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全望

《瘴瘧指南》~ 卷上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0)

1. 常山

瘴與瘧。似同而實異。故瘴之輕者。全類瘧疾。醫者不知治瘴之法。例用常山白砒及草果。湧吐其痰。致元氣實者。荏苒難安。元氣弱者。即加腫脹。多致不起。深可太息。蓋瘴疾因陽氣不降又吐之。則不降之陽氣愈升。中氣愈虛。其不危者幾希。故白砒草果毫不可用。若常山猶有用處。

其力能去皮膚毛孔中之瘴氣。寒熱所感。邪氣多在榮衛及肉之間。欲除根本。非常山不可。然常山多能吐。人須制之使不吐。方可用。七寶飲冷服之。不吐截瘧丸。日服六七次。酒送之。亦不吐。屢驗之藥也。當知此藥乃末後之兵。方其瘴之始發。必先正氣和解。溫中鎮下。

固守乎病人元元之氣。兵法所謂避其來銳是也。及其熱之間斷也。明見其作息有時。一日一作。只有五六時即退。或間一日一作。審知其脾胃已和。下焦濕冷已去。元氣漸而平復。邪熱漸微漸短。即用七寶飲截瘧丸。則應手而愈。兵法所謂擊其惰歸者。是也。苟不明此理。當其病熱正盛。

而用常山。則非徒無益。而正氣愈損矣。

白話文:

【常山】

瘧疾與瘴氣病症相似但本質不同,因此輕微的瘴氣病狀,幾乎與瘧疾無異。有些醫生不瞭解治療瘴氣的方法,習慣使用常山、白砒和草果等藥物來催吐體內的痰溼,導致原本體質健康的人也變得虛弱不安,體質較差的人甚至會引發腫脹,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令人惋惜。這是因爲瘴氣疾病是因爲陽氣無法下降,再用催吐的方式,會讓原本就無法下降的陽氣更加上揚,中氣更虛,這樣不危及生命的機率就非常低了。因此,白砒和草果絕對不能使用,但常山還是有其用途的。

常山能清除皮膚毛孔中的瘴氣,由寒熱引起的感覺,邪氣大多存在於肌肉和皮膚之間,要想根除病因,非用常山不可。然而,常山容易引起嘔吐,必須控制不讓它引發嘔吐,才能使用。服用七寶飲並冷服,就不會引發嘔吐。截瘧丸每日服用六七次,以酒送服,也不會引起嘔吐,這是經過多次驗證有效的藥物。應該瞭解,這藥是最後的手段。當瘴氣剛開始發作時,應該先用正氣調和的方式,溫暖中焦,鎮定下焦。

固守病人的元氣,就像兵法中所說的避開敵人的鋒芒。等到熱症間斷,明顯看出病症的發生和消退有規律,一天一次發作,只有五六個小時就會退燒,或者隔一天發作一次,確認脾胃已經和順,下焦的溼冷已經消除,元氣逐漸恢復,邪熱逐漸減弱變短,這時使用七寶飲和截瘧丸,就能迅速痊癒。這就是兵法中所說的攻擊敵人疲憊歸來的時機。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在病情正熱的時候使用常山,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進一步損害正氣。

2. 黃耆白朮肉桂

瘴疾之作,率由暑熱,所以腠理不密,多自汗。醫者因其自汗,以治瘧之法治之,用參耆歸術之劑補之。服後愈覺煩悶難安,神識昏迷不知。天熱氣蒸,得雨方解;瘴病熱蒸,煩汗方除。白朮止汗,黃耆止汗,密腠理,汗不得出,熱蒸無由得解,更作煩悶神昏,故白朮黃耆亦不宜遽用。

或曰:「白朮黃耆,其性斂汗,為不可用,而肉桂亦非汗藥,何又用之?」余曰:「肉桂固能止汗,本草有曰『主溫中』,又曰『本乎地者,親下』,補腎用肉桂,故其性亦能引上焦之陽氣,下達腎經,故可用。」或曰:「子言,天氣熱蒸,得雨方解;瘴病熱蒸,得汗方除。今病者自汗,宜其瘴之愈也,何又不除?」

