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銘

《飲食須知》~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穀類

糵米,味甘苦性溫,即發芽谷也,與麥芽同功。粃糠,味甘性平,年荒亦可充飢。

大麥,味鹹性涼,為五穀之長,不動風氣,可久食。暴食似腳弱,為下氣也。熟則有益,生冷損人,炒食則動脾久。

小麥,味甘,麥性涼、面性熱、麩性冷、曲性溫。北麥日開花,無毒。南麥夜開花,有微毒。面性壅熱,小動風氣,發丹石毒。多食長宿癖,加客氣。勿同粟米、枇杷食。凡食麵傷,以萊菔、漢椒消之。寒食日用紙袋盛面懸風處,熱性皆去,數十年久留不壞,入藥尤良。新麥性熱,陳麥平和。服土茯苓、威靈仙、當歸者,忌濕面。麩中洗出麵筋,味甘性涼,以油炒煎,則性熱矣。多食難化,小兒病人勿食。

蕎麥,味甘性寒。脾胃虛寒者食之,大脫元氣,落眉發。多食難消,動風氣,令人頭眩。作面和豬羊肉熱食,不過八九頓,即患熱風。鬚眉脫落,還生亦希。涇邠以北,人多此疾。勿同雉肉、黃魚食。與諸礬相反,近服蠟礬等丸藥者忌之。誤食令腹痛致死。蕎麥穰作薦,闢壁蝨。

苦蕎麥,味甘苦,性溫,有小毒。多食傷胃,發風動氣,能發諸病。黃疾人尤當忌之。

𪍿麥,味甘性微寒。暴食似腳軟動冷氣,久即益人。作糵用,溫中消食。

雀麥,味甘性平。亦可救荒,充飢滑腸。

胡麻,味甘性平。即黑脂麻。修制蒸之不熟,令人發落。泄瀉者勿食。

白芝麻,味甘,生性寒、熟性熱、蒸熟者性溫。多食滑腸,抽人肌肉。霍亂及泄瀉者,勿食,其汁停久者,飲之發霍亂。

亞麻,味甘性微溫,即壁蝨胡麻也。其實亦可榨油點燈,但氣惡不可食。

大麻子仁,味甘性平,即火麻子也。先藏地中者,食之殺人。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道。婦人多食,即髮帶疾。食須去殼,殼有毒,而仁無毒也。

黑大豆,味甘性平。煮食則涼,炒食則熱,作腐則寒,作豉則冷,造醬及生黃卷則平。牛食之溫,馬食之涼。多食發五臟結氣,令人體重。豬肉同食,令生內疾。小兒同炒豆、豬肉並食,令壅氣,腹痛難止,致死十有八九。年十歲以上者,不畏也。服蓖麻子者,忌炒黑豆,犯之,脹滿致死。服厚朴者忌之,動氣也。小黑豆,味甘苦性溫。

黃大豆,味甘,生性溫、炒性熱,微毒。多食壅氣,生痰動嗽,發瘡疥,令人面黃體重。不可同豬肉食。小青豆、赤白豆性味相似,並不可與魚及羊肉同食。

赤豆,味甘酸性平。同鯉魚鮓食,令肝黃,成消渴。同米煮飯及作醬,食久發口瘡。驢食足輕,人食身重,以其逐精液,令肌瘦膚燥也。

赤小豆,味甘辛,性平下行。不可同魚鮓食,久服則降令太過,使津血滲泄,令人肌瘦身重。凡色赤者食之,助熱損人。豆粉能去衣上油跡。花名腐婢,解酒毒,食之令人多飲不醉。

白話文:

