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導引秘籍》~ 養生詠玄集 (1)
養生詠玄集 (1)
1. 序
夫詠玄者,乃詠玄中深奧也。窈冥取理,恍惚求真。撮眾妙之英華,採群經之要會。言上直而義正,道入重玄;旨似遠而意明,風存上祖。引龍虎同歸之躁競,顯玄牝絕利之玄微。直示指歸,立成妙用。正演開遮之說,明分去就之元。回玄包羅,升沉浩渺。故使下士撫掌,上士勤行。
克成於神氣全真,冀泯於根塵妄照。誠知珠玉兮何重,性命兮何輕。寧不窮解分息動之玄,而縱流光走魄之逝。深可悲哉!此詠玄詩實長生度世之法要也。至如玄元帝之靈篆,常秘枕中;淮南王之神方,密藏肘後。蓋上聖所遵所重乎至言也。學者值遇,宜須秘慎,深自惜焉。
白話文:
詠玄,指的是詠玄中深奧的道理。
它探尋隱晦的道理,追尋虛無縹緲的真相。將各種精妙的思想精华汇聚,汲取各家經典的精髓要義。其言辭直率而義理正道,深入玄妙的境界;旨意看似深遠,卻意境清晰,風格承襲上古先賢。它引導龍虎相爭的躁动,顯露玄牝絕利的神秘。直接指明修行的方向,成就奇妙的用途。它正本清源,闡明开合遮蔽的道理,明白分合取捨的本源。回歸玄妙,包羅萬象,升降沉浮,浩瀚無垠。因此,讓下士拍手稱快,上士勤加修煉。
最終成就神氣俱全的真境界,期望泯滅根塵妄念的虛妄。
真正明白珠玉的珍貴,生命的宝贵,岂能不窮究分息動的玄妙,而放任流光走魄的虛空消逝?實在令人悲痛!這詠玄詩正是長生度世的精髓法要。
就像玄元帝的神秘符箓,常藏於枕中;淮南王的神奇方術,密藏於肘後。
這些都是上聖所遵從、所重視的至言。學者遇到這些寶貴的知識,應該珍藏謹慎,深自珍惜。
2. 榮衛氣
二氣相成道始生
夫姿形立兆,未有獨分一氣而獲著生。蓋榮衛調和,方生存也。故云二氣相成。始生者道也。道者,生也。故老子云: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渾融同處一源行
二氣渾融之謂和氣。同處一源,以其生生也。
陰陽感激相須理
稟二氣而兆形質,舍二氣而著生成。此皆感激陰陽,資養性命。
不得和柔即戰爭
忽二氣爭競,不相和柔,即勃亂五臟而患生焉。故經云:陰疑於陽必戰。是知無全陽之男、全陰之女。故天為全陽而負陰露,地屬全陰而抱陽精。蓋天地陰陽相須而化生萬物。《易》云:乾男坤女。故人倫亦全,法天象地矣。
白話文:
人的形體形成,絕非單靠某一種氣就能夠誕生。只有氣血調和,才能夠生存。因此說“二氣相成”,意思是生命起源於陰陽二氣的調和。而“道”就是生命之始,是生命存在的根本。老子說:“道是看不見的,要靠生命去體悟;生命是不可恆定的,要依靠道來守護。”
陰陽二氣融合在一起,稱為“和氣”。它們同處一源,因為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人體的形體和性狀,都是由陰陽二氣構成的。生命的形成,也離不開陰陽二氣。所以說,陰陽二氣互相感應,互相依靠,共同滋養生命。
如果陰陽二氣失衡,互相爭鬥,而不互相融合,就會導致五臟六腑功能失調,疾病就會產生。古書上說:“陰氣懷疑陽氣,必然會發生爭鬥。”因此,世界上不存在完全陽性的男人,也不存在完全陰性的女人。天體屬陽,但也會露出陰氣;地體屬陰,但也會孕育陽氣。天地間陰陽二氣互相依賴,才能孕育出萬物。《易經》說:“乾為男,坤為女。”所以,人倫關係也應當像天地一樣,陰陽調和,才能保持平衡。
3. 榮氣
榮氣生來不獨分
榮氣者,清陽也。《內觀經》云:氣清而駛謂之榮。在人身中,不可獨建,故不獨分也。
清陽虛在賴陰存
陰氣聚而陽托,陽氣存而陰賴。故曰陽賴陰存,以相成也。
從茲始得成胚兆
夫二氣相感,始成於胎孕。解胎而生,亦自有榮氣之始也。
煉取歸元別有門
於二氣中淘煉,歸於本源。純一清淨之氣別,修除滓穢,成全陽而榮與道同真矣。
白話文:
人體的榮氣天生就不可獨立存在。
榮氣是清陽之氣。《內觀經》說:氣體清淨而流通迅速,稱為榮氣。在人身中,榮氣不能單獨存在,所以不能獨立分配。
