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須知》~ 卷三 (5)
卷三 (5)
1. 菜類
香蕈,味甘性平。感陰濕之氣而成,善發冷氣,多和生薑食良。生山僻處者,有毒殺人。早英蕈有毒,不可食。
天花蕈,味甘性平。五臺山多蛇,蕈感其氣而生,故味雖美而無益。煮時以金銀器試之,不變黑者,方可食之。
磨菰蕈,味甘性寒。一云有毒,不可多食,動風氣發病。勿同雉肉食。雞㙡味甘性平,出雲南。
土菌,味甘性寒,有毒。槐樹上生者良,野田中者,有毒殺人。多食發冷氣,令人腹中微微痛,發五臟風,擁經脈,動痔漏,令人昏昏多睡,背膊四肢無力。冬春無毒,夏秋有毒。或有蛇蟲從下過也,夜中有光者、欲爛無蟲者、煮之不熟者、煮訖照人無影者、上有毛下無紋者、仰卷赤色者、墳墓中生棺木上者,並有毒殺人。勿同雉肉、鵪鶉食,中其毒者,地漿及糞汁解之。煮菌時投姜屑飯粒,若色黑者,殺人。否則無毒。或以苦茗白礬勺新水嚥下解之。妊婦食之,令子風疾。廣南人殺毒蛇,覆之以草,以水灑之,數日菌生,採干為末。入酒毒人,遇再飲酒,毒發立死。又南夷以胡蔓草毒人至死,懸屍於樹,汁滴地上,生菌子收之,名菌藥。毒人至烈。此皆不可不知,故並記之。苦竹菌有大毒,忌食。
羊肚蕈,味甘性寒。患冷積腹痛泄瀉者,勿食。
葛花菜,味苦甘性涼。產諸名山。秋霜浮空,如芝菌湧生地上,色赤味脆,亦蕈類也。
地耳,味甘性寒。春夏生雨中,雨後速採,見日即不堪用,俗名地踏菰。
石耳,味甘性平。味勝木耳。
鹿角菜,味甘性大寒。解面毒。丈夫不可久食,發痼疾,損腰腎經絡血氣,令人腳冷痹,少顏色。
龍鬚菜,味甘性寒。患冷氣人勿食。
石花菜,味甘鹹,性大寒滑。有寒積人食之,令腹痛。多食弱陽,發下部虛寒。
紫菜,味甘鹹性寒。多食令人發氣腹痛,有冷積者食之,令吐白沫。飲熱醋少許可解。其中防小螺螄損人,須揀淨用。凡海菜皆然。石蓴味甘性平,似紫菜而色青。凡海菜忌甘草。
海帶,味甘鹹性寒滑。不可與甘草同食。
海苔,味甘鹹性寒。多食發瘡疥,令人痿黃少血色。
白話文:
[菜類]
香蕈味道甘甜,性情平和。它因吸收陰濕之氣而生長,容易引發寒氣,最好與生薑一起食用。生長在偏僻山區的香蕈有毒,能致人死命。早英蕈有毒,不可食用。
天花蕈味道甘甜,性情平和。五台山蛇類眾多,天花蕈吸收蛇氣而生,所以雖然味道鮮美,卻沒有益處。烹煮時可用金銀器皿試驗,如果金銀器皿沒有變黑,才能食用。
磨菰蕈味道甘甜,性寒。有人說它有毒,不可多吃,會導致風邪發病。不可與野雞肉一起食用。雞㙡味道甘甜,性情平和,產於雲南。
土菌味道甘甜,性寒,有毒。生長在槐樹上的土菌品質較好,生長在野地裡的土菌則有劇毒,能致人死命。多吃會引發寒氣,令人腹痛,導致五臟風邪,阻塞經脈,誘發痔漏,讓人昏昏欲睡,四肢無力。冬春季節無毒,夏秋季節有毒。如果土菌底下有蛇蟲爬過,或者夜間發光、腐爛無蟲、煮不熟、煮熟後照人無影、菌蓋上有毛菌柄無紋、菌蓋向上卷曲呈紅色、生長在墳墓或棺木上的,都含有劇毒,能致人死命。不可與野雞肉、鵪鶉肉一起食用,中毒者可用地漿或糞便汁液解毒。煮土菌時放入薑末和米粒,如果顏色變黑,則有毒,能致人死命;否則無毒。也可以用苦茶、白礬和少量清水服下解毒。孕婦食用會導致胎兒患上風疾。廣南地區的人們會殺死毒蛇,用草覆蓋,灑水,數日後便會長出菌子,採摘曬乾磨成粉末。這種菌粉加在酒中能毒死人,如果再次飲酒,毒性就會立刻發作致死。還有南蠻地區的人用胡蔓草毒死人,將屍體懸掛在樹上,汁液滴在地上,會長出菌子,這種菌子叫做菌藥,毒性極烈。這些都是不可不知的,所以都記錄下來。苦竹菌劇毒,忌食。
羊肚蕈味道甘甜,性寒。患有腹部冷痛、腹瀉的人不宜食用。
葛花菜味道苦中帶甘,性涼。產於名山。秋季霜降時,像靈芝菌一樣湧出地面,顏色鮮紅,口感脆嫩,也是一種蕈類。
地耳味道甘甜,性寒。春夏季節生長在雨中,雨後要迅速採摘,見光後就不能使用了,俗稱地踏菰。
石耳味道甘甜,性情平和。味道比木耳更好。
鹿角菜味道甘甜,性極寒。可以解毒。男性不宜長期食用,會誘發痼疾,損傷腰腎經絡和血氣,導致腳冷痺痛,面色蒼白。
龍鬚菜味道甘甜,性寒。患有寒氣的人不宜食用。
石花菜味道甘甜鹹,性極寒滑。有寒積的人食用會腹痛。多吃會損傷陽氣,導致下體虛寒。
紫菜味道甘甜鹹,性寒。多吃會導致腹痛,有寒積的人食用會吐白沫。喝少量熱醋可以解毒。紫菜中可能混有小螺螄,會損害人體健康,須仔細挑揀乾淨後再食用。所有海菜都一樣。石蓴味道甘甜,性情平和,類似紫菜,但顏色青綠。所有海菜都忌諱與甘草一起食用。
海帶味道甘甜鹹,性寒滑。不可與甘草一起食用。
海苔味道甘甜鹹,性寒。多吃會導致瘡疥,讓人萎黃少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