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卷下 (1)
卷下 (1)
1. 陳皮半夏湯
治瘴瘧。不問先寒後熱。先熱後寒。多熱小寒。多寒小熱。皆因夏月傷暑。汗出不透。或秋傷風。或過食生冷。先傷脾胃。沐浴感冒。多作此疾。因為痰涎停於胸膈。所謂無痰不生瘧。初起宜先下感應丸。溫中去積滯。方服此以正氣去痰。
陳皮(去白),半夏(湯泡七次)
各等分為粗散。每服四錢。姜七片水煎。不拘時服。壯實人日三四服。虛弱人日二服。瘴瘧本於痰。痰生於濕。半夏能勝脾胃之濕。所以化痰。與陳皮同用。其味辛。辛能散滯氣。利水穀下氣。氣行則痰行。所以治瘴先用之。以正氣理痰也。
白話文:
治療瘴瘧,不論是先寒後熱、先熱後寒、多熱少寒、多寒少熱,都是因為夏季傷暑,汗出不透,或是秋季受風寒,或者過度食用生冷食物,先傷脾胃,沐浴受涼,導致的。因為痰涎停留在胸膈,俗話說「無痰不生瘧」。初期應該先服用感應丸,溫中去積滯。服用感應丸可以正氣去痰。
用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半夏(用湯泡七次)等分量,研磨成粗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七片薑,用清水煎服,不拘時間服用。體質強壯的人一天服用三到四次,體質虛弱的人一天服用兩次。瘴瘧源於痰,痰生於濕,半夏能去除脾胃的濕氣,所以可以化痰。與陳皮同用,陳皮辛味,辛能散滯氣,利水穀下氣,氣行則痰行,因此治療瘴瘧先用陳皮半夏,以正氣理痰。
2. 不換金正氣散
治四時感冒。五腫膈氣。和脾胃。溫中下痰。止霍亂吐瀉。心腹疼痛脹滿。吞酸噫痞。噎塞乾嘔噁心。中受寒濕生冷。外感風邪。及山瘴之氣。發而為瘴。身體沉重。骨節痠疼。頭昏鼻塞。未分陰陽之間。正宜服之。則氣自正。而病自退。及能止汗。治諸瘧疾。遍身浮腫。或風氣所灌。
手足腫痛。全不思飲食。腸腑時鳴。婦人胎前產後。皆可服之。小兒脾胃不和。時氣諸疾。又治四方不服水土。凡寓嶺南。此藥不可缺也。
厚朴(去皮生薑汁浸一夜),半夏(湯泡七次薑汁浸曬乾),陳皮(去白),藿香(去梗洗淨),甘草,草果(去皮),蒼朮(去皮米泔水浸一宿妙)
白話文:
治四時感冒等症方劑說明
此方可治四時感冒、五腫膈氣、和脾胃、溫中下痰、止霍亂吐瀉、心腹疼痛脹滿、吞酸噫痞、噎塞乾嘔噁心等症狀。適用於因中受寒濕生冷、外感風邪、或山瘴之氣而發病,表現為身體沉重、骨節痠疼、頭昏鼻塞等症狀,尚未分陰陽的患者。服用此方,可使氣自正,病自退,並能止汗、治諸瘧疾、遍身浮腫、手足腫痛、全不思飲食、腸腑時鳴等症狀。婦人胎前產後、小兒脾胃不和、時氣諸疾、四方不服水土等患者皆可服用。凡寓嶺南者,此藥不可或缺。
藥材:
- 厚朴(去皮,用生薑汁浸泡一夜)
- 半夏(用湯水泡七次,再用薑汁浸泡曬乾)
- 陳皮(去白)
- 藿香(去梗,洗淨)
- 甘草
- 草果(去皮)
- 蒼朮(去皮,用米泔水浸泡一宿效果佳)
上各等分先用鍋炒厚朴令香。次入蒼朮。炒令紫色。又會半夏。炒香熟。再入甘草炒黃。又入陳皮炒。方將眾藥安。藿香在中心。用藥遍蓋罨定。少時許。藿香乾。方可取出。同草果為散。每服薑棗水煎。一方無草果。按發瘴之地。地土卑薄。陰濕之氣恆盛。四時多熱。陽燠之氣恆泄。
濕氣盛則脾胃傷。陽氣泄。則脾胃冷。是方用厚朴之溫中去濕。滿陳皮之消痰下氣。蒼朮之燥濕健胃安脾。甘草之調中。同用以去敦阜之氣。半夏之利痰以除瘴本。藿香之芬芳助脾開胃止嘔。草果之辛以消食化滯。共為溫中正氣之劑。方名正氣者。謂其能正不正之氣。故治瘴為先用之劑。
白話文:
首先將所有藥材等量分好,先用鍋子炒厚朴,炒到香氣出來。接著放入蒼朮,炒到呈現紫色。再加入半夏,炒到香氣四溢且熟透。然後放入甘草,炒到變成黃色。接著放入陳皮,也炒一下。最後將所有藥材排列好,以藿香為中心,將其他藥材均勻鋪在上面,壓緊實。過一陣子,等藿香變乾,就可以取出。將這些藥材與草果混合,每次服用時,用生薑和大棗用水煎服。還有一種配方沒有草果。
之所以要使用這些藥材,是因為瘴氣流行的地域,土地貧瘠、陰濕之氣重,一年四季氣候炎熱,陽氣外泄。
濕氣過盛會傷脾胃,陽氣外泄則脾胃冰冷。這個方子用厚朴溫中去濕、陳皮消痰降氣、蒼朮燥濕健胃安脾、甘草調和脾胃,共同作用來去除濕濁之氣。半夏利痰,以去除瘴氣的根本。藿香芳香,可以幫助脾胃開胃止嘔。草果辛辣,可以消食化滯。所有藥材共同作用,起到溫中扶正的效果。這個方子叫做「正氣散」,意思是指它可以矯正不正之氣,因此在治療瘴氣時是首選的藥方。
