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讀》~ 卷之三 (9)
卷之三 (9)
1. 枳實
氣味苦、寒,無毒。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
白話文: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皮膚大風(一種皮膚病),皮膚劇癢如芝麻;消除寒熱鬱結,止痢疾,增強肌肉,調和五臟,增強元氣。
張隱菴曰:枳殼氣味苦寒,冬不落葉,稟少陰標本之氣化。臭香形園,花白多刺,瓤肉黃白,又得陽明金土之氣化。主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者,得陽明金氣而制風,稟少陰水氣而清熱也。除寒熱結者,稟少陰本熱之氣而除寒,標陰之氣而除熱也。止痢、長肌肉者,得陽明中土之氣也。
白話文:
張隱菴說:枳殼味苦性寒,冬季也不落葉,具有少陰標本之氣化。果實香味濃鬱,形狀圓潤,花朵白色,多刺,果肉黃白色,又具有陽明金土之氣化。主治皮膚上起大風團,如麻豆般大小,奇癢難耐者,是陽明金氣剋制風邪,少陰水氣清熱的作用。能消除寒熱結聚,是少陰本熱之氣消除寒邪,少陰標陰之氣消除熱邪的作用。止痢疾,增長肌肉,是陽明中土之氣的作用。
五臟發原於先天之少陰,生長於後天之陽明,故主利五臟。得少陰之陰故益氣,得陽明之氣故輕身。仲祖本論,有大承氣湯,用炙厚朴、炙枳實;小承氣湯,用生厚朴、生枳實;生熟之間,有意存焉,學者不可不參。
白話文:
五臟發源於先天的少陰經,生長壯大在後天的陽明經,所以陽明經主利五臟。能得到少陰的陰質,所以增益氣血;能得到陽明的氣質,所以身體輕便。仲祖所論述的,有大承氣湯,用經炙過的厚朴、枳實;小承氣湯,用未經炙過的厚朴、枳實;生熟之間,是別有用意的,學習的人不可不加以參考。
按《本經》有枳實,無枳殼,唐《開寶》始分之。然枳殼即枳實之大者,性宣發而氣散,不如枳實之完結,然既是一種,亦不必過分。
白話文:
根據《本草經》記載,有枳實,但沒有枳殼,直到唐代《開寶》才將其分開。然而,枳殼實際上就是較大的枳實,性質宣發而氣味散發,不如枳實完整收斂。儘管如此,既然都屬於同一種,也不必過分分開。
2. 黃柏
氣味苦寒,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白話文:
氣味苦寒,無毒:可以治療五臟腸胃中產生的結熱、黃疸、腸痔,還能止泄痢。對於女子漏下赤白以及陰部傷蝕瘡也有療效。
陳修園曰:黃柏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皮厚色黃,得太陰中土之化。五臟為陰,凡經言主五臟者,皆主陰之藥也。治腸胃中熱結者,寒能清熱也。治黃疸、腸痔者,苦能勝濕也。止泄利者,濕熱泄痢,唯苦寒能除之,而且能堅之也。女子胎漏下血,因血熱妄行;赤白帶下,及陰戶傷蝕成瘡,皆因濕熱下注;黃柏寒能清熱,苦可燥濕,所以主之。然皆正氣未傷,熱毒內盛,有餘之病,可以暫用,否則不可姑試也。
凡藥之燥者,未有不熱;而寒者,未有不濕;黃柏於清熱之中,而兼燥濕之效。
白話文:
陳修園說:黃柏性寒,具有天冬的寒冷水氣;味苦無毒,具有南方火的火氣;皮厚色黃,具有太陰中土所化的陰氣。五臟屬陰,凡是藥典中說能主治五臟的藥物,都是陰藥。治療腸胃中的熱結,寒能清熱。治療黃疸、腸痔,苦能勝濕。止瀉痢,濕熱泄痢,只有苦寒的藥物才能消除,而且還能使大便成形。女子胎漏下血,是因血熱妄行;赤白帶下,以及陰戶傷蝕成瘡,都是因濕熱下注;黃柏寒能清熱,苦可燥濕,所以能治療這些疾病。但是,這些都是正氣未傷,熱毒內盛,有餘之病,可以暫時使用,否則不可輕易嘗試。
