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讀》~ 卷之二 (9)
卷之二 (9)
1. 滑石
氣味甘、寒,無毒。主身熱泄澼,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久服輕身,耐飢長年。
按:滑石氣寒,得寒水之氣入手足太陽;味甘入足太陰;且其色白兼入手太陰。所主諸病,皆清熱利水之功也。益精延年,言其性之循不比他種石藥偏之為害也。讀者勿泥。
白話文:
滑石,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身體發熱、腹瀉不止、婦女產後乳汁不下、小便不通暢等症狀;能幫助排泄小便、清除胃中積聚的寒熱,並有益於精氣。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耐餓並且延年益壽。
說明:滑石的性質寒涼,得到寒水之氣,所以歸屬於手足太陽經;味道甘甜,歸屬於足太陰經;而且它的顏色是白色,也歸屬於手太陰經。它所治療的各種疾病,都是因為它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至於說它能增益精氣、延年益壽,是指它藥性平和,不像其他一些石類藥物那樣有偏性而產生危害。讀者不要過於拘泥字面意思。
2. 紫石英
氣味甘、溫,無毒。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
陳修園曰:紫石英氣溫,稟木氣而入肝;味甘無毒,得土味而入脾。咳逆邪氣者,以心腹為脾之部位,人之呼吸,出心肺而入肝腎,脾居中而轉運,何咳逆之有?惟脾虛受肝邪之侮,不能下轉而上衝,故為是病;其主之者,溫能散邪,甘能和中,而其質又重而能降也。補不足者,氣溫味甘,補肝脾之不足也。
風寒入於子宮,則肝血不藏,脾血亦不統,往往不能生育,脾土之成數十,所以十年無子也;紫石英氣溫可以散子宮之風寒,味甘可以補肝脾之血也。久服溫中輕身,延年者,誇其補血納氣之力也。
按:白石英治略同,但紫色屬陰,主治衝脈血海,多在下功。白為金色,主治消渴,兼理上焦之燥。
白話文:
紫石英,味道甘甜,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胸腹部的咳逆、邪氣,可以補養身體的虛損不足。對於婦女因為風寒侵入子宮,導致十年不孕的,也能夠治療。長期服用可以溫養脾胃,使身體輕健,延年益壽。
陳修園說:紫石英性溫,禀賦木的特性而入肝經;味道甘甜無毒,得到土的滋味而入脾經。所謂胸腹部的咳逆邪氣,因為胸腹是脾臟的位置,人的呼吸,從心肺出去,進入肝腎,脾臟居中負責轉運,怎麼會有咳逆的狀況呢?是因為脾虛受到肝邪的侵犯,不能下行而向上衝逆,所以才會有這種病。紫石英能治療,是因為它的溫性可以驅散邪氣,甘味可以調和脾胃,而且它的質地又重,能使氣下行。所謂補不足,是因為它性溫味甘,可以補養肝脾的不足。
風寒侵入子宮,就會導致肝血不能收藏,脾血也不能統攝,常常因此不能生育,脾土的生數不足,所以十年都沒有孩子。紫石英的溫性可以驅散子宮的風寒,甘味可以補養肝脾的血氣。長期服用可以溫養脾胃,使身體輕健,延年益壽,是稱讚它補血納氣的能力。
按語:白石英的功效與紫石英大致相同,但是紫色屬陰,主要作用在衝脈、血海,多在下部起作用。白色屬金,主要治療消渴病,兼顧調理上焦的燥熱。
3. 赤石脂
氣味甘、平,無毒。主黃疸,泄痢,腸澼膿血,陰濁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飢,輕身延年。五色石脂,各隨五色補五臟。