穀類

糵米:味道甘甜帶苦,性溫,就是發芽的穀物,功效與麥芽相同。穀糠:味道甘甜,性平,荒年時也可以充飢。

大麥:味道鹹,性涼,是五穀之首,不會引起風邪,可以長期食用。但暴食會導致腿腳無力,因為它能瀉下氣。熟的大麥有益,生冷的大麥則傷身,炒食則會久久影響脾胃。

小麥:味道甘甜,麥子性涼、麵粉性熱、麩皮性冷、麥芽性溫。北方的小麥白天開花,無毒;南方的小麥晚上開花,有微毒。麵粉性溫燥,略微會引起風邪,能誘發丹毒。多吃會導致宿疾加重,還會誘發外感。不要與小米、枇杷一起食用。如果食用麵食後身體不適,可用蘿蔔、胡椒消解。寒食節當天,可以用紙袋盛放麵粉,懸掛在通風處,就能去除麵粉的燥熱,即使存放數十年也不會壞掉,入藥效果更好。新麥性熱,陳麥性平。服用土茯苓、威靈仙、當歸的人,忌食濕面。麩皮中洗出的麵筋,味道甘甜,性涼,用油炒煎後,則性熱。多吃難以消化,小孩和病人不要食用。

蕎麥:味道甘甜,性寒。脾胃虛寒的人食用,會大量損耗元氣,導致眉毛和頭髮脫落。多吃難以消化,會引起風邪,讓人頭暈目眩。如果用蕎麥麵和豬肉或羊肉一起熱食,超過七八頓,就會患上熱病,鬚眉脫落,即使重新長出也是少見的。涇州、邠州以北地區,很多人有這種疾病。不要與野雞肉、黃魚一起食用。與明礬相剋,服用過蠟礬等丸藥的人忌食。誤食會導致腹痛致死。蕎麥秸秆可以做席子,可以驅除壁蝨。

苦蕎麥:味道甘甜帶苦,性溫,略有毒性。多吃會傷胃,引起風邪和氣血紊亂,能誘發各種疾病。患有黃疸的人尤其應該忌食。

𪍿麥:味道甘甜,性微寒。暴食會導致腿腳無力,引起寒邪,長期食用則有益。發芽後食用,能溫中和消化食物。

雀麥:味道甘甜,性平。也可以救荒,充飢,潤腸通便。

胡麻:味道甘甜,性平,就是黑芝麻。如果加工製作時蒸煮不熟,會導致脫髮。拉肚子的人不要食用。

白芝麻:味道甘甜,生的性寒,熟的性熱,蒸熟的性溫。多吃會潤腸通便,消耗肌肉。患有霍亂和拉肚子的人不要食用,芝麻汁放置時間長了,飲用會導致霍亂。

亞麻:味道甘甜,性微溫,就是壁蝨胡麻。它的種子可以榨油點燈,但氣味不好,不可食用。

大麻子仁:味道甘甜,性平,就是火麻子。如果先埋在地下,食用後會致死。多吃會損傷血脈,滑精損陽,導致陽痿。婦女多吃會導致婦科疾病。食用時必須去除外殼,因為外殼有毒,而仁無毒。

黑大豆:味道甘甜,性平。煮熟後性涼,炒熟後性熱,做豆腐後性寒,做豆豉後性冷,做醬油和生黃豆卷後性平。牛吃了性溫,馬吃了性涼。多吃會導致五臟積氣,讓人身體沉重。與豬肉同食,會導致內疾。小孩如果與炒豆、豬肉一起食用,會導致氣滯,腹痛難忍,甚至十之八九會死亡。十歲以上的孩子則不會有此危險。服用蓖麻子的人忌食炒黑豆,同食會導致腹脹致死。服用厚朴的人也忌食,會引起氣機紊亂。小黑豆:味道甘甜帶苦,性溫。

黃大豆:味道甘甜,生的性溫,炒熟後性熱,略有毒性。多吃會導致氣滯,生痰咳嗽,誘發瘡疥,讓人面色發黃,身體沉重。不可與豬肉同食。小青豆、赤白豆性味相似,也不可與魚和羊肉同食。

赤豆:味道甘甜帶酸,性平。與鯉魚鮓同食,會導致肝黃,患上消渴症。與米一起煮飯或做醬,長期食用會導致口腔潰瘍。驢吃了腳輕盈,人吃了身體沉重,因為它能去除精液,導致肌肉消瘦,皮膚乾燥。

赤小豆:味道甘甜帶辛辣,性平,具有瀉下作用。不可與魚鮓同食,長期服用會導致瀉下過度,使津液和血液外泄,導致肌肉消瘦,身體沉重。所有紅色食物,食用後都會助長火熱,損傷身體。赤小豆粉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漬。赤小豆花名腐婢,可以解酒毒,食用後可以多飲酒而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