凡是藥性偏燥者,沒有不熱的;而藥性偏寒者,沒有不濕的;黃柏在清熱湯劑中使用,同時兼具燥濕的功效。
3. 山茱萸
氣味酸、平,無毒。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去核)。
白話文:
氣味:酸,平,無毒。
主治:胸腹以下的邪氣,寒熱,溫暖中焦,排出體內的寒濕痹症,驅除三蟲,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盈。(去除果核)
陳修園曰: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稟厥陰、少陽木火之氣化。手厥陰心包、足厥陰肝,皆屬於風木也;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皆屬於相火也。心下巨闕穴,乃手闕陰心包之募,又心下為脾之分。曰邪氣者,脾之邪實為肝木之邪也。足厥陰肝木,血少氣亢則克脾土,並於陽則熱,並於陰則寒也。
白話文:
陳修園說:山茱萸顏色紫赤,味道酸澀,具有陰陽二氣的性質,分佈在心包經和肝經。心包經和肝經都屬於風木,三焦經和膽經都屬於相火。巨闕穴是心包經的募穴,位於心窩。心窩也是脾的部位。所謂的邪氣,其實是脾臟的病邪,實為肝木的病邪。肝木血少氣多,就會剋制脾土,如果和陽氣相結合就會導致燥熱,如果和陰氣相結合就會導致寒冷。
又寒熱往來,為少陽之病,山萸稟木火之氣化,故咸主之。山萸味酸收斂,斂火歸於下焦,火在下謂之少火,少火生氣,所以溫中。山萸味酸入肝,肝主藏血,血能充膚熱肉,所以逐周身寒濕之痹。三蟲者,厥陰風木之化也;仲景烏梅丸之酸,能治蛔厥,即此物悟出。肝者,敢也,生氣生血之臟也。
孫真人生脈散中,有五味之酸,能治倦怠而輕身,亦從此物悟出。
白話文:
如果出現寒熱交替的狀況,這就是少陽病,而山茱萸天生具有木火之氣,因此能夠治療少陽病。山茱萸的味道是酸的,具有收斂的作用,酸味可以斂火歸於下焦,這種情況稱為少火,少火可以生氣,所以能夠溫暖身體的中央。山茱萸的味道是酸的,可以進入肝,肝臟主藏血,血液可以充養皮膚和肌肉,因此能夠驅散周身寒濕引起的痹症。三蟲,指的是厥陰風木之氣的變化;仲景的烏梅丸是酸的,能夠治療蛔厥,這個道理就是從這裡衍生出來的。肝臟,具有敢的特性,是生氣生血的臟器。
孫真人《生脈散》組方中有五種酸味藥材,能治療人體倦怠、輕身,這個道理也是從這個方子中領悟出來的。
張隱菴曰:仲祖八味丸,用山茱萸,後人去附、桂改為六味丸,以山茱萸為固精補腎水之藥,此外並無他用,皆因安於苟簡,不深討故也。今詳觀《本經》,山茱萸之功能如此,學者能於《本經》之內會悟而廣其用,庶無拘隘之弊。
白話文:
張隱菴說:仲祖的八味丸,使用了山茱萸,後人去掉附子、桂枝,改為六味丸,他們認為山茱萸只有固精補腎、滋陰的作用,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用處,這都是因為他們安於苟且,不深入研究的緣故。我仔細閱讀了《本經》,山茱萸的功能遠不止這些,學者們如果能夠在《本經》中領悟它的妙處,並進一步擴大它的用途,就能夠避免視野狹隘的弊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