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讀》~ 卷之二 (6)
卷之二 (6)
1. 菌桂
氣味辛、溫、無毒。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通聘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
陳修園曰:性用同牡桂。養精神者,內能通達臟腑也。和顏色者,外能通利血脈也。為諸藥先通聘使者,辛香能分達於經絡,故主百病也。與牡桂有輕重之分,上下之別,凡陰邪盛與藥相拒者,非此不能入。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溫熱,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各種疾病,能滋養精神,使氣色紅潤,是各種藥物中先行開路、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的使者。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衰老,臉色煥發光彩,容顏美好如同孩童。
陳修園說:它的藥性作用和牡桂相同。所謂「滋養精神」,是指它能從內疏通臟腑;所謂「使氣色紅潤」,是指它能從外疏通血脈。之所以能作為各種藥物先行開路、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的使者,是因為它的辛辣芳香能疏通經絡,所以能治療各種疾病。它和牡桂有輕重之分、作用部位上下之別,凡是陰邪過盛導致藥物難以進入的情況,必須要用它才能使藥物發揮作用。
2. 橘皮
氣味苦辛、溫,無毒。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陳修園曰:橘皮氣溫,稟春氣而入肝;味苦入心;味辛入肺。胸中為肺之部位,唯其入肺,所以主胸中之瘕熱逆氣;疏泄為肝之專長,唯其入肝,所以能利水穀;心為君主之官,唯其入心,則君火明而濁陰之臭氣自去。又推其所以得效之神者,皆其下氣之功也。總結上三句,古人多誤解。
又曰:橘皮筋膜似脈絡,皮形似肌肉,宗眼似毛孔。人之傷風咳嗽,不外肺經;肺主皮毛,風之傷人,先於皮毛,次入經絡而漸深;治以橘皮之苦以降氣,辛以發散;俾從脾胃之大絡,而外轉於肌肉毛孔之外,微微從汗而解也。
若削去筋膜,只留外皮,名曰橘紅,意欲解肌止嗽,不知汗本由內而外,豈能離肌肉經絡而直走於外?雷斆去白留白之分,東垣因之,何不通之甚也!至於以橘皮製造為醬,更屬無知妄作。查其製法:橘皮用水煮三次極爛,嚼之無辛苦味,曬乾,外用甘草、麥冬、青鹽、烏梅、元明粉、硼砂,熬濃汁浸曬多次,以汁干為度。又以人參、貝母研末拌勻,收貯數月後用之。
據云能化痰療嗽,順氣止渴生津。而不知全失橘皮之功用。橘皮治嗽,妙在辛以散之,今以烏梅之酸收亂之;橘皮順氣,妙在苦以降之,今以麥冬、人參、甘草之甘壅亂之;橘皮妙在溫燥,故能去痰寬脹,今以麥冬、貝母、元明、硼砂、青鹽之鹹寒亂之;試問橘皮之本色何在乎?余嘗究俗人喜服之由,總由入口之時得甘酸之味,則滿口生津;得鹹寒之性,則堅痰暫化;一時有驗,彼此相傳,而陰被其害者不少也。法制半夏,亦用此藥浸造,罨發黃衣收貯,貽害則一。
白話文:
橘皮:
味道是苦且辛辣,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胸腔內因熱引起的腫塊和氣逆,並能促進消化。長期服用可以去除體臭,使氣往下走,使精神清爽。
陳修園說:橘皮的性質溫和,稟承春天的氣息而入肝經;味道苦,入心經;味道辛辣,入肺經。胸腔是肺的所在位置,正因為橘皮入肺經,所以能治療胸腔的腫塊、熱氣和氣逆。疏通宣洩是肝臟的專長,正因為橘皮入肝經,所以能促進消化。心臟是主宰之官,正因為橘皮入心經,心火就能明亮,而污濁的臭氣自然去除。又推究它之所以有神奇療效,都是它使氣往下走的作用。總結以上三句,古代人多數誤解了它的作用。