余曰:「此自汗略得舒片時之熱悶耳。若欲其愈,必也溫中固下,正氣和解,使陰升陽降,榮衛和調,邪無容地,自然大汗如雨,自頭至足,無處不出。大汗後渾身冰冷,惟口中所出之氣略溫。此等證候不見,瘴熱不復來矣。此時惟當慎其調攝,得百日,元氣可復常耳。」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黃芪白朮肉桂]

內容翻譯如下:

瘧疾的發生,大多源於酷熱,這使得皮膚毛孔無法緊密,導致大量出汗。醫生見患者大量出汗,便按照治療瘧疾的方法,使用了人參、黃芪、當歸、白朮這類補藥。服用後,病人反而感到更加煩悶不安,意識變得模糊不清。就像天氣炎熱,得等到下雨才能緩解;瘧疾病人的熱度,也要等到煩躁和汗水消除纔會好轉。白朮和黃芪都能止汗,使皮膚毛孔緊閉,汗液無法排出,體內的熱氣無法得到釋放,進而產生更嚴重的煩悶和意識混亂,因此,白朮和黃芪並不適合立即使用。

有人問:“既然白朮和黃芪因爲有收斂汗液的特性而不宜使用,但肉桂也不是發汗的藥物,爲什麼又能使用呢?”我回答:“肉桂確實能止汗,根據《本草》記載,它主要能溫中,又有‘本乎地者,親下’的說法,用肉桂來補腎,所以它的性質也能引導上焦的陽氣,下達到腎經,因此可以使用。”

又有人問:“你說,天氣熱時,得等到下雨才能緩解;瘧疾病人的熱度,要等到出汗才能消除。現在病人自己就在出汗,應該是瘧疾會好,爲什麼又不會消除呢?”

我解釋道:“這種自行出汗只能暫時緩解一下熱悶的感覺。要想真正痊癒,必須溫中固本,調和正氣,讓陰昇陽降,氣血和調,讓邪氣無處藏身,自然會大汗淋漓,如同下雨一般,從頭到腳,全身無處不出汗。大汗之後,全身冰冷,只有呼出的氣體略微溫暖。如果沒有出現這樣的症狀,瘧疾的熱度是不會再來的。此時,應當謹慎調養,大約一百天後,元氣就可以恢復常態。”

3.

本草載。三人晨同行觸霧。空腹者死。食粥者病。惟飲酒者。獨不病。南方天氣。清晨多霧而寒。故人相勉以飲酒。謂其可以禦寒闢瘴。殆不知乃發瘴之源也。蓋南方暑濕。飲酒則多中暑濕毒。兼瘴瘧之作。率由上膈痰飲。而酒尤能聚痰。嶺外諺云。莫飲卯時酒。莫飽申時飯。

此誠攝生之要也。然忌夕食者。人雖易曉。戒卯時酒者。人以為疑。蓋南方氣候不常。雖盛夏陰雨必寒。雖隆冬日出必暖。一日之間。寒燠屢變。要之晝多燠。夜多寒。飲酒過度。固非所宜。而卯酒尤甚。方其朝寒而飲。遇暴熱。則必聚痰以為病也。

白話文:

根據本草記載,有三個人在清晨一同出行,途中遇到了霧氣。其中,空腹的人死亡了,吃粥的人生病了,只有喝了酒的人沒有生病。在南方的天氣裡,清晨通常霧氣較重且氣溫較低,所以人們常常鼓勵彼此喝酒,認為這樣可以抵禦寒冷並避免瘴氣。然而,他們可能不知道,喝酒其實是引發瘴氣的根源。因為南方炎熱潮濕,喝酒容易導致中暑、濕毒,加上瘴瘧的發生,大多是由於膈肌以上的痰飲,而酒更會聚集痰液。有句嶺南的諺語說:「不要在卯時(早上5點至7點)喝酒,也不要讓申時(下午3點至5點)的飯菜吃得過飽。」

這確實是保養身體的重要原則。然而,避免晚上吃太多,人們通常容易理解;但告誡不要在卯時喝酒,人們可能會感到疑惑。這是因為南方的氣候變化無常,即使在炎熱的夏季,若是陰雨天氣就會很冷;即使在嚴寒的冬季,只要太陽出來就會暖和。一天之內,溫度可能反覆變換多次,但總的來說,白天多偏熱,夜晚多偏冷。過量喝酒當然不適合,而在卯時喝酒更是危險。當早晨氣溫較低時喝酒,若突然遇到高溫,就會聚集痰液,進而導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