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卷上 (13)
卷上 (13)
1. 瘴病後將息法
凡瘴病才住。可記初發幾日。依前日數十分畏謹。大率瘴不發後。三日方可洗手。七日後方可洗面。半月後可略梳頭一二次。三月內戒房事。能戒百日尤妙。瘴不發時。仍素粥三日。經五日後方以豬脾熟煮羹。薄吃軟飯。十日後略飲些酒。少吃肉羹。但不可食諸般骨汁。若犯之即再發。
如牛羊雞肉。復忌一月為妙。如不能將息或至再發。又須依前法服藥。前法將息而已。如飢飽勞役。喜怒不時再發。雖依前法服藥調理。多致延綿半年。方得平復。終不若小心謹慎調理。不再發為妙。
白話文:
【瘴病後的休養方法】
只要是患過瘴病的人,在病情剛好轉的時候,要記得從病發的第一天開始算起,依照之前的天數,同樣的小心謹慎。通常,瘴病停歇後,至少要等三天才能洗手,七天後才能洗臉,而半個月後才能稍微梳頭髮一兩次。在三個月內,必須完全避免性行為,如果能忍到一百天,效果更佳。即使瘴病未發作,還是應該連續三天只吃清淡的粥。等到第五天,可以開始吃煮熟的豬脾臟熬成的湯,淺嚐一些軟飯。十天後,可以稍微喝一點酒,少量食用肉湯,但是絕對不可以吃各種骨頭和骨髓。如果違背這些規則,瘴病會再次發作。
例如牛肉、羊肉、雞肉等,最好能再忌口一個月。如果無法好好休養,導致疾病再次發作,就必須再按照之前的療法治療。按照之前的方法休養。如果因飢餓、飽食、勞累、過度工作、情緒起伏不定等原因導致疾病再次發作,即使再按照之前的方法服用藥物調理,可能需要花上大約半年的時間才能康復。因此,最好的方式還是小心謹慎地調理身體,讓疾病不再復發。
2. 灸法
凡冷瘴初起。腰足寒厥。其脈沉細。因失飢寒傷飲食致病者。內服姜附等藥。外灸中脘。(從建里上行。在臍上四寸。中脘穴也。)氣海。(在臍下一寸五分。宛宛中。氣海穴也。)三里(從下廉穴上行一寸。銳肉之端按之肉起手。三里穴也。)三穴。使中氣溫。下元暖。則病無不愈。
若無前症。其人平日不甚虛弱。及病始發者。未可便灸。如瘴病既久。氣血已虛。服藥不效者。宜灸膏肓。(從魄之下行第四椎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或大椎。(一椎之上。大椎穴也。)及第五椎(五椎下神道穴也。)二穴。隨年壯尤妙。
及足三里。則久瘴自痊。熱瘴忌灸。
白話文:
[灸法]
凡是因為寒冷或是突然的惡劣環境導致的疾病剛開始出現,尤其是腰部和腳部感到冰冷,脈搏微弱且細小,這種因為飢餓受寒或是飲食不慎引發的病症,內部可以服用像是薑附等藥物來治療,外部則可以在中脘穴進行灸療。(中脘穴位於建裏穴上方,具體位置在肚臍往上四寸處。)另外,也可以在氣海穴(位於肚臘下方一寸五分,位於腹部凹陷中)、三里穴(位於下廉穴上方一寸,肌肉豐厚處,用手按壓會有肌肉隆起)進行灸療。這樣可以使中焦部位的氣溫和煦,下焦部位的元氣得到溫暖,那麼疾病基本上都能得到治癒。
然而,如果並沒有上述症狀,或者患者平常身體狀況不錯,以及疾病剛開始發作時,就不必急著進行灸療。對於那些長期被疾病纏繞,氣血已經虛弱,服用藥物效果不佳的患者,適合在膏肓穴進行灸療。(膏肓穴位於第四、五胸椎之間,距離脊椎兩側各三寸半的位置,患者需正坐彎腰,才能找到正確位置。)或者在大椎穴(位於第一胸椎上方)、第五椎下的神道穴進行灸療。按照患者的年齡進行灸療,效果更佳。
以及在足三里穴進行灸療,那麼長期的疾病就能自然痊癒。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熱性疾病的患者,則不適合進行灸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