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齊

《養生秘旨》~ 產藥川源論

回本書目錄

產藥川源論

1. 產藥川源論

元精生於腎,仙家借腎府為發生之地,不是用腎,乃向腎中作用。此腎為產藥川源也。人或不知,即謂兩腎中間別有一穴,真陽伏藏於內,修丹但用真火,逼出這點真陽以為用耳。豈知身中所有,皆後天渣滓之物,仙家不用。若果有元氣伏於一穴之內,亦是渣滓矣。故經曰:水者,大丹之根源也。

天一生水,其位在北,其卦為坎,乃吾身藥物所產之處也。夫元精生於腎,使非靜翕則不能生,故作丹必心氣下交於腎,腎含受而翕聚之,然後能成變化而生元精也。心氣下交,只是凝神入氣穴耳。凝者非凝聚也,夫神至靈至妙,潛天潛地,如何凝聚得?但息念而返神,神返於心而不外馳,則氣亦返於身,漸漸沉入於氣穴矣。

氣果有穴乎?葆真子曰:人之元陽真氣,散於四肢百骸之間,為視聽言動之用,豈有區區藏伏一穴之理?若指一處而注想之,終必成疾,修丹者不可泥於凝神入氣穴之言也。此金丹大道,唯借腎為發生之地,以其為氣之會、故曰氣海;以其深而在下,故曰氣穴;以其為金華所生,故曰華也。作丹只要氣沉到此處,非用魂注想之謂也。

元太虛曰:凝神入氣穴之法無他,只是收視返聽、回光內照而已。夫回光內照,非執著所在而用意觀照之也,不過靜虛以返神於內。其實觀無所觀,照無所照,而亦未嘗不觀照也。下手之功何如?訣曰:專處致柔,在乎忘情識。忘情識之捷,在乎心息相依。心息相依。則情識不期忘而自忘矣。

是息也,出入有聲謂之縱,出入不盡謂之滯,往來頻促謂之喘,不縱不滯不喘,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庶乎心息相依自然矣。然舍「調」之一字,其奚以?或上機之士,但覺念起,即用調息,略照一照,無念即止,不可太著意也。如以意照之,則累照者多矣,又須加一忘字。

蓋忘與照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當忘之時,其心湛然,未嘗不照;當照之時,纖塵不染,未嘗不忘,其忘乃真照也。或有隨照而昏散者,因平日千思萬慮,紛擾之甚,宅無一主,一旦驟然收拾,把持不定,故隨照隨亂也。治之如何?才覺妄動,即融妄歸真,歸之豈外於忘照這些工夫耶?此正動靜之機,神一出即收回之說盡矣。使照之而不勝,不可強制,且去應事以遣之,亦不可隨亂而流,俟其平和,即忘之照之也。

夫修煉至此,又豈有他術哉?只是採取先天之氣,以為金丹之丹也。張紫陽曰:採者,採真鉛於腎府;取者,取真汞於心田。鍾離師曰:腎中藏伏父母之真氣,所謂鉛也。鉛中有真一之水,曰鉛中銀。腎氣傳肝氣,肝氣傳心氣,心氣自涵而為液,所謂砂也。液中有正陽之氣,曰砂里汞。

傳行之時,以法制之,使腎氣不走失,氣中採取真一之水,心液不耗散,液中採取正陽之氣。蓋不採而採,採而不採,不取而取,取而不取。陳虛白所謂身心不動為採藥也。至如火候、藥物,真火本無候,大藥不計斤。白玉蟾師曰:心者,神也,神即火也,氣即藥也,以火煉藥而成丹,即是以神馭氣而成道也。夫修煉而至於成道,則神氣渾融,嬰兒顯象。

嬰兒者,即我一靈真性,純陽不雜耳。白玉蟾師又曰:人但心中無心,念中無念,純精純氣謂之純陽。仙家只是教人養神,因人迷溺嗜欲,不能一刀兩段,故設為長生之說以誘之。人貪長生乃肯去做,一心修煉養氣,其實借煉精煉氣以系此心,養得元神靈妙,非是元神之外,精氣別結一個嬰兒也。然必靜虛之極,無我之至,始得脫胎神化。

李清庵曰:身外有身,未為奇特,虛空粉碎,方是全真。旨哉!旨哉。

白話文:

元精是由腎臟產生的,修煉者借用腎臟作為丹藥的產生之地,並非直接使用腎臟,而是對腎臟進行作用。腎臟是丹藥的源頭,如同藥材的產地。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兩腎之間並非有另一個穴位,真正的陽氣是潛藏於內部的。修煉丹藥只用真火,逼出這點真陽氣來使用,並非如此。身體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後天產生的渣滓,修煉者並不用它們。如果有元氣潛藏在某個穴位中,也只不過是渣滓而已。所以經書上說:「水是丹藥的根源。」

