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卷下 (5)
卷下 (5)
1. 黑錫丹
治瘴病上熱下寒。升降陰陽。及治痰氣壅塞。上盛下虛。心火炎熾。腎水枯竭。及婦人血海久冷。無子赤白帶下。屬虛寒者並治之。
黑錫(二兩),硫黃(二兩),肉桂(五錢),沉香,附子(炮去皮臍),故紙(炒),小茴(炒),木香,胡蘆巴(酒浸炒),肉蔻(麵煨),陽起石(研細水飛),金鈴子(蒸去皮核各二兩)
上用新鐵銚。如常法。結黑硫砂於地上。出火毒候冷研極細末。余藥並末同研。自朝至暮。以黑光為度。酒麵糊丸。梧桐子大。陰乾入布袋內。擦令光瑩。每服三五十丸。鹽湯下。或棗湯。婦人艾葉湯下。瘴病上熱下寒。是方硫黃之大熱。能助真火。佐以黑鉛之至陰。能治陰盛格陽之病。
白話文: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瘴病所引起的上熱下寒症狀,調節體內陰陽失衡,以及痰氣壅塞、上盛下虛、心火過旺、腎水枯竭等情況,對於女性長期經血不調、無子、赤白帶下等虛寒病症也有治療效果。
配方包括:
- 黑錫(二兩)
- 硫黃(二兩)
- 肉桂(五錢)
- 沈香
- 附子(炮製去皮和臍)
- 故紙(炒)
- 小茴香(炒)
- 木香
- 胡蘆巴(酒浸炒)
- 肉蔻(麵粉煨)
- 陽起石(研細後用水飛製)
- 金鈴子(蒸後去皮核,各二兩)
製法:使用新鐵鍋,依照常規方法,將黑硫砂在地面上結晶,去除火毒後研磨成極細粉末。其他藥物也一同研磨,直到顏色呈黑色光亮為止。然後將這些粉末與酒麵糊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陰乾後放入布袋中摩擦至光亮。每次服用約三五十個丸子,用鹽水送下,或者用棗湯、艾葉湯送下。
其中,硫黃具有強大的熱力,能夠幫助身體的真火升騰,而黑鉛則是至陰之物,能夠治療因陰盛而導致的格陽病症。
木香能理諸氣。肉蔻能下諸氣。沉香能降諸氣。加以故紙。小茴。胡蘆巴。引陽氣入腎。肉桂能保腎。附子導熱氣下行入腎。若陽起石。能補腎添精。直高巔之上。引陽氣下達腎經。共為溫補下元。鎮固陽氣與瘴病為宜也。
白話文:
木香可以調理各種氣息。肉蔻能夠消除體內的氣滯。沈香則有降氣的作用。再加上故紙、小茴香和胡蘆巴,能夠引導體內的陽氣進入腎臟。肉桂可以保護腎臟,附子則能導引熱氣下行進入腎臟。若使用陽起石,則能補充腎臟的精氣,使其上升至頭頂,引導陽氣下達到腎經。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形成溫和補腎、穩定並強化陽氣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瘴病等病症。
2. 來復丹
治瘴病上盛下虛。升降陰陽。及治伏暑泄瀉如水。嘔吐不止。
硝石(三兩),青皮(二兩去穰),五靈脂(二兩去砂石),陳皮(二兩去白),玄精石(二兩研飛),硫黃(二兩為末)
同靈脂入鍋內微火炒。用柳條攪。不可火大。再研極細末。上末醋糊為丸。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瘴病內傷生冷。外感暑氣。氣不升降。是方硝石性寒。佐以青陳皮。性疏快。硫黃大熱。能助真陽。佐以硝石玄精石之至陰。則伏陽格陰皆退。五靈脂能理氣。共為通利三焦。升降陰陽之劑。瘴疾揮霍變亂者。尤宜用之。
白話文:
治療瘴病,特別是上部病狀嚴重而下部虛弱的情況,此方能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並對治療伏暑引發的洩瀉如水、嘔吐不停有著顯著效果。
所需材料如下:
- 硝石(三兩):性質寒涼。
- 青皮(二兩,去除穀糠):性質疏鬆且快進,能促進消化。
- 五靈脂(二兩,去除砂石):能調理氣血。
- 陳皮(二兩,去除白色部分):性質疏鬆且快進,能促進消化。
