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讀》~ 卷之一 (4)
卷之一 (4)
1. 肉蓯蓉
氣味甘、微溫,無毒。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久服輕身。
陳修園曰:肉蓯蓉是馬精落地所生,取治精虛者,同氣相求之義也。凡五勞七傷,久而不愈,未有不傷其陰者。蓯蓉補五臟之精,精足則陰足矣。莖中者,精之道路,精虛則寒熱而痛,精足則痛已矣。(又滑以去著)。精生於五臟,而藏之於腎,精足則陽舉,精堅令人多子矣。
婦人癥瘕,皆由血淤,精足則氣充,氣充則淤行也。葉天士注:癥瘕之謂其咸以耎堅,滑以去著,溫以散結,猶淺之乎測蓯蓉也。
張隱菴曰:馬為火畜,精屬水陰。蓯蓉感馬精而生,其形似肉,氣味甘溫,蓋稟少陰水火之氣,而歸於太陰坤土之藥也。土性柔和,故有蓯蓉之名。
白話文:
肉蓯蓉的味道甘甜,性味微溫,沒有毒性。主要能治療因過度勞累或情緒損傷所導致的五勞七傷,能補養身體的中氣,去除男性陰莖的寒冷、發熱和疼痛,滋養五臟,增強陰氣,補益精氣,使人多子,也能治療婦女的腫塊疾病。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
陳修園說:肉蓯蓉是馬的精液落地後所生長出來的,用它來治療精液虧虛的人,是根據同類相求的道理。凡是五勞七傷,久久不能痊癒,沒有不傷到陰氣的。肉蓯蓉能補養五臟的精氣,精氣充足,陰氣自然就充足了。陰莖是精液的通道,精液虧虛就會感到寒冷、發熱和疼痛,精液充足疼痛自然就消失了。(而且它的滑潤特性可以去除身體的阻塞)。精液產生於五臟,而藏在腎臟,精液充足,陽氣就會興盛,精液堅固,就能使人生育多個子女。
婦女的腫塊疾病,都是因為血瘀造成的,精氣充足則氣血充盛,氣血充盛則血瘀就能消散。葉天士註解說:癥瘕的特點是時而柔軟時而堅硬,利用其滑潤特性可以去除身體的阻塞,利用其溫性可以散開結聚,這大概就是對肉蓯蓉的了解了。
張隱菴說:馬是屬火的動物,精液屬水陰。肉蓯蓉是感受到馬的精液而生長,它的形狀像肉,氣味甘甜溫和,大概是稟受了少陰水火之氣,而歸於太陰坤土之藥。土的性質柔和,所以才有了肉蓯蓉這個名字。
2. 地黃
氣味甘、寒,無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
(參葉天士),地黃氣寒,入足少陰腎經。味甘無毒,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重濁,陰也;陰者,中之守也;傷中者,守中真陰傷也。地黃甘寒,補中焦之精汁,所以主之。血痹者,血虛閉而不運也。地黃味甘以滋脾血,氣寒以益腎氣,氣血行而閉者開矣。腎主骨,益腎則水足而骨髓充;脾主肌肉,潤脾則土滋而肌肉豐也。
作湯除寒熱積聚者,湯者蕩也,或寒或熱之積聚,湯能蕩之也。蓋味甘可以緩急,性滑可以去著也。又曰:除痹者,言不但逐血痹,更除皮肌筋骨之痹也。除皮肉筋骨之痹,則折跌絕筋亦可療矣。久服輕身不老,以先後二天交換,元氣與穀氣俱納也。生者尤良,謂其本性俱在也。
陳修園曰:地黃,《本經》名地髓,《爾雅》名芐,又名芑。唐以後幾蒸幾曬為熟地黃,苦味盡除,入於溫補腎經丸劑,頗為相宜;若入湯劑及養血涼血等方,甚屬不合。蓋地黃專取其性涼而滑利流通,熟則膩滯不涼,全失其本性矣。徐靈胎辨之甚詳,無如若輩竟執迷不悟也。
又曰:百病之極,窮必及腎。及腎,危證也。有大承氣湯之急下法,有桃花湯之溫固法,有四逆湯、白通湯之回陽法,有豬苓湯、黃連雞子黃湯之救陰法,有真武湯之行水法,有附子湯之溫補法,皆所以救其危也。張景岳自創邪說,以百病之生,俱從腎治。誤以《神農本經》上品服食之地黃,認為治病之藥。
(《內經》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毒藥攻邪。神農所列上品,多服食之品,即五穀、五果、五菜之類也,玩「久服」二字可見。聖人藥到病瘳,何以云久服?凡攻邪以去病,多取毒藥。)滋潤膠黏,反引邪氣斂存於少陰而無出路,以後雖服薑、附不熱,服芩、連不寒,服參、術不補,服硝、黃不下,其故何哉?蓋以熟地黃之膠黏善著。女人有孕服四物湯為主,隨證加入攻破之藥而不傷,以四物湯中之熟地黃能護胎也。
知其護胎之功,便可悟其護邪之害。膠黏之性最善著物,如油入面,一著遂不能去也。凡遇有邪而誤用此藥者,百藥不效。病家不咎其用熟地黃之害,反以為曾用熟地黃而猶不效者,定為敗症,豈非景岳之造其孽哉?
