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煥

《養生導引秘籍》~ 養生秘錄 (1)

回本書目錄

養生秘錄 (1)

1. 玉溪子丹房語錄

心凝曰神,凝神歸氣以煉丹。情復乎性,復性歸根以養命。還丹之本,鉛汞而已。元精為命之根,寶元精而真鉛自生。元神乃性之宗,嗇元精而真汞自產。是知固精以養氣,固氣以養神。鉛汞有時而相投,駐息綿綿而成火候。真氣無刻不相聚,忘念久久而成金丹。若真鉛走而真汞枯,元神散而元精竭。

欲求返還,不亦難乎?非遇志人,勿輕傳授。保而重之,秘之。

口訣

外陰陽往來,則外藥也。內坎離輻輳,則內藥也。外有作用,內則自然。精、氣、神之用有二,其體則一。以外藥言之,交合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氣,更要細細,至於無息。思慮之神,貴在乎安靜。以內藥言之,煉精,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元精固則交合之精自不泄矣。

煉氣,煉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入。煉神,煉元神也。坎離合,體成乾也。元神凝則思慮之神泰定。其上更有煉虛一者,非易輕言,貴在默會,心通可也。勉旃勉旃。

2. 玉溪子宜春心訣

三千六百法,養命數千家。率皆旁門小法,無非曲徑。僕閱歷《參同》,僅三十載,作規中圖十二字訣,用傳學道。君子以正心誠意為中心柱子,處中以制外。以熙和、中和、斂靜、斂肅八字為輔,調御四時,由外以應中。上合天心,中稽人事。默符造化,順軌陰陽。外法五行,內理五臟,以為日月循環無端。

不施為,不存想,晏然大定,以總元機。但要絕嗜欲,定心氣,省思慮,節飲食,調鼻息,警昏睡,慳視聽。養天和於四威儀、四聰,合自然之妙,別無繁難也。已立鄞鄂者,以是契符火,養聖胎。未立鄞鄂者,以是益元氣,養精神。為立鄞鄂之漸至於虛耗損失,疾病交攻,則以是驅疾固元為補益、延年養命之術,可謂簡易法門矣。宋咸淳己巳歲下元節,宜春玉溪子李公明序。

規中圖

規中者,如居一規之中,如大圓鏡之一我。但正心誠意為主,為中心柱子。當萬慮具泯之時,真人出現,如魚躍深淵,游泳自樂而不離方寸是也。喜怒哀樂未發,當此時,可以居規中,游泳而潛。御四時以正造化,四威儀中,不可失節焉。物來則應,應過復歸於中,絕不可動著中心柱子。

於中常令空虛,一塵不立,久之不縱不拘,自得受用其妙也。六陰歸坤,萬物荄;元復赴建,始萌長。子絕父體。一陽潛動處,萬物未生時,從這裡起,便是作用處。當斯時也,跏趺大坐,凝神內照,調息綿綿,默而守之。則一氣從虛無中來,杳杳冥冥,無色無形,非子玄冥坤癸之地,生於腎中,以育元精,日益月強,始之去痾,次之返嬰,積而為內丹之基本矣。袁真人云:元氣補元氣,豈是凡砂石,此補益之上法也。

朝屯者,君子經論之始,是萬物萌芽之初,仁之端也。夫子時始生之氣在腎,是不召而自來,宜保而養之。調息無令耳聞,但聽有悠悠綿綿,合乎自然,則與天地橐龠相應。久之,則腎氣合心氣,二氣之交感,以降甘露而產玄珠焉。暮蒙者,以養正聖功也。使不失赤子之初心,義之端也。

午時其始生之氣在心,是亦不召而自來,無思無慮,冥心內照以合之。靜坐而照,久而則心合腎氣而成既濟之功焉。人居三才之一,一身之造化,與天地等耳。故日月常行,天地之氣相應,真一之精相符。人之元氣,八百一十丈,與二氣橐龠相合。所以元氣大運隨天,小運隨日也。

但人生不能體天地造化之大,以至作喪傷敗,精神迷亂,自與之違,天地豈違者哉。知道之士,若能順理握機,則可以符化工而為修丹內煉長生久視之道也。舍人之外總皆稟混淆,而在元氣中均為化物耳,又安能馭之氣也。《參同契》云: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從戌亥。