- 玄精石(二兩,研磨後飛粉):性質至陰。
- 硫黃(二兩,研磨後成為粉末):性質大熱,能輔助真陽。
所有材料與五靈脂一同在鍋中以微火炒煮,使用柳條攪拌,確保火候適中,然後再次研磨至極細粉末。將粉末加入醋糊中製成藥丸,每個藥丸大小約如豆粒,每次服用二十粒,搭配米湯下肚。
此方適合治療由內傷生冷、外感暑氣導致的氣不升降問題。其中,硝石性寒,配合青皮和陳皮的疏鬆性質,以及硫黃的大熱性質能助於真陽,再搭配玄精石的至陰性質,能將潛藏的陽氣引出,讓陰陽得以調和。五靈脂能理順氣血,共同構成通暢三焦、調節陰陽的良方。對於瘴病引起的揮霍變亂症狀,特別適用此方。
3. 靈砂丹
治瘴病上盛下虛。痰涎壅塞。此藥最能升降陰陽。鎮墜陽氣。安和五臟。扶助元氣。水銀(八兩),硫黃(二兩),上用新鐵銚炒成砂有煙即以醋酒。候研細入水火鼎內。醋調赤石脂封口。鐵線扎縛。燈盞鹽土固濟。曬乾用炭。二十斤。煅煉如鼎裂。筆蘸赤石脂。頻抹。火盡為度。
經宿取出。研為細末。糯米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棗湯下。米飲人參任下。瘴病多因秋冬熱則陽氣外泄。浮而不降。下元虛冷。是方用硫黃大熱。能補下元真火。佐以水銀至陰之物。復加煅煉成水火既濟之義。能祛拒格之寒。兼有伏陽。大能降上焦之元氣。於下元鎮墜之。
使不外泄。甚與瘴病為宜。
白話文:
治療瘴病,症狀是上半身熱盛,下半身虛弱,痰涎阻塞。這藥方最能調節陰陽,鎮住陽氣,使五臟安和,扶助元氣。將水銀八兩、硫黃二兩,用新鐵銚炒成砂狀,冒煙時加入醋酒,研磨成細粉,放入水火鼎中,用醋調和赤石脂封口,用鐵線扎緊,用燈盞鹽土固封,曬乾後用二十斤炭火煅煉,直到鼎裂,用筆蘸赤石脂頻頻塗抹,火滅為止。
經一夜後取出,研磨成細末,用糯米糊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棗湯送服,也可以用米湯或參湯送服。瘴病多發生於秋冬季節,因為天氣炎熱,陽氣外泄,浮而不降,導致下元虛冷。此方用大熱的硫黃來補益下元真火,配合至陰之物水銀,再經過煅煉,形成水火既濟之效,能夠祛除寒邪,並有伏陽的作用,能將上焦的元氣降至下元,鎮墜於下,使陽氣不外泄,非常適合治療瘴病。
4. 七棗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或五臟氣虛。陰陽相勝。作為瘴瘧。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
大附子(一個炭火煨以鹽浸再煨再浸七次去皮臍切片)
上用生薑七片。棗七枚。水煎。當發早晨空心溫服。仍吃棗三五枚。忌口為要。冷瘴因寒疾而作。是方用大附子去寒痰。且能引上焦之陽氣。下入至陰以成天地之交泰。正王太僕所謂益火之元。以消陰翳。加以大棗之甘。以溫補脾氣。則寒痰息而瘴瘧止矣。
白話文: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五臟氣虛、陰陽相勝、瘴瘧之方
適用症狀: 外感風寒、內傷生冷、五臟氣虛、陰陽相勝,導致瘴瘧。症狀表現為寒多熱少,或僅有寒症無熱症。
藥物組成:
- 大附子(一個,用炭火煨,以鹽浸泡,再煨再浸七次,去皮臍,切片)
- 生薑七片
- 大棗七枚
用法用量:
- 以上藥材水煎服。
- 早晨空腹溫服。
- 服藥後再食用大棗三五枚。
忌口: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食物。
藥理作用:
此方主要針對冷瘴,即因寒疾而引起的瘴瘧。大附子具有溫陽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能驅除寒痰,並且能引導上焦的陽氣下降至陰分,使陰陽交泰,達到平衡。正所謂「益火之元,以消陰翳」,指的是大附子可以增強陽氣,消散陰寒。大棗甘溫,能溫補脾氣,有助於化解寒痰,從而止息瘴瘧。
總結:
