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讀》~ 卷之二 (6)
卷之二 (6)
1. 牡桂
又數日,大汗、嘔逆、氣喘欲絕。又延余診之,脈如吹毛,指甲黯,四肢厥冷。余驚問其少君曰:前「此直言獲咎,以致今日病不可為,余實不能辭其責也。但尊大人於庚申夏間將入都,沾恙一月,余進藥三劑全愈,迄今三載,尚守服舊方,精神逾健,豈遂忘耶?茲兩次遵命而來,未准一見,此症已束手無策,未知有何面諭?」渠少君云:「但求氣喘略平。」所以然者,非人力也。
余不得已,以《金匱》桂苓甘術湯小劑應之(茯苓二錢、白朮、桂枝、炙甘草各一錢。)次日又延,余知術拙不能為力,固辭之別延醫治。後一曰歿。旋聞醫輩私議,桂苓甘術湯為發表之劑,於前證不宜。夫桂苓甘術湯豈發表劑哉!只緣湯中之桂枝一味,由來被謗。余用桂枝,宜其招謗也。
噫!桂枝之屈於不知己,將何時得以大申其用哉!
桂枝性用,自唐宋以後,罕有明其旨者。叔父引張隱菴注,字字精確。又引徐忠可之論,透發無遺。附錄近日治案,幾於痛哭垂涕而道之。其活人無己之心,溢於筆墨之外。吾知桂枝之功用,從此大彰矣!又按:仲景書桂枝條下,有「去皮」二字;葉天士《醫林指南》方中,每用桂枝末,甚覺可笑。蓋仲景所用之桂枝,只取梢尖嫩枝,內外如一,若有皮骨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
諸書多未言及,特補之。(受業侄鳳騰、鳴岐注。)
白話文:
過了幾天,病人出現大量流汗、噁心嘔吐、呼吸急促,幾乎要斷氣。又請我去看診,把脈時感覺脈搏像吹在羽毛上那樣微弱,指甲呈現暗紫色,四肢冰冷。我驚訝地問病人的兒子說:「之前我直言指出病情,導致今天病情如此嚴重,我實在難辭其咎。但是,您父親在庚申年夏天要進京時,曾生病一個月,我開了三帖藥就完全康復了,到現在三年了,還在服用之前的藥方,精神更加健朗,怎麼就忘記了呢?這次我兩次奉命前來,都沒能見到病人,現在病情已經束手無策,不知道有什麼要當面交代?」病人的兒子說:「只希望呼吸急促能稍微平緩一點。」會變成這樣,實在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
我不得已,用了《金匱要略》裡的桂苓甘術湯的縮減劑量來應急(茯苓二錢、白朮、桂枝、炙甘草各一錢)。第二天又請我去看診,我知道自己醫術拙劣,無能為力,於是就推辭,請他們另請高明。後來隔一天,病人就過世了。之後聽到一些醫生私下議論,說桂苓甘術湯是發散的藥劑,對於之前的症狀並不適合。唉!桂苓甘術湯難道是發散的藥劑嗎?只是因為湯裡的桂枝這一味藥,一直以來都被人誤解。我使用桂枝,自然會招來批評。
唉!桂枝的功用因為不被人了解而受委屈,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被廣泛應用呢?
桂枝的藥性功用,從唐宋之後,很少有人能明確了解其真正的含義。叔父引用張隱菴的註解,字字精確。又引用徐忠可的論述,闡述得非常透徹。並附錄了最近的治療案例,幾乎要痛哭流涕地來闡述桂枝的功效。他那救人無止境的心意,都流露在文字之間。我知道桂枝的功用,從此一定會廣泛發揚!另外,根據張仲景的書中桂枝的條文下,有「去皮」兩個字;而葉天士在《醫林指南》的藥方中,常常使用桂枝末,實在可笑。因為張仲景所用的桂枝,只取用樹枝尖端嫩枝的部分,內外質地一致,如果枝條有皮骨的部分才去除,並不是去除枝條外面的樹皮啊!
許多醫書都沒有提到這一點,因此我特別加以補充說明。(學生姪子鳳騰、鳴岐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