3. 藿香正氣散
治證同前。嘔吐不止者。用此藿香葉(曬乾),陳皮(去白),半夏(湯泡薑汁浸炒),甘草,厚朴(去皮薑汁炒)
上各等分。薑棗水煎。此即前方去蒼朮草果。治瘴之嘔甚者。聞藥氣則嘔。蒼朮草果其氣太辛竄。故去之。
白話文:
治療方法與先前相同。如果患者不停地嘔吐,就用藿香葉(曬乾)、陳皮(去白)、半夏(湯泡薑汁浸炒)、甘草、厚朴(去皮薑汁炒),以上藥材等分,用薑棗水煎服。這是前方方劑去除蒼朮、草果後得到的方劑,用於治療瘴氣引起的嚴重嘔吐,患者聞到藥味就會嘔吐,因為蒼朮、草果氣味過於辛辣,所以去除。
4. 大無神朮散
治證同前。若兼耳閉心痛者。用此蒼朮。厚朴。陳皮。藿香。甘草。石菖蒲。姜水煎服。此方即不換金去半夏。加石蒲。此太無治瘴之方。若瘴初起兼耳閉心氣痛者。可擇用之。以菖蒲味辛能散邪開竅。治冷氣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同前。如果患者同時出現耳閉心痛的症狀,可以使用蒼朮、厚朴、陳皮、藿香、甘草、石菖蒲,用薑水煎服。
這個方子雖然不換金去掉半夏,加了石菖蒲,但其實並不適合治療瘴氣。如果瘴氣剛開始,患者同時出現耳閉心氣痛,可以考慮使用這個方子。因為菖蒲味辛,能散邪開竅,治療寒氣。
5. 二陳湯
治瘴病術術欲吐不吐。及嘔而膨脹。又治證候未分。用此服之待其明白見證。方用對證藥。
陳皮(五兩),半夏(五兩湯泡七次),茯苓(一兩去皮),甘草(一兩),
上剉散。每服五錢。姜七片。烏梅一個。水煎溫服。不拘時候。
諺云無痰不成瘧。故瘴病當以治痰為主。痰生於濕。由脾土不能制濕而成。是方用半夏辛溫能燥濕。茯苓甘淡能滲濕。濕去則痰不生。陳皮辛溫能和氣。甘草甘平能益脾。則土足以制濕。和氣則痰不能留滯。名曰二陳者。以半夏陳皮二藥宜陳用之為君。故名之。此方治瘴。首尾俱可用溫中固下之藥。恐其太峻。加入此方。含用則少緩。
白話文:
治療瘴病時,如果病人想吐但吐不出來,或吐了之後肚子脹脹的,又或者病症還沒確診,都可以先服用這個藥方,等病症明顯了再根據具體情況用其他藥物。方子使用陳皮五兩、半夏五兩(用湯泡七次)、茯苓一兩(去皮)、甘草一兩,將藥材切碎混合在一起,每次服用五錢,加入薑七片、烏梅一個,用清水煎煮溫服,不限時間。
俗話說「無痰不成瘧」,所以治療瘴病應以化痰為重點。痰是由濕氣引起的,脾土無法制約濕氣就會產生痰。這個方子用半夏辛溫燥濕,茯苓甘淡滲濕,濕氣去除痰就不會產生;陳皮辛溫和氣,甘草甘平益脾,就能讓脾土有能力制約濕氣,和氣就能避免痰滯留。這個方子叫做「二陳湯」,因為半夏和陳皮這兩味藥需要陳放後使用,所以稱為「二陳」。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瘴病,從開始到結束都可以使用溫中固下的藥物,但擔心藥效過於強烈,因此加入這個方子,讓藥性更溫和。
6. 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增寒壯熱。頭目昏痛。肢體拘急。乃闢山嵐瘴氣。脾寒痰瘧。四時疫病。治冷瘴及寒痰。加附子。人參。伏苓。甘草。半夏。蒼朮。厚朴。藿香。草果。陳皮。上各等分。每服三錢。烏梅一個。姜七片煎。熱服不拘時。是方乃不換金。合二陳加人參烏梅。
白話文:
治療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導致寒氣加重,發熱,頭昏腦脹,四肢僵硬,以及山嵐瘴氣、脾寒痰瘧、四時疫病、冷瘴寒痰等病症。可使用附子、人參、茯苓、甘草、半夏、蒼朮、厚朴、藿香、草果、陳皮等藥材,每種等量,每次服用三錢,配一個烏梅,七片生姜,煎湯熱服,不限時間。此方藥效顯著,稱為不換金湯。針對二陳湯加人參、烏梅,則更加有效。
瘴初起於濕痰之內積。邪氣之外感而成。故平胃以除濕。二陳以去痰。正氣以正不正之氣。人參之甘溫補脾。益元氣而利痰。烏梅之酸以止渴。收肺氣。可為治瘴良方。予每用溫中固下之藥。參合此方。甚獲奇效。
白話文:
瘴病的初始階段,往往發生在體內積聚的濕痰之中,並且是外感邪氣所引起。因此,使用平胃散來去除濕氣,二陳湯來消除痰液,並調正體內失衡的氣息。人參的甘溫性質能補脾,增強元氣且有利於化痰。烏梅的酸味能止渴,收斂肺氣,這可以作為治療瘴病的有效方法。我經常運用溫中固下的藥物,與此方結合使用,得到了非常奇特且顯著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