又說:橘皮的筋膜像脈絡,皮的形狀像肌肉,上面的小點像毛孔。人傷風感冒咳嗽,不外乎是肺經的問題;肺主皮毛,風邪侵犯人體,首先從皮毛開始,然後進入經絡,逐漸深入;用橘皮的苦味來使氣下降,用辛味來發散;讓風邪從脾胃的經絡,向外轉移到肌肉和毛孔之外,微微發汗而解。
如果削去橘皮的筋膜,只留下外層的皮,就叫做橘紅,想要用它來解肌止咳,卻不知道汗是從內向外發散的,怎麼可能離開肌肉經絡而直接跑到體外?雷斆去除白色部分和留下白色部分的區分,李東垣也沿用了這個說法,實在是太不通透了!至於把橘皮製作成醬,更是無知妄為。查考它的製作方法:橘皮用水煮三次,煮到極爛,嚼起來沒有苦辣味,曬乾,外用甘草、麥冬、青鹽、烏梅、元明粉、硼砂等熬成濃汁,浸泡曬乾多次,以汁液乾透為度。再用人參、貝母研成粉末拌勻,存放幾個月後使用。
據說能化痰止咳,順氣止渴生津。卻不知道完全失去了橘皮的功效。橘皮治療咳嗽,妙在用辛味來發散,現在用烏梅的酸味來收斂擾亂;橘皮順氣,妙在用苦味來使氣下降,現在用麥冬、人參、甘草的甜味來壅塞擾亂;橘皮妙在溫燥,所以能去除痰濕、寬解脹滿,現在用麥冬、貝母、元明粉、硼砂、青鹽的鹹寒性質來擾亂;試問橘皮的本性在哪裡呢?我曾經探究過俗人喜歡服用這種藥的原因,總是因為入口時有甘甜酸味,所以滿口生津;得到鹹寒的性質,所以堅硬的痰暫時化開;一時有效,彼此相傳,而暗中受害的人不少啊。炮製半夏,也用這種藥浸泡製作,覆蓋讓其發黃衣,然後儲存,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一樣的。
3. 枸杞
氣味苦、寒,無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麻風濕。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
陳修園曰:枸杞氣寒,稟水氣而入腎;味苦無毒,得火味而入心。五內,即五臟。五臟為藏陰之地,熱氣傷陰即為邪氣,邪氣伏於中則為熱中,熱中則津液不足,內不能滋潤臟腑而為消渴,外不能灌溉經絡而為周痹。熱甚則生風,熱鬱則成濕,種種相因,唯枸杞之苦寒清熱可以統主之。
「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三句,則又申言其心腎交補之功,以腎字從堅,補之即所以堅之也。堅則身健而輕,自忘老態;況腎水足可以耐暑,心火寧可以耐寒,洵為飲食之上劑。然苦寒二字,《本經》概根、苗、花、子而言。若單論其子,嚴冬霜雪之中,紅潤可愛,是稟少陰水精之氣兼少陰君火之化,為補養心腎之良藥;但性緩不可以治大病、急病耳。
白話文:
枸杞的味道是苦的,屬性是寒涼的,沒有毒性。它主要治療五臟內的邪氣,以及因熱引起的消渴症,還有周身麻木的風濕病。長期服用可以使筋骨強健,身體輕盈不顯老,並且能適應寒冷和暑熱的天氣。
陳修園說:枸杞的屬性寒涼,是吸收了水的精氣而進入腎臟;味道苦澀且無毒,是吸收了火的氣味而進入心臟。「五內」就是指五臟。五臟是儲藏陰氣的地方,熱氣傷害了陰氣就會產生邪氣,邪氣潛伏在體內就會形成熱中症,熱中症會導致津液不足,對內無法滋潤臟腑,進而形成消渴症,對外無法灌溉經絡,而導致周身麻痹。熱氣過盛會產生風邪,熱氣鬱積則會形成濕邪,各種因素相互影響,只有枸杞的苦寒之性能夠清熱,可以統統治理。
「長期服用可以使筋骨強健,身體輕盈不顯老,並且能適應寒冷和暑熱的天氣」這三句話,又進一步闡述了它心腎相互補益的功效,因為腎臟的功能在於強健,補腎就是為了強腎。腎臟強健了,身體自然就會健康輕盈,自然會忘記衰老;更何況腎水充足可以耐受暑熱,心火平和可以耐受寒冷,枸杞確實是飲食中最好的選擇。但是,「苦寒」這兩個字,是《本草經》概括來說根、莖、花、果實的整體性質。如果單獨來說它的果實,在嚴寒的冬日霜雪之中,依然紅潤可愛,這是吸收了少陰腎水的精氣,同時又具有少陰心火的轉化作用,是補養心腎的良藥;只是藥性溫和,不可以用來治療大病、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