天地之始,水生於一,其方位在北方,其卦象為坎卦,這也是人體藥物的產生之地。元精生於腎臟,必須靜心收斂才能產生,所以煉丹必須心氣下沉至腎臟,腎臟吸納並匯聚心氣,才能產生變化,生成元精。心氣下沉,只是將精神凝於氣穴而已。凝並非凝聚的意思,精神至靈至妙,無處不在,如何能凝聚呢?只要靜息返神,神歸於心,不外散,氣也會回到身體,逐漸沉入氣穴。

氣真的有穴位嗎?葆真子說:「人體的元陽真氣,散布於四肢百骸,用於視聽言動,怎麼可能藏在一個小小的穴位中呢?如果只專注於一個地方,一定會生病,修煉者不可執著於凝神入氣穴的說法。」這條金丹大道,只借腎臟作為丹藥的產生之地,因為腎臟是氣的匯聚之地,所以稱為氣海;因為它深處下方,所以稱為氣穴;因為它是金華的產生之地,所以稱為華。煉丹只要將氣沉到這個地方,並非用意識去想它。

元太虛說:「凝神入氣穴的方法,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收視返聽、回光內照而已。回光內照,並非執著於某個地方,而是用意識去觀照,只是靜虛返神於內。其實觀無所觀,照無所照,但也並非沒有觀照。」修煉的開始是什麼呢?訣竅是:「專注於柔弱,忘卻情識。忘卻情識的捷徑,在於心息相依。心息相依,則情識自然會忘記。」

呼吸有聲音,稱為縱;呼吸不盡,稱為滯;呼吸急促,稱為喘。不縱不滯不喘,綿綿若存,不必刻意為之,自然就能心息相依。但是,除了「調」字之外,還有什麼呢?有些人修煉到一定程度,只要意識出現,就用調息,稍微觀照一下,沒有意識就停止,不可太執著。如果用意識去觀照,就會累積太多觀照,還要加上一個「忘」字。

忘與照是一體兩面,兩面一體。忘的時候,心中平靜,卻也一直在觀照;照的時候,不受塵埃染污,卻也一直在忘卻,這種忘才是真正的照。有些人會因為觀照而昏散,因為他們平常思緒萬千,紛擾不堪,心神不定,一旦突然想要收攝心神,就無法控制,所以觀照就會混亂。如何解決呢?一旦感覺到妄念,就將妄念融化歸於真,歸於真又怎麼能離開忘照這些功夫呢?這就是動靜的機制,神一出現就收回來,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觀照不能勝任,不可強求,可以去做一些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也不可隨波逐流,等到心神平靜,就忘卻它,觀照它。

修煉到這裡,還有什麼其他方法嗎?只是採取先天之氣,作為金丹的材料而已。張紫陽說:「採,就是從腎臟採集真鉛;取,就是從心田取得真汞。」鍾離師說:「腎臟中藏著父母的真氣,這就是鉛。鉛中有一種真一之水,稱為鉛中銀。腎氣傳到肝氣,肝氣傳到心氣,心氣自然凝聚成液體,這就是砂。液體中有一種正陽之氣,稱為砂里汞。」

傳行的時候,用方法來控制它,讓腎氣不流失,從氣中採取真一之水,讓心液不耗散,從液體中採取正陽之氣。這是一種不採而採,採而不採,不取而取,取而不取的方法。陳虛白說:「身心不動就是採藥。」至於火候和藥物,真火本來就沒有火候,大藥也不需要計斤。白玉蟾師說:「心就是神,神就是火,氣就是藥,用火煉藥而成丹,就是用神馭氣而成道。」修煉到成道,神氣就會融合,嬰兒就會顯象。

嬰兒就是我的一靈真性,純陽不雜。白玉蟾師又說:「人只要心中無心,念中無念,純精純氣,就是純陽。」修煉者只是教人養神,因為人迷戀於慾望,無法斷絕,所以設下了長生之說來引誘他們。人們貪圖長生,才會去做,一心修煉養氣,實際上是借煉精煉氣來繫住這顆心,養得元神靈妙,並非元神之外,精氣另結一個嬰兒。但是,一定要達到靜虛的極致,無我的境界,才能脫胎神化。

李清庵說:「身外有身,不足為奇,虛空粉碎,才是全真。」真是意味深長啊!意味深長啊!