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煥

《養生導引秘籍》~ 西山群仙會真記 (10)

回本書目錄

西山群仙會真記 (10)

1. 煉神合道

《西山記》曰:修真之士,志在玄元而甘寂寞。一日氣滿功盈,五氣朝元,三花聚頂,血凝氣聚,萬神朝真,並在上宮,富貴華盛,樓臺車馬,士女笙簧,殆非人世所有,勿得認為真境。是自身上宮未能超脫內院,因循不出,是為困在昏衢,形神俱妙,不能超脫,止為陸地神仙,難以棄殼而返十洲三島。西山上聖,前功已滿,而出殼之法不可不備錄詳記也。

昔海蟾公功滿數足,陽神欲出,方在上宮,而靜室孤坐,如鶴出天門,龍生舊穴,猛撞天門自開,棄殼而去。鍾離公功滿數足,靜坐內觀,如登七級寶臺,自下而上,一級至一級,上盡到時,勿忽忽,則變殼不出,止為陸地神仙。登之既盡,閉目下跳,如夢中方寐,身外有身,如嬰兒大瑩潔可愛。

白話文:

修煉成仙的人,追求的是至高的玄妙境界,卻甘願忍受寂寞。當有一天,精氣神達到圓滿,五種精氣匯聚到丹田,三花聚頂,血液凝固,精氣凝聚,所有神明都歸於真我,並升到上丹田,就會擁有無比的富貴榮華,豪華的宮殿、車馬、美女、音樂,彷彿不是人間所有,但不能認為這就是真正的境界。因為自身的上丹田還沒有能超脫內院,停留在原地,就如同困在黑暗的岔路,形神雖已精妙,卻無法超脫,只能算是陸地神仙,難以拋棄肉體,返回仙境。西山上的聖人,功力已達圓滿,但出殼的方法不可不詳細記錄。

曾經,海蟾公功力圓滿,陽神欲要出殼,正處於上丹田之時,他獨自在靜室孤坐,像鶴從天門飛出,龍從舊穴出生,猛烈地撞開天門,拋棄肉體而去。鍾離公功力圓滿,靜坐內觀,如同登上七級寶臺,從下往上,一級一級地升上去,到達頂端的時候,千萬不要心急,否則就會變殼而出,只成為陸地神仙。到達頂端之後,閉目下跳,如同夢中睡覺一般,身體之外又有一個身體,就像嬰兒一樣晶瑩剔透,可愛無比。

勿得遠遊,速須復入本軀。入而不出,與天地齊年;出而不入,與凡俗異處。呂公出法,七層寶臺,三級紅樓,一如鍾離之法。方當內觀,紫河車搬神上入天宮,留戀紫華而不肯超出。故起真火而於煙焰中化一火龍,躍出昏衢,乃棄殼之法,最妙者也。世祖禪師,雖無火候而陰靈亦不散。

方在內觀,而於定中,以神磬聲而去,此止可出而不見入法也。昔達摩六祖禪師,雖是陰神出殼,始以形如枯木,心若死灰,集神既聚,一意不散。神識內守,從心地湧起。一升復一升,直過三十三天,化樂天宮,如道家之在上宮也。當跪禮前進,從三門之中門而出,此亦出而不能入也。

白話文:

不要遠行,要趕快回到自身。回到自身而不出去,就能與天地同壽;出去而不回來,就與凡人不同。呂公傳下的方法,有七層寶臺,三級紅樓,就像鍾離的修煉法一樣。應當內觀,將紫河車搬運神靈上入天宮,卻貪戀紫華而不想出去。因此要生起真火,在煙焰中化為一條火龍,跳出昏暗,這就是脫殼的方法,最妙不過了。世祖禪師,雖然沒有火候,但陰靈也不散。

就在內觀的時候,在定境中,以神磬聲離開,這只不過是出去而沒有回來的法門。從前達摩六祖禪師,雖然是陰神出殼,最初形如枯木,心如死灰,精神凝聚在一起,一心不散。神識內守,從心地湧現出來,一升再升,直達三十三天,化為樂天宮,如同道家所謂的上宮。應當跪拜向前,從三門中的中門出去,這也是出去而不能回來的法門。

西山上聖功滿數足,其出也,雖不離內觀,中起大歌樂過中門。故起火是搬神入頂,過門是調神出殼。方在內觀,起火之後,想鬧華深處,有孤村寮舍三二間,始自彼中出。既遠既近,而回望故園,依依寥落,欲去不可。回視欲來,則不可錯路。聖聖相傳,皆得棄殼而無難易也。

頌曰:功成須是出神京,內境繁華勿累身。回望故園風物好,鬧華深處有孤村。嗟夫!少學無知之徒,止於定中而出陰神,一日誤出天門,不能回返本軀,名曰尸解坐化,迷惑世人,深為有識者之所笑也。

白話文:

在西山上的修行,功德圓滿,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要出神。雖然出神時仍需保持內觀,但心中要充滿喜悅之情,如同歌詠一般,超越中門。因此,起火指的是將神識搬到頭頂,過門指的是將神識脫離肉體。當你仍在內觀時,起火之後,想像繁華鬧市深處,有一座僻靜的村落,只有三兩間茅草屋,你便從那裡走出。既遠又近,回頭望著舊日故園,心中依依不捨,卻無法再回去。回頭想回來,卻又迷失了方向。歷代祖師相傳,只要修煉到家,都能輕易地脫離肉體,沒有任何困難。