白話文:
地黃,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筋脈斷裂、身體內部受傷、血脈瘀阻、填補骨髓、生長肌肉。煮成湯藥可以去除體內因寒熱引起的積聚,也能夠去除痹症。新鮮的地黃效果更好。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衰老。
(參考葉天士的觀點)地黃性寒,歸入足少陰腎經。味道甘甜無毒,歸入足太陰脾經。氣味濃厚混濁,屬於陰性;陰,是體內精華的守護者;身體內部受傷,就是守護體內精華的陰氣受損。地黃甘甜性寒,可以補養中焦的精華汁液,所以可以治療此類問題。血痹,是指血虛導致血脈不通暢。地黃味道甘甜可以滋養脾血,性寒可以增強腎氣,使氣血運行,血脈自然通暢。腎主骨,滋養腎氣則腎中精水充足,骨髓也得到補充;脾主肌肉,潤養脾臟則脾土得到滋養,肌肉也變得豐滿。
煮成湯藥可以去除寒熱積聚,湯藥的作用是盪滌,無論是寒積還是熱積,湯藥都能把它清除掉。因為地黃味道甘甜可以緩解急迫的症狀,性滑可以去除滯留的物質。另外,說地黃可以去除痹症,不僅僅指可以去除血痹,還可以去除皮膚、肌肉、筋骨的痹症。皮膚肌肉筋骨的痹症都能去除,那麼跌打損傷導致的筋脈斷裂也可以治療了。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衰老,是因為陰陽二氣交替,使人體能同時吸收元氣和食物的精華。新鮮的地黃效果更好,是因為它保留了原有的藥性。
陳修園說:地黃,《本經》稱之為地髓,《爾雅》稱之為芐,又名芑。唐朝以後,地黃經過多次蒸煮和曬乾變成熟地黃,苦味完全去除,很適合用於溫補腎經的丸劑。如果用於湯劑或養血涼血的方子,就不太合適。因為地黃主要取其性涼、滑利、通暢的特性,如果變成熟地黃,就會變得黏膩而不再寒涼,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藥性。徐靈胎已經把這個道理講得很清楚了,可惜那些人還是執迷不悟。
還有人說:各種疾病發展到極點,最終都會影響到腎臟。一旦影響到腎臟,病情就變得危險了。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大承氣湯來急下攻邪,可以使用桃花湯來溫固陽氣,可以使用四逆湯、白通湯來回陽救逆,可以使用豬苓湯、黃連雞子黃湯來救陰,可以使用真武湯來利水,可以使用附子湯來溫補。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挽救危急的病情。張景岳自己創立了一種邪說,認為所有疾病都是從腎臟開始的,錯誤地把《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可以長期服用的地黃當作了治療疾病的藥物。
(《黃帝內經》說:五穀用來養生,五果用來輔助,五菜用來充實,毒藥用來攻邪。神農所列的上品,大多是可以用來長期服用的,比如五穀、五果、五菜等。從“久服”這兩個字就可以看出來。聖人配藥可以使疾病痊癒,為什麼還要說“久服”呢?凡是用來攻邪去病的藥物,大多是毒藥。)熟地黃滋潤黏膩的特性,反而會把邪氣引導到少陰經並且使其滯留無法排出,以後即使服用薑、附子也不會覺得熱,服用黃芩、黃連也不會覺得寒,服用人參、白朮也不會覺得補益,服用芒硝、大黃也不會覺得通便,原因就是熟地黃的黏膩性太強了。婦女懷孕後服用四物湯為主,根據病情加入攻破的藥物也不會傷到胎兒,是因為四物湯中的熟地黃能夠保護胎兒。
了解了熟地黃保護胎兒的作用,就可以明白它也具有保護邪氣的危害。黏膩的特性最容易附著在其他物質上,就像油滲入麵粉一樣,一旦附著就難以去除。凡是遇到有邪氣而誤用熟地黃的情況,各種藥物都會失效。病家不會責怪使用熟地黃的危害,反而認為曾經服用熟地黃都沒效果,一定是得了絕症,這難道不是張景岳造成的禍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