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園

《神農本草經讀》~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旋覆花

氣味鹹、溫,有小毒。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益氣。

陳修園曰:旋覆花氣溫,稟風氣而主散;味鹹,得水味潤下而耎堅。味勝於氣,故以味為主。唯其耎堅,故結氣脅下滿等症,皆能已之;唯其潤下,故停水驚悸,及五臟鬱滯而生寒熱等症,皆能已之。借咸降之力,上者下之,水氣行,痰氣消,而中焦自然受補矣。(《本經》名金沸草。

《爾雅》名盜庚。七、八月開花,如金錢菊。相傳葉上露水滴地即生。)桔梗,氣味辛、微溫,有小毒。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張隱菴曰:桔梗治少陽之脅滿,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腹滿,下焦之腸鳴。又驚則氣上,恐則氣下,悸則動中,是桔梗為氣分之藥,上中下皆可治也。張元素不參經義,謂桔梗乃舟楫之藥,載諸藥而不沉。

今人熟念在口,終身不忘,以元素杜撰之言為是,則《本經》幾可廢矣!醫門豪傑之士,能明神農之《本經》、軒岐之《靈》《素》、仲祖之《論》《略》,則千百方書,皆為糟粕。設未能也,必為方書所囿,而矇蔽一生矣。可畏哉!

白話文:

旋覆花

味道鹹,性溫,帶有些微毒性。主要治療氣結、胸脅脹滿、驚悸,可以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去除五臟之間的寒熱不調,並有補中益氣的功效。

陳修園說:旋覆花性質溫和,帶有風的特性所以能疏散;味道鹹,具有水的特性,能夠潤澤並軟化堅硬的物質。它的味道比氣味更重要,所以以味道的功效為主。因為它能軟化堅硬,所以對於氣結、胸脅脹滿等症狀都能有效;又因為它能潤澤下行,所以對於停留在體內的水分導致的驚悸,以及五臟功能失調引起的寒熱症狀,都能夠治療。它能藉由鹹味下降的力量,使上逆的氣往下走,讓水氣運行,痰氣消散,而中焦自然得到補養。《本草經》稱它為金沸草。

《爾雅》稱它為盜庚。在七、八月開花,形狀像金錢菊。相傳它葉子上的露水滴到地上就能生長。

桔梗

味道辛辣,性微溫,帶有些微毒性。主要治療胸脅疼痛如刀刺,腹部脹滿並伴隨腸鳴,以及驚恐和心悸等症狀。

張隱菴說:桔梗可以治療少陽經的胸脅脹滿,上焦的胸痹,中焦的腹部脹滿,以及下焦的腸鳴。另外,驚嚇時氣往上衝,恐懼時氣往下沉,心悸時則氣在體內震盪。可見桔梗是屬於治療氣的藥物,上、中、下三焦的氣病都可以治療。張元素不了解經書的含義,說桔梗是像船槳一樣的藥物,可以載著其他藥物而不下沉。

現在的人口頭上常常唸著這個說法,終身不忘,把張元素杜撰的說法當成真理,這樣的話,《本草經》幾乎可以廢棄了!醫學界有才能的人,如果能明白神農的《本草經》、黃帝和岐伯的《黃帝內經》、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那麼其他成千上百的醫方書籍,都只不過是糟粕而已。如果做不到這樣,一定會被其他的醫方書籍所限制,而一生都陷於迷茫之中。真是可畏啊!

2. 葶藶

味辛寒。主癥瘕、積聚、結氣,(水飲所結之疾。)飲食寒熱,破堅逐邪,(亦皆水氣之疾。)通利水道。(肺氣降則水道自通。)

徐靈胎曰:葶藶滑潤而香,專瀉肺氣,肺為水源,故能瀉肺,即能瀉水,凡積聚寒熱從水氣來者,此藥主之。

大黃之瀉,從中焦始;葶藶之瀉,從上焦始。故《傷寒論》中承氣湯用大黃,而陷胸湯用葶藶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寒。主要治療腹腔腫塊、積聚不散的氣結,這些多半是水液停滯所導致的疾病。也能處理因為飲食寒熱不調引起的疾病,能夠破除堅硬的積塊,驅逐病邪,這些也都是水氣引起的疾病。同時還能疏通水道。(當肺氣順暢下降時,水道自然會暢通。)

徐靈胎說:葶藶滑潤且帶有香氣,專門用來瀉肺氣,而肺是水的源頭,所以瀉肺氣就能達到瀉水的功效。凡是積聚、寒熱等疾病由水氣所引起的,都可以用這個藥來治療。

大黃的瀉下作用,是從中焦開始的;葶藶的瀉下作用,則是從上焦開始的。所以《傷寒論》中,承氣湯使用大黃,而陷胸湯則使用葶藶。

3. 連翹

氣味苦、平。主寒熱,鼠瘻,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主要治療寒熱往來、鼠瘡、瘰癧(淋巴結核)、癰腫、惡性瘡瘍、癭瘤(甲狀腺腫大)、結熱(身體內部鬱積的熱邪)、蠱毒等病症。

4. 夏枯草

氣味苦、辛,寒。主寒熱,瘰癧,鼠瘻,頭瘡,破症,散癭,結氣,腳腫,濕痹,輕身。

白話文:

味道苦、辛辣,屬性寒涼。主要治療寒熱往來、瘰癧(淋巴結核)、鼠瘻(潰爛流膿的瘡)、頭部瘡瘍、破除積聚的硬塊、散去癭瘤(甲狀腺腫大)、消解氣結、腳部腫脹、濕痹(風濕病),並且能使身體輕健。

5. 代赭石

氣味苦、寒。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

【述】代赭石氣寒入腎,味苦無毒入心。腎為坎水,代赭氣寒益腎,則腎水中一陽上升;心為離火,代赭味苦益心,則心火中一陰下降。水升火降,陰陽互藏其宅,而天地位矣。故鬼疰賊風精魅惡鬼,以及蠱毒腹中邪毒,皆可主之。腎主二便,心主血,血熱則赤沃漏下,苦寒清心,心腎交,所以主女子赤沃漏下。

仲景代赭旋覆花湯,用之極少。後人昧其理而重用之,且賴之以鎮納諸氣,皆荒經之過也!

白話文:

代赭石,味道苦,性寒。主要治療鬼疰病、賊風、蠱毒等病症,能殺死精怪惡鬼,解除腹中的毒邪之氣,也能治療女性赤白帶下。

代赭石性寒,歸腎經;味道苦,無毒,歸心經。腎屬水,代赭石性寒能補益腎,使腎中的陽氣上升;心屬火,代赭石味苦能補益心,使心中的陰氣下降。水升火降,陰陽互相平衡,就能達到天地和諧的狀態。所以像鬼疰病、賊風、精怪惡鬼,以及蠱毒、腹中邪毒等,都能夠用它來治療。腎掌管二便,心掌管血液,血熱就會導致赤白帶下,而苦寒的代赭石能清心火,心腎功能協調,所以能治療女性的赤白帶下。

張仲景的代赭旋覆花湯中,代赭石用量極少。後人不明其理而大量使用,甚至依賴它來鎮靜和降逆氣,實在是荒謬錯誤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