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煥

《養生導引秘籍》~ 養生導引法全 (2)

回本書目錄

養生導引法全 (2)

1. 痰飲門

一法:左右側臥,不息,十通,治痰飲不消。右有飲病,右側臥;左有飲病,左側臥。又有不消氣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飲也。

2. 癆瘵門

一法:以兩手著頭上相叉,長氣即吐之。坐地,緩舒兩腳,以兩手外抱膝中,疾低頭,入兩膝間,兩手交叉頭上,十三通,愈三尸也。

一法:叩齒二七過,取嚥氣二七,如三百通乃止。為之二十日,邪氣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除蟲,伏屍皆去,面體光澤也。

3. 脅痛門

一法:脅側臥,伸臂直腳,以鼻納氣,以口出之,除脅、皮膚痛,七息止。

一法:端坐生腰,右顧視目,口納氣咽之,三十。除左脅痛、開目。

一法:手交項上相握,自極,治脅下痛。坐地,交兩手,著不周遍,握當挽,久行,實身如金剛,令息調長,如風雲如雷。

4. 腰痛門

一法:一手向上極勢,手掌四方轉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側身欹形,轉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氣向下散適,知氣下緣上,始極勢,左右上下四七亦然。去膊並肋、腰脊疼悶。

一法:平跪,長伸兩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須轉,遍身骨解氣散,長引腰極勢,然始卻跪,便急如似脊肉冷氣出許,令臂膊痛,痛欲似悶,痛還坐,來去二七,去五臟不和、背痛悶。

5. 腳氣門

一法:坐,兩足長舒,自縱身,納氣向下,使心內柔和適散,然後屈一足,安膝下,努,長舒一足,仰取指向上,便急仰眠,頭不至席,兩手急努向前,頭向上努挽,一時各各取勢,來去二七,遞互亦然。去腰疼、腰膊冷、血冷、風痹,日日漸損。

一法:覆臥,旁視內踵,生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腳中弦痛、轉筋、腳痠疼、腳痹弱。

一法:舒兩足坐,散氣向湧泉,可三通,氣徹倒始收,右足屈卷,將兩手急捉腳湧泉,挽足踏手,一時取勢,手足用力,逆氣向下三七,不失氣數尋。去腎內冷氣、膝冷、腳疼也。

一法:一足屈之,足指仰,便急捉一足安膝頭,心散兩足跟,出氣向下,一手拓膝頭,向下急捺,一手向後拓席,一時極勢,左右亦然,二七。去膝痹疼急。

一法:一足踏地,一足向後,將足解谿,安踹上,急努兩手,偏相,向後側身如轉,極勢二七,左右亦然。去足疼痛、痹急、腰痛也。

6. 積聚門

一法:以左足踐右足上,除心下積聚。

一法:端坐生腰,回目仰頭,徐以口納氣,因而咽之,三十過而止。開目、除心下積聚。

一法:左脅側臥,伸臂直腳,以口納氣,鼻吐之,周而復始。除積聚、心下不快。

一法:以左手按右脅,舉右手,極勢。除積及老血。

一法:閉口微息,坐向王氣,張鼻取氣,逼置臍下,小口微出,十二通,以除結聚。低頭不息,十二通,以消飲食,令身輕強,行之冬月,令人不寒。

一法:端坐生腰,直上展兩臂,仰兩手掌,以鼻納氣閉之,自極七息,名曰蜀王臺。除脅下積聚。

一法: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不息,極,張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息定復為。春三、夏五、秋七、冬九,盪滌五臟,津潤六腑,所病皆愈。復有積聚者,張吸其腹,熱乃止,癥瘕散破即愈矣。

7. 脾胃門

一法: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欹身,兩手一向偏側,急努身舒頭,共手競扒相牽,漸漸一時盡勢,氣共力皆和,來去左右亦然,各三七。項前後兩角,緩舒手如是,似向外扒,放縱身心,搖二七,遞互亦然。去太倉不和、臂腰虛悶也。

8. 補益門

(前半內容與《太清導引養生經·慎修內法》相同,可參閱。)

五禽戲法

《道藏經》云:老君曰: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能鳥伸、挽引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名曰五禽之戲。挽引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故令汗出,因止。以身體輕便。普施行之,年九百餘歲,耳目聰明,牙齒完堅。夫為導者甚易,行者甚希,悲哉!

虎戲:四肢踞地,前三躑,卻三躑,長引腰,乍前乍卻。仰天即反伏,踞地行,前卻各七。

熊戲: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手左右托地各七。

鹿戲:四肢踞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三,左伸右腳,右伸左腳,左右伸縮亦三。

猿戲: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七。以腳拘物倒懸,左七右七。坐,左右手拘腳五,按頭各七。

鳥戲:立起,翹一足,伸兩臂,揚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指各七,伸縮兩臂各七。

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限。輕身,消穀氣,益氣力,除百病。佗行之,年過萬歲。教傳弟子廣陵吳普,亦得延年長壽。

服氣吐納訣

呬字:呬主肺,肺連五臟,受風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納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連舌。五臟心熱,舌乾。有疾作呵,吐納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連唇。論云:脾濕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納治之。

噓字:噓主肝,肝連目。論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噓,吐納治之。

吹字:吹主腎,腎連耳。論云:腎虛即耳聾,有疾作吹。吐納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納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