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煥

《養生導引秘籍》~ 靈劍子引導子午記 (2)

回本書目錄

靈劍子引導子午記 (2)

1. 山巔取水

此在口訣。氣海與腎相連,屬壬癸。水性就下,水歸於海,不能獨升,必以陽配。陽既下臨,陰即上報。故化為雲霧,蒸為甘雨,潤澤枯槁,百骸九竅,無所不達。煙蘿子所謂火逼水、云濛濛、五行相連會成功。啟玄子亦云:無出則不入,無降則無升。

2. 海底覓火

此在口訣。世人不蒙師授,多將心火為火。火屬神,且內中壚鼎在心,下得心火為火,其火在鼎上。《千經萬論》言火從下發,未聞火從上來。《周易》卦有水火既濟,是上水下火,火自臍下起,水在鼎中生。故曰上水下火。訣云:但從山頭取水,海底起火,重陽中取汞,重陰中取鉛。

故行有路,取有時,世人竊用其道,不受口訣,反受其病。通真子歌云:解接無根木,能挑海底燈。古歌亦曰:還丹修煉本無形,元火烹來即漸成。須信神仙路咫尺,朗然飛步上青冥。

3. 養虎嚥氣

此在口訣。陰真人云:若欲長生,當服內氣。《素問》云: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天氣者,內氣也。《陰符經》云:天生天煞,食元和之氣。天不能煞,地不能埋,名之曰真人。故修行之士,飢食元和之氣,渴飲華池之水。老子所謂實其腹者,此也。若未絕粒人,欲服氣,當須少食,務要腹中曠然虛靜。

然亦無早晚,腹空則咽之。然而所以要口訣者,服氣須分內外、辨清濁、別咽喉。不分內外,則吸邪氣;不辨清濁,則無分兩;不別咽喉,則不入胃脘。

4. 偷龍咽津

此在口訣。人之得體,始於北極元泉之下。元泉者,真一也。自丹田上朝舌下二竅,謂之神水華池,咀嚼至濃。養生家名曰煉精合虛。鼓漱攪成大藥,其數一周天,赤龍不能勝載,方為鉛汞重寶。內想神宮,微微出氣,作意咽之,直令喉中作聲,下入丹田中,凝結如雞子潔白狀。

紫河車歌曰:左為日兮右為月,兩半同升合為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彈丸黃如桔。中有佳味甘如蜜,子若得之慎勿失。審能修之仙道畢。《內景經》亦云:舌下玄膺生死岸。又曰: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命長存。《赤城長生記》:人身上之津液,非漱咽則無以灌溉於五臟,發其光澤也。

5. 離卦用九·坎卦用六

太白真人云:五行顛倒術,龍從火里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又曰:欲知顛倒術,相剋乃相生。又曰:欲知顛倒由離坎,須識浮沉定主賓。《草堂歌》曰:若欲學長生,先須筭五行。五行不顛倒,還丹不解成。會得五行顛倒,方知利中有害,害卻成利。珞琭子云:每見凶中有吉,吉乃先凶。

《陰符經》所謂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且以天地萬物觀之,無有不顛倒者。然須識真五行,方解顛倒術。曹真人云:五行處處有,豈是真人惜。欲識五行真,一水還一石。鄭真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一水一石之謂丹。又歌曰:為得鉛中金,兼得石中水。蓋水中出金,石中出液。

6. 日南午

所謂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日南午,太陰之氣乘於余陽,燕坐。

燕坐者,儒家所謂潛神,釋氏所謂坐禪。左玄真人云:夫欲修生,放舍外事,無令乾心。然後安坐,內觀於心,若覺一念起,即除滅。其法要:於淨室寬衣疊足,蟠坐閉目,安穩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則元氣自復,兀然而佳矣。

7. 調息

太白真人授沖和子云:神廬者,鼻也。夫欲安元和之氣,先淨室中調,令氣微微然。小則生之門,大則死之路,故生死之機在此矣。啟之又不可,閉之又難為。但令微之,又微不得令奔而口吐。故老子云: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容成子:吐故納新,察鼻之出入。《內觀經》云:元氣入鼻灌泥丸也。《保神經》云:欲得延年壽,無過治髓門。髓門者,玄牝之門也。

8. 心無外緣

《黃庭經》云:臍下一寸名曰下丹田。劉真君歌曰:欲得不死長在天,須將元氣守丹田。大抵心無外緣,是真人初修道法,所謂收視為聽。其法要:喘息不出於鼻,內思惟不離於身中。老子云: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皆此義也。

9. 以神馭氣

尹真人曰:若神能馭氣,即鼻不失於息。真人以神為車,以氣為馬,終日行而不失,上至泥丸,下至命門.二境相通,可救老殘。若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若吸不得神宰,一息不全。若能息息之中,神氣相合,子母不相離,即當內結,求死不得。功成之後,男子關元無聚精,女子臍下不結嬰。

若神氣各馳,情為欲牽,元氣下降,自不能制,遂有畎澮之憂。若息息之中神氣相持,子母不離,雖有會合,常味於無味,乃於得術矣。西竺迦葉、留形、馬明、龍樹,並得此密傳於世。得聞此者,皆累世積福,於仙錄有緣,乃可遇之。古歌曰:若欲長生學伏心,莫觀他事去來今。

但向定中神氣合,何憂不至大仙林。

10. 閉神廬以定火候

草衣子歌曰:採煉鉛汞在午前,一陰生即破其乾。所以修生之士,陽時則服氣,午後只閉息而已。所以煉陰也。《赤城記》所謂煉氣者,閉息也。閉息千日,則五臟不交、六腑不傳、百脈不行、百關自湊、神氣自御、萬化自定。天地不能盜其體,陰陽不能衰其形。從一至十,從十至百,從百至千,閉息一百二十為小乘,閉息一千二百為中乘,閉息一萬二千為大乘。晝夜計一萬三千五百息,呼吸計五百四十動為一息,去仙不遠矣。

其術:湛然無思,澄心燕坐,昂頭瞑目閉息,以右手第二指第三指節,謂之生死門,受神之所,乃以數珠按之,心默數之。息急即右轉咽喉,不可令大急,急則微出外氣,復吸則上。此在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