清陽之氣虛弱時,依賴陰氣才能存在。
陰氣聚積,陽氣才能依附;陽氣存在,陰氣才能依靠。所以說陽氣依賴陰氣才能存在,兩者相輔相成。
從這個時候開始,才能形成胚胎的徵兆。
陰陽二氣相互感應,才開始在母體內孕育。孩子出生後,也從此開始擁有榮氣。
煉化榮氣,使其回歸本源,別有方法。
從陰陽二氣中提煉,回歸本源。純粹清淨的榮氣由此產生,修煉去除雜質,成就純陽之體,榮氣與大道合一,真正達到至善之境。
4. 衛氣
衛氣元從陽氣來
衛者,濁也。《內觀經》云:氣濁而遲謂之衛。本因元氣交感,方有形軀;既有形軀,始明衛氣。故衛從榮來。
色身兆合處胞胎
形質既兆,即稟二氣之所感,處於胞胎也。
暗符天地排宮室
人之一身,暗象天地。故《內觀經》云:眼為日月,發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布列宮闕,安置精神。此之謂也。
自此澄凝細可裁
自此精血澄凝,以成形質,細可裁量,以通其用。蓋人之衛氣,凡有二名。一者,精血澄凝,以成形質。二者,同榮氣流行而通其生也。是知人之身者,因示修真之地,得乎最靈之稱,可不惜而怠惰而求於逝也。其衛氣亦象三才:一者,澄凝以成形質,象地也;二者,榮衛合處,曰沖和之氣,象人也;三者,真精命蒂,居上丹田全陽之宮,以象其天也。稟此三氣,以通其生,而道自歸之。
是故體三才而履道也。
白話文:
衛氣是由陽氣而來。衛氣是指濁氣,《內觀經》說:氣濁而遲緩的稱為衛氣。原本是元氣相互交感,才有了形體;有了形體,才有了衛氣。所以衛氣依附著榮氣而來。
形體成形後,就受到天地二氣的影響,在母體中孕育。
人體暗合天地,就像天地一樣有秩序地排列著。所以《內觀經》說:眼睛像日月,頭髮像星辰,眉毛像華蓋,頭像崑崙山,身體各部位像宮殿,安置著精神。這就是暗合天地之理。
從這個階段開始,精血變得澄淨凝固,形成形體,可以精細地測量和運用。人體的衛氣,其實有兩種意義。一是精血澄淨凝固,形成形體;二是與榮氣共同流通,維持生命。因此,了解人體,就如同明白了修煉的根本,得到了最靈妙的稱號,絕對不能怠惰而放棄追尋。衛氣也象徵著三才:一是澄淨凝固形成形體,象徵著大地;二是榮衛合處,稱為沖和之氣,象徵著人;三是真精命蒂,位於上丹田全陽之宮,象徵著天。人體吸收這三種氣,才能維持生命,並最終達到道家追求的境界。
所以,要體悟三才之道,並遵循這條道路。
5. 魂魄
二氣含和即著生
魂者,陽真精也。魄者,陰真精也。二精處乎泥丸宮,以蒂二氣。不相離潰而神明居之,生方著也。老子曰:萬物負陰抱陽,以成其道。
始名魂魄應真靈
子產曰:人始曰魄,既生陽曰魂。是故二氣發生,莫非魂魄而應真靈。及其生也,萬變千化,有生有死。無超躍三清,漂淪諸趣。得喪之機,實在此矣。
在天日月全通象
日月者,天地魂魄也。故魂者為日,主晝天真精也;魄者為月,主夜地真精也。是知明暗同源,往來通會。蓋人之魂魄,全通象於日月也。淮南王曰:天之氣成魂,地之氣成魄。又《五臟內鏡》云:父之精氣為魂,母之精氣為魄。其理昭然矣。
白話文:
陰陽調和才能孕育生命。
魂是陽氣精華,魄是陰氣精華。這兩種精華存在於泥丸宮,依靠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互不分離,神明就居於其中,生命才得以誕生。老子說:萬物依靠陰氣和陽氣,才能成就其道。
一開始就被稱為魂魄,應合著真靈。
子產說:人一開始叫做魄,出生後有了陽氣就叫做魂。因此,陰陽二氣的產生,無不包含著魂魄,並應合著真靈。人生在世,變化無常,有生有死。沒有超脫三清,漂流於六道輪迴。生死的機緣,實實在在就在這裡。
在天上的日月象徵著陰陽二氣。
日月是天地之魂魄。所以魂是太陽,主宰白天的陽氣精華;魄是月亮,主宰夜晚的陰氣精華。由此可知,光明和黑暗同源,彼此相通。人的魂魄,完全象徵著日月。淮南王說:天的氣息形成魂,地的氣息形成魄。還有《五臟內鏡》說:父親的精氣為魂,母親的精氣為魄。這個道理非常明顯。