又云:賞罰應春秋,昏明應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3. 中黃內旨

玉真先生云:無極中黃大道,本是口傳心授,不立文字,吾今慈憫初生之士,一時聞之,不能記憶。故設為此善巧方便,令彼入耳注心,眼觀神領。傳度既畢,即時焚之,勿令泛之。內旨曰:夫天有九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中黃為太陽,地有中黃為太陰,人有中黃為丹扃,俱名為中黃。

八極中言其位,黃言其色,故謂中黃。八極者,是八方總會要處,又只是中宮,即黃庭、即玄牝、即先天一氣,即玄關一竅、即至善之所、即黃極之道、即允執厥中。在五行謂之土,在五臟謂之脾,在五常謂之信。藥物、三氣、五神、火候、乎吸,盡在是矣。行住坐臥皆當注念,不可須臾離也。

不廢人事,但當正心處物。常應常靜。吾祖師所謂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又言:三十輻共一轂。輻者脅肋,轂者中扃也。又言: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乃呼吸之謂也。呼則腎氣升,得土則止。吸則心液降,逢土則息。即此謂水火鍛鍊而成大丹。若能存守,則法無不靈。吾常謂若要道法靈,須是守中扃。

中者,理得上下四隅,不偏不倚之謂也。天地相去八萬四升里,人之心腎,即一身之天地,相去八寸四分,以中指節文為則,自臍上至尻尾骨尖,尺有八寸四分。今云臍者,蓋與腎對也。故心之下去三寸六分,臍腎之上三寸六分,惟中間一寸二分為黃庭,主我身命,所謂至聖之道,秘之秘之。

三茅真君云:精養於氣,氣會於神。精神不散,是曰修真。子不離母,母不離子。子母持守,長生不死。洞真先生云:謹守謹守,莫言莫言,自然自然,玄之又玄。聞道之士,皆千生幸慶,宿有仙緣。或資談笑,漏泄於人。有不測之禍,蔓延之災。受授之後,勤而行之。

玉溪真人云:儒家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顏、曾、思、孟,歷代道統相傳,即此道也。升少慕清虛,留心至道。萬法千門,無不師訪。因遊衡岳,方遇至人,密受紫陽仙翁丹訣。按九宮八卦,以年易月,以月易日,以日易時,取天地之正氣,奪造化之奇功。

納歸中宮,交感成丹。非止延年,可以住世,所謂我命在我不由天。升自得之後,體力不衰,髮鬢不白,日行百里,舉動輕便。神異證驗,不可具述。其間水火既濟,又為坎離交會之法。久而行之,可以成丹。今之人蓋火燥炎上,水濕潤下,自勾引陰邪之氣,乘間而入,令人多病。

壽夭若遇,此訣使之。五行顛倒術,龍從火里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順行則凡,逆行則聖。玄之又玄,今悉於後。訣曰:一升便提,氣氣歸臍;一降便咽,水火相見。此十六字,簡而易行,不拘時候。或在官府,不妨政事;雖處富貴,不妨行用。所謂至道不繁也。如有風疾,見效甚速。

但於日中少暇,或盤膝,或垂足、正坐,皆無所拘,取鼻中出入息為候。入息謂之吸,即便升氣,將下部微力前提,其氣盡歸臍間,此之謂氣氣歸臍。蓋臍乃人之氣海,所聚元氣盡藏於茲。出息謂之呼,即便放身自在,一咽汩然有聲,此謂之水火相見。如是行之,不計次數。

要行且行,得止便止。若能久持,臍下常如火熨,腹中氣響如雷,小便漸減,精氣不泄,腰脊堅強,飲食倍進,百病去體,外邪不侵。行及一年,宿有諸疾盡除。行之既久,自然三宮升降,二氣循環,遂成大道,長生久視也。昔年都下有過海王先生,教人行持,隨鼻出入息升降之法,而不得提搐之法。

次有恩州李道人,授楊和玉,只教提搐之法,而又不得出入息之法。皆用其偏枯。升因遊南嶽紫氣峰下,親受李先生秘訣。先生山東人也,一百五歲,發須不白,面如童顏,行步如飛。予得其傳,行之既驗。不敢自秘,謹以傳好道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