頌文

修行成功,必須出神離世,不要被內心繁華景象所累。回首望向故鄉,景色依然美好,在繁華鬧市深處,隱藏著一個僻靜的村落。唉!那些學藝不精、不知深淺的人,僅僅止步於入定狀態,就妄圖出神,一旦誤入天門,便無法返回肉身,被稱為“屍解坐化”,迷惑世人,實在是令人嗤笑。

解釋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道教中的一種修煉方法,即通過內觀、調息等手段,將神識從肉體中分離出來,達到“出神”的境界。文中以西山、中門、孤村等意象,描繪了修行者出神過程中的景象,並強調了出神之後,要保持清醒,不能迷失方向。頌文則批評了一些修煉不精的人,誤入歧途,最终无法回归肉身。

2. 煉道入聖

《洞天語錄》曰:世人不悟大理,以塵世石火電光中暫榮暫貴,役使心緒無定。一日氣弱而病,氣絕而死。轉轉不悟,流身異類。透靈於別殼,終不達生死之宜。夫修養真氣,真氣既成而鍛鍊陽神,陽神既出而得離塵世。方居三島,功成神遷棄殼,須傳流積行於人間。行滿功成,受紫詔天書而居洞天矣。

稚川《受道記》曰:道成之人,不可不傳。傳之非人,禍及七祖。得人不傳,災臨己身。赤松子戒黃帝曰:道不可私,求必以物。將其理,當信金而示不變也。《西山記》曰:所為舍施者,表其受道之人誠心也。大則舍一身,中則舍兒孫,下則舍田宅。上則舍施於有道之人,中則舍施於有法之人,下則舍施於有術之人也。

白話文:

世人看不清道理,只沉迷于尘世短暂的荣华富贵,心绪不定,最终被病痛缠身,气绝而亡。他们不明白生死之道,不断轮回转世,即使灵魂投胎到其他躯壳,也无法真正解脱生死之苦。只有修炼真气,凝成阳神,才能摆脱尘世,逍遥于三岛仙境。修炼有成后,阳神便能离开肉体,回到天界,但必须将修炼心得传授给人间有缘之人。功德圆满,便会得到天界诏书,最终住进洞天福地。

道成之人,不能独享道法,必须传授他人。如果传授给不适合的人,七代祖先都会受到牵连。而有缘之人得道却不传授,则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赤松子告诫黄帝,道法不能私藏,要以宝物来换取。道法就像金子一样,不会改变。

修行之人要舍施,以此证明其真诚。最高境界是舍弃自身,其次是舍弃子孙,再其次是舍弃田宅。施舍的对象,上等是传道之人,中等是持法之人,下等是精通技艺之人。

茅真君戒曰:傳道之人,必欲與先聖立教,遇有志之士,勿謂無信金而不傳。遇無志之士,勿謂得信金而強與。非特墜教墜道,而又彼此皆無益也。玉真人請益元德真君曰:上仙入南洲,傳道立教,必欲立盟誓、出金玉者,何也?真君曰:蓋南洲之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機。輕命重財,願為下鬼。

若不立信金,彼必有反慮。若不設盟誓,彼必輕泄。故取之以金,表其不變。嗟夫!人居大眾,萬中無一人奉心清虛,萬中無一人志誠,萬中無一人明者。明破天機而輕於財貨、委於性命,留意者少矣。蓋其人假道求財,誑惑有志之士,致使信心者見道流棄之。遂使高道之士,束手鉗口,見死不救。

白話文:

茅真君戒曰:

傳授道法的人,一定要像先聖一樣建立教派。遇到有志向的學者,不要因為沒有信金就拒絕傳授。遇到沒有志向的人,也不要因為得到了信金就強行傳授。這樣做不僅會毀掉教派和道法,還會讓彼此都毫無益處。

玉真人請益元德真君曰:

上仙來到南洲,傳道立教,為什麼一定要立盟誓、拿出金玉呢?

真君曰:

因為南洲的人,業障深重福報淺薄,不相信天機。他們輕視生命,看重財富,甘願做鬼。

如果不立下信金,他們一定會反悔。如果不設盟誓,他們一定會輕易洩露。所以用金玉作為信物,代表他們堅定的決心。

唉!人生活在人群中,萬人之中難得一人心志清淨,萬人之中難得一人志向堅定,萬人之中難得一人明智之人。他們明知道天機卻輕視財富,輕視性命,真正留心的人很少。

因為他們借道求財,欺騙有志向的人,導致有信心的人見到道法就棄之不顧。這樣一來,高道之士就會束手無策,啞口無言,眼看著生命受到傷害卻無力相救。

若奉道之士,識人而知其賢愚,受法而知其邪正。節次得事,續續有功。使泰華為金,未可酬師友之一二也。

白話文:

如果是一個遵循道義的人,能夠認識他人並判斷他們的賢能或愚蠢,接受法則並辨認出正邪。他能逐步獲得事物的要領,不斷取得成效。即便泰山和華山化為金子,也可能不足以報答師長和朋友的一點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