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園

《神農本草經讀》~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防己

氣味辛、平,無毒。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

【述】,防己氣平,稟金之氣;味辛無毒,得金之味入手太陰肺經。風寒溫瘧者,感風寒而患,但熱不寒之瘧也。熱氣諸癇者,心有熱而患牛、馬、豬、羊、雞、諸癇也。溫熱皆為陽邪,癇瘧皆屬風木,防己可以統治之。除邪者,又申言可除以上之邪氣也。然肺為水之上源,又與大腸相為表裡,防己之辛平調肺氣,則二便利矣。

張隱菴曰:《經》云:水道不行則形消氣索,是水有隨氣而運行於膚表者,有水火上下之相濟者,如氣滯而水不行則為水病、痰病矣。防己生於漢中者,破之紋如車輻,莖藤空通,主通氣行水,以防己土之制,故有防己之名。《金匱》方治水病有防己黃耆湯、防己茯苓湯;治痰病有木防己湯、防己加茯苓芒硝湯;《千金方》治遺尿、小便澀,有三物木防己湯;蓋氣運於上,而水能就下也。而李東垣有云: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藥,病在上焦氣分者禁用。

又云:如險健之人,幸災樂禍首為亂階,若善用之亦可敵凶突險。此瞑眩之藥,故聖人存而不廢。噫!如此議論,不知從何處參出?夫氣化而後水行,防己乃行氣利水之品,反云上焦氣分不可用,何不通之甚乎?防己能運行去病,是運中有補。《本經》列於中品之前,奚為存而不廢?緣其富而貪名,無格物實學,每為臆說,使後人遵之如格言,畏之若毒藥,非古人之罪乎?李時珍乃謂千古而下,惟東垣一人誤矣。嗟嗟!安得伊歧重出世,更將經旨復重宣也。

白話文:

防己,味道辛辣,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瘧疾、熱病引起的各種癲癇,可以去除邪氣,並使大小便通暢。

防己的性質平和,帶有金的屬性;味道辛辣且無毒,是金的味道,歸屬於手太陰肺經。所謂風寒溫瘧,是指感受風寒而導致的,發作時只發熱不畏寒的瘧疾。熱氣諸癇,是指因為心臟有熱而導致的牛、馬、豬、羊、雞等各種癲癇。溫熱都屬於陽邪,癲癇和瘧疾都屬於風木之病,防己都可以治療。去除邪氣,是再次強調它可以去除以上提到的邪氣。肺是水液的源頭,又與大腸互為表裡,防己的辛平和調肺氣,就能使大小便通暢。

張隱菴說,《黃帝內經》提到:水道不通暢,身體就會消瘦、氣息微弱。說明水在身體內是隨著氣運行於皮膚表面的,也有水火互相調濟的作用。如果氣滯而水無法正常運行,就會產生水腫和痰飲等疾病。漢中出產的防己,切開後紋路像車輪的輻條,莖藤中空可以通氣,它主要是用來通氣利水,因為有土的制約,所以才叫防己。《金匱要略》中治療水病的方劑有防己黃耆湯、防己茯苓湯;治療痰病的有木防己湯、防己加茯苓芒硝湯;《千金方》治療遺尿、小便不暢有三物木防己湯。這說明氣往上運行,而水往下流動。而李東垣卻說:防己是治療下焦血分疾病的藥,如果病在上焦氣分,就不能使用。

他又說:就像那些危險又強健的人,幸災樂禍是引發禍亂的開端,如果能善用他們,也可以抵擋兇險的突發狀況。這類藥物會有瞑眩反應,所以聖人保留下來沒有廢棄。哎!這樣的議論,真不知道是從哪裡領悟出來的?氣化之後水才能運行,防己是行氣利水的藥,反倒說上焦氣分不能用,實在太不通達了!防己能運行以去除疾病,這運行之中也帶有補益的作用。《本草經》把它列為中品之首,為什麼還要保留不廢呢?只是因為有些人沽名釣譽,沒有實際研究,常常發表主觀臆斷的言論,使得後人把這些話當成格言,像對待毒藥一樣害怕,這不是古人的錯啊!李時珍認為,千古以來,只有李東垣一人錯了。唉!真希望有伊尹、歧伯這樣的人再次出現,重新闡述經文的真正含義!

2. 狗脊

氣味苦、平。主腰背強,關機緩急,風痹寒濕膝痛,頗利老人。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主要治療腰背僵硬、關節活動不靈活、拘攣疼痛、風濕痹痛引起的寒濕膝蓋痛,對於老年人尤其有益。

3. 秦艽

氣味苦、平,無毒。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痛,下水,利小便。

張隱菴曰:秦艽氣味苦平,色如黃土,羅紋交糾,左右旋轉,稟天地陰陽交感之氣。蓋天氣左旋右轉,地氣右旋左轉,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主治寒熱邪氣者,地氣從內以出外,陰氣外交於陽,而寒熱邪氣自散矣。治寒濕風痹肢節痛者,天氣從外以入內,陽氣內交於陰,則寒濕風三邪合而成痹以致肢節痛者,可愈也。地氣運行則水下,天氣運行則小便利。

白話文:

秦艽的味道苦,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寒熱引起的疾病,以及寒濕風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還能使水分向下排出,促進小便。

張隱菴說:秦艽的味道苦而性平,顏色像黃土,紋路交錯,左右旋轉,是稟受天地陰陽交感之氣的。因為天氣是左旋右轉,地氣是右旋左轉,左右方向是陰陽運行的路徑。之所以能治療寒熱邪氣,是因為地氣從內向外散發,陰氣向外與陽氣相交,這樣寒熱邪氣自然就消散了。之所以能治療寒濕風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是因為天氣從外向內吸收,陽氣向內與陰氣相交,這樣寒、濕、風三種邪氣結合而成的麻痹導致肢體疼痛的情況,就能夠治癒。地氣運行就能使水分向下排出,天氣運行就能使小便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