此方以大附子為君藥,溫陽散寒,化痰止咳,配合生薑、大棗,溫補脾氣,共奏溫陽化寒、調和陰陽之效,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傷生冷、五臟氣虛、陰陽相勝引起的寒性瘴瘧。
5. 四獸飲
治喜怒不節。飲食過度。勞役兼併。致陰陽相勝。結聚痰飲。與衛氣相搏。發為瘴瘧。
人參,半夏(湯泡七次),茯苓(去皮),白朮,草果(去皮),陳皮,甘草(炙減半),烏梅(去核),
上剉散用生薑棗子。入鹽少許醃之。食頃厚皮紙裹水蘸溫。慢火煨香熟。焙乾。每服半兩。清水煎。未發前連進三服。
白話文:
如果經常喜怒無常,飲食過度,又勞累過度,就會導致陰陽失衡,痰飲積聚,與人體的衛氣互相衝突,最終引發瘴瘧。
可以用人參、半夏(用熱水泡七次)、茯苓(去皮)、白朮、草果(去皮)、陳皮、甘草(炙烤減半)、烏梅(去核)等藥材,研磨成粉末,與生薑、大棗一起用鹽醃製,然後用厚紙包裹,以溫水浸濕後用小火慢慢煨烤至香氣四溢,再烘乾。每次服用半兩,用清水煎服。在病症發作之前連續服用三劑。
瘴瘧雖因天時。若平人脾胃元氣實。則瘴毒雖慘。於身乎何有。惟喜怒傷氣。飲食傷脾。則元氣不固。然後瘴毒得以干之。經所謂邪之所腠。其氣必虛是也。是方用參朮苓草之甘溫補脾。以益元氣。加陳皮之辛。以理氣。半夏之辛。以燥濕利痰。草果之辛。以消食。烏梅之酸。以斂氣生津。薑棗以補元氣。共為截瘧之方。亦君子滿座。小人自退之意也。
白話文:
瘴氣瘧疾雖然受天氣影響,但若普通人脾胃元氣充足,即使瘴氣毒性再厲害,對身體也無妨。只有當喜怒傷氣、飲食傷脾,導致元氣不足時,瘴氣毒才能入侵。經書上說:「邪氣入侵之處,必然是氣虛之處」,正是這個道理。
此方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甘溫藥物來補脾益氣,加入陳皮辛味理氣,半夏辛味燥濕利痰,草果辛味消食,烏梅酸味斂氣生津,薑棗補元氣,共同組成截瘧方。這就像君子坐滿席位,小人自然退去一樣。
6. 截瘴丸
治瘴病不問冷熱。或一日一發。二日一發。三日一發。
常山(五兩醋炒七次),烏梅(四十粒去核),檳榔(四十粒),甘草(三兩)
上再同炒為細末。薑汁打米糊為丸。梧子大。未發時。好酒吞二十一丸。一日服七八次。尤妙。發時莫服。瘴止後。忌雞魚羊肉。及鮓面蔥韭。並生冷瓜果。一切毒物。避風寒。成房事毋忿怒。瘴與瘧同病而異名。第瘧有定規。瘴多變怪。治瘴之法。不間斷者。使之間斷。明見作息有時。
白話文:
治療瘴病時,不需考慮寒熱之分。患者可能一天發作一次,或兩天發作一次,或三天發作一次。
以常山(五兩,用醋炒七次)、烏梅(四十粒,去核)、檳榔(四十粒)、甘草(三兩)等藥材,混合在一起炒成細末。用薑汁調製米糊,捏成梧子般大小的丸子。在發病前,用好酒吞服二十一粒,一天服用七八次,效果極佳。發病時則不要服用。瘴病消退後,要忌食雞肉、魚肉、羊肉,以及醃製品、麵條、蔥、韭、生冷瓜果和一切毒物。還要避免風寒,不可房事,更要避免生氣。
瘴病與瘧疾屬於同病異名,只是瘧疾發作規律,瘴病則變化多端。治療瘴病的方法,就是要使發作間斷,讓身體有規律地休息,才能徹底康復。
已間斷者。使之輕減。然後用是方。無痰不瘧。故用常山以去痰。寒熱所感。邪氣多在榮衛肌肉之間。常山能去皮膚毛孔中之邪氣。佐以檳榔能下滯氣。消積利痰。甘草之甘。以和中氣。借烏梅之酸。以斂外泄陽氣。生薑之辛。以開胃利痰。痰去則瘴本去矣。截瘴之方。惟此為妙。
白話文:
如果病情已經間斷,先要減輕症狀,再用這個方子。瘧疾沒有痰症是不會發作的,所以用常山來去除痰症。寒熱症是外邪侵襲所致,邪氣多聚集在表面的肌肉之間。常山能驅除毛孔中的邪氣,配伍檳榔能往下引導滯氣,消積化痰。甘草甘甜,能調和中氣,藉由烏梅的酸味收斂外泄的陽氣。生薑的辛辣能開胃利痰,痰去則瘴氣的根源也消除了。治療瘴氣的方子,唯有此方最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