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全望

《瘴瘧指南》~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黑錫丹

治瘴病上熱下寒。升降陰陽。及治痰氣壅塞。上盛下虛。心火炎熾。腎水枯竭。及婦人血海久冷。無子赤白帶下。屬虛寒者並治之。

黑錫(二兩),硫黃(二兩),肉桂(五錢),沉香附子(炮去皮臍),故紙(炒),小茴(炒),木香胡蘆巴(酒浸炒),肉蔻(麵煨),陽起石(研細水飛),金鈴子(蒸去皮核各二兩)

上用新鐵銚。如常法。結黑硫砂於地上。出火毒候冷研極細末。余藥並末同研。自朝至暮。以黑光為度。酒麵糊丸。梧桐子大。陰乾入布袋內。擦令光瑩。每服三五十丸。鹽湯下。或棗湯。婦人艾葉湯下。瘴病上熱下寒。是方硫黃之大熱。能助真火。佐以黑鉛之至陰。能治陰盛格陽之病。

木香能理諸氣。肉蔻能下諸氣。沉香能降諸氣。加以故紙。小茴。胡蘆巴。引陽氣入腎。肉桂能保腎。附子導熱氣下行入腎。若陽起石。能補腎添精。直高巔之上。引陽氣下達腎經。共為溫補下元。鎮固陽氣與瘴病為宜也。

2. 來復丹

治瘴病上盛下虛。升降陰陽。及治伏暑泄瀉如水。嘔吐不止。

硝石(三兩),青皮(二兩去穰),五靈脂(二兩去砂石),陳皮(二兩去白),玄精石(二兩研飛),硫黃(二兩為末)

同靈脂入鍋內微火炒。用柳條攪。不可火大。再研極細末。上末醋糊為丸。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瘴病內傷生冷。外感暑氣。氣不升降。是方硝石性寒。佐以青陳皮。性疏快。硫黃大熱。能助真陽。佐以硝石玄精石之至陰。則伏陽格陰皆退。五靈脂能理氣。共為通利三焦。升降陰陽之劑。瘴疾揮霍變亂者。尤宜用之。

3. 靈砂丹

治瘴病上盛下虛。痰涎壅塞。此藥最能升降陰陽。鎮墜陽氣。安和五臟。扶助元氣。水銀(八兩),硫黃(二兩),上用新鐵銚炒成砂有煙即以醋酒。候研細入水火鼎內。醋調赤石脂封口。鐵線扎縛。燈盞鹽土固濟。曬乾用炭。二十斤。煅煉如鼎裂。筆蘸赤石脂。頻抹。火盡為度。

經宿取出。研為細末。糯米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棗湯下。米飲人參任下。瘴病多因秋冬熱則陽氣外泄。浮而不降。下元虛冷。是方用硫黃大熱。能補下元真火。佐以水銀至陰之物。復加煅煉成水火既濟之義。能祛拒格之寒。兼有伏陽。大能降上焦之元氣。於下元鎮墜之。

使不外泄。甚與瘴病為宜。

4. 七棗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或五臟氣虛。陰陽相勝。作為瘴瘧。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

附子(一個炭火煨以鹽浸再煨再浸七次去皮臍切片)

上用生薑七片。棗七枚。水煎。當發早晨空心溫服。仍吃棗三五枚。忌口為要。冷瘴因寒疾而作。是方用大附子去寒痰。且能引上焦之陽氣。下入至陰以成天地之交泰。正王太僕所謂益火之元。以消陰翳。加以大棗之甘。以溫補脾氣。則寒痰息而瘴瘧止矣。

5. 四獸飲

治喜怒不節。飲食過度。勞役兼併。致陰陽相勝。結聚痰飲。與衛氣相搏。發為瘴瘧。

人參半夏(湯泡七次),茯苓(去皮),白朮草果(去皮),陳皮甘草(炙減半),烏梅(去核),

上剉散用生薑棗子。入鹽少許醃之。食頃厚皮紙裹水蘸溫。慢火煨香熟。焙乾。每服半兩。清水煎。未發前連進三服。

瘴瘧雖因天時。若平人脾胃元氣實。則瘴毒雖慘。於身乎何有。惟喜怒傷氣。飲食傷脾。則元氣不固。然後瘴毒得以干之。經所謂邪之所腠。其氣必虛是也。是方用參朮苓草之甘溫補脾。以益元氣。加陳皮之辛。以理氣。半夏之辛。以燥濕利痰。草果之辛。以消食。烏梅之酸。以斂氣生津。薑棗以補元氣。共為截瘧之方。亦君子滿座。小人自退之意也。

6. 截瘴丸

治瘴病不問冷熱。或一日一發。二日一發。三日一發。

常山(五兩醋炒七次),烏梅(四十粒去核),檳榔(四十粒),甘草(三兩)

上再同炒為細末。薑汁打米糊為丸。梧子大。未發時。好酒吞二十一丸。一日服七八次。尤妙。發時莫服。瘴止後。忌雞魚羊肉。及鮓面蔥韭。並生冷瓜果。一切毒物。避風寒。成房事毋忿怒。瘴與瘧同病而異名。第瘧有定規。瘴多變怪。治瘴之法。不間斷者。使之間斷。明見作息有時。

已間斷者。使之輕減。然後用是方。無痰不瘧。故用常山以去痰。寒熱所感。邪氣多在榮衛肌肉之間。常山能去皮膚毛孔中之邪氣。佐以檳榔能下滯氣。消積利痰。甘草之甘。以和中氣。借烏梅之酸。以斂外泄陽氣。生薑之辛。以開胃利痰。痰去則瘴本去矣。截瘴之方。惟此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