呼吸道阻塞、意識模糊、失禁等,以及中風後痰多的情況。

所需藥材包括:生半夏七兩、南星二兩、生白附子二兩、生川烏五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然後用生綢布袋裝好,浸泡在井水中,透過搖晃讓藥物成分充分溶解,再用手搓揉幫助釋放藥效,過濾掉殘渣,重複此過程直至完全提取完藥性。將所得的藥液倒入瓷盆中,白天曬太陽晚上接受露水,每天更換新水並攪拌,讓其澄清,春天曬五天、夏天曬三天、秋天曬七天、冬天曬十天。之後將藥液中的水分蒸發乾,研成細粉,與糯米粉一同煮成稀粥,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粒,以生薑湯送服。

此處提到的症狀是由脾胃受寒導致中氣無法正常運行,使痰積聚在心臟周圍,進而影響神智和語言能力。濕氣是產生痰的主要原因,半夏和南星可以去除濕氣;當痰因為寒冷而凝滯,白附子的溫性和川烏的辛辣熱性可以驅散寒氣。搭配薑湯服用,對於治療由痰滯引發的瘴氣非常有效。

5. 星附湯

治瘂瘴。痰涎上壅。昏不知人。聲如牽鋸。口噤直視。遺尿遺屎。

生南星(一兩),生附子(一兩),木香(五錢)

上剉散每服四錢姜九片。水煎溫服。

瘂瘴有痰涎上塞。聲如扯鋸之狀。則再兼異證。皆痰所為。由脾胃感冷。中氣虛寒。不能運痰而然。故用南星之燥。以去痰。附子之辛熱以溫中。佐以木香之辛以行氣。氣行則痰行也。予治痰證。多以氣方為主。重者單用。或加二陳湯。內虛者。再倍加人參。更佐以沉香。屢屢獲效。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星附湯」的使用方法和作用,用於治療一種名為「瘂瘴」的疾病。這種病症特徵是痰液大量上湧,導致患者意識模糊,發出類似拉鋸的聲音,並且口齒緊閉、目光呆滯,甚至出現失禁的情況。

配方成分包括:生南星一兩,生附子一兩,以及木香五錢。使用時,將這些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加上九片薑,用水煎煮後溫服。

「瘂瘴」這種病主要是因為痰液阻塞所導致,常伴隨著其他不尋常的症狀,都是由於痰液造成的問題。病因通常是脾胃受到寒冷影響,導致中氣虛弱且寒冷,無法正常運化痰液。因此,使用南星的燥性來去除痰液,附子的辛熱性質來溫暖中焦,再加上木香的辛味來幫助行氣。當氣流通暢,痰液也就隨之消散了。在治療痰液相關的病症時,我多以調理氣機的方劑為主,對於嚴重的病例,會單獨使用此方,或者加上二陳湯。對於體質虛弱的人,則會加倍使用人參,並輔以沉香,這種治療方式屢試不爽,效果顯著。

6. 三生飲

治瘂瘴。如前證之甚者。及治瘴後痰厥。

生南星(一兩),生附子(五錢),生川烏(五錢),木香(二錢五分)

上剉散。每服五錢。生薑十片。水煎溫服。元氣虛者。加人參五錢。同煎是方。即前方加川烏。因脾胃虛寒之甚。故加之。若元氣虛者。加人參補元氣利痰。有起死回生之妙。

白話文:

這份藥方「三生飲」用來治療嚴重的瘂瘴症狀,以及瘧疾後因寒痰引起的昏厥。

藥材成分包括:生南星一兩、生附子五錢、生川烏五錢、木香二錢五分。

這些藥材需研磨成粉末狀,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加上十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如果病患的元氣虛弱,可在煎煮時額外加入五錢的人參一同熬煮。此方即是先前的藥方加上川烏,因為考量到脾胃虛寒的情況嚴重,所以添加了川烏。若病患元氣虛弱,則再加入人參以補充元氣,有助於化痰,此方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