陳修園曰:赤石脂氣平稟金氣,味甘得土味,手足太陰藥也。太陰濕勝,在皮膚則為黃疸,在腸胃則為泄痢,甚則為腸澼膿血;下注於前陰,則為陰蝕並見赤白帶下;下注於後陰,則為下血;皆濕邪之氣為害也。石脂具濕土之質,而有燥金之用,所以主之。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等證,皆濕氣鬱而為熱,熱盛生毒之患;石脂能燥濕化熱,所以主之。
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飢、延年者,濕去則津生,自能補髓益氣,補髓助精也、益氣助神也;精神交會於中土,故有肥健不飢,輕身延年之效也。
白話文:
翻譯內容:
赤石脂,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黃疸、腹瀉、痢疾、腸道潰瘍出血、女性陰道分泌物異常(包括白帶和血性分泌物)、各種邪氣引起的癰腫、毒瘡、痔瘡、惡性瘡瘍、頭部潰瘍和疥癬瘙癢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補益骨髓、增強氣力,使人身體強壯、不易飢餓,身體輕盈並能延年益壽。不同顏色的石脂,則能依據其顏色分別補益人體的五臟。
陳修園說:赤石脂的性質平和,屬性金,味道甘甜,屬性土,是手太陰和足太陰經的藥物。太陰經濕氣過盛,表現在皮膚就會產生黃疸,表現在腸胃就會導致腹瀉,嚴重時會形成腸道潰瘍出血;濕氣往下侵犯到前陰,就會造成陰部潰爛並出現紅白帶下;濕氣往下侵犯到後陰,就會導致下體出血;這些都是濕邪侵犯所造成的危害。赤石脂具有濕土的性質,同時具有燥金的作用,所以可以用來治療上述這些疾病。癰腫、毒瘡、痔瘡、惡性瘡瘍、頭部潰瘍和疥癬瘙癢等症狀,都是因為濕氣鬱積導致發熱,熱盛產生毒素而造成的疾病;赤石脂能夠燥濕化熱,所以能治療這些疾病。
長期服用赤石脂能補益骨髓、增強氣力、使人身體強壯、不易飢餓並能延年益壽,這是因為濕氣去除後,體內津液就會自然產生,自然能補益骨髓,補充骨髓就能增加精氣,增強氣力就能使精神飽滿;精神和精氣交融於脾胃,所以能使人身體強壯、不易飢餓,身體輕盈並能延年益壽。
4. 禹餘糧
氣味甘寒,無毒。主咳逆,(補中降氣不使以逆。)寒熱(除脾胃濕滯之寒熱,非謂可以通治寒熱。)煩滿,(性寒除熱,即可上止煩;質重降逆,即可以泄滿。)下利赤白。(除濕熱之功。)血閉,癥瘕。(消濕熱所滯之淤積。)大熱。(熱在陽明者,熱必甚,此能除之。
)煉餌,服之不飢,(其質類穀粉而補脾土,所以謂之糧而能充飢也。)輕身延年。(補養後天之效。)
按李時珍曰:生池澤者,為禹餘糧;生山谷者,為太一餘糧。《本經》雖分兩種,而治體則同。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咳嗽氣逆(能補益中焦、使氣下降,不讓氣向上逆行)、忽冷忽熱的症狀(是解除脾胃因濕氣停滯而產生的忽冷忽熱,並非指能治療所有寒熱病症)、心煩胸悶(性寒能清除熱邪,所以能止心煩;質地厚重能使氣下降,所以能解除胸悶)、腹瀉,且大便帶有紅或白色的黏液(有去除濕熱的功效)。還能治療閉經、腹部腫塊(能消除因濕熱停滯造成的淤積),以及高燒(陽明經的熱邪會導致高燒,此藥能清除)。
將其煉製成藥丸服用,能讓人不感到飢餓(它的質地類似穀粉,能補養脾土,所以稱之為「糧」,而且能充飢)。還能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是補養後天之氣的效果)。
李時珍說:生長在池塘沼澤的稱為「禹餘糧」,生長在山谷的稱為「太一餘糧」。《本經》雖然將兩種區分開來,但治療的功效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