萬化皆從守一寧
萬化者,蓋心之所滅而運役魂魄,著於生云。故聖人設千經萬術,教化群品,顯是守一之法而息諸妄也。
白話文:
"萬化皆從守一寧",這句話在繁體中文中,意思是「萬物變化都來自於守住一種平靜」。
具體來說,這句話認為所有的變化和活動,都是由心所引發,它使靈魂和身體忙碌起來,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因此,聖人們制定了各種經典和方法,教導人們如何通過守護一種內心的平靜來控制和減少這些不必要或無謂的煩惱。
簡而言之,這句話強調了內心平靜的重要性,認為只有當我們的心保持平靜時,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控周圍的世界,並過上更和諧、更有意義的生活。
6. 魂
陽精魂主號神金
魂者,陽真精也,故陽精是神之金。聖人為之法體,遞相系屬,以通真也。韓子云:非至精不能變至神。抱朴子云:老君者,天之魂,感日精而孕,化成兆身,故顯至陽之精也。
感應潛符運用心
心動即氣轉,故云潛符,以明感應也。
若使圓通諸妄息
若息諸妄,至於圓通,即氣以合於神而生變也。
靈光照耀脫全陰
真精既備乃合靈,逍遙不夜,即脫坼全陰之質。故聖人稟御以通靈變也。
白話文:
陽精魂主號神金,指陽精是神的根本,如同金子般珍貴。聖人將身體構造巧妙地聯繫起來,使真氣得以流通。韓子說,非至精不能變至神,只有至純至精的物質才能化為神明。抱朴子說,老子是天之魂,受日月精華孕育而生,顯現了至陽精華的本質。
感應潛符運用心,意指心念一动,氣機便會轉化,如同潛藏的符咒被觸發,展現感應之力。
若使圓通諸妄息,指的是當妄念消失,達到圓通的境界,真氣就會與神明融合,產生變化。
靈光照耀脫全陰,指的是真精充盈,與靈魂合一,就能摆脱阴暗的束缚,自由自在,永不疲倦。聖人掌握着这种通灵变化的奥秘。
7. 魄
陰氣衝融應感陽
境動宜其心,而成感激也。
二來和會致流漿
二氣既投,弗可致也。
窮玄偶此非真用
窮玄者,隨境放逸,致二氣乖蕩。即非真用之法,違道之真理也。
魂不飛揚魄不妨
魂不飛揚魄不妨者,應心之用也。魂既不飛,魄亦不應。蓋心為去留之轄,氣是生死之基。而修生之理,非此者未之有也。
白話文:
陰氣與陽氣相互交融,應當相互感應。
環境變動應當調節心神,才能產生感激之情。
陰陽二氣交合,才會產生流漿。
陰陽二氣既然已經交合,就不需要刻意追求。
追求玄妙,隨境放逸,導致陰陽二氣失衡,這不是真正的修煉方法,違背了道的真理。
魂魄不飛揚,不受影響,這才是應合心神的修煉方法。魂魄不飛揚,是因為心神安穩,而心神安穩則是因為氣血調和。因為心是主宰魂魄去留的樞紐,氣是維持生命的根本。修煉養生的道理,除了這個方法之外,別無他法。
8. 穀神
聖祖函門顯穀神
聖祖於函關為關令尹,喜說《道德經》五千言。指象立端,顯明穀神。削其浮訛,以彰玄妙也。
深微歷代事長新
義理深微,卒何窮究。縱多分曉,莫盡洪源。故云深微歷代事長新,言經文玄邃者也。
若於已上披尋得
思理棄言,崇於已上。行持之法,匪於谷外也。
便是今生了悟人
契悟者,不拘優劣及有無之分。若穎悟,即一生了決。果陶屬論於諸生也。
白話文:
聖祖在函谷關擔任關令尹時,非常喜歡講述《道德經》五千字。他用比喻和象徵來闡明道理,彰顯穀神之道。刪除了其中一些錯誤和謬誤,以突顯經文的深奧玄妙。
義理深奧微妙,究竟如何才能徹底了解呢?即使分清楚很多道理,也無法窮盡其深奧的源頭。所以說「深微歷代事長新」,意指經文的深奧玄妙,歷代都有新的領悟。
如果能從以上內容中探求、尋覓,
以理性思考取代對文字的執著,注重自身修養,
行持之道,不在外求,而在內省。
能領悟者,不分出身貴賤,也不論擁有多少財富。
如果天賦聰穎,就能在這一輩子中徹底明悟。
這番論述,